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賜宴結束。

朱祐樘勒令朱厚照去讀書,他則跟張周做一些簡單的交談,就準備讓人送張周出宮。

朱祐樘以當父親的口吻,對兒子的老師道:“太子似多有尚武,偶爾所作的見解,連朕都要另眼相看。”

張周道:“那陛下,若將來太子尚武,陛下應當作何取捨?”

作為歷史的過來人,張周等於是在用歷史的典故,來徵詢一個對未來前景尚且不明父親的意見。

“朕自幼體弱,講官所授,無非仁孝禮法,朕連馬背都未曾上去過,遑論武功建樹、開疆拓土。”

“朕治國用的是文臣,其實朕也希望太子文武兼備,但姑且不矯枉過正,因為朕知道自古尚武的君王,或征戰四海流芳百世,或被冠以窮兵黷武留千古罵名。太子將來能在朕百年之後,守住大明疆土,朕心願足矣。”

朱祐樘語重心長,似也是把張周當成交心的朋友,才說出這番話。

旁邊的戴義和蕭敬都是低著頭儘可能裝聾子。

因為這些話,光是聽在他們耳中,都是一種僭越。

張周點點頭道:“臣明白了。”

朱祐樘似也覺得這個話題有些沉重,笑著道:“秉寬,你曾預言說這次會試,會有鬻題的情況,現在你還這般認為嗎?”

張周道:“二場出來後,外間便有鬻題的傳聞,矛頭直指程學士。”

“還真是……程敏政這些年多不在朝,此番回朝不到一年,朕本想將他以閣臣儲才,恰逢會試,又值西北戰事著緊,你也能看出,內閣三名閣臣捉襟見肘,可現在看來……或是朕好心辦了壞事,太操之過急。”

朱祐樘多少有些惋惜。

想器重程敏政而不得,有悖於他的初衷。

張周笑道:“陛下,現在還不能確定,或是臣杞人憂天。”

“朕先前也太固執,非要讓他來當主考,若此次會試結束,他能安穩渡過,朕也不急於拔擢於他,讓他在翰林院多韜光養晦幾年,再說吧。”

皇帝大概對用程敏政這件事,也信心不足。

現在鬻題案還沒起,皇帝已經打定心思,要把重用程敏政的事先放一放。

算是對程敏政的一種保護。

……

……

張周在天黑之前,要趕著出宮,去貢院參加會試第三場策問的考試。

雖然考試在第二天早晨才開場,但入場的龍門會在上更時分就關閉,考生必須要入內,否則來日清早是不會開啟門迎候考生的。

當晚朱祐樘吃了由張周所給的藥方,安心睡在乾清宮後殿,幾天都沒休息好,一更天剛過,朱祐樘便已就寢。

卻是張皇后那邊幾天沒見到丈夫,這天又聽說丈夫去見過太子,以為丈夫這邊朝事忙完了,特地親自過來乾清宮相見,本要溫存一番,卻被蕭敬告知,皇帝已經就寢。

“這麼早就睡了?”

張皇后有些不滿。

她覺得,是丈夫刻意在避著她,不想相見。

張延齡被下獄的事發生之後,夫妻倆拌嘴,冷戰一直在持續中,張皇后有感於丈夫的心已不在自己這邊。

蕭敬一臉為難道:“陛下近來為西北用兵操勞過度,今日才服了藥,早早就寢。明日或還有偏關的戰事陳報傳來,還要忙碌一天……”

“陛下見過何人?”

張皇后怕丈夫被什麼“小妖精”給迷惑。

即便蕭敬不想說,但還是如實告知:“見過張貢生。問詢軍機要事。”

“陛下有閒暇見張秉寬,連見見本宮的時間都沒有嗎?”張皇后生氣歸生氣,但大致也知道,丈夫見張周所談的是國事。

如果丈夫要跟她談,單涉及到個張延齡,她都能吵翻天。

她又懂什麼國事?

“陛下最近幾日,除了張秉寬之外,還見過誰?”

