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長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劉辯打著傘,踏雪出宮,身後側跟著荀攸。

他同樣打著傘,落後劉辯半步,道:“陛下,鹽政從鹽場、轉運、買賣以及各級官吏,吏曹基本上準備妥當,尚書檯那邊還有些爭議,預計年後能夠上呈陛下。”

上不上呈,劉辯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踩著沒腳踝的雪,聽著嘎吱嘎吱聲,劉辯心情愉悅,微笑道:“嗯,對於益州那邊,你們是怎麼看的?”

劉焉現在明顯是要做土皇帝,對朝廷的命令是不理不睬,時不時有人彈劾他,以‘天子御用’裝點自身。

荀攸抬頭看向劉辯,揣摩著他的心思,躬了躬身,道:“陛下,戶曹已經發信給益州,但信使至今未歸,恐路上不測。”

劉辯面無表情的嘿了一聲,道:“朕這位皇叔,也在給朕出難題。”

荀攸沒說話。

劉焉到底是先帝任命,劉氏宗親。

劉辯早就想好了對策,道:“以尚書檯的名義,傳令漢中太守孫堅、荊州刺史王睿,封鎖益州的一切進出通道,一隻鳥都不準進出!”

荀攸神色微驚,道:“陛下,萬一……”

“沒有萬一,”

劉辯淡淡道:“他暫時還沒那個膽子,再給劉璋找點事情做。”

荀攸注視著劉辯從容自如的側臉,思索片刻,道:“臣領旨。”

劉辯出了宮,向著鴻都門學方向走去,道:“對於全國冗官的裁減,卿家是怎麼看的?”

荀攸目光微肅,沒有立即回答。

大漢十三州的冗官,是洛陽城的數十倍,這些人多半是有當地世家豪族舉薦,甚至是安排,朝廷一道命令裁減,他們怎麼可能答應?

地方不比洛陽,天高皇帝遠,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劉辯瞥了他一眼,道:“朕聽說,有人顧慮,這樣會將大漢的官吏、兵丁,變成了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縣令等的私官,私兵?”

荀攸躬著身,神色沉凝,遲疑著道:“臣也聽到過,臣,建議緩一緩。”

目前來說,大漢十三州的大小官吏,吃的還是皇糧。朝廷一旦裁減,這些人會在朝廷的官吏名單消失,出現在各地主官的私人名單上,由私人供養。

那時,大漢的州郡縣,就變成私人的了!

劉辯踩著雪,神色如常,道:“這樣的想法本身沒有錯。但你們要記得,裁減冗官只是一部分,重要的還是變革。州牧、刺史、太守、縣令等不領兵,是朕的既定想法,將來也會是國策。”

荀攸知道劉辯這個想法,可能朝臣中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他跟在劉辯身後,道:“陛下,關於各州郡設立都尉,掌管兵務一事,陛下計劃何時開始?”

劉辯面色沉吟,道:“暫且不動,先裁減冗官。”

現在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等手握重兵,穩定一方,要是削奪他們的兵權,立馬情勢大變,變成為禍一方,大漢朝非得分崩離析不可。

荀攸還是猶豫,但情知他是阻止不了劉辯,左思右想,道:“陛下,可否先從幷州開始?”

司隸太過特別,改制基本沒有什麼阻礙。而幷州剛剛經過大亂,是最合適,最輕鬆,最沒有難度改制的地方。

劉辯瞥了他一眼,道:“從最亂的地方開始。”

“最亂的地方?”

荀攸一頓,道:“陛下的意思,是青州?”

現在整個大漢,除卻被三羌佔據的涼州,唯有青州最亂,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已經徹底失控,其餘州縣,亂匪與朝廷官軍反覆爭奪,戰火燃燒,無休無止。

劉辯撐著傘,在雪地裡走的很慢,道:“收復一縣,就以朝廷新制來處理。”

荀攸神情不動的跟著。

心裡想到了在幷州即將推行的‘清丈田畝’,要是在青州推行,恐怕當地世家會群起針對,反而會令局勢更亂。

“變革,總不能等待時機。”好像是聽到了荀攸的心聲,劉辯淡淡道。

荀攸深吸一口氣,只覺壓力如山,他放下傘,抬手道:“臣領旨!”

