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文釋出,數學界譁然,王浩還有第二篇證明!
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綜合樓辦公室的幾個人嘴巴還是很嚴的。
羅大勇提醒他們不要出去亂說,主要是提醒了朱萍,朱萍憋了有半個月時間,確實沒有再和其他人說。
她感覺自己都快憋出病了。
大家都不提這件事,張志強自然也不知道。
他只感覺自己遭受了辦公室的冷暴力,連續好幾天時間,都感覺氣氛怪怪的,每當問起來的時候,就總是聽到那句話,“你自己不知道嗎?”
張志強感覺很冤枉。
他想過無數種可能性,後來都被否決掉了。
顏靜不說。
老實人孫健也不說。
羅大勇一般不說話,有時候,只是看他一眼就轉過了頭。
朱萍……
張志強被噴了一次,完全沒有再次面對的想法。
最終,他還是不知道。
幾天以後,辦公室的氣氛終於恢復了正常,因為事情根本沒有人提及,張志強也把問題拋在了腦後。
他的性格有個優點是不記仇。
不管是他得罪了別人,還是別人得罪了他,一般的小事情,過去了就很快忘記了。
梅森數實驗室則是一片平靜。
實驗室裡,就只有海倫知道王浩完成了研究,但她不是一個八卦的人,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相關的思維邏輯。
她知道訊息後,只是靜靜的等待論文釋出。
對於海倫來說,看王浩的證明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她還是非常期待的。
但她也有一些煩惱,或者說是擔憂。
海倫自然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代表著什麼,有人能完成這個猜想的證明,可以說在數學上已經功成名就。
當一個男人功成名就了,他會幹什麼呢?
尤其是單身的男人……
海倫再考慮一下自己的年齡,不由得產生一種巨大的緊迫感,也讓她的精神顯得有些焦躁。
這件事似乎過去了。
學校裡沒有人在提及,王浩自然不可能主動去說,他倒是不在乎別人知道還是不知道。
另外,他以為張志強肯定是知道了,因為他說過一次了,還問過張志強用第二種方法證明有沒有意義。
學校裡的氣氛一片平靜。
王浩感覺很不錯,他並不想提前受到過多的關注。
何毅說了個訊息,科學基金那邊的專家組定,下個月中旬以後再來。
這就放心了。
王浩還是在乎物理實驗室的專案的,也希望專家組能夠錯開時間來,他就能夠專心的去談後續的研究。
這段時間就輕鬆很多了。
王浩平時就是上上課,他也不繼續埋頭做研究了,保持隨遇而安的心態去生活。
當然,他還是有事情做的,就是航天局那邊的專案。
梅森數實驗室的專案,是完成氣動力學特性模擬彷真系統的一部分演算法。
簡單來說,主要就是做解析偏微分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組的演算法,其他附帶的輸入輸出以及輔助演算法,難度相對要低一些,達不到研究的程度,讓博士生和其他人負責就可以了。
王浩把外圍的所有工作都交給了張志強,在核心演算法方面,他還是和鄭堯軍、祁曉兩個教授一起做。
鄭堯軍在偏微分方程領域也是有一定成果的,做核心演算法的底層數學基礎方面能有很大幫助。
祁曉則是在演算法上很有研究。
如果能給予數學基礎的支援,祁曉就能夠完成相應的核心程式碼,他在演算法、寫程式碼的水平上,要比王浩強出不少。
當然,底層的數學基礎是最重要的。
系統工程司方面提供了一些原始的資料,其中包括他們現有系統的程式碼、計算方式以及數學分析方式。
王浩耐心的研究了一下,發現數學底層方面還是有些粗糙的。
原本的系統需要好多人去做計算分析並錄入引數,根據引數來計算出相應的資料,再結合其他所有的資料和計算進行氣動力模擬。
這是很麻煩的過程,而且模擬效果偏差相對較大。
當然,不管怎麼提升演算法能力,偏微分方程組的求解,都肯定需要一定人工輔助去錄入引數,區別只是錄入的多少而已,但王浩發現他們的人工計算方法,依舊相對有些粗糙。
大概是因為當時ns方程相關研究,還多是以‘代入數值’的方式來求解,求得的近似解自然和精確的差異大一些。
這就像是計算一個力的數值,精確點就是100牛頓,但得出的數值都是110、90、89,偏差相對還是有些大的。
這種偏差放在原來的使用上是足夠了,但因為在研製的重型火箭,對於精度的要求更高,偏差就在可控的範圍外了。
王浩對於所有內容進行了瞭解,馬上就把握了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模湖計算。
