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朝堂改革尚未開始,後宮改革卻悄然啟動。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馬恩慧召集後宮六局二十四司,宣佈了全新的內宮制度,從伙食問題,到作息時間問題都作了安排,並創造性地加入了探親與月休制度。

無論是宮女還是太監,每個月都有兩日休息時間,休息日可以出宮探親,不受約束。

每年新春,則准許宮女回家半個月。若路途遙遠,可適當延長。

為了確保後宮新制可以順利施行,馬恩慧下令任何內官不得故意設定障礙,阻礙宮女與太監探親或月休,可適當調休。

要求所有出宮太監與宮女,不得對外談起內宮機密,一旦洩密,則取消其所在司或局所有太監與宮女的休假、探親待遇,同時按內宮制度進行處罰。

後宮新制,讓沉悶已久的皇宮陷入歡騰,每個宮女與太監都奔走相告,一些宮女、太監更是自發聚集到長安宮外,哭喊著,跪謝皇上、馬皇妃恩典。

一時之間,“聖主”與“聖後”之名便傳遍了整個後宮。

雙喜站在長安宮門口,看著外面跪拜不起的宮女、太監,眼睛都溼潤了,看著朱允炆與馬恩慧走出來,高聲喊道:“皇上天恩,皇妃天恩。”

眾人齊聲呼喊,聲音傳蕩在整個內宮之中。

朱允炆看著跪拜不起的眾人,板著臉喊道:“若有人懈怠,辦事不利,朕可是要發怒的,各自回去辦差吧,莫要待在這裡了。”

眾人再次跪拜天恩,在其他太監的引導之下,才紛紛散去。

“你哭什麼?”

朱允炆見雙喜哽咽,不由問道。

雙喜連忙回道:“皇上,咱家這是感動的,現在,咱家感覺活著,有點盼頭了。”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說道:“你應該說,活得像個人了。”

雙喜嗚嗚點頭。

可不是嗎?

朱元璋時期的太監活得沒有半點尊嚴,一點錯,都可能被朱元璋活活打死,尤其是朱元璋後期,更是行事狠厲,手段殘忍,以至於所有太監宮女,噤若寒蟬,如履薄冰。

馬恩慧見自己丈夫開心,便也放寬了下。陪著朱允炆走在湖邊,看著秀美的風景,有些不放心地說道:“陛下這收心之舉,是為何而為?”

朱允炆看著湖水中的倒影,總不能說是因為自己不將太監當人看,結果後來太監被朱棣收買,成了朱棣的人吧。

“施恩廣博,才能成為仁君吧?”

朱允炆平靜地說道。

馬恩慧重重點了點頭,附和道:“陛下定會成為萬世明主。”

朱允炆擺了擺手,說道:“明主什麼的,暫且不說。朕只是覺得,來一趟,若不做點事出來,對不起心中抱負。”

“來一趟?”

馬恩慧疑惑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並沒有解釋什麼,伸手抓著馬恩慧的手,說道:“內宮這邊,就交給你了。從今日起,朕需要專心經營朝堂了。”

馬恩慧臉有些微紅,朱允炆竟然當著那麼多宮女太監,拉著自己的手。

“皇上請放心。”

馬恩慧低著頭說道。

朱允炆看著羞澀的馬恩慧,輕輕一拉,吻過馬恩慧的眉心,便鬆開了她,帶著一臉憋笑的雙喜等太監離開。

翌日,奉天殿,朝會。

朱允炆坐在龍椅上,看著滿朝文武,目光中充滿了鬥志。

這裡面有些官員朱允炆是認識的,但一些官員,就算是記憶中,也找不出名字來。

中樞人員還是認得出的,禮部尚書陳迪,戶部尚書鬱新,刑部尚書暴昭,吏部尚書張紞,工部尚書鄭賜,兵部尚書茹瑺。

兵部侍郎齊泰,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翰林院侍講方孝孺,解縉,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長興侯耿炳文等一批重臣也沒有缺席。

這是朱允炆熱孝期間第二次臨朝,上次,還是登基時。

朱允炆思索了很久,認為自己一沒有朱元璋的龍精虎猛,可以一天處理幾百件事;二沒朱元璋的霹靂手段,查出來就殺,殺錯了也沒關係,還能多殺幾個;三沒有過高的智慧,可以掌控百官;四無法忍受沒有業餘活動,沒有片刻休閒的緊湊生活……

