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武二十五年,金秋八月。

李存當眾留下一道遺詔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並下了一道正式的聖旨:

“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若朕此次御駕親征,戰死沙場,便由皇太子李標繼朕皇位。太子繼位後,取出朕留在匾後遺詔,朕之遺言皆在此詔中。”

李存連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李標和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全都嚎啕慟哭挽留李存。

一些人還明確表示:“征討西域,完全可以遣一員大將率兵而去,就像之前伐金、伐高麗、伐西夏、伐蒙古諸部、伐大理、伐中南半島上的諸國、伐日本那樣,陛下貴為大乾天子,一人之身干係天下安危,豈可以身犯險焉?”

李存沒說,我不親自去,怎麼安排我那些還沒有封地的兒子,怎麼用鐵路打通陸地上的絲綢之路,怎麼帶走大乾王朝的所有隱患?

李存只是揮揮手,說了句:“朕意已決。”,然後就讓文武百官全部散去了。

等到乾清宮中只剩下李存和李標父子二人,李存又拿出一個錦囊給了李標,交代道:“若是有一日我兒遇到難以解決困難,不妨開啟這個錦囊看看,或許能解我兒難題也不一定,當然,朕希望我兒永遠也不要有開啟這個錦囊的一天……”

……

八月十六,晴空萬里。

李存帶著自己的萬餘妃嬪、數千皇子、皇女,在十萬虎賁軍的保護下,登上了前往西京長安的火車。

是。

李存此行是御駕親征。

可事實上,李存這個大乾王朝的皇帝,已經不可能再親臨一線戰場了,所謂的御駕親征,也只不過是讓李存離戰場稍稍近一點罷了。

就這樣,此次隨李存出征的岳飛、吳玠、韓世忠、趙立、李彥仙等將,都沒敢讓李存直接就去原來西夏的都城興慶府暫住,而是先請李存在西京長安城先住上一段時間,等他們橫掃了整個西域,給李存找到新的安逸的住處,再請李存移駕興慶府,而等到西域全都平定了,他們才會請李存去西域暫住。

可以說,別看出發前李存說得挺好,還戰死沙場什麼的,實際上就算前線戰事不利,也波及不到李存。

這麼說吧,萬一前線有個閃失,李存坐上火車,一兩天就回南京應天府了。

那沒有火車的地方呢?

沒有火車的地方,李存也不去啊。

先不說,十分清楚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李存,完全沒有喜歡自虐的毛病,非得以身涉險。

只說,到了李存現在這種身份,就算李存想離危險進點,隨行的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讓啊。

這萬一李存讓敵人來個斬首什麼的,那李存不純粹是給前線的將士搗亂嘛。

李存可不想當朱祁鎮,成為一個被釘在歷史恥辱架上的笑柄。

對李存而言,這次的御駕親征,其實更多的像是,他在南京應天府住得太久,有點沒意思了,所以換個地方住住,順便領略一下大乾王朝的大好河山。

嗯……有點後世旅居生活的意思。

不過,不同是,李存的旅居,可是出動了二百列火車、二十萬匹戰馬、十萬護衛,還將自己想帶的人和東西全都帶了出來,而且沿路都有人提前安排好李存及李存的隨行人員的食宿問題。

有人可能想問,李存這麼搞,會不會有些勞民傷財?

當然不會。

因為李存此行的所有花費,包括遠征軍的軍餉,全都是李存自己出的,跟大乾王朝的財政,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且,李存一行,包括遠征軍的將士,所過之處,哪怕是想要一針、一線,都必須給錢購買。

——不只是在國內,就算是到了國外,也必須如此,這是李存下得死命令,不論是誰,膽敢違反,都會從嚴從重處罰。

再者說,遠征軍的將士的軍餉(包括李存隨行人員的俸祿)全都是極高的,他們又有遠征補助,打勝仗以後還有額外獎賞,並且是立即就發的那種,因此他們根本就不差錢。

這也就談不上什麼勞民傷財了。

事實正好相反,遠征軍和李存的行在所過之處,其實還能給該地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

毫不誇張的說,所有地方政府,都巴不得遠征軍和李存的行在能在他們管轄的地區過,最好是能在他們管轄的地區多待上一段時間,那樣的話,他們治下的民眾就賺翻了,經濟也會暴增,這可是求都求不到的大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存雖然沒有親自上前線,但李存卻將自己的那些想要封地、想當諸侯王的兒子全都給送到了戰場上。