“有劉閣老、謝閣老、馬部堂他們……”

“太皇太后就沒找宮女來?沒有什麼侍寢之事發生?”張皇后怕老太太玩陰的,趁著他們夫妻倆吵架,往皇帝身邊塞女人。

蕭敬嚇得六神無主一般,急忙道:“未曾有。”

張皇后聽到這裡,神色才稍微好轉一些,臨走之前道:“陛下醒來,告訴他本宮來過,再說本宮一直給他留著門,他隨時過來都行……”

“是。”

蕭敬應答之後,低著頭,等張皇后走遠之後才敢把頭抬起來看一眼。

戴義從旁邊的殿閣內出來,問道:“皇后有何差遣?”

蕭敬近乎是一五一十複述一遍。

戴義嘆道:“陛下聽了張先生的話,又服了張先生的藥,終於能睡個好覺,明日一早估計戰報就來,哪還有心思做別的?咱也分工好,我值上半夜,子時後伱和陳寬來,趕緊做事。”

……

……

這一夜。

朱祐樘睡得很安穩,近乎是一覺到天明。

起床之後,朱祐樘還很高興,一點都沒有因為西北戰報沒來而產生焦慮。

“跟午門的臣工說,讓他們到文華殿,讓膳房給他們準備一些早膳……也告知他們,今日的朝議或要持續到很晚,朕也不急著過去,等辰時之後朕再去。”

朱祐樘聽了張周的話,今日上午就會有戰報傳來。

那也別搞什麼早朝、午朝的,連在一塊得了。

自己好好休息了一場,也該休整一下,等戰報差不多來了,帶著戰報去,或者是跟大臣一起等。

“陛下,那您……”

戴義也是剛爬起來,此時也有些睡眼惺忪,問詢道。

朱祐樘道:“朕先去給皇祖母請安,這幾天都沒去了。”

戴義道:“陛下,昨日皇后也來過……”

“皇后啊,這幾天朕沒時間看她,回頭再說吧。”

說著,朱祐樘讓太監過來給他做一番整理,就要去坤寧宮。

戴義提醒道:“太皇太后或還未起。”

“不會的,皇祖母每天都起來很早,當初朕年少時,跟皇祖母同住,都是皇祖母催促朕起來學習……”

朱祐樘提到這裡,臉上還帶著濃濃的親情。

……

……

文華殿。

當天雖是朝議,卻是移到文華殿,主要是因這裡是平時皇帝給大臣賜宴的地方。

太子當天並不會到文華殿來讀書,而隨後皇帝則會到來,與他們一同等候西北戰報,並在前後做一些商議。

眾大臣剛到,宮裡就給準備好案桌,早餐也開始往上端。

皇宮的早膳也沒有多特別,也不過是米粥、青菜之類的,能稍微見到一些葷腥,也會加雞蛋等物,以保證這些大臣能有力氣完成上午的朝議。

“劉閣老,照理說,今日該有結論了吧?”

左都御史閔珪,與幾名言官一同過去,以好似請示的口吻對劉健道。

劉健點頭。

一旁的謝遷道:“諸位,這是期望結果如何呢?”

這話就帶著調侃了。

閔珪自然不能說期望王越大敗,但王越贏,他也不覺得是什麼好事。

別人就算了,他閔珪先前參劾王越用兵方式不對,措辭激烈不說,還跟王越交惡,若是王越取得大捷,那他可就要丟臉了。

所以從閔珪的角度來說,王越可以贏,但最好是慘勝,韃靼人搶掠結束之後自行撤走也是不錯的結果,總之……不能讓王越舒服。

前排正在吃飯的徐瓊聞言回頭往回看一眼道:“諸位,說句不中聽的話,即便王威寧取勝,若未達到陛下的預期,只怕王威寧還是要擔責的。昨日裡已有多份急報傳來,說是偏關等處,因為王威寧的撤兵,可是損失了不少的糧草、牲畜、兵器輜重等。”

徐瓊其實在提醒閔珪。

不需要太悲觀。

就算王越贏了,咱還可以從別的角度來攻擊他,說他用一場丟人的方式,完成一場勝利,不顧大明邊軍的利益和朝廷的開銷用度,甚至不顧百姓死活……

扣帽子嘛。

誰不會?

