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廟門口看門的兩人大眼瞪小眼,小聲商量了一下,便趕緊進去通報。

好在他們不認識嚴復,並不知道嚴復也懂英語,還是個真正擅長翻譯的。

但顯然並不是全國士子都知道他,這些早期的新學倡導者知名度僅僅侷限在想學新學的人之中,這個比例就很少了。

沒多久,看門的就回來了:“衍聖公說你們都進來吧。”李諭對呂碧城說:“我就說你能進去吧。”李諭抬腿就邁了進去,幾年前他就來過這兒,但那時候已經變成了5a級的三孔景區。

呂碧城見李諭走得這麼順暢,訝道:“你竟然對裡面這麼熟悉。”李諭笑道:“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過了幾道門,前面就是孔廟的核心——大成殿。

朝廷給予孔廟超然地位,從這些建築禮節上也能看出來。中國的古建築學上對屋頂的形式劃分非常嚴格,如果不考慮比較特殊的具有三重屋頂的天壇,所謂人世間建築最高等級的叫做重簷廡殿頂,故宮三大殿中級別最高的太和殿就是這種結構。

此外還有像是坤寧宮、皇極殿等,及泰山岱廟的天貺殿等也是,全國加起來只有十幾座大殿有這種頂級規格。

僅次於重簷廡殿頂的第二等級,叫做重簷歇山頂,故宮三大殿居第二的保和殿用的就是這種屋頂。

而眼前的曲阜孔廟大成殿,屋頂也是用的重簷歇山頂,可見其級別之高。

實際上有許多其他地區的孔廟,比如北京孔廟裡的大成殿用的就是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

除了屋頂,曲阜孔廟用的柱子是七實二虛,側面是三實二虛,也是僅次於九五之尊。

李諭三人跨過大成門,來到了大成殿前的廣場。大成殿前有東西兩廡,已經烏壓壓坐滿了人,大成殿前是杏壇,也就是古代孔子講學的地方。

不過現在修成了一個亭子。衍聖公孔令貽就在這個叫做杏壇的亭子之中,他穿著滿正式。

而李諭雖然也很正式,但一身西裝,加上剪了發,在一眾人群中顯得非常扎眼。

其實李諭本來的想法是想用中山裝,但發現這東西還沒有誕生。李諭上前執弟子禮對衍聖公說:“學生李諭,可否先行拜見至聖先師?”衍聖公聽到李諭的說法微微一愣,他已經想好了不少言辭要針對李諭,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侮辱先賢,沒想到李諭第一句話竟然是要拜見孔子。

這種事不答應確實不太好看,畢竟最講究禮節的就是他們,衍聖公只好說:“請。”李諭過去直接到大成殿前給裡面的孔子像拜了三拜。

裡面供奉的像不僅僅孔子,還有顏回、曾參、孔汲、孟軻四人為配祀,稱

“四配”。嚴復和呂碧城當然也少不了這個拜祭的禮節。不過下面已經有人感覺非常不舒服:“一介女流拜謁夫子,這不有是在侮辱至聖先師嘛!”

“還有那個李諭,穿得不倫不類,哪有一點禮數!”

“果然學習西學就會這樣!”三人祭拜完後,來到杏林前,衍聖公說:“請坐。”他說的

“坐”自然是正坐,就是三國演義裡的那種形式。嚴復和呂碧城倒是很自然就坐下去了,但李諭卻感覺頗為難受。

李諭本來是想讓嚴復坐上首,但今天顯然人家衝著自己來的,所以也就不再謙讓。

李諭坐下後說:“謝衍聖公。”衍聖公孔令貽仔細打量了打量李諭,說:“尊下已貴為帝師,為何卻穿戴這種奇裝異服?”李諭說:“並非奇裝異服,衣服只是身外之物。我並非只穿洋服,大部分時間也會穿傳統服飾。”李諭本來的確是想穿傳統服裝的,但小德張的祥義號做個衣服真是太慢,除了貢品綢緞,其他料子都要從蘇州進,到現在還沒做好。

