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一不動,陶謙就被弄得很難受。

宛如蜜蜂插進了花蕊卻不採蜜,令花和護花的綠葉都很被動,是主動驅退還是繼續被動?

一時間,陶謙竟不知道曹操到底想要幹什麼。

只因,曹操把徐州的兵馬調集到下邳來之後,他就不攻了,將曹軍收束在了彭城境內,開始臨時安置百姓,並且紮營防守。

這讓陶謙很難抉擇,戰又不戰,退又不退,佔著我徐州彭城,是何道理。

他的火急火燎的馳援到下邳,就為了死守城池,結果曹操奪下彭城就不打了。

開始守城安寨,廣收流民。

局勢從此居然平穩了下來,雙方雖劍拔弩張,但卻在各自收束百姓。

彭城城門樓內,曹操想到最近的局勢開懷大笑,“哈哈哈,仁義果然是一把好劍!”

前日,有彭城長者為了感恩曹操約束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且家仇舊恨不遷怒於百姓的仁義之舉,送來了幾杯黃酒敬給曹操。

然後被曹操灑向大地祭奠死去將士的英魂,以及憐憫受到波及的百姓。

這一手在大增好感的同時,還給曹操猛猛增加了一波聲望,甚至還杜絕了被毒酒暗害的可能,完美化解了“匹夫一怒”的刺殺之舉。

但實際上那些酒後來設宴時讓鄉里的人都來吃席,應當是無毒的,所以足見百姓的確感恩。

張韓在下首站著,心裡雖說不至於百感交集,卻也頗有感觸,這世道,對百姓秋毫無犯就足夠仁義,令人感恩戴德。

為何呢?

概因期盼之事得以達成,一般興戰之前,逃不掉百姓自然會祈禱若是城破之後,敵軍能善待百姓,但往往歷來破成者都不可能秋毫無犯,所以成為期盼。

有一天這期盼成真的時候,自然感恩戴德。

養民清靜,也可以讓百姓愛戴留念,“清靜”就是沿襲好的政令不多收苛捐雜稅,在盛世這不就是基本道德,但在王朝末年、亂世治理等時代,就顯得格外的珍稀。

沒辦法,這是世代的車輪壓得百姓標準一降再降。

這時候說不定曹操去田坎裡一不留神崴了腳,都能把許多百姓感動得痛哭流涕:他為了農桑,不惜親身赴艱難,我哭死。

“不愧是我,心有仁德,不忍見百姓離散,”曹操揹著手走下臺階,宛若暢懷感傷,語氣緩慢悠然,“伯常,你記住,為官者心繫百姓,需以仁義為主,不可慢待於民,越是亂世百姓越需要仁主,唯有如此方才能真正取下徐州!因為這裡是亂地,要用善行收攬人心!”

he~tui!您不該喝老叟敬獻的酒,您恐該喝的是黃湯!

後世有詩曰:黃湯灌汝口,此物最醒狗;糖高莫上前,不賜一分甜!

若不是我知道原本的歷史,現在真就信了這鬼話了。

原本的曹操是知仁義,但不行仁義。

是張韓各種利誘進言,讓他知仁義而行仁義,追求知行合一。

知而不行,是大部分常人。

但要成就大業,那所為定非常人,非常人自然得走非常之道,此道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堅持的。

“主公英明,”張韓還是很從心的附和了一句,接著道:“鮑相傳來了軍報,臧霸屯軍開陽,而他麾下將軍于禁和臧霸乃是舊識、鮑相也曾威名揚於泰山,或許可以說服他轉而投奔,不過陶謙與他也頗有恩情,故而較難。”

“泰山賊寇狡猾聰敏,不會輕易投身於一處,他們盤踞於一府之地,不尊朝廷號令,武裝自力,以此護一方民眾,這樣的人或許不是為了成就霸業,應該是要等一個真正的明主,所以待價而沽。”