劉辯點點頭,道:“這些,僅限於咱們君臣知道,得一步步來,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臣明白。”荀攸沉色道。隨手拿起傘,跟在劉辯邊上。

他看著劉辯的背影,目光動了動,暗道:‘想必,陛下壓力更大吧。’

“她怎麼在這裡?”劉辯忽然說道。

荀攸轉過頭,就看到蔡文姬撐著傘,一身素衣,正在進入鴻都門學。

荀攸道:“想必是去見蔡太常,臣聽說,蔡太常近來很忙,一邊忙著太常、太學、鴻都門學的事,還參與了東觀的修典。”

劉辯眉頭微皺,這蔡邕,鴻都門學、太學的事情還沒弄明白,又跑去修什麼典!

“卿家先回去吧,朕隨意走走。”劉辯抬腳向著鴻都門學走去。

“臣恭送陛下。”荀攸抬著手,忽然覺得多嘴了。

荀攸停住腳,身後不遠處的潘隱,典韋以及便衣禁衛快步跟上,在雪地裡踩的是一陣嘎吱嘎吱亂響。

劉辯穿著常服,如同尋常貴公子,打著傘,來到了鴻都門學大門口。

“好氣派的大門!”劉辯幾乎是脫口而出。

上次來還是夏天,還在拆卸,現在的大門似石如玉,兩根柱子雕樑畫棟,牌匾燙金,熠熠生輝。

潘隱站在劉辯身後,躬身不語。

“鴻都門學禁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門內湧出了幾個差役,站在門口,衝著劉辯虎視眈眈的喊道。

劉辯非但不生氣,反而笑著道:“有點樣子了。”說著,對潘隱擺了下手。

潘隱上前,不知道說了什麼,領頭的差役連忙道:“諸位請進,太常有交代,諸位快請。”

劉辯打著傘,邁入鴻都門學。

雖然處處都是銀裝素裹,但依然可見,這鴻都門學建造、裝修的不像是一個學校,更好似一個豪宅。

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又彷彿一個頗為繁華的街區。

沒有了之前劉辯見過的那種亂象,隱約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劉辯信步走著,忽然側頭與典韋,笑著道:“那個人,還找你麻煩嗎?”

典韋比劉辯高出太多,聞言低頭甕聲道:“找過,臣打斷他的腿,扔了出去。”

劉辯不由笑了聲,道:“幹得好!”

典韋咧嘴一笑。

走了幾步,劉辯抬頭看了看天,道:“渤海王在忙什麼?”

潘隱上前一步,臉色微緊,道:“回陛下,渤海王,一般是在小院,尚書檯以及太皇太后的小院之間走動,只有這三個地方。”

劉辯看著不遠處鴻都門學的‘藏書閣’,神色沉吟,道:“年後,讓他來這裡入學,高調一點。”

鴻都門學?渤海王?

潘隱一怔,忽然警醒,道:“是。”

劉辯嗯了一聲,徑直走向藏書樓。

這藏書樓,比其他院舍更顯宏大,臺階看著都像是漢白玉,大門古樸,不知道是從哪裡弄來的。

“這蔡邕,真的是高規格修建了。”劉辯自語,總感覺蔡邕不是簡單的建造一個學校,更像是在有意的要將這裡打造成一個‘聖地’。

劉辯還沒走上前,蔡邕、蔡文姬父女急匆匆迎出來,抬手要見禮。

劉辯一收傘,道:“免了。這裡怎麼沒有學生,休假嗎?”

蔡邕還是抬手見禮,而後道:“臣知曉陛下來,讓他們都去了別處。”

劉辯瞥了他一眼,這位是一點都不懂得揣摩上意嗎?

