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階的情況,現在可不是一句不太妙就能形容得了的。他現在完全稱得上是麻煩很大。

張居正面色陰沉如水,腦子裡仔細的把近兩個月的政局捋了一捋。然後他發現,高拱近來似乎真有要一反徐階舊政的意思。

更可怕的是,張居正深知:高拱是真的打從心眼裡想要反對徐階舊政的。

這事必須得從當年的具體情況說起: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皇帝駕崩。當晚,徐階召來得意門生張居正,緊急趕製出一份嘉靖自述口吻的《遺詔》。到了次日早晨,呈給作為新皇的裕王,由其頒佈天下。但是這件事並沒有與內閣其他同僚商議,僅由徐階授意、張居正捉刀,完全把其他輔臣都排除在外,因此就引起了內閣矛盾的再一次激化。

完全被透明化的內閣同僚們,肯定不能淡定呀!

雖然唯徐階馬首是瞻的李春芳沒敢表達什麼意見,但高拱和郭樸兩位閣老卻出離的憤怒了。郭樸當場激動地道:“徐公這是假託遺詔,毀謗先帝,其心可誅!”

高拱立刻表示贊同,道:“先帝是英主,御國四十五年來的所作所為,難道都是錯的?而今上是先帝的親子,三十歲登基,並非幼主,這樣強迫今上將先帝的罪過昭示天下,將置帝王尊嚴於何處?再者,當初先帝本來就曾經想要停止斎蘸之事,是誰建議他重修紫皇殿的?那些土木工程,一丈一尺全都是他們徐家父子親手策畫,現在難道能全部歸罪於先帝嗎?在先帝生前,他一味諂媚,待先帝甫一晏駕,便肆意詆譭侮辱,實在令人不齒。”說著與郭樸相視淚下。

其實高拱這一番言論,要說全部出自本心,那恐怕也未必。他對嘉靖帝按理說並沒有那麼深的感情,更不會真為其身後聲名毀損而難過。實際上,他主要是對裕王這位新帝可能遭徐階挾持並受委屈而擔憂,畢竟他與隆慶皇帝的君臣際遇遠非他人可比。

然而從根本的出發點上來說,這番話其實主要還是針對徐階。因為徐階其實是利用世代交替的時機,巧妙地把先朝的一切弊政都歸咎於死人,從而將他自己以前的不光彩舉動摘得乾乾淨淨,不僅如此,還極大地收買了人心。而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又故意將包括高拱自己在內的內閣同僚排除在外,這種毫不遮掩的蔑視和打壓,才是真正令高拱憤恨不已的。

因為高拱把自己定位為隆慶帝的第一忠臣,所以他認為徐階這麼做,不光是自私,而且還是在刻意打壓和蔑視新君的威嚴——我父皇這輩子盡幹錯事,我這個新君能有面子到哪去?

徐、高之間的矛盾當然並不只有這麼一點,隨便再舉兩個例子:在新帝登基後的賞軍大典上,高拱再一次與徐階出現政見分歧。原本新皇登基之時賞賜軍方並非什麼祖制,而是從正統元年開始的慣例。嘉靖帝即位時因為國庫殷實,便將原定的賞賜又翻了一倍。

隆慶登基,徐階打算按照嘉靖登基時的標準去辦,高拱立刻表示反對,道:“現在的國庫空乏,承受不起這項消耗。不如按照正統時的標準行事,那麼就可以省下一半的錢,只要花二百萬就夠了。”

而徐階直接拒絕了高拱的建議。因為徐階知道,對於下面的人,賞賜總是多多益善的,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減少賞賜,都會得罪人。以徐階的精明,當然不會做這種有害於己的傻事,畢竟賞賜花的錢又不用他徐閣老出。結果高拱力爭而不果,最終,賞賜沿襲嘉靖登基的標準發出,而戶部則為此困苦不支。

又譬如有一次廷議,眾言官為了該不該擬去一個大臣的問題爭執不下,雙方吵得就差上演全武行。徐階一看這局面不好把控,又不願意開罪言官的任何一方,就打算把問題推給皇帝,讓皇帝決定該大臣的去留。

高拱當場質疑徐階不負責任的行為,發出異議:“不能開這個‘恭請聖裁’的先例。在先朝遇事不決請上裁,是因為先帝經久執政,通達國體;而今上即位這才幾天,怎麼可能知道群臣誰賢誰不肖?讓皇上自己裁定,皇上卻該如何判斷?恐怕只能詢問身邊的人。長此以往,天下大事就可能會被宵小劫持了。”

徐階立刻黑了臉,認為高拱純粹無理取鬧,凡事非要與自己對著幹才高興。在言官們的支援下,徐階再一次勝利,最終還是請了“上裁”。而高拱和徐階的矛盾,也更加地公開化,朝廷上下無人不曉。由於徐階的威望和影響力,再加上他不得罪人,而高拱則一門心思維護自己皇帝學生的,因此輿論都傾向於指責高拱擅權,破壞內閣秩序。

像這樣的矛盾在高拱當初第一次入閣的近一年時間裡,在徐、高二人之間幾乎不間斷地上演。只是由於新朝初始的不穩定狀態,使得這些事情所牽動的氣氛愈發微妙。時人黃景昉有評論說:“高拱任怨,徐階專任恩,二者的傾軋皆由此而起。”該評價可謂中肯。

徐階的圓滑與高拱的直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且都是些不可調和的矛盾。二人對國事的用心程度,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徐階兼顧各方利益,尤其小心謹慎,首要目的是明哲保身,在圓滑處理事件的基礎上始終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高拱則往往就事論事,心無旁騖,為此甚至不在乎與任何人結怨。