演算法對於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存在一個模湖計算的過程。
這種模湖計算的方式,可以計算出‘近似值’,來進入到後續的計算中。
因為方程轉化並不是程式碼可以完成的,一些必要的演算法中途無法直接計算出結果,都會利用模湖處理的方式進行。
在這方面,王浩並沒有做過研究,就針對問了祁曉教授。
祁曉對於模湖演算法有一定了解,但也只知道個大概,會一些簡單的運用而已。
王浩瞭解個大概以後,就決定自己進行研究,他建立了個和‘模湖演算法’有關的研究任務,就開始仔細看模湖數學的資料。
這個研究專案的難度只有‘e級’,還達不到科研的程度,但用來改善演算法已經足夠了。
王浩只希望做到能夠利用模湖計算,把內部計算數值的偏差縮小到一定範圍。
比如,原本是10~20的範圍取值。
如果是取值是11,偏差就相對大一些,把範圍縮小到3~17,哪怕在裡面隨機取一個數字偏差大機率都會小很多。
當然,這是機率問題。
很多偏微分方程是無法求解的,也根本不可能知道精確解是多少,也許‘11’更接近精確解,但只是相對於一個資料而已。
當資料量足夠龐大的時候,縮小範圍就要精確太多了。
……
王浩不急不慢的研究氣動力模擬專案的核心演算法,時間也很快到了月底。
來布尼茨趕在前兩天完成了審稿。
他為了這個審稿忙碌了大半個月,還特別去了一趟瑞碘皇家科學院。
他去瑞碘皇家科學院的目的,是找頂級的數學家幫忙把稿件分成幾部分,然後就可以找其他數學家針對性的進行審稿。
最終還是趕在月底前完成了。
雖然過程是很忙碌的,但結果是很喜人的,所有審稿得出的結論都是透過。
“這就是一篇正確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從現在開始就會變成哥德巴赫定理!”
“真是很有價值的一刻!”
來布尼茨感覺非常的激動,但他沒有時間去感受情緒,馬上就去了印刷的工廠,找到相關負責人,決定在原本已經開始印刷出版的最新一起期刊中,最後加入二十幾頁的新論文。
工廠負責人非常的為難,“但是,有很多已經印好了,數量也超過了三千冊。”
來布尼茨不在意道,“把那些都銷燬,那是不完善的期刊,加上這一篇論文才是完善的。”
雖然他只是《數學學報》的主編,但已經得到了上級的委員會點頭,自然有權利做出這個決定。
三千冊,虧損很大。
但是,相比釋出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來布尼茨還是感覺很有壓力的,他之所以堅持這一期就要發表,就是因為王浩說起,有另一篇證明,投稿給了《數學新進展》。
他希望那是假的,是玩笑,但萬一是真的呢?
這是賭不起的。
如果《數學新進展》提前三個月發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等三個月以後,哥德巴赫猜想就正式成為了哥德巴赫定理,到時候再去釋出新的證明,還有什麼意義呢?
另外,信譽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已經答應王浩能夠在新一期發表,沒有做到,對於他個人和期刊都有很大影響。
如果讓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數學學報》在數學界的影響力肯定會受損。
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二天就是月初了,來布尼茨回了家休息,穩穩的睡上一覺,第二天打起精神,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下午三點的時候,他就不斷的重新整理起了網頁。
那是《數學新進展》的官方網站,新一期釋出會在官方網站同步更新內容目錄。
終於再進行一次重新整理後,網頁上有了新的內容,點進去以後就看到一篇內容,直接讓來布尼茨的眼睛定住了--
《覆蓋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他馬上找到王浩的投稿論文,標題則是《對比分析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還真的有啊!”
來布尼茨對比著看了好半天,最終苦笑了一聲,他之前就覺得王浩不太可能是開玩笑,只是說的內容不敢相信而已。
現在一切確定了。
王浩用兩種方法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並分別投稿給了《數學新進展》和《數學學報》。
“真是天才啊,絕頂天才!瘋子!純粹的瘋子!”
