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務實好容易耐到下值,匆匆趕往高大學士府,誰料還沒到中庭,便聽見裡頭傳來唱曲的聲音。

“愁脈脈,忍見塞鴻飛北,旁午羽書盈案積。悶懷堆幾尺,不憚汗流終日。豈作中書伴食,朝內奸雄除不得。誰人同著力?我夏言志存報國,力恢河套,前日差曾銑督兵,幸他紀律嚴明,謀猷練達,可謂文武全才。爭奈仇鸞這廝按兵負固,不肯相助。曾銑屢請援兵又被丁汝夔等以固守城池為辭。若再不救援,前功盡棄。想是嚴嵩怪我老夫執政,又忌曾銑成功,致令邊將寢兵,英雄喪氣,如何是好?今日特請老成部院商議,且看嚴嵩議論若何……”

“邊城塵土暗滄溟,勒石燕然未有人……”

“謾勞臺閣費經綸,補袞分憂志可矜……”

高務實一臉懵逼的轉進中庭,果然看見院子裡搭了個唱臺,正在表演。高拱和夫人張氏等人坐在臺下正看得津津有味。

夫人眼尖,最先看到高務實,笑著衝他點了點頭,又轉頭告訴高拱。

高拱轉過頭來,朝高務實招了招手,高務實無奈上前。

“今兒怎麼又來我這兒了?”高拱說完,也不等高務實答話,又問:“聽過這出戏嗎?”

高務實哪裡懂戲,當即搖頭表示沒有聽過。

高拱朝臺上一指,微微眯起眼,道:“今兒唱的是鳴鳳記的第六齣……鳴鳳記知道嗎?就是那太倉王世貞寫的,這人性子偏激了些,但文才還是不錯的,膽子也挺大。”

哦,這曲的作者是王世貞啊!知道知道,就是那個後來在《嘉靖以來首輔傳》裡頭把三伯您老人家黑得跟煤炭有一比的大才子嘛。這人不光是偏激,而且氣量狹窄,也許文才的確是好的,但作史的時候屁股坐得實在太歪了,算不得真正的史家。

不過高務實對王世貞的瞭解基本也就僅止於此了,戲曲什麼的,他完全是門外漢。

高拱卻不知道高務實的腹誹,更不知道王世貞對他的怨恨,見高務實一副完全看不懂的樣子,笑了笑道:“這鳴鳳記乃是新曲,才出不久,寫的是當初楊繼盛等人與嚴嵩相鬥的故事。”

“倒嚴故事?”高務實詫異道:“當時您不就在朝中嗎?這些事,您可知道得比王世貞清楚多了,還看他寫的曲作甚?”

高拱瞪了他一眼,教訓道:“我敢直呼王世貞之名,你怎的也跟著叫?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和張太嶽乃是同年,你稱呼他該用敬稱!”

高務實一陣尷尬,答道:“侄兒非是不敬前輩,實在是不知王公雅號。”

“他號鳳洲。”高拱恨鐵不成鋼地教訓道:“王世貞享譽文壇,你一個後生晚輩,說話的時候要小心一些,不要被人說三道四了去。”

高務實無奈,連連認錯,心中卻暗道:您老可也沒見得怎麼重視他,要不然後來會被他黑成那樣?

高拱見他認錯,這才放過他,道:“我雖是身歷此事,不過天下人又有多少真正算得上親歷,他們還不是從這些曲藝雜談之中道聽途說而來?不過,我聽這戲倒也不是為了回憶什麼,而是眼下外頭有人拿我和嚴分宜相比,我就是想看看,我和嚴分宜到底哪兒一樣了,除了都是首輔,還有什麼可以類比的……你笑個什麼,我要是被人當做嚴分宜,你只怕也跑不了一個嚴東樓!”

高務實哈哈一笑,道:“您就為這個?”

