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怎麼看待安史之亂?這個問題如果是問高務實,高務實一定會先思索隆慶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然後根據這個出發點來考慮回答的傾向性,甚至還會考慮回答的時候不要把答案說得太全面,要給皇帝留下補充、發揮的空間,這是一名久歷官場的下屬能給出的最正經但也最官僚的答覆。

但朱翊鈞不是高務實,他不會考慮那麼多,也考慮不到那麼多,所以他一聽隆慶的問題,就毫不猶豫地道:“安祿山非我族類,其心自異,且其人狼子野心,辜負了一力重用於他的唐玄宗,罪該萬死!”

隆慶嘆了口氣,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說,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你要知道,安祿山原本不過區區一柳城雜胡兒,哪有什麼臨朝稱制的野心?這野心不是憑空而來,而正是唐玄宗一點一點給他的。”

隆慶認真地道:“唐玄宗以為,漢臣讀書多,心思複雜,是以不可輕信。胡兒讀書少,心思單純,因此可以信賴。正是因為這樣的用人態度,他才會以莫名其妙的原因撤了王忠嗣,而事實上,王忠嗣若在,借安祿山十個狗膽,他也不敢反。因此安祿山之反,他自己固然罪在不赦,但歸根結底,在於唐玄宗一邊自廢武功,一邊泰阿倒持。”

“哦……原來是這樣。”朱翊鈞倒也容易受教,聞言點了點頭,又補充道:“高務實也和兒臣說過王忠嗣,他說後來唐朝平定安史之亂,靠的基本都是王忠嗣以前的部下。”

隆慶並不是打算給兒子講史,只是引出論點,所以便只點了點頭,就將話題轉了回來,繼續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乃世間常理,安祿山當然也想往上爬,因此在他早年,也曾兢兢業業,為唐朝鎮守邊關、安撫藩部,實有功績。但唐玄宗卻忘了,人的野心總是隨著實力增長一點一點的累積而來,他以為自己給得起,也願意給,結果到頭來卻發現,安祿山已經不滿足於要當官、當大官,而是想要一步到位直接當皇帝了——這還能給嗎?”

朱翊鈞這時候終於想起來此前父皇曾經跟他說的話,道:“我明白了,所以那一次父皇就說過,要知道臣子想要的是什麼,譬如高先生那樣,他家世代官宦,名聲又好,想要的便是輔佐聖天子中興大明,以圖流芳百世——這也是一種野心,但卻是皇帝需要的那一種。”

隆慶高興地拍了拍手,讚道:“好好好,看來鈞兒的確明白了。不過你既然提到高先生,爹爹就還要補充一下。剛才說,唐玄宗以為漢臣讀書多,是以心思複雜,不可輕信,其實他這個想法未必全錯,也絕非全對,你可知道為何?”

朱翊鈞當然不知道,立刻搖頭,並表示請父皇指點。

隆慶便道:“漢臣讀書當然是多的,可是唐臣之讀書與我明臣之讀書,本有不同……嗯,算了,這個我先不多說,我且說另外一點:漢臣於胡人之不同,有一個最大的區別:胡人以力為尊,你比我力大勢強,我即尊你為主;反之,我比你力大勢強,我便絕不能容忍你還在我頭上發號施令。”

朱翊鈞連連點頭,這個情況他讀史的時候已經發現了。

“漢人則不同。”隆慶道:“周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仍然臣事殷商,何以?周公旦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也。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在攝政七年之後,交還大政於成王,何以?”

朱翊鈞道:“此前賢知忠義也。”

隆慶先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道:“知忠義固然有,卻未必盡然。你應該聽讀過白居易那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可見這也要看人來,因此白居易才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不能因為一個人當時表現很好,你便傾心相待,總要有一段時間細細觀察,看這個人究竟是個何等樣人。”

隆慶想了想,又道:“咱們還拿高先生舉例:高先生侍我於潛邸多年,忠心任事,這都不必說了……上次你曾問我,為何當年徐階逼走高先生時,我沒有力持不允,當時我沒有明確告訴你原因,今天卻可以說一說。”

朱翊鈞想起來,上次父皇面對自己的這個疑問時只說“有時候,做大事總要有些犧牲”,不禁點了點頭,心裡有些期待,不知道父皇當初這麼做的真實原因。

隆慶嘆了口氣,道:“原因其實有幾項,不過其他的,今日都不必說,只說一條:前次高先生致仕,其實也是一場‘試玉’——是朕對他的最後一次試玉。”

因為有前面說的那些打底,朱翊鈞這次一聽就有些明白過來了。

隆慶笑了笑,補充道:“甚至,連起復本身,也是這最後一次試玉的一部分。”

朱翊鈞連連點頭,這次他覺得自己是真的懂了,道:“高先生致仕,沒有一言以怨父皇,後來起復,也沒有一言以推辭,因此高先生對父皇,實在是忠心耿耿。”

隆慶點了點頭:“沒錯,所以爹爹那時候便完全確定了高先生的志向,就是做箇中興之臣,且極重臣節。他想要的,爹爹給得起,也願意給……所以,鈞兒你現在應該明白了,如今高先生能以首輔之尊兼掌吏部事,不是爹爹這個做皇帝的偏心厚予,而是他自己用行動、用表現爭取而來,這都是他應得的。”

朱翊鈞點了點頭,但忽然又有些遲疑起來,忍不住問道:“雖然如此,可是爹爹方才也說過,人的野心是可能一步步增長的,雖然高先生忠義……”

“你是想問,高先生是不是也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局勢變化,而慢慢增長了野心?”隆慶笑著問。

朱翊鈞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這麼懷疑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實在是太多疑了——多疑這個詞,在史書中歷來不是好詞。更何況,這個老臣還是他的伴讀高務實的親伯父,以他和高務實的關係,這就更顯得有些刻薄寡恩。只是,這畢竟是在和父皇“論政”,把疑問憋在肚子裡,好像也不太對。

隆慶卻不介意,反而有些欣慰,微笑著,溫和地道:“你能時刻保持警惕,也未嘗不是好事,只要保持理智,不以一言斷忠奸,不以一事定賢愚,便是可取的。”

然後頓了一頓,又道:“在大明,不論一個文官的權力有多大,你只要不放鬆兩點,就至少不必擔心這個人成為王莽。”

朱翊鈞目光發亮,誠心正意地問道:“哪兩點?”

隆慶面色平靜,如古井不波,淡淡地道:“廠衛和京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