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陵皇宮,武英殿外。

內閣大臣解縉、吏部尚書楊溥,兵部尚書楊榮等等待傳喚。

殿內。

水師都督府李堅、陳揮、五軍都督府的譚淵、段雲等正在議事。

李堅看著輿圖,直言道:「皇上,既然我們腳下的地星是圓的,那就說明通往大明的道路有很多,敵人不一定從西面出現,也可能從南面大海之上,東面大海之上,甚至是北面的冰原之上!故此,臣認為,府邸必有圍牆,小家必有籬笆,大明也應該向外修建籬笆,沿定遠行省、大小琉球、呂宋島、勃固島、蘇門答剌島,修築東部與南部籬笆……」

「眼下這道籬笆尚未合圍,占城國、呂宋島的呂宋王國、湯都王國、梅尼拉王國雖是臣服,終究沒有大明的軍隊進駐,還有滿者伯夷王國、爪哇國,其為了尋利,暗中扶持了一批海寇,時不時出海劫掠商船。朝廷需要儘早下決心,修築好籬笆院牆,以保大明本土百姓無憂。」

段雲走出來支援李堅:「呂宋島儼然成為了殘餘倭寇留居之地,若說背後沒有某些王國支援斷不可能。若不是這次西路水師返回恰巧解救,商人必是損失慘重。臣以為,為保障海運暢通,當出水師進駐各要地沿海,以護航商隊。」

朱允炆揹負雙手,盯著南洋輿圖。

在舉世攻明之後,南洋的局勢發生了一些改變,大明完全控制了蘇門答剌島,對整個馬六甲海峽形成了絕對控制,但蘇門答剌北面的國家是滿剌加王國,那裡的領土大明並沒有控制住,雖然可以封鎖海峽,但不能封鎖北面的陸路。

至於呂宋島,這個後世的猴子,用一條破船擱淺在了華夏的仁愛礁,出於戰略考慮,出於和平考慮,出於不知道什麼的考慮,華夏並沒有收拾他們。可現在,他們竟還敢暗中支援倭寇打劫大明的商隊,真是豈有此理!

破船擱淺是吧?

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以為就你有船,大明有的是船,還是寶船!

後世是因為猴子後面站著一隻鷹,兔子不好收拾,可現在是大明,猴子後面,只能是猴子,別管是什麼動物,大明都有興趣過一過招。

朱允炆對李堅等人說:「呂宋島不準大明修築大型港口,若是大明的寶船經過的時候擱淺了,那這事就不太好辦了,為了拯救寶船,我們需要運去不少人,不少物,說不得還得耗個幾年……」琇書網

李堅眨了眨眼,連忙說:「皇上,寶船如此龐大,幾年怎麼可能弄得出來,一旦擱淺,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弄出來。」

段雲剛想反駁。

以大明蒸汽機船的力量,擱淺船隻算什麼事,拖出來就是了,大不了多派一些蒸汽機船。可轉念一想,這麼明顯的道理李堅與皇上都明白,如此一唱一和莫不是想要……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點頭道:「擱淺這種事可不能發生,讓勃固島的水師去呂宋島東北巡察的時候小心點。」

李堅正色道:「臣一定讓他們小心再小心。」

譚淵、陳揮翻白眼。

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段雲自作聰明,說了句:「皇上,占城國沿海也容易擱淺,我們要不要小心下?」

朱允炆瞪了一眼段雲:「那麼熟的路還用得著小心?」

對於占城國,大明並不著急。

交趾駐紮有大軍不說,占城國北面是南海水師,南面是勃固島水師、舊港水師,南面、北面,包括東面海域,基本上都是大明控制的,占城國還在大明的幫助下修建了大型港口,隨時可以停泊寶船。

想要佔城國,幾艘寶船就足夠了。退一步,那裡正在漢化教育,大明沒必要動占城國,讓其他南洋

諸國畏懼。

呂宋島就不一樣了,溫和點動一動,不會引起大亂子。

敲定南洋之事後,武將退出,文臣入殿。

解縉、楊溥等人詢問返京事宜。

人接到了,骸骨自有禮部與水師都督府的人負責,皇帝與太子就不用一直留在金陵了,總留著二皇子監國也不是個事。

朱允炆面對請求的文臣,擺了擺手拒絕道:「按照時間推算,鄭和的船隊至少應該過了非洲南端,說不得已經與寧王碰面。兩個月內,他們一定會返回金陵。既然如此,朕打算與太子留在此處,等待他們回家。」

解縉眉頭緊鎖,進言道:「皇上,京師公務繁重,二皇子又無多少處事經驗,多無法拿定主意,若停留在金陵兩個月之久,怕會貽誤不少政事。不若先讓太子返京監國,太子穩重,經驗豐富,可以處斷政務。」

朱允炆依舊拒絕:「迎接西路水師歸來,是朕與太子,那迎接東路水師歸來,怎能只有朕一人?京師之事無妨,二皇子雖無多少經驗,畢竟有楊士奇、鐵鉉、徐輝祖等人輔佐,出不了岔子。」

楊溥、楊榮見朱允炆已下定決心,也不再勸說,轉而商議起封賞之事。

羅封、姚順等人歷經生死而歸,總需要給他們應有的待遇,哪怕姚順以前只是個百戶,可經歷了這麼多歷練,付出瞭如此大的犧牲,也該直接給予爵位了,侯爵應該給羅封,其他人是不是應該給伯爵,還是說給個指揮使之類的待遇?