李存跟自己的這些想要封地、想當諸侯王的兒子說得很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們若想要封地、若想封王,就自己去賺,不然的話,就絕了這個心思,回大乾本土從政、從商亦或混吃等死去罷。”

沒有人敢質疑李存的決定。

這除了因為在李存之前的帝王大一統,幾乎全都是止乎中原,四夷不治,只有李存,四海內外,殊方異類,盡為王土,奇勳偉跡,亙古所無,人又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武功熠耀,胸襟開闊,氣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高度智慧使他發揮出高度的才能,讓人無所不服。

還因為之前那些獲得封地、當上諸侯王的皇子,都是立過大功的皇子。

——倒也不是說,所有獲得封地、當上諸侯王的皇子都是因為戰功才獲得封地、當上諸侯王的,有些是因為治理一方治理的好或是經濟搞得好亦或者是有別的什麼功勞,總之,想要封地、想當上諸侯王,就必須得拿出來成績。

也就是說,除了李標以外的所有皇子都一樣。

在這件事上,李存說得很直白:

“若是你沒有可取之處,不能服眾,朕就是給你封地、讓你當諸侯王,你也早晚有一天會被人趕下臺,甚至被人誅殺,恁地時,你還不如老老實實回大乾本土從政、從商亦或是混吃等死,至少可以富貴一生。”

所以,李存的那些想要封地、想封王的兒子,必須得努力證明他們自己的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不論這些皇子走得是哪條路,想要到達獲得封地、成為諸侯王的那一步,都不會容易,他們必須得經過不懈地努力,甚至是經歷一場生死,才能獲得這個資格。

用李存的原話來說就是:輕易得到的東西,沒有人會去珍惜的。

而且,還不是你想要哪,或者是你打下了哪,就給你哪。

——獲得資格以後,還得分批抓鬮,抓到哪,就獲得哪,此事沒有商量的餘地,就更別提挑肥揀瘦了。

拋開李存堅持這麼做,代表自己對自己的兒子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說,這裡面其實也有天命的緣故。

若是放在後世,有些狂人可能會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在這個封建社會,人們還是很相信命運的,尤其是這種當皇帝、當諸侯王的事。

要知道,這種大事,可不是說你多有能力、多勤奮、多會鑽營就一定能成功的。

因為想要成這樣的大事,人力真是太渺小了,只有天助,才有可能辦到。

否則,戰場上隨便來一支流失,或者是隨便感染一場風寒,有可能就會要了一個人的命。

總而言之,雖然李存給自己的兒子準備了很多封地,又準備繼續打下更多的封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是李存的兒子,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理想的封地——他們要想獲得好的封地,努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其實,這也為以後李存的子孫後代彼此之間發生戰爭埋下了伏筆。

畢竟,有人就是不認命,有人就是貪婪希望獲得更好、甚至是更多的封地,還有人純粹就是有大一統的野心。

對此,李存心裡跟明鏡似的。

已經有太多太多太多的例項證明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麼說吧,從周武王分封天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幾乎是分封制最後必然的結果。

李存在大乾王朝本土以外的地方搞得分封制,最後估計也跑不了這樣的宿命。

當然,由於李存分封的諸侯國遠比周武王分封得多,分封的疆域也遠不是周朝可以比的,所以,李存最後分封出去的諸侯國統一成一個國家不太可能,最大的可能是最後它們合併成幾十個或者是幾百個大小不一的國家。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肯定少不了兄弟反目、骨肉相殘的事情發生。

對於這個必然的結果,李存看得很透徹。

在李存活著的時候,肯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也就是,不管是誰,在李存還活著的時候,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誰都不許更改李存定下的分封結果,讓李存鬧心,否則,誰要是敢不聽話,李存就親自出手滅誰。

而到了李存死以後,那李存只能是哪管它洪水滔天。

如果那時李存還泉下有知的話,最多也就是希望,肉能一直爛在鍋裡就好。

……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初,也就是在李存御駕親征的半個月前。

岳飛、吳玠、韓世忠、趙立、李彥仙等將就已經率領遠征軍兵出玉門關進入西域了。

遠征軍路過的城市的民眾,早就聽說過大乾王朝橫掃整個東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事蹟,不敢與之為敵。