早飯還沒吃完,蕭敬匆忙而來,表明是來找劉健和馬文升二人。

隨後二人在眾人目視之下,被蕭敬叫出去面授機宜一番,隨後蕭敬又走了。

等劉健和馬文升回到文華殿時,太監已在收拾桌上的碗筷。

眾人也都起身圍攏過來。

“尚未有結果,不過已得悉,王威寧在開戰之前,做了一份簡報,表明會在二月十三夜,帶三千騎兵奇襲偏關,並言明在偏關內留有一千兵馬的埋伏。”劉健道。

謝遷道:“這是何等戰術?韃靼城內駐軍幾何?”

劉健嘆道:“尚且不明,估計至少萬數以上。”

聽了劉健的話,在場議論開了。

先前都知道王越帶軍民撤出偏頭關,但到底是要繼續誘敵深入來個幾方合圍,還是說要帶兵殺回去,沒定論。

現在清楚了。

王越的計劃,就是帶三千騎兵,趁韃靼人在偏關內立足未穩,折返回去。

“三千,少了點吧?”戶部尚書周經苦笑質疑。

工部尚書徐貫道:“城內留守一千伏兵,可是要趁狄夷不備,於城內縱火,亂狄夷軍心?”

徐貫所能想到的戰術,頂天了就是在城裡放火,把韃靼人給趕出城塞。

可只有一千人……能頂什麼事?

劉健沒回答。

一旁的馬文升道:“此事,老朽剛也問過蕭公公,蕭公公諱莫如深,但料想是……另有安排。”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墨家特工

墨家特工

牧雲璽
魂穿異世墨家,奉命追逃遭暗算武功被廢,聯手墨家粉碎帝國主義列強掠奪中洲經濟和分裂領土陰謀,追回被掠奪財富並讓東倭背鍋。 做局美帝卻獲得安娜愛情。大鬧香港粉碎了帝國主義分裂中洲陰謀。刺殺東倭特務頭子川和特使嫁禍黑龍會造成東倭內亂,重創黑龍會奪回財富。 發起收回礦權的運動。被出賣被通緝,遭到墨家下山勢力季家追殺,獲得道門支援挫敗墨家同宗追殺。 佈局餐飲和平價商店對抗外資經濟掠奪同時進行產品反向輸出。做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引火松果
其他穿越者:小心翼翼,偷偷摸摸,做啥都要苟著,生怕別人知道自己是穿越來的。 朱橚:本來吧,我只想以躺平的方式苟過這段人生,可換來的卻是苦難。 那不裝了,我攤牌啦!爹啊,其實,我是穿越者!朱元璋:???
歷史 連載 168萬字
穿書千金的逆襲之路

穿書千金的逆襲之路

隨緣酒館
穿成全書最慘反派,湛清只想逃離修羅場。 當她發現能聽見人心時,杜煜的刀尖已抵住她的咽喉——這位未來權傾朝野的將軍,此刻眼底翻湧著怒火:“侯府嫡女,也敢算計我?” 讀心術每日三次的代價裡,她聽見:陰鷙世子跪求聖旨賜婚的妄想,病嬌皇子藏在佛珠後的殺機,而杜煜……他每一聲“湛姑娘”都在極力剋制。 “將軍可知,偷藏我羅襪的樣子很蠢?”少女笑眼如月,卻在觸及杜煜的滔天慾念時轉身就逃。 當權謀漩渦吞噬侯府,湛
歷史 連載 0萬字
疆山狂匪

疆山狂匪

我是逍遙仙
大乾年間,山河飄零。 內有王侯爭權,外有大敵犯山河。 大乾百姓水深火熱,疆土不斷分割 李睚眥穿越來到大乾,成為為一方縣令。 為民著想,卻被誣陷勾結韃子。 斬殺韃子,卻被誣陷是韃子人。 世道無公平,拳頭硬道理。 管他朝廷還是韃子,有什麼我劫什麼,官員受束縛,畏畏縮縮,當土匪,想殺就殺想劫就劫,既然朝廷不管用,那也不能讓老祖宗的疆土流失在外。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