說白了就是他雖然聚眾上萬人,也有千人輜重、數萬糧草,但不打算去為誰“賣命”,只是盤踞一處成一股勢力,等著招安。

這夥人也是賊,不過走的是護境安民的路子,因此有人心依附,自然比一般的賊寇聚眾要穩固。

剛開始張韓知曉臧霸的時候想不通他要什麼,但後來他把泰山賊的口號想成“替天行道”,把臧霸當成送姜,宋公明。

一切就都明朗了許多。

當然,他們遠達不到梁山泊的地步,所以還會飄搖不定,判斷明主,一押就需押中那一個最長遠的注。

所以只要徐州之戰打得漂亮,又給足了招攬的籌碼,這夥人就自然會安心歸附。

“好,如此看來,優勢在我,他只要不成威脅即可,與允誠在北境割據,哪怕相安無事,也是在助拳我處,”曹操深深吸氣,大為輕鬆,“按文若算來的錢糧,足夠到秋日,此得益於去年的豐收。”

“現在,就坐看兗州內的隱患了,我如此不惜一切,猛攻徐州的軍報,應該也傳回了兗州,想必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怒火。”

曹操的情緒十分平靜,看不出什麼波動,不過此前在戰前誓師、動員之時,在將士面前異常激動,那種眼中冒火的情緒早已深入人心。

無論白子暗子,看了都會將此景當作情報暗中傳遞,再加上這十日不顧一切的攻伐徐州,也就全然不同了。

不過,張韓心中一鬆,不得不感慨,有鮑信在,這徐州之戰真的比之前所想輕鬆太多了,他一個人憑藉威望與家底,還有多年積讚的人脈,足以為曹操撐住北境半邊天。

真不知當初是哪位英豪救下的鮑相!

噢,原來是我。

“伯常,去準備檄文,準備大發聲討陶謙三罪!再推惠民三策。”

“謹喏。”張韓拱手躬身,轉身離去。

……

陳留。

兩個人在衙署大院的屋內相對而坐。

張邈略顯肥胖,眼袋鼓起,這段時間顯得頗為憔悴,不過為了見友人,還是將鬍鬚都修剪打理了一番,強起精神而含笑意。

在他對面那人,黑衣黑袍,頭戴冠帽,面龐圓潤,面板偏蠟黃,山羊鬍須有儒雅滄桑之感,乍見像劍客,不過談吐卻是不凡。

兩人一開始聊得興致缺缺,不起動靜,但談及了兗州當前形勢之後,卻慢慢的熱絡了起來。

黑袍中年儒生逐漸激昂,拍案起身,湊近張邈道:“如今雄傑並起,天下分裂,您有十萬兵馬,處於四戰之地,按劍雄視天下,足以做人中豪傑,反而受人控制,不覺得太卑微了嗎?

現在本州的軍隊東征,其地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如果將他接來一同佔據兗州,觀望天下形勢,等候時勢變化,這也是縱橫四海的大好良機!”

“如此,曹孟德亦不是敵手!我得密報!徐州正在堅守,一旦我們取得兗州,他將腹背受敵,如喪家之犬,西有我等、東有陶謙、南可引袁術,曹操必敗無疑!”

真正的棋手,就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站出來下最關鍵的一步棋,將曹操的局勢從勝勢,轉瞬間轉為絕境!

一旦可成,世間立刻將少去一位爭奪霸業的諸侯!

“但是——”

“你還但是!”

這黑袍人正是留守東郡的陳宮,曹操得東郡時他出仕,外聯鮑信、力迎為刺史,他得推舉任用、得曹操青睞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同年,也是張韓入營之時。

那一年張韓從屍山血海裡殺出的戰功,勉強做到了保全性命於亂世。

“善。”

張邈點了點頭,在他看來,這是最好的機會,曹操大軍如此急切的東征,定是要趁著復仇之名,一戰力取徐州。

“君有數世積累的人脈與聲望,振臂一呼即可令士人官吏相從。”

“張伯常,你知道此人否?”