其實,他們也不願意跟乾軍打仗,畢竟,西域這裡的很多部落都是被迫臣服於高昌回鶻的。

現在來了個能打爆高昌回鶻的大殺神,他們反而更希望藉助乾軍強大的戰鬥力將高昌回鶻給推翻。

這樣,這些西域的小部族、小勢力才有機會重新獨立。

換而言之,本質上是高昌回鶻內部沒有形成文化上的統一,各個小部落、小勢力只是臣服於高昌回鶻的武力,它們之間並沒有完成文明的融合。

所以,西域各個小部落、小勢力的可汗、酋長聽說乾軍是去攻打高昌回鶻的,不是來打他們的,不僅不阻攔,還主動給乾軍帶路,有些甚至死乞白賴地請求加入乾軍幫乾軍去打高昌回鶻,想要跟著乾軍分一勺羹。

——高昌回鶻境內有漢人、突厥、大仲雲、小仲雲、樣磨(即咽面)、葛邏祿、格多(吐蕃的一支)等眾多民族,他們之間並不是鐵板一塊,相反,經常爭鬥,這也就不怪,有些小部族、小勢力願意投強盛的大乾王朝幫乾軍打高昌回鶻了。

這對乾軍來說,肯定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大好事。

要知道,西域這裡面積極大,地形又複雜多變,若是沒有熟悉地形的人作為嚮導,乾軍想要找到高昌回鶻的王成,也就是高昌城,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所以,岳飛等人欣然地收編了這些西域的小部族、小勢力,讓他們給乾軍帶路。

回鶻人以高昌城為冬都,北庭城為夏都。

天山以北的回鶻人,多從事遊牧,天山以南的回鶻人則從事農業。

多數回鶻人信仰佛教,因此高昌城中有眾多佛寺。

早年,高昌回鶻與趙宋王朝和大遼帝國都有密切的交往。

後來,大乾王朝崛起,滅掉了趙宋王朝和大遼帝國以後,尤其是在大乾王朝滅掉西夏和吐蕃以後,高昌回鶻的王畢勒哥,曾多次派使團帶著大批珍貴物品到大乾王朝的都城朝見和貢獻。

李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年畢勒哥派遣使臣向李存敬獻佛牙、琥珀盞以及琉璃器(玻璃器皿)一事。

看見回鶻人將自己販賣出去的玻璃器皿又獻給自己,李存當時真有點哭笑不得。

除了獻寶以外,回鶻人也不知道是從哪打聽到的李存喜好女色,反正,每次畢勒哥派使臣前來朝見李存,都會給李存獻上五十名鶻美人。

那些回鶻美人,要麼風情萬種,要麼婀娜多姿,要麼靈動出塵,要麼優雅唯美,要麼仙氣飄飄,讓李存知道了,當初劉徹、李世民等人肯定不是為了那二兩葡萄乾才去征戰西域的。

李存曾看在畢勒哥挺會做人的份上,親自給畢勒哥寫信,讓他率領高昌回鶻投降,接受大乾王朝的拆遷。

可畢勒哥根本就不接李存這茬,只是一味的請求李存放過高昌回鶻,表示高昌回鶻願意成為大乾王朝的藩屬國,絕對服從大乾王朝的統治。

李存可是清楚的知道,歷史上,耶律大石西征時,經過高昌回鶻,向畢勒哥借道,畢勒哥不僅同意,並且盛情款待了耶律大石,然後還主動獻馬、駝、羊,而且表示願質子孫為附庸。後來,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畢勒哥真就率領高昌回鶻加入西遼。

結果,到了自己這裡,畢勒哥卻推三阻四的,這難免讓已經橫掃了半個世界的李存感到不爽。

於是才有了乾軍遠征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攻打高昌回鶻。

在那些西域的小部族、小勢力的帶領下,乾軍的大部隊很輕易的就兵臨高昌城下。

畢勒哥站在城頭上看著城下那一排排漆黑的紅衣大炮,頭皮發麻。

高昌回鶻佔據著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

因此,畢勒哥的訊息還是很靈通的,他知道,比高昌回鶻強大得多的大遼帝國、跟大乾王朝一塊聯手滅掉大遼帝國的金國、兇狠的西夏王朝、輝煌一時的吐蕃諸部,都是被這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給滅掉的。

如今,這紅衣大炮頂到了高昌回鶻的頭頂上。

戰鬥力還遠不如遼國、金國、西夏,甚至是都不如已經分崩離析的吐蕃的高昌回鶻,難道真的有一戰之力嗎?