說到底,徐階在乎的是官位名利,高拱在乎的是天下大業。

後來因為京察,連帶著爆發了胡應嘉案,一番龍爭虎鬥之後,“滿朝倒拱”,高拱狼狽下野,而徐階最終也失去聖心,致仕歸鄉。

而高拱此番起復,首先就推翻了“恤錄先朝建言諸臣”。當初徐階在草擬的《嘉靖遺詔》中,對嘉靖在位四十五年間因敢於直言而被革職、充軍、下獄和論死的大臣平反昭雪,這裡頭牽涉到的是一大批人,得不得民心不好說,但肯定是一件極得官心的大好事。

但高拱一回京,立刻就將此推翻了。高拱的理由是這些臣子的“罪”,都是先帝嘉靖定的。先帝定的案能翻嗎?不能,因為如果這些人都平反昭雪,那不就明擺著是先帝錯了嗎?這還得了!

一句話,你徐階的這個做法“有妨於聖德”,同時評價徐階“不以忠孝事君,務行私臆”、“歸過先帝”。這一招當然十分兇狠,在張居正看來,屬於是欲置徐階於死地。幸好隆慶這次頗有主見,只是同意了對獲罪諸臣不可“不加甄別,盡行恤錄”,而沒有直接動徐階。

但旨意雖然這麼說,實際上還是推翻了《遺詔》,對建言獲罪的大臣們平反昭雪之事,也就隨之無疾而終,有望重見天日的幾百戶家庭,又入苦海。這裡頭還牽連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文豪王世貞的父親。結果嘛……歷史上王世貞寫《嘉靖以來首輔傳》,其中肆意詆譭和醜化高拱,但凡高拱有功之處,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烏足道也”,而只要曾有對高拱不利的傳言,卻一條條清晰記錄並大加闡發。

因為王世貞在文壇的歷史地位,這《首輔傳》偏偏成為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高拱的名聲在後世之所以壞了那麼多年,直到差不多改革開放之後才被一些學者慢慢翻案,原因就出在這裡。

馮保眼見得張居正面沉如水,目光中甚至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殺機,心中暗暗得意,再次補刀:“太嶽相公,前些日子高鬍子放出風來,說什麼與華亭公當年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私人過節,這話你是當事人,總不會相信吧?而且據我手底下的番子打探,前幾日,他還在家中夜會了在京的學生們,其中四位科道官……你猜他高鬍子是想做什麼?”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

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

嚴七官
優秀的軍人就是一顆兇猛的子彈,出膛後直撲目標,劃過天空只留下無聲的彈道! 這不是一個軍人的故事,這是一群軍人的故事。(《特種歲月》姐妹篇)
歷史 連載 317萬字
帶崽穿越

帶崽穿越

小雪嚶
林奕可帶著三個萌寶穿越了,三個四歲萌寶穿到了年齡翻倍不止的傻子身上,林奕可剛適應寡婦身份,準備帶三傻子孩子逃難。 死了九年的男人回來了,死男人回來後甩過一紙休書,一別兩寬挺好。 恬著臉跟著前夫一家逃難,保命重要,穿來時臉沒帶來,只是這死男人怎麼會是,後世那煞神。 喂,都穿了,休書也寫過了,咋地還想吃老孃的喝老孃的?周言郎表示;我是被你撞到這戰亂時代的,在現代你算計我,偷生了我三個孩子,以後我,你負
歷史 連載 33萬字
誤酒

誤酒

高蹺說唱家
【收尾了,正文最後一章,4或5號更~】 本文文案>> 和死對頭喝了情酒,怎麼辦?! 朝和小郡主黎梨,自幼榮華嬌寵,樂識春風與桃花,萬般皆順遂。 平日裡僅有的不痛快,全都來源於她的死對頭——將府嫡子,雲諫。 那人桀驁恣肆,打小與她勢同水火,二人見面就能掐。 然而,一壺誤酒,一夜荒唐。 待惺忪轉醒,向來張揚的少年赧然別開了臉:“今日!今日我就請父親上門提親!” 黎梨不敢置信:“……你竟是這
歷史 連載 4萬字
觀鶴筆記

觀鶴筆記

她與燈
【正文完結,休息幾天更番外】 【預收:《女菩薩》《與玫瑰書》歡迎收藏】 【文案】 歷史上的鄧瑛獲罪受凌遲而死。 內閣大學士楊倫,卻在他死後都為他親提了:“致潔”二字。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楊婉把鄧瑛作為研究物件,翻來覆去地扒拉了十年。 十年學術,十年血淚,鄧瑛是比她男朋友還要重要的存在。 結果在一場學術大會上,意外回到六百多年前,那時候鄧瑛還是一個待刑的囚犯。 楊婉雙眼放光:“這樣的一手資料哪裡去找
歷史 完結 1萬字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

不問參商
溯寧一夢三千年,醒來時已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昔年顯赫的瀛州沒落,門下弟子風流雲散,溯寧這個託庇於瀛州而立身的半神血脈也就失了最大的靠山,記憶也出了差錯,忘了許多事。 與她同輩的仙神或身居高位,或為一方大能,只溯寧空長了年紀與輩分,六界神魔口中喚她一聲神尊,心下卻都抱著看她笑話的心思。 不過…… 她怎麼別的沒想起來,倒是將他們許多秘密和黑歷史先記了起來! 為保顏面,各路大能不得不對她忍氣吞聲,退
歷史 連載 5萬字
秦將

秦將

起飛的東君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戰國之末,亂世行將結束,他重生後卻成了荊軻車隊中的一員。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親身參與荊軻刺秦的千古大戲,他將如何抉擇?
歷史 連載 23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