孔令貽又指了指他的頭髮:“這又作何解?”李諭微微一笑,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側頭看了眼大成殿。

孔令貽旋即明白了李諭的意思:孔子也沒有辮子啊。這件事如果深究的話,兩邊都不佔理了,剪髮的不對,不剪髮的貌似也不對,於是孔令貽只好跳過這個話題。

李諭樂得如此,儘可能削減對方的彈藥。但孔令貽身後的一人卻發話了:“此情此景,實讓我想到夫子當年所說之禮崩樂壞。當今之世,何嘗不是一次正在進行中的禮崩樂壞哪!”孔令貽給李諭介紹:“這位是復聖顏子奉祀官,七十六代孫顏景育。”顏回是孔子的大徒弟,地位就像基督教裡的聖彼得,所以顏回被稱作了復聖。

李諭說:“您的意思就是春秋之後已然是禮崩樂壞,那麼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一直在這種情況中度過嗎?”顏景育說:“自然不是。”李諭說:“既然你也說不是,那麼就說明禮崩樂壞也並非完全就是一件壞事,舊的事物消亡後,才會有新的事物誕生。延續兩千多年的禮豈不比春秋之前只有不到一千年的禮更好?在這之後新建立起來的又為什麼一定差?趙武靈王當年也是奇裝異服,又怎麼能說不對?說不定那時候各位也會像我一樣奇裝異服。”顏景育有點愕然:“這……”李諭又說:“我還聽聞老子曾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辯證地看,不就是否極泰來?”東西兩廡的人又開始竊竊私語:“他說的似乎有點道理。”

“什麼道理,明明是歪理!”孔令貽問道:“夫子是至聖先師,如今我們怎麼能放棄千年之傳統?”李諭嘆道:“哪有放棄一說!為什麼都認為新學與舊學一定勢不兩立?只需要在學堂之中加入西學便可,傳統不丟的同時又懂了新學,豈不美哉?”孔令貽說:“朝廷之意,必然是廢除科舉,恐怕今後國人便不學也不懂經學,這將是衰亡之相。”李諭說:“衍聖公不要透過把事情往壞處想,以及這樣一種想象中的壞情景來阻止大家學習西學。”顏景育說:“衍聖公所設想之境況正是不久將要到來的境況,今後一旦科舉停擺,世人不通五經六藝,何談國家興盛?”李諭說:“此言差矣,這次來的路上,我也看了看一些古籍,其中很多觀點讓我感慨先賢已經有了大智慧,但現在為什麼卻忘記?《道德經》中就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這句話意思是說,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無知卻自信滿滿的人其實是傲慢而愚蠢的。

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愚蠢,才開始變得聰明起來。聖人之所以能擺脫矇昧狀態,就是因為他們先承認自己無知。

衍聖公他們當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有點生氣:“帝師的意思是說我們傲慢又蠢笨了?”李諭搖搖頭:“我並沒有這麼說,我只是單純想到了這樣一句先賢的警世箴言而已。畢竟聖人都會先承認自己無知,類似說法哪怕是西方最尊崇的幾位大賢也曾說過,就比如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聖人尚且如此,而現在如果只是抱殘守缺,不通西學,只得捱打,豈不就是一種無知?”孔令貽說:“莫非不懂西學就是無知,西學中才有至聖道理?”李諭說:“我再次強調一下,西學,不管是科學還是政法,都不是西方獨有,而是大自然以及社會發展所蘊含的本質,不為人之意志轉變,誰都可以發現,只不過我們慢了好多步。西方稱呼的真理,可以理解為就是我們所稱的道,道法自然,自然可不是西方的。”雙方也算是都很默契,一邊不提具體科學,另一邊不提經學理論,否則真說不通。

顏景育又問道:“但現在的情況表明西學就是洋人所有,鑽研西學勢必會讓人漸漸喪失本性,就像你現在的樣貌,絲毫沒有國人的樣子。”李諭說:“科學的道理就是在研究自然,我們不研究,當然就有別人研究。但科學必然是沒有國界,人卻是有歸屬的。我就是這個樣子,怎麼就沒有國人的樣子?而且你最後這句貌似又是在以貌取人,就算是夫子的時代,也是不對的。”孔子長相確實~~~所以不能以貌取人。

孔令貽見顏景育又接不上話,於是說:“朝廷如果重視西學,經學的地位勢必降低,其中變數太大,你如何保證鑽研科學會是引人向善、前途光明?”