張邈忽然問道。

陳宮一愣,皺眉道:“略有耳聞,不足為慮。太守何故提及他?”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林不歡
【正文完結,番外更新中~】 【預收《小啞巴他有點乖》歡迎收藏】 本文文案:喻君酌原是侯府尊貴的小公子,卻因算命先生一句“克父”被送到了京郊的莊子裡寄養,直到十六歲這年才被接回。本以為人生會就此改變,卻不曾想等著他的依舊是無盡的冷落苛待,直至他橫死街頭…… 再次睜眼,他又回到了剛被接回喻府的這一天。 喻君酌累了,他不想再討好任何人,也不想再去爭取那稀薄得可憐的親情,而是選擇了嫁給淮王做男妻。 淮王,
歷史 完結 3萬字
大明:嘉靖修仙啦

大明:嘉靖修仙啦

慵懶的貓大
一個搞笑的飛昇大佬,一個噶了的嘉靖,兩者合二為一,於是,一個修道打算重新飛昇的新嘉靖,誕生了。 (最近看大明王朝1566覺得很棒,於是按照該劇情構造一個架空大明,書寫一段新嘉靖努力飛昇的故事。 )(新嘉靖前身為青雲界飛昇大修,因沉迷仙光奧秘,丟失仙界接引座標,最後被虛空毀滅,誰知一線生機下,重生在了劇情剛開始前的嘉靖身上。 對方不想當皇帝,並借用龍氣準備再次飛昇,畢竟散仙比凡人要強。)
歷史 連載 3萬字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一條小葉秋
劉鴻穿越三國,成為邊陲一小將。百歲壽誕之時,啟用詞條系統。重新整理詞條,可賦予物品新的屬性和能力。 百歲祥瑞→老當益壯(年齡越大,體質越強,身體機能不會受到削弱)小有天賦→武聖之資(武聖之資,修行武道進境+200%,且武力值翻倍)基礎武道功法→武聖傳承(蘊含武聖傳承的武道真解)虎牢關前,呂布一夫當關,睥睨群雄。 白髮蒼蒼的劉鴻策馬而出。董卓:哈哈哈,一群鼠輩,派一個老賊出來送死,技窮也! 片刻之後。
歷史 連載 34萬字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山花泡枸杞
乾德五年,文科優等生“賈琮”穿越而來,毅然踏上科舉之路,成為紅樓世界裡的一個變數。 硬生生將早已註定的紅樓命運長河,開劈出了另一條分支。 豪門公府裡的家長裡短,官場上的波譎雲詭。 外有荒唐腐敗的賈家男人們,內有群芳爭豔的女兒們。 楚楚動人的林黛玉——令人憐惜。 什麼金啊玉的......我只是草木的人罷了! 墨守成規的薛寶釵也有動情一面。 夫君~是...是這樣嗎? 心高氣傲/心狠手辣的二嫂子王熙鳳。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執筆見春秋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來大明第十年,於西域創下偌大基業。 燕王府中,朱英和後世永樂大帝朱棣相談正歡。 時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標薨。 朱英隨朱棣南下京師弔唁。 朱棣:可惡至極!沒想到竟是本王親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個好孩子,把大孫給咱送來了。 朱英:日月光輝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歷史 連載 269萬字
明末大寨主

明末大寨主

東仙軒轅
身為退伍軍人的劉煬意外穿越到崇禎十一年,成為徐州戚山寨寨主,流賊大軍正在糜爛中原,清軍鐵騎正虎視眈眈、不斷寇關,而大明則已經日暮西山。 在亂世之中,劉煬以山寨為根基打造根據地,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破流賊、敗清軍、擊明軍,重整華夏河山! 李自成、張獻忠糜爛天下,殺!皇太極、多爾袞血債累累,殺!大明行將就木,論述功過後,劉煬擁兵取而代之,帶領華夏對外開拓,創造嶄新盛世!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