蔡文姬站在一旁,亭亭玉立,蒙著面紗,雙眸如水,一身的清秀氣質。

缺點就是,額頭上隱約有點傷痕。

劉辯連忙收回目光,心裡尷尬的咳嗽一聲,笑著道:“領朕隨處看看。”

“是,陛下請。”蔡邕有些激動的說道,如同要獻寶的孩子。

劉辯面色如常,抬腳上前。

蔡文姬看著劉辯,眉頭皺了皺,有些不情願,還是跟在她爹邊上。

劉辯一進門,遠遠的看到了兩排巨大的書架,分做了六塊,書架上方有著清晰的六個匾額: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

書架內,擺滿了書,堆的滿滿當當,粗略計算,怕是數以萬計。

蔡邕跟在邊上,見劉辯訝異,心裡更喜,亦步亦趨的隨著劉辯,介紹道:“陛下,臣的藏書,都在這裡了,總共三萬四千冊,以甲乙丙丁等編錄,鴻都門學的學生,都可以借閱,抄錄。藏書樓內,備有筆墨,紙張,可容納五百人……”

劉辯聽著,不斷點頭,道:“卿家做的不錯。不過,以朕來看,天下書籍,無非四部,經史子集。這經,首推詩經,而後是周禮,再如左傳,論語等。史嘛,太史公記當為第一。子,就是諸子百家,我朝雖罷黜百家,但聖人之學,豈能輕斷?我等後人,還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集,當以楚辭為首……”

劉辯的過往專業在發揮作用,滔滔不絕。

一旁的蔡邕,聽得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目露沉思色,心裡激動的不行,暗道:‘經史子集?沒錯沒錯,陛下囊括的恰如其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愧是陛下,氣魄如此宏偉!’

而蔡文姬雙眼發亮,對於劉辯的話,有些驚訝。

‘不是傳言,陛下自小不學無術,好逸惡勞嗎?’蔡文姬靜靜的打量著劉辯。

“這經之下,還可以分為詩書禮樂等等……”

“史,上自堯舜,下達現今,史官之筆,無所不包……”

“子,朕最喜法家,次之兵家,聖人之學,廣博浩瀚……”

蔡邕,蔡文姬父女聽得更認真了,這些話,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作為博學、好學之人,對他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劉辯說了好一陣子,意猶未盡的砸了砸嘴,道:“朕信口胡說,蔡卿家不用當真。”

蔡邕立即抬手,一臉肅然,道:“陛下金口玉言,臣受教!”

蔡文姬跟著輕輕行禮。

劉辯擺了擺手,忽然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大硯臺,有臉盆那麼大,好奇的走過去,道:“這是做什麼的?”

蔡邕猶豫了下,道:“陛下,鴻都門學按照旨意,皆是庶民入學,是以,筆墨珍貴,只能以此辦法。”

劉辯眉頭動了動,暗自搖頭,蔡邕捨得花大錢裝修,卻捨不得不值錢的硯臺。

“陛下,”

蔡文姬看著劉辯,忽然出聲道:“藏書樓還缺一副勸學,蔡琰懇請陛下親題。”

蔡邕一聽,心裡大喜過望,看著蔡琰的眼神,滿意至極。

劉辯瞥了她一眼,下意識的看向那道已經快痊癒的疤痕,實難拒絕,又知道他的字拿不出手,微笑著道:“朕說,伱寫。”

蔡文姬清麗雙眸眨了眨,沒有拒絕,鋪好縑帛,拿起筆,躬身靜候著。

劉辯看著她彎身的姿勢,翹臀異常顯眼,不由得抬了抬眼皮,看著屋樑,故作思忖模樣,慢慢說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蔡文姬一字不漏的寫完,而後睜大雙眼的看著。

蔡邕琢磨著這簡簡單單十四個字,心頭微震,深以為然。

他作為當今文壇巨擘,深知讀書、治學的艱難、枯燥,想要有所成,須閉門苦讀,寒暑不分,十年、甚至數十年。

蔡文姬看了一陣,雙眸愈亮,向著劉辯輕輕行禮,道:“陛下才學鴻博,蔡琰欽佩。”

劉辯感覺今天的尷尬有點多,輕咳一聲,道:“對了,蔡卿家,朕的九弟,也到了讀書年紀,朕打算將他送來鴻都門學,你就當他是普通學生,無需特別對待。”

渤海王?

