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底的京師,顯得很太平。

張周升為兵部尚書之後,大臣也只是在最初不適應,覺得張周的出現壞了官場論資排輩講資歷的體制。

但隨著張周升尚書後,對於朝中多數事的不管不問,也讓大臣覺得,張周的攻擊性好像也沒那麼強,就算張周能干擾的方面再多,也仍舊是在兵部、都督府的那一畝三分地,張周好像還沒有直接去跟他們挑起什麼太激烈的衝突。

正月初九。

這天朱祐樘於內廷召見了內閣三人,並沒有見張周。

年後的第一次召見,朱祐樘跟內閣三人提到了要在內閣增加一人的事情,也只是處於商議階段,是想聽取劉健三人的意見。

旁邊立著李榮,如今的李榮別看只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但因提督東廠,加上他在宮裡的資歷極高,以至於他隱約已成為皇帝身邊最受信任的太監。

“……陛下之意,是想替三位閣老分擔一些壓力,具體用誰,也看三位閣老以及翰苑之臣的推舉,陛下都會酌情考量。”

李榮來說這話,會從中折轉一層,顯得更婉轉一些。

劉健三人之前就感覺到,皇帝想把王鏊推進內閣,就算不是王鏊,也可能是程敏政。

皇帝說是要跟他們商議,也只是把話說漂亮一點。

劉健道:“陛下,老臣已年老,難以勝任閣部內的差事,還請陛下準允老臣可以回鄉頤養天年。”

遇事就請辭,這不但是內閣三人的習慣,朝中大臣也基本都是這樣。

大明到中葉,官員尤其是當到正卿、侍郎以上級別的,就算是致仕一般也都是請辭,犯錯之後也少有直接追究問罪的,一直到嘉靖年間,君臣的這種“和睦”一直都能保持。

大臣遇到被人參劾,就上奏請辭,已經形成了慣例,為的是不讓皇帝為難,既像是在試探皇帝的用意,也是在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朱祐樘道:“外面有些不太好的傳聞,說是朕只想任用近佞,尤其還提到朕用秉寬的事,朕也不知那些人究竟是何意圖,連宗藩都在跟著起鬨。朕一早就說過,誰有能力,朕就用誰,秉寬的功勳,應該是有目共睹的吧?”

劉健道:“老臣並非有意針對於誰,只是老臣年老體邁……”

朱祐樘擺擺手道:“請辭的話不必說了,若是劉閣老真的抱恙在身,難以承擔朝事,朕會准許你回鄉,並會多加賞賜,感謝你對朝堂做的這麼多事。但如今不是言退之時,閣臣增加一人,朕不會聽取除了爾等和翰苑之外任何人的意見……你們把心收回去,只管表明立場。看是否需要增加,或是增加於誰,朕都會採納的。”

……

……

內閣三人本還以為有別的什麼大事,結果內廷召見,只說了個要增加閣臣人員的事。

而且皇帝還顯得很在乎他們,沒有強求之意。

三人回到內閣值房後,謝遷坐在火爐旁,用鐵鉗夾了一塊新式的蜂窩煤進入到鐵爐裡,笑道:“這東西還真是挺管用,怎麼燒都不會滅!真暖和。”

劉健道:“有什麼,直說。”

謝遷笑而不語。

李東陽則好似是替謝遷補充一般道:“陛下說會聽翰苑之臣的意見,可是張秉寬也是翰苑之臣。”

一句話,好像就把問題最關鍵的一點給點出來了。

張周如今還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如果皇帝提出找人入閣,不以王鏊和程敏政的話,那就很可能是想讓張周“身兼數職”,反正之前張周已經兼任了翰林學士的職位,把翰林學士變成“大學士”,好像也沒改變太多。

上聽處也是入值,內閣也是入值,哪值不是值呢?

劉健思慮良久後感慨道:“陛下對張秉寬,會如此偏頗嗎?”

言外之意,我們都在防王鏊,防程敏政,也防止別人看到張周崛起,往張周陣營裡靠攏。

現在你居然認為,皇帝是想讓張周入閣?

那陛下還展現出那麼兼聽的一面幹嘛?直接明言不挺好?

謝遷在火爐之前搓了搓手道:“我想賓之的意思是,陛下會在選誰的問題上,聽聽張秉寬的意見,並不一定是讓張秉寬入閣吧?”

“嗯。”李東陽點頭。

劉健也沒明確說就是讓張周入閣,說皇帝偏頗,也可以說是皇帝對張周的意見採信過多了。

謝遷又道:“張秉寬讖言說陝西地方上將會有地動發生,說得好像還挺嚴重,都已經過去八九天了,卻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李東陽道:“若是陝西地方發生,或是需要兩三日整理災情之事,才會詳細奏報,估摸再有個兩三天就會傳來。此事陛下並未大肆張揚,卻不知地方上應對如何,一來二去的,只怕會令民間之人對張秉寬的推崇愈甚。”

謝遷笑道:“也是啊,現在還都是確有其事,若他將來真要借災異之題發揮,來個無中生有,誰又能質疑呢?不是說龍虎山的張氏要入京?怎還沒訊息?”