高拱哼了一聲,道:“那倒也不全是。”他說著,又眯起眼睛,沉默了一下才道:“剛才說了,這是鳴鳳記第六齣,這一出叫做‘二相爭朝’。”

哦……懂了。

高務實再次一笑,開解道:“那不是挺好,現在的嚴分宜可不是您,您是夏桂洲啊。”

桂洲,是夏言的號。

夏言的身後名極好,這鳴鳳記第六齣戲,還是嚴嵩想方設法搞倒夏言之前,所以類比眼前,正應該高拱是夏言,而張居正是嚴嵩才對。

誰料高拱面無表情,眼皮一翻:“夏桂洲死了,是嚴分宜害死的。”

高務實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夫人張氏見話風不對,佯嗔道:“你們老少兩個,平時也就算了,怎麼連聽個戲也不安生?老爺,務實才十歲啊,你別總把他當成你那些個門生看,他還小呢!”

“夫人有所不知,這滿朝上下,可沒有誰敢把他當十歲小兒看待。”高拱哈哈一笑,臉上陰霾盡散,站起來道:“得了,看戲聽曲兒著實不是我的消遣,你們自個兒慢慢聽罷……務實,你陪我走走。”

高務實微笑著朝夫人致謝她的解圍,又告了個罪,便陪高拱走了。

他們伯侄二人前腳離開,高拱的兩名妾室曹氏和薛氏便朝張氏問道:“老爺方才說滿朝上下沒人敢把務實當十歲小兒看待,姐姐知道是何意思嗎?”

張氏看了她們一眼,道:“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眼下三房無後,高家下一代裡就看務實的了。”她瞥了曹氏和薛氏一眼,嘆道:“咱們都是苦命人,我還好一點,你們將來可怎麼辦吶?老爺是個古板人,除了些門生的往來,也就一點冰敬炭敬能拿回家裡,這兩年幸虧務實有手段,變戲法兒似的賺了那麼多錢,他又是個有良心的,知道悄悄拿錢給我做家裡的補貼,要不然……”

她頓了一頓,又道:“你們擔心什麼,我也不是不知道,我勸你們都在孃家挑一挑,看有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親戚晚輩,推薦給務實,到時候總也是個老來依靠。”

曹薛二人又愧又喜,紅著臉謝了,又問這挑人該怎麼挑。

高夫人道:“務實那些生意,說實話我也不大懂,但你們若只是圖個穩妥,我還是可以教你們一些:不求他們有多大能耐,只要老實忠心就好。如此,將來即便沒有大的生髮,至少也能得個衣食無憂,連帶著你們也是一樣。”

二人受教,又是一陣感激不提。

高務實此時已經陪高拱走到後院,高拱這住處實在是小,後院也逼仄,勉強弄了個小小的假山,周邊栽了些幾盆花花草草,也就算是花園了,連個亭子都沒有,更別提什麼閣樓水榭。

高拱也不是個有興趣養花的閒人,他走到幾盆花兒面前就站定了,忽然回頭問道:“你來是為了問我對今天的事打算如何應對?”

高務實心裡已經知道高拱接受了自己之前的提議,就不打算再囉嗦,而是道:“此事三伯已有定論,何須侄兒贅言?侄兒此來是為了另一樁事……剛剛發生的。”

“又有何事?”高拱微微閉上眼,似乎沉浸到花香中去了。

“兵科掌科梁問孟上疏……”高務實也不隱瞞,把剛才郭樸那裡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給了高拱,然後靜靜垂手一邊不動。

高拱倒沒有想象中生氣,而是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道:“我上午得知訊息便自己回府了,中午剛用過午飯,皇上的聖旨就來了。”

高務實怔了一怔,有些不敢相信地問:“皇上讓您上自辯疏?”

他之所以不敢置信,是因為如果皇帝下旨讓被彈劾的大臣自辯,一般來說這是帶有催促的意味,也就是說:皇帝很憤怒,責令你趕緊做出說明。

但以高務實對隆慶的瞭解,今天曹大埜的那封彈劾雖然寫得很嚇人,看起來高拱已經罪大惡極了,但其實根本不算什麼——前次徐階推動滿朝倒拱的時候,高拱都被罵神歐陽一敬比作宋朝之蔡京來罵了,前前後後被羅織的各種“罪名”之多,估計高拱自己都數不清,結果呢?皇帝根本沒當回事,因為他根本不信,只是不斷的下旨安撫高拱。

沒道理這時候皇帝就忽然糊塗了啊。

他正疑惑,高拱卻擺手道:“怎麼可能?皇上下旨賜我樓堂,用以尊藏宸翰,這樓、這堂還都被皇上御賜了牌匾:寶謨樓,鑑忠堂。哦,對了,還賞了一千兩銀子,說是建樓堂用的。”

高務實鬆了口氣,但馬上又皺起眉頭來:“可這樣一來,梁掌科這道疏文豈不是就上得更不是時候了?”