張關山這個傢伙在土著裡面繁衍了後代,連兒子老婆都帶回來了,他雖然也有犧牲,但他相對於其他人而言付出最少,該如何封賞?

這些事都需要朱允炆張嘴,要不然商議來商議去,也只是商議。

離開武英殿後,楊溥與楊榮出了皇宮,至一座茶樓品茶。

看著金陵依舊繁華,不減當年,雖然秦淮河上的姑娘多了一些悲傷,給大錢的人少了,可畢竟還是有才華橫溢的佳人,南京國子監吸納了不少青年才俊。

楊溥品了口茶,輕聲說:「郭文星加入了航海院,羅封、姚順等人也想進入國子監,現在國子監真的將人才一網打盡了。」琇書網

楊榮淡然一笑:「當年皇上強行推雜學入國子監引起多少人反彈,過去不過十來年,國子監便取代了科舉,成為了朝廷官吏的輸出之地。最難得可貴,這裡沒有官官相護,沒有官場糾葛,只論學問。」

楊溥抬了下眉頭,笑道:「我想說的並非此事,二皇子監國,少不了籠絡人才,而太子卻在金陵,其中意味如何,楊尚書難道不清楚?」

楊榮不以為然:「真正的人才都是聰明人,若連局勢都看不清楚,算什麼人才。如今陛下春秋鼎盛,太子穩重有為,這件事不需要擔憂。」

楊溥嘆了口氣:「本是不擔憂,可誰也摸不準皇上心思。二皇子封了吳王,如今又是監國,這會讓不少人心思不定,北京怕是有風波起啊。」

楊榮將目光看向對面的酒樓,看著那裡熱鬧的場景,輕聲道:「這就是皇上想要的結果,說不定,皇上也想看看,二皇子到底有沒有其他心思,大臣有沒有其他心思……」

楊溥苦澀地點了點頭。

朝堂上並無太大內鬥,如今官員都只有一個目標:打造大明盛世。

可皇帝為了盛世能延續下去,已經開始著手清理太子可能的敵人了。如今太子尚未成年便已如此,是不是太過急促了?

或者說,這只是一次針對二皇子的試探?

楊溥想不明白,但可以肯定,二皇子鬥不過太子,說到底,沒什麼好擔心的。琇書蛧

羅封、姚順等人醒了,被拉著去了聚寶門外的火車站,當乘坐上火車,當火

車執行,羅封、姚順等人都震驚得合不攏嘴。

離開時,沒聽說過蒸汽機,再回來時,蒸汽船出現了,連蒸汽機火車也出現了。

這天翻地覆的變化,恍如隔世。

嗚!

汽鳴聲傳出,掃過海面,撞在了大福船上。

朱權看著出現的船隊緩緩而來,有些黝黑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無奈的笑意。

那雖然是朱能號,但打出的旗幟卻有一個「和」字,很顯然,鄭和與朱能完成了會師,鄭和回來了!

鄭和、萬青林、沈偉、毛舟泰等人登上了朱權的旗艦。

一番禮儀之後,朱權忍不住問道:「四哥如何?」

鄭和命人取出一封信,遞給朱權,肅然道:「在返航途中,我們去了東平城,見到了燕王、世子與諸人,帶來了一些信件,這是燕王託我轉交寧王的。如今,信已送到。」

朱權接過信件直接開啟,看過之後,鬆了一口氣:「四哥雄心勃勃,想要在那裡立下基業。鄭和,此番回大明,你可否為我轉交一封信給皇上,我也想在非洲立下基業,希望皇上可以將非洲封給我做藩國。」

鄭和自然不會拒絕帶信,答不答應朱權的要求是皇上的事。

不過在鄭和看來,朱權想要非洲,基本上是異想天開,最好的結果,他能擁有南非一角,北非這裡可是戰略要地。

誰要,誰死。

鄭和帶人親自看了看蘇伊士運河的開挖狀況,馬穆魯克動用了四十萬百姓開挖運河,因運河而死的百姓已達七萬餘人。

慘烈的背後,是蘇伊士運河不斷開挖。

可即便如此,目前運河也不過開挖了一百二十餘里,距離完工,還早得很。

沒辦法,運河寬度要求達三十丈,深三丈,如此龐大的工程,四年能掘進一百二十餘里已是厲害,可想要完工,至少還需要六年!

六年!

為這一條運河死去的人,不會低於十萬!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