捫心自問過後,畢勒哥苦笑不已。

這個答案,顯而易見。

事實上,畢勒哥早就知道大乾王朝不可忤逆,忤逆必亡。

只不過,之前畢勒哥一直抱有僥倖罷了。

如今,乾軍即將開始攻城,如果畢勒哥繼續幻想著僥倖,那麼,對於高昌回鶻而言,所面臨的,必定就是滅頂之災。

想通了這些,在乾軍開炮之前,畢勒哥選擇開城投降……

岳飛治軍森嚴,對高昌城中的居民秋毫無犯,他只是將高昌回鶻的王室和宗室全都“請”到了大乾西京長安城去面見李存。

在這之後,乾軍開始橫掃西域。

與此同時,自有大乾王朝的文官接手高昌城,同願意投降大乾王朝的高昌回鶻的官員一塊治理高昌城,並組織西域的民眾同大乾王朝來的民夫一塊修建從玉門關到高昌城的鐵路……

就這樣,李存的御駕親征,首戰告捷,漢人橫掃亞歐非的遠征,正式拉開了帷幕……

……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若星若辰
【恐同笨蛋美人vs陰暗瘋批卷王,雙穿,晚12點更】 時書一頭悶黑從現代身穿到落後古代,為了活命,他在一個村莊每天干農活掃雞屎餵豬餵牛,兢兢業業,花三個月終於完美融入古代生活。 他覺得自己實在太牛逼了!卻在河岸旁打豬草時不慎衝撞梁王儀仗隊,直接被拉去砍頭。 時書:“?” 時書:“操!” 時書:“這該死的封建社會啊啊啊!” 就在他滿腔悲鳴張嘴亂罵時,梁王世子身旁一位衣著華貴俊逸出塵的男子出列,沉靜打量
歷史 完結 3萬字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扶搖微影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是以今川義元為主角的日本戰國穿越小說,時間線從花倉之亂(1536)開始,鍾愛今川家的作者想寫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本作是全新獨立的故事和主角,沒有讀過前作也絲毫不影響閱讀(就像jojo各部都是獨立的一樣),當然讀過前作的老書友們可以發現一些作為福利的彩蛋!
歷史 連載 117萬字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三尺錦書
洞房之夜,入洞房的卻不是新郎。 事情是怎麼發生了,陸輕染不知道,但隱約她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中。 不久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婆家罵她厚顏無恥,偷偷給她下毒。 好在她天生嗅覺靈敏,能辨識毒物,才得以保全自己和腹中孩子。 她還有孃家,以為父母會給她做主,結果他們卻將妹妹嫁給了她夫君。 “為了國公府和侯府的體面,你只有這一條路能走。” 親孃丟給她一條白綾,逼她自懸。 “憑什麼?” 我為你們著想
歷史 完結 0萬字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檸月如雪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法外狂徒張三一朝穿越到昆陽戰場,一見劉秀誤終身!
歷史 連載 4萬字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東家寧
【破鏡不重圓,換男主!】 我與季烆成親那日,文喜送來了求救信。 “嫋嫋,文喜危在旦夕。” 沉默許久,季烆說,“我得去救她。” 文喜不是季烆的朋友,也不是他的親人,更不是他的愛人,準確的說還是他憎惡厭恨之人。 十年前,為了救人,我重傷昏迷,一睡不醒。 文喜就是我救的那個人。 若非出了這場意外,我與季烆早該成了婚。 因此,季烆恨極了她。 “今日是你我結侶大典,五州四海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已入席。季烆,你若
歷史 連載 8萬字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長鯨歸海
穿越大明朝,有個遠方親戚是當世大儒,家裡人託關係把自己送到親戚門下,希望能在他手下混口飯吃。 不料剛到京城,得知親戚姓方,北面的燕王正打著靖難的旗幟,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而亡,掰著指頭算,我就是十族之一。 好傢伙,福是一點沒享到,罪要一起遭。在即將同方孝孺一起被誅的關鍵時刻,鄭均覺醒歷史詞條,只要滿足詞條要求,延長國運,便可獲得獎勵。 於是,鄭均選擇開啟噴子的一生!犯顏直諫,仗義執言,直抒數般罪責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