“數論的瘋子!”
“這竟然會是真的,我在科學院說起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相信!”
“讓他們看看吧!看看吧!”
來布尼茨深吸了一口氣,思考起來,“不能這樣。馬上全世界的數學家都會談論這件事,沒人在會關注要釋出新一期的《數學學報》了。”
“我們必須要提前公佈訊息……”
“對!”
“提前公佈!”
“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過來……”
……
可不只是來布尼茨關注《數學新進展》的更新。
地球的另一邊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也有幾個人在和來布尼茨做同樣的事情。
其中包括王浩、海倫以及綜合樓辦公室除去張志強以外的所有人,他們都在不斷的重新整理著網站。
這一刻來了。
王浩重新整理到了新的內容,輕呼一口氣,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手機馬上就響了,打來電話的是海倫,“恭喜你,王老師,你最新的研究釋出了。”
“謝謝!”
王浩的語氣也有些激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巨大的成果,哪怕是前世的時候,他都聽過這個猜想,甚至還進行過相關的思索,只不過沒有任何收穫。
現在能夠完成猜想的證明,還成功在頂級期刊發表,確實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海倫沉默了一下,忽然道,“你完成這個研究,已經是功成名就了,對吧?”
“啊?”王浩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我是想問,現在你會考慮結婚嗎?”海倫還是開口問了出來。
“??”
王浩直接聽愣了,“這怎麼可能?你在說什麼?”
“呼~~”
海倫明顯是鬆了口氣,繼續道,“我為此擔心了很久,好吧,晚安。”
“……”
王浩放下了電話,感覺都很怪異,一點都沒有被祝福的喜悅感。
電話又響了。
這次是朱萍。
“恭喜你,王浩,你完成了這麼重大的證明!哈哈哈哈哈,我實在太高興了。”
“我都憋了半個月了,終於能和別人說了!”
“……”
電話又響了,這次是羅大勇。
“恭喜了!”
羅大勇只是簡單的一句話。
王浩帶著鬱悶回送一句,“奇怪了,剛才朱萍打電話過來,你們倆沒有在一起嗎?”
“??”
一個又一個的電話。
王浩又接了一個以後,馬上就決定關機睡覺,一切都等明天再說吧。
……
這個晚上註定是不平靜的。
國內還好一些,因為國內正在經歷著黑夜。
國外則是有很多學者都關注到了《數學新進展》最新一期的內容。
“這一期竟然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是王浩!那個中國數學天才,他證明了冰雹猜想,到現在才一年時間吧?又完成了這麼重大的證明?”
“《數學新進展》,應該不會錯的!”
“我拿到了最新的一期,上面有安德魯-懷爾斯的點評,還有陶哲軒的點評!”
“懷爾斯說,我們很高興迎來這一刻,哥德巴赫猜想,將不會只是猜想,這個持續了280年都沒有解決的數學難題,終於有了答桉!”
“陶哲軒的點評說,這是以最不可能的方式完成了證明,他也想過類似的方法,但只要一想其中牽扯到的複雜分析,就下意識認為不可能完成。”
“這篇證明的關鍵就在於其中的複雜數學分析。”
“那簡直如同神蹟!”
“……”
大量的討論,大量的讚歎。
很多學者都非常期待能看到證明內容,來研究一下具體的證明方法。
一些數學機構則是磨刀霍霍,甚至組織了專門的小組,準備對於論文的證明過程,進行詳細論證了。
雖然是《數學新進展》釋出的論文,但再權威的學術期刊,也不能保證釋出的論文百分百是正確的。
論文是否正確,還要看權威數學機構的判斷。
但是,來自兩名菲爾茲獲得者的肯定,足以說明論文的可信度了。
於此同時。
《數學學報》的期刊網站公佈了一條訊息,讓所有看到訊息的學者感到疑惑,“新一期《數學學報》,將會發布王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另一篇證明。”
“??”
這個訊息很讓人驚訝。
《數學學報》偶爾也會對於新一期內容進行個提前的預告,來吸引更多的學者,但是,這個預告是怎麼回事?
哥德巴赫猜想的另一篇證明?
作者還是王浩?
既然明確說是另一篇證明,就肯定不是一搞多投。
可是,難道王浩還能用另一種方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