“地位?”李諭卻反問一句,

“不知衍聖公所說地位到底指的是什麼?”孔令貽他們當然是更加擔心自己,如果真有本領才華,也就不需要靠衍聖公的名號了。

孔令貽支吾道:“作為讀書人,經學自當是首要,做事先做人,這個道理絕不會有錯。”李諭說:“自然沒錯,所以經學不能丟。但作為讀書人,還遠遠不夠,仍應該考慮天下大事。各位想必應當知道,現在天下不僅僅是我們這片大地,還有很多廣袤的世界,有五大洲四大洋。用一句夫子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如今列強可不僅僅只有三個。只有跟上潮流,向世界學習,才能做出正確的事,繼而造福蒼生。”嚴復也說道:“疏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並沒有在搞新學與舊學的鬥爭,而是要大家在學習經學的同時仍然要注重西學,這樣才是對國家有用之才。”李諭搬出孔子本人的話,效果十分好。

但用古話貌似還是糾正不了他們的思想。顏景育說:“我聽聞報紙上說,你是當代科學聖人,卻又不通經學,恐怕有點不符合你說經學不能丟的話,自相矛盾。”這就是在挑李諭的話茬,但顏景育和孔令貽加起來都比不過一個辜鴻銘,不管學問還是辯論才能,所以李諭還真不怕。

李諭澹定回道:“凡事都是有比較的,如果我不懂經學,就不會說出幾句《道德經》的內容。我學過經學,只不過和各位比起來差了一點,難道這就叫做不通經學?人之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各位能夠在科學上學到西洋成年之前的水平,才能對我說這樣的話語。”孔令貽問道:“科學如此艱辛?莫非學到洋人成年之前的水平都這麼難?”李諭說:“難倒是不難,就怕諸位不肯屈尊去學。經學發展這麼多年,的確在深度上已經十分了得,但科學卻在橫向的廣度和縱向的深度上都十分深遠,新東西層出不窮。”李諭並沒有貶低經學,讓他們的提防之心又降低了一些。

孔令貽說:“吾等實在擔憂西學大舉入侵,會讓國學地位丟失,則國將不國。”李諭卻明白說一千道一萬,孔令貽最擔憂的終究還是地位。

李諭心中嘆了口氣,也不指望他們就能有孔子那種治學的精神與水平,如果百家爭鳴的情況放現在,說不定科學還真能發展起來。

只可惜現在的這些人沒有這種精神了,畢竟是既得利益者,還是朝廷恩惠了兩千年,突破自我十分難。

李諭說:“國學的地位不會丟,反而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尊崇。但前提是必須要國勢足夠強大,而強大的基礎,我想你們也知道,就是學習西學,身旁的日本不就是例子。”東西兩廡之人似乎從李諭的話中感覺到李諭並不是要廢棄經學,甚至還說國學地位會越來越尊崇,這句話總算對了點心意。

李諭一方面是明白勸不動他們,只能像哄孩子一樣先湖弄一下;再者他說的也沒錯,此後咱們是犯過類似極端錯誤的。

說到底,文化的嵴梁不能丟。這根嵴梁是複合而成的,其中絕對少不了傳統文化。

顏景育稍稍舒了口氣:“不過眼下之勢,科舉及及可危,科學卻甚喧塵上。閣下科學聖人的位置想必跑不了。如果能夠做個亞聖,似乎也可以接受。”李諭尷尬道:“我不想當聖人,也不是聖人。而且甚喧塵上這個詞語不太合適,如果你們能夠深入瞭解一下西方強大的內因就不會這麼說了。”孔令貽知道說不過李諭,突然直接問道:“帝師認為,科學與經學到底孰高孰低?”李諭冷靜道:“沒有高低之分。”他可不會掉入這種簡單的語言陷阱,這種問法太low。

要是辜鴻銘那種人在這兒發問,藉著地利,還真不好對付。不過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一個弟子在大成殿外說:“衍聖公,一位號稱東西南北人的先生求見。”我丟!