“快了吧。”

劉健坐下來,在他的案桌上,還有很多的奏疏等著擬定票擬。

卻是他好像也無法沉下心去,他道:“賓之,這兩日你有閒暇,去翰苑中走走,將陛下有意提舉人入閣之事表明,讓翰苑中先自行商討入閣人選。我們三人便不多加意見,一切都隨主流意見,他們推舉於誰,我們便如何跟陛下上奏,如此最好。”

皇帝說聽我們的意見。

我們也不發表意見,我們只是傳達陛下您的意思,讓翰林院體系的人自行去商討,看誰比較“德高望重”。

謝遷道:“不怕聽到我們不想聽的人選?”

劉健嘆道:“只怕此等人選,恰是陛下所望,那便不如任由翰林院眾屬官之意,若勢不由人,何必去強迫呢?”

我們都已經把一切交給“民意”了,如果翰林院就是要推舉我們不想聽到的人,就說明皇帝和張周的目的已經達到,他們對我們的自留地,也就是翰林院體系的滲透,已到了選不出一個我們所中意人選的地步。

那還勉強什麼?

就好像要躺平了,等待政敵猛烈的炮火一樣。

李東陽道:“料想還不至於如此,我自有主見。”

……

……

張周最近倒是很輕省。

年後這段時間,雖然兵部的事情挺忙的,但熊翀和熊繡二人處置得當,上聽處目前也只負責邊關軍務上的事情,臨時增加的兩名入值上聽處成員,一個是戶部左侍郎王瓊,一個是保國公朱暉,二人也無須經常出入於宮門,跟張週一樣,都把上聽處的差事當兼職了。

王瓊入值上聽處,是皇帝提出來的,而朱暉則是由都督府那邊“推選”出來的,本來是張懋入值,但張懋以前沒事就喜歡倚老賣老,別說是皇帝,連眾臣僚看他都有點不順眼,所以都督府那邊不記名的推舉,最後是朱暉更勝一籌。

而從推舉朱暉入上聽處這件事上,也開了個“不記名投票”的先河。

大概的意思是,有資格推舉的人,無須讓他人知道你推舉的是誰,最後計票時也無須公佈每個人的得票數,由皇帝作為裁判,也算是最大程度保證了公平。

張懋本以為自己再懈怠,別人還是會把他當成第一武勳,結果一次勳臣之間的推選,他都能落選,他自然心有不忿。

在家裡悶悶不樂好幾天,過年之後很多人到他府上去拜訪,都被他拒之門外。

“父親,兒過了上元節,就會進研武堂進修,您對兒可還有何囑託?”

張銳最近已經像是個沒有病的人,攻馬騎射恢復性訓練做得很好,這次研武堂招生,他是最早一批報名的。

除了張銳,還有張銳的兒子張侖一起。

父子倆要一起進研武堂進修。

張懋怒氣衝衝道:“再這麼下去,我張氏一門的威勢全都沒了,你們是奔著學真本事將來建功立業去的,還是為了拉幫結派去的?”

張銳道:“兒不太明白父親之意。”

張懋惱火道:“若是你也歸附了張秉寬,那我們張氏一門,可就徹底完了!”

一句話把張老頭的真實心境被暴露出來。

他現在是把張周當成敵人了……已經不再像當初張周剛崛起時,還想利用自己的聲望和人脈,去收攏張周,甚至可以跟張周平等相處,甚至透過扣押蔣德鍾等手段,逼張周跟他合作。

“父親,要不兒不去了?”張銳請示。

“不去,結果會更好嗎?”張懋坐在那,就好像是在生悶氣,“是要怪我張氏無人?還是怪張秉寬這小子崛起太快?為父這是嫉賢妒能嗎?如今連京營中的將士,都與為父離心離德……入值個上聽處,幾時輪到保國公家的了?”

張銳這才明白。

父親這麼自怨自艾,原來還是因為上聽處的差事被朱暉給搶了。

從張銳的角度來看,或許張懋以前覺得,就算有個張秉寬,至少在都督府內,論德高望重,還是他張懋居首……結果這次就被現實打臉。

好像都督府上下,都趁機把之前對英國公的不滿,一次表達出來了。

張銳道:“若父親有意為朝廷效命,當跟陛下主動提出,可毛遂自薦。”

“為父沒那臉。”張懋道,“事已至此,研武堂你繼續去。你可要記得,若是不能學成歸來,那英國公的門面怕都保不住了!有什麼衝鋒陷陣的事,你可一定不能推諉……”

張銳一聽,父親您這麼慫,居然鼓勵你兒子當炮灰?

