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高務實的分析,馮保和張居正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要倒拱,但具體的利益點卻不完全相同。

對於張居正而言,所謂“倒拱”,就是要把高拱拉下馬來,最好是拉下馬之後再踩上一萬隻腳。畢竟高拱不倒,首輔位置就永遠輪不到他。現在高拱對他已經越來越起疑,兩個人在短短的時間裡已經從親密戰友轉變成了政敵,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只有你死我活才能化解——不對,是消弭。

馮保這邊則不然,他和高拱“為敵”的時間,雖然看起來比張居正長得多,但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並非絕對不可調和的。

實際上,只要高拱不介意讓馮保坐上司禮監掌印的寶座,馮保跟高拱就根本沒有矛盾,因為對於馮保而言,首輔位置上坐的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者其他大臣,其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當然,高務實知道,讓高拱不介意是不可能的。高拱和張居正雖然都是實學改革派,政治目標大抵類似,但他們二人對於內宦的認識絕不一致。

相對而言,高拱的政治態度比張居正更加堅定,他不會容忍馮保這個太子大伴坐上司禮監掌印的寶座,有機會如王振、劉瑾一般亂政,禍國殃民。

張居正則不然,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寧可用金錢賄賂、名譽籠絡等各種方式來確保自己的行政權力,也不會冒著失敗的風險去和馮保決一勝負。

這樣一來,高拱既然不可能放任馮保掌控內廷,那麼馮保和張居正之間利益出發點的不同,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但高務實想了想,還是從他們二人之中找到了一些或許可以利用上的地方。

譬如說,馮保和張居正因為身份的不同,“倒拱”的方式必然會有區別,這就有可能是可供利用之處。

對於張居正來說,他是外廷文官,是內閣輔臣,他要倒拱,必須遵循一定的方式——如指使手下人彈劾高拱,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做法。這次劉奮庸指桑罵槐似的上疏,就是其中典型。

不過劉奮庸的膽子不夠,他的上疏過於畏首畏尾,只能算是打響了張居正倒拱的第一炮,但絕對算不上進攻主力,因此張居正必有後手。

但是這種型別的後手,高務實並不擔心。按照他的設想,張居正因為急於在隆慶駕崩之前組建“反高同盟”,雖然在戰略上沒錯,可實際上犯了隆慶的忌諱,因為隆慶帝的託孤思路是高拱十年,張居正再十年。

現在張居正想要越過高拱直接上位,這不僅僅是壞了隆慶帝的計劃,而且打了皇帝的臉——朕剛剛在高先生面前替你說和,現在你反倒來拆朕的臺?朕和高先生相知相護二十年,現在就指望著一個君臣相得的身後名,豈能容你破壞!

九十九拜都拜了,就差這最後一哆嗦,你竟敢不讓朕有始有終?

正是料定了隆慶的這種心思,高務實才一直堅持不懈地勸高拱忍讓,一切看皇帝的處置便是。

現在的麻煩還是在於馮保,因為他是內宦,動手的方式和張居正完全不同。

馮保根本不需要有什麼原則,也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有什麼交待,他的一切做法,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無懈可擊了——在皇帝駕崩之後,後宮相信他即可。

只要皇帝不在了,高拱天下無敵的聖眷就不在了,到那個時候,所謂的聖眷,其實已經變成了兩宮的眷顧——太子或者說新君太小了,肯定得聽母親的話,不管是名義上的母親,還是實際上的母親。

當然,如果要選擇,想必還是生母更加不可違逆。

換句話說,只要皇帝駕崩,李貴妃的意思其實基本上就算是聖意了。

歷史上高拱之敗,歸根結底就是沒弄清楚這一點。

當時高拱從各個方面闡述了馮保與三位閣臣“同受顧命”之說的荒謬,也質疑馮保出任司禮監掌印根本不是出自“先帝遺命”,等等等等,道理十分充足。不僅如此,朝中大臣大半也站在他這一邊,六科給事中及十三道御史等科道言官也紛紛旗幟鮮明的支援他,可謂眾星捧月、一呼百應。

然而,這些都沒有用,張居正只是悄悄給本已經慌得一批的馮保出了個主意,馮保照辦之後立刻轉危為安不說,還一擊必殺,使高拱得了個“回籍閒住,不許停留”的下場。

高拱只能驅使言官,攻擊馮保的罪惡;馮保卻能攛掇兩宮,懷疑高拱的忠誠。

他罪惡再大,只要他是我的人、聽我的話,那就不算大惡,可以諒解;你本事再大,但是忠心存疑、動機不明,那就罪大惡極,絕不容赦!

摸清人性的弱點,才能一擊必殺。

張居正果然是徐階的關門弟子,縱然別的不見得都學了,但最狠的一記殺招,卻是學得惟妙惟肖!

當年徐階幹翻嚴氏父子,歸根結底並不是他多麼能幹,而是摸準了當時嘉靖帝的心理弱點!

所以現在,高務實雖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準備,但是最主要的精力,卻仍然留在宮中,最終的殺招,也一樣留在宮中!

此時,他想了想之後,便走回自己的書案邊,拿出一張紙擺好,卻沒有研墨,而是從袖中摸出一支短小纖細的炭筆,在紙上飛快地寫了起來。

過不多時,便寫好了幾行字,又檢查了一遍,這才悄悄把紙卷好,捏在手中,走到門邊,叫道:“來人,添冰。”

外頭幾個小宦官聽了,都打算過來,其中一個穿著少監服飾的年輕宦官立刻叫住他們,笑呵呵地道:“你們幾個別忙,爺們親自去。”

小宦官們轉頭一看,一個個連忙站住,賠笑道:“原來是劉公公,這點小事怎好勞動您老,小爺要是知道了,可不得訓斥咱們不懂事麼?”

那位年僅二十多歲的“您老”劉公公大大咧咧地擺手道:“沒法子啊,我么舅說了,高侍讀是他的舊識,讓爺們仔細侍候著,爺們再怎麼說,也不能不聽么舅的吩咐不是?”

眾小宦官一臉恍然,紛紛賠笑道:“原來是黃秉筆的吩咐,那……劉公公您請,您請。”

原來這位劉公公不是別人,正是當初高務實去大同巡視防務時,那位業務能力出眾的監槍內官——黃孟宇的外甥劉平。

劉平見說服了身邊的小宦官們,滿意地親自叫人搬來一大塊冰放在桶中,親自提到東暖閣中。

高務實見他提著冰進來,故意大聲說道:“就放到我身邊來,遠了不涼快!”

劉平也大聲應和著他說話。但他才剛一走近,高務實就伸手遞給他一張卷得極緊的紙筒,壓低聲音吩咐道:“知道給誰麼?”

劉平也壓低了聲音,回答道:“知道。”

高務實點了點頭,又立刻大聲道:“好了,就放這兒吧,辛苦你了……殿下回來之前我先小睡一會兒,沒事叫他們不要來打攪。”

劉平也大聲應道:“是,是,高諭德,您老放心,外頭我親自交待,斷不會有差池。”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