蔡邕一驚,要將渤海王劉協送到他這裡?

蔡邕雖然不怎麼摻和朝政,可是清楚的很,這渤海王的身份,萬分忌諱!

“陛下,還請署名。”蔡文姬這時道。

劉辯走過去,拿起筆,想了想,寫上:中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劉辯。

蔡文姬在邊上見著劉辯提筆,眨了眨眼,輕聲道:“陛下,月字還差一筆。”

劉辯看了眼,連忙加了筆‘一’,笑著看向蔡文姬,道:“蔡小娘,可為朕的一字師。”

蔡邕聞言嚇了一跳,抬手道:“陛下,小女怎麼敢當!”

劉辯放下筆,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說完,他往前面繼續走。

蔡文姬沒有動,看著她親手所寫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後是劉辯的落筆,慢慢的抬起頭,望著劉辯的背影。

劉辯又參觀了一大圈,見除了奢華外,沒了之前的不堪,便沒有為難蔡邕,打著傘,往外走,笑著道:“明日,是今年最後一天了,朕在宮裡設宴,招待群臣,允許眾卿攜帶家屬,卿家準備帶誰啊?”

蔡邕瞥了眼邊上的蔡琰,不想這個新寡的女兒拋頭露面,道:“臣攜……”

“陛下,父親帶蔡琰赴宴。”蔡文姬打斷了蔡邕的話,一本正經的道。

劉辯沒有回頭,省的看見她額頭的傷,道:“也好,那就這麼說定了。蔡卿家,一定要嚴格遵照朕……是尚書檯擬定的課綱教學,將來考核入仕,也是依照課綱,卿家不要擅自亂來。”

蔡邕目光一緊,抬手道:“臣領旨!”

“好了,就到這裡吧。”劉辯背對著他擺了擺手,大步出了鴻都門學。

蔡邕父女送到門口,眼見著劉辯的漸行漸遠,消失在不遠處的轉角。

蔡邕突然長鬆一口氣,整個人好像洩氣一樣,差點站立不穩,急忙雙手抓住門框。

蔡文姬見著,雙眼疑惑,道:“父親,為什麼這麼懼怕陛下?”

蔡邕看著她,一臉苦笑,道:“你不懂。”

十二常侍、何進、袁家,哪一個不是曾如日中天,權勢滔天,可最後怎麼樣了?

蔡文姬確實不懂,輕聲道:“父親,陛下的才學極好。”

蔡邕緩過神,輕輕點頭,道:“為父也大為意外。”

他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劉辯剛才的一番話以及那副勸學,並不是短時間內有人教、刻意顯露的——太過自然!

“你怎麼突然想進宮赴宴了?”蔡邕向蔡文姬問道。

蔡文姬剛要說話,不遠處有兩個人正在冒雪過來。

一個人神情嚴肅,一絲不苟;另一個二十五六歲,五官端正,朝氣蓬勃。

蔡邕順著目光看去,頓時一怔。

他認識,鍾繇以及陳群。

鍾繇來到近前,抬手道:“蔡太常這是?”

蔡邕陡然醒悟,抬起手道:“小女來看我,鍾廷尉找我有事?”

鍾繇不疑有他,道:“陛下旨意,命廷尉府修訂漢律,涉及諸多禮制,特來請教蔡太常。”

蔡邕知道這個事情,看著陳群,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道:“我聽說,丞相之子,是要入廷尉府?”

楊彪之子楊修,幾日前到京,被舉為孝廉,準備入仕。

鍾繇聞言一怔,道:“我並不知情。”

他確實不知道,近來太忙,沒有顧及其他,不知道楊修回京,還要入他的廷尉府。

陳群站在一旁,不言不語,略微有些好奇的在審視蔡文姬,臉上有種躍躍欲試的比較之意。

蔡文姬沒有看他,靜靜的立在邊上,目露思索,心裡想的是,回去之後,嘗試以‘經史子集’歸類書籍。

祝:所有高考學子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五千字大章,求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