總而言之,朱允炆是做不到朱元璋那樣,可以直管中樞六部,事無鉅細,事事親躬。

朱元璋不喜歡丞相分權,透過“胡惟庸案”裁撤了丞相,將所有權力收攬於自己一身,但朱元璋低估了丞相的作用,也高估了自己的精力。

幾乎每一天都有兩百多份奏摺送入朱元璋手中,涉及批覆的事件更是不低於四百件。

縱然是朱元璋放過牛,打過仗,體格好,也經不起如此天天熬,最後不得不妥協,從翰林學子中挑選了一批人,幫助自己審閱奏章。

而這些翰林學子,便類似於朱元璋的秘書,實際上,這也是明代內閣的雛形。

朱允炆不想發出“朕見過凌晨三點皇宮”之類的話,決定將內閣推行出來,代行丞相權,自己握著最終的決策權便可。

內監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承運以來,馭批國事,頗感萬事繁雜,精力無法兼顧。唯恐差池之間,貽誤國民,無顏於太祖。幸賴眾卿家輔佐,朝綱整肅,萬民歸心。”

“朕及冠之年,政務經驗不足,當以賢臣為師,齊心公治乾坤。朕素聞戶部尚書鬱新、吏部尚書張紞,翰林侍講解縉,皆為大才,有治國之能,特敕鬱、張、解三人為大學士,內閣閣臣,參政機要。”

“改文華殿為內閣院,中樞六部、十三省一應奏事,皆由通政司遞送內閣,內閣閣臣審閱批註,報送御前。朕加印之後,發至通政司,傳至中樞六部、十三省。”

古代宰相,存在著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

而內閣制度,便是將議政權分給內閣,將行政權分給六部,皇上自己掌控最終的決策權。

內閣丟擲,眾官員震驚不已,面面相覷,一時之間有些麻木。

朱元璋廢掉了丞相,但新皇上,這是一口氣弄了三個丞相啊。

雖無宰輔之名,卻行宰輔之事。

百官議論紛紛,而戶部尚書鬱新、吏部尚書張紞,翰林侍講解縉三人更是激動不已,尤其是解縉,回家七年,這剛回京師,便被委以重任,可見深得皇上信任。

三人出班上前,山呼萬歲。

朱允炆再次下旨:“命兵部侍郎齊泰為吏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戶部尚書,方孝孺為翰林學士,監察內閣。”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連忙跪恩。

朱允炆沒有按照歷史走,歷史上,齊泰成為了兵部尚書,黃子澄成為了太常卿,擁有參軍國事之權,而方孝孺更幾乎成為了丞相。

這三人,成為了朱允炆的核心智囊團,最終,朱棣打入了南京!

從現在起,歷史要被改寫。

齊泰還是別管軍事了,以他的能力,還是管管人事吧。

黃子澄雖然沒多少本事,戶部交給他,只要善用人才,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方孝孺,一個處處以“周禮”為尊的傢伙,幫著自己看著內閣,也免得鬱新、張紞與解縉放肆。

內閣推出之後,朱允炆便終於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局與軍事改革上。在朱允炆看來,為國君者,不應該事必躬親,而應該適當放權,把控大局。

尤其是現在,朱棣依舊是朱允炆最大的敵人,不得不防備,不得不關注。

因為內閣制度的出現,朝會的時間自然也要修改,朱允炆決定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

平日裡,大家沒事,就不用半夜趕路了,免得摔到溝裡淹死。

辰時上班,酉時下班,大概也就是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相對於之前十幾個小時而言,已經是大福利了。

朝會結束之後,朱允炆留下了三位閣臣與方孝孺。

鬱新有些激動,看著朱允炆,強行壓抑著興奮,說道:“皇上,內閣初開,還請皇上示下,如何運作。”

這三個閣臣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只有議政權,不敢擅自決斷,否則,胡惟庸便是自己的下場。

早點問清楚紅線在哪裡,說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這才好放心辦事。

朱允炆欣賞地看了看眼前的四人,點頭說道:“內閣交付諸位愛卿,朕是放心的。只望諸位齊心,要務當日處理完畢,不可留待明日。可在翰林院,挑選一批人輔助辦事。若遇不決之事,可通報武英殿。”

“涉及軍政方面的奏報,應交付五軍都督府處置。至於國家大事,如官員任免、國庫收支等,應及時送覽。若是出現邊疆戰事,更不得延遲片刻,需馬上通報……”

朱允炆安排妥當之後,便返回了後宮。

大明臣子的執行力是極強的,文華殿改內閣院,閣臣入主,大明朝堂開始了新的生機。

次日,朱允炆昭告天下,結束洪武時期的冤案,赦免了一批無辜的人,同時減免了一些困難地區的賦稅,令官府收養鰥寡孤獨廢疾者,賑罹災貧民……

三日,安排夏元吉等人,以採訪使的身份,巡查大明。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