按照高務實所想,皇帝看了這道奏疏的反應,應該是:朕剛剛安慰高先生,高先生就說動張先生的學生反水?

誰知高拱搖頭道:“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但你那是想得太多了,皇上深知我的為人,我既然答應過他,就絕不會反悔。所以,梁問孟之事,只是張太嶽自己鬧得眾叛親離的表現,與我有何干系?”

高務實這才恍然大悟,敢情自己對於這對君臣之間的情誼,瞭解得還是不夠。不過這件事也解釋了另一點:為何歷史上高拱在隆慶駕崩之後,還一意孤行要拿下自稱“奉先帝遺命為司禮監掌印”的馮保——他是根本不覺得“先帝”會在沒有和他商量的情況下任命馮保為司禮監掌印,也就是說,高拱認定這絕非隆慶的遺命,而是馮保矯詔。

但有一點奇怪的是,馮保矯詔不矯詔先不說,就算矯詔,也得有人認同才行啊,當時誰有權力認同呢?高拱可以代表內閣認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只能是新帝認同——那其實就是兩宮認同。

所以,這等於是高拱明知道馮保出任司禮監掌印是兩宮的意思,還堅決反對?

高務實嘆了口氣,終於搞明白了一個關鍵點:當時的高拱,應該是太過於有責任感了。

他覺得隆慶對他的恩遇太重,作為託孤首輔,把一切大事都當做自己的責任,而站在他的立場上來看,馮保做司禮監掌印是最危險的事,王振、劉瑾殷鑑不遠,他根本不能容忍這種可能性出現,所以哪怕明知道馮保是兩宮推出來的,也依然激烈反對。

悲劇的根源,原來出在這兒!

三伯啊三伯,這兩宮可不比大智若愚的隆慶帝,她們其實一點政治經驗都沒有啊,你這個做法,物件如果是個成年皇帝,皇帝肯定要考慮將來的名聲,多半不會對你這個兩朝元老、託孤首輔來硬的。

可兩宮不同啊,別看她們一個皇后一個貴妃,甚至那會兒已經升級到“太后”了,可實際上,這就是兩個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尋常女子!她們只會覺得你專權擅政、圖謀不軌!

這個時候,只要再有人添油加醋渲染一番,你就真是周、召再世,在她們眼裡也與操、莽無異了啊!

隆慶對你無比信任,你大權獨攬,他只是越發覺得你有擔當;兩宮對你有幾分瞭解,她們見你大權獨攬,哪裡會把你當成什麼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她們只會覺得你要奪權!

孃的,我這三伯歷史上敗得可真夠冤的,鬧了半天不是因為對方水平太高,而是對方水平太次!

只是,話說回來,張居正給馮保出的那個主意,還真是一針見血、直指要害!

咦,等等,等等……如果張居正一早就知道高拱的要害在這兒,那麼現在他一推劉奮庸,二推曹大埜,連續出面彈劾高拱,意圖在哪呢?

他難道不知道,只要隆慶一天沒死,高拱實際上就根本沒有破綻?

不,他不會不知道,他是張居正,是深得徐階真傳的得意弟子,他一定知道!

高務實忽然倒抽了一口涼氣:張居正知道現在這些彈劾根本沒有作用,還不斷地派出炮灰前赴後繼地幹這件事,只有一個可能!

他在麻痺高拱,讓高拱覺得他的水平也不過如此,現在已經黔驢技窮,只是在垂死掙扎罷了!

這樣一來,他示敵以弱,就驕了高拱之心,讓高拱失去警惕。如此,在隆慶駕崩之後,高拱忽然發現馮保竟敢矯詔上位為司禮監掌印,自然雷霆震怒,根本不會考慮兩宮和太子這對弱質女流和少年天子的心情,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要求懲罰馮保……

想到這裡,高務實一時背脊生寒。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這心思藏得可真夠深啊!

論宰執天下、施政治理,我三伯實不輸你分毫,可要論權謀,若無我這個後來人幫忙,只怕再給我三伯十次機會,也玩不過你張居正吧!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