張懋道:“為父也沒旁的辦法了,等你從研武堂修習之後,為父在陛下面前,幫你謀個邊鎮的軍職,讓你有機會歷練!但就怕張秉寬這小子從中作梗……”

“父親,蔡國公應該不至於會如此。”張銳對張周還是挺信任的。

“信你爹我的,還是信外人?”張懋也惱了。

我說張秉寬是壞人,你還把他當好人不成?胳膊肘往外拐?

張銳只能低下頭。

“他孃的。”張懋也沒了隱忍,直接罵起來,“張秉寬是個什麼東西!就算他不讓你有機會建功立業,老子也讓你跟著王伯安去打仗……別的不行,老子在朝這麼多年,替兒子謀求個衝殺在前的先鋒官職位,還不行了?陛下能不給此等面子?”

張銳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父親,為了英國公府的門面,居然要讓他去衝鋒陷陣,甚至是去送死。

張銳也在琢磨。

父親,您這是遭遇到什麼重大打擊?我不是你親生兒子不成?整這麼多……你是要整死我啊!

……

……

李東陽去翰林院了。

他就去見一個人,是剛被皇帝晉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的王華。

王華晉升,全因兒子王守仁在西北的功績……很多人是這麼想這麼說的,雖然話很難聽,但王華也不在意,就好像當初他對王守仁的教誨一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陛下要調一人入閣,德輝你覺得何人有此資歷?”李東陽直言不諱。

你給我舉薦個人出來。

王華心中打鼓。

他很清楚,在翰林院體系中,論資歷比他王華高的有的是,先不說王鏊、焦芳、李傑這些人,就說後起之秀中,楊廷和跟梁儲,之前都得到了內閣這三位的欣賞,畢竟之前一次翰林學士出缺時,劉健他們可是先推舉的楊廷和跟梁儲。

如果再加上張元禎、張周這些,王華很清楚,自己在翰林院沒入閣的人中,論地位都接近第十名……

選一個人入閣,輪得到我?

再推一步說,你李東陽求人選,至於來問我?

王華道:“王濟之近一年多,於東宮為主講,經筵日講時為領班,以他的才能,入閣輔弼朝務之事,料想是最合適不過的。”

既然我王某人知道你醉翁之意不在酒,那我就推舉個在我看來,最合適的人選。

反正我也不怕被人報復。

而他所推薦的王鏊……明顯就是之前劉健他們所提過的,不中聽的人選。

李東陽笑道:“德輝為何要妄自菲薄呢?令郎如今入朝沒多久,就已總制宣大軍務,若是你入閣,能父子內外相助,可謂朝中一段佳話。所以……你比任何人都合適入閣!”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冰水中的魚
身為寡婦村的未來扛把子,死了一回的李然只想不顧一切的好好活下去,找個貌美聽話的相公,生養幾個小崽兒。 她相信憑藉自己日後無與倫比的大長腿,以及英俊到人神共憤的臉蛋,定能找到好看的相公。畢竟每每看到自己俊美無雙的容顏,自己都會陷入痴迷。 但是因為她那死於造反的渣爹,她只能被迫戴著面具。 直到有一天,一個白麵小郎君無意掀開了他的面具,瞬間露出震驚的神色。 小郎君告訴自己他叫扶蘇,還帶自己去見了他的父親
歷史 連載 2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1萬字
貴妃娘娘千秋

貴妃娘娘千秋

年年雪在
野心勃勃美豔娘娘vs高深莫測帝王 甜爽型宮鬥,後期專寵。 【文案】 孟緒是忠烈之後,生得面若桃夭、豔光熾盛。 可惜同她有婚約的公子一心愛慕她的妹妹,孟緒主動解了婚約,卻一朝成了貴女中的笑話。 然而,只不到兩月的功夫,竟又傳出孟緒將被禮聘入宮的訊息。 天子風儀,區區官家公子何能及也? 這是誰看不上誰? 當孟緒踏過繁春的御道,走進梁宮的時候,沒有人不為之側目。 所有人都在猜,她究竟為何而來。 連這世間
歷史 完結 1萬字
手藝

手藝

季武長空
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為人不知的地方,做著數千年傳下來的手藝,幾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
歷史 連載 3萬字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老筆輕談
諜戰融入點點滴滴生活,是人情世故,是兒女情長,是油鹽醬醋,是刀尖行走,是金錢擺弄,是百人百相。 千金棄筆從戎,英雄將軍斷劍,貪婪贓官吞金……統計局,如同縮小世界,權力,智慧,慾望,博弈。 有欺上瞞下,孤立合群,互相猜忌,左右逢源,提心吊膽。有紙醉金迷,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妾姬撒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