李諭差點歪倒。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穿成滅世大魔王的心尖寵

穿成滅世大魔王的心尖寵

當年明央
靈霄看了一本仙俠文。 男主下凡渡情劫,為救女主散盡修為除魔證道。但靈霄卻喜歡文中那個美強慘反派—— 大魔王謝無佞。 一個窮盡三千年從萬魔淵爬出來,就為讓整個三界挫骨揚灰的病嬌瘋批。 以一己之力逼得男女主神魂盡毀。封印他後,神族傾盡能力,以上古之法點了一抹純靈善念在這瘋批魔頭額心,試圖引他改邪歸正。 但這魔頭死不悔改,花了三千年,又衝破無妄海煉獄,打算再次拉著三界跟他一起沉淪。 這次,靈霄穿過去了,
歷史 連載 9萬字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張菇涼
穿越到漢末的林墨,為了能夠舉孝廉入仕,只能選擇在岳父面前人前顯聖。 “賢婿覺得曹操會水淹徐州?” “陳登暗通曹操?賢婿可有證據!” “賢婿如何得知袁術會稱帝的?”直到袁術被殲滅,曹操被打跑,林墨才詫異道:“呂布怎麼變的這麼厲害了,難道背後有高人?”呂布擺了擺手,不裝了,我攤牌了, “對,賢婿就是呂布背後的高人啊!”
歷史 連載 133萬字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青芷町蘭
建安元年,初春後世歷史分類某 “白金大神”因讀者打賞太多夜夜爆更不慎猝死,意外來到漢末三國,附身張繡身上。 看著剛死不久的張濟,以及旁邊低聲啜泣的美婦縐氏,其瞬間燃起了鬥志......注:三國智商爽文,口味比較帶勁,不喜勿入,不喜勿噴。
歷史 連載 1萬字
大景第一贅婿

大景第一贅婿

泥丘白
宋安穿越了,而且好死不死的穿越到別人大婚當天、洞房花燭夜的時候。 更要命的是,對面那個被粗暴撕碎衣衫、半迷半醒的女人,還是個郡主! 一介郡馬,大婚當夜企圖對郡主用強,結果被郡主一三彩馬砸翻,然後便宜了他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 奶奶的,不會剛穿就又要嘎了吧?
歷史 連載 1萬字
鎖籠嬌:瘋批王爺掌心寵

鎖籠嬌:瘋批王爺掌心寵

娍齋
【先婚後愛+雙潔+甜寵+追妻】【瘋批病嬌王爺VS善良嬌軟王妃】天晟朝大亂,奸臣當道。 在民間享有菩薩再世之盛譽的將軍遺孤沈曦澐被選入宮,慘遭反派瘋批王爺折磨,善良嬌弱小白兔遇上弒殺惡魔大灰狼,人人都道她活不過三朝...
歷史 連載 1萬字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月麒麟
這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趙禎也一樣。他從不覺得,自己有任何不平凡的地方。 但是,命運偏偏讓他來到了大宋,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帝。大宋的官家難當,趙禎這個官家尤其難當。 上有奉先皇遺命,監國理政,距離稱帝只差一步的太后劉娥天天管著,下有仗著不得殺士大夫的祖訓,以直諫為榮的一群文臣時時盯著。 再想想往後數年,歐陽修,包拯,范仲淹這些只能在教科書裡出現的人物也會來到自己面前。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趙禎,心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