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一頭已經垂垂老矣的狼王,老秦王真的已經盡力了。

將一個瀕臨破碎的國家重新捏和,已經耗去了老秦王最後的心力與名望。

尤其是「自去王號」的一擊,雖然只是對趙國的緩兵之計,卻如同一根尖刺狠狠地插入了這位老人的心中。

「秦王」的尊號,那是他從父兄那裡繼承的最大榮耀。

無數次的險境之中,無數次的困難之中,都是這簡簡單單的三橫一豎,默默地給予著他力量。

為了這簡簡單單的三橫一豎,他狠心將扶持自己上位的舅父趕出了關外;

為了這一個「王」字,他幾十年來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

為了秦國,他終於耗盡了自己最後的一絲心血。

怎麼會不可惜呢?明明距離那唯一的秦王,他只差了那麼一點點,只要拿下長平,攻下邯鄲,天下將在沒有可以阻擋秦軍鐵軍的戰力。

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最後一步,卻是將他狠狠地絆倒在了上黨之地。

怎麼會不嘆息呢?若是自己不動腦筋換上那看似人畜無害的趙括,哪怕繼續跟廉頗繼續耗下去,耗個十年八載,就算是把河內、河東、河西的子民都打光了,此時的秦國,應該還是一家獨大吧!

「既生稷,何生括哉?」的吟唱反覆地在老秦王的腦海中迴響著。

只可惜,已經搬入了宗廟之內,徹底與世界隔絕的老秦王,再沒人去傾聽他的訴說了。

不過,老秦王用自己最後的心力組成的新的秦國戰車,卻是隨著宗廟之門關上而重新啟動了來。琇書網

趙括當然沒有理會秦國所謂的求和之言。

對於南北兩個方面軍,趙括的指示只有一個:宜將剩勇追窮寇!

翻譯翻譯就是:別給我整那些么蛾子,不要理會秦國任何的停戰請求,給我狠狠地打,打到咸陽王宮拿下秦王才是勝利。

自然,隨著趙括的意思明確,南北兩路大軍也是加緊了進攻。

當然,在南路的李牧所部,依舊是不疾不徐地清繳著鄢郢之地的其他地方,對於郢都反而是圍而不攻;

倒是北路軍,對函谷關的進攻卻是越發地犀利了起來。

哪怕函谷關內的援軍已經陸續到達,田單所指揮的北路軍依舊日夜不輟地進攻著。

吸引秦軍更多的注意力,讓秦軍無力顧及南面鄢郢之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田單這樣不惜代價的進攻,實際上也是為了錘鍊部隊。

畢竟,田單下屬的部隊中有著數萬人可是從魏軍改編而來。

戰場,會是這隻魏軍儘快脫胎換骨的地方。

而與此同時,在潁川郡,呂不韋也是竭力地加緊整編著降兵,整編完一隻便立即向函谷戰場上派去,倒是讓田單手中的兵力始終處於優勢位置。

就這樣,北面練兵、中路整軍,南面圍困,一切又朝著趙括所希望的方向開進著。

只是,也就在老秦王做出最後一搏之後,情況悄然發生了改變。

變化當然發生在南面戰場,已經透過秦王的明詔和王齕的信件,明確知道不會有部隊前來救援的蒙驁,開始試圖突圍。

是的,突圍。

按照王齕信中所說:哪怕突圍出了一個兵,都是勝利。

只是,說起簡單,可真要突圍,尤其是在兵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要進行突圍,其難度不言可知。

當然,事實上,從退入郢都之後,蒙驁就沒有放棄過對突圍路線的偵查。

只不過,不到萬不得已,蒙驁也不想執行這冒險的突圍行動。

無他,即便是在最好的結果下,根

據蒙驁的計算,自己也至少要損失一半多的兵力,而若是事有不濟,極有可能自己的突圍會加速全軍的滅亡。

但隨著秦王的詔命抵達,面對著糧倉之中日益減少的存糧,蒙驁也不得不下定決心了。

「傳令各軍,明日寅時三刻埋鍋做飯,人馬半飽,各英攜帶五日之糧,準備突圍。」中軍帳內,蒙驁做著最後的戰術安排。

「靳付,你率本部一萬人馬為左路軍,於卯時出南門而西。」

「申屠非,你為右路先鋒,在卯時二刻出北門而轉向西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穆羿,你率除我中軍兩萬之外的主力大軍,緊隨申屠之後,於卯時三刻向蜀中進發。記著不論發生什麼,不準停下腳步,將大軍帶回蜀中,便是大功。」xь.

「其餘中軍諸將並中軍兩萬大軍,作為中路軍,與卯時一刻,隨本將軍自西門而出。」

......

隨著蒙驁最後的命令安排完畢,眾將也是轟然應諾,隨即便依次退出了中軍帳內。

不是蒙驁不想集中力量打出去,而是蒙驁已經在趙軍尚未完成合圍之前便已經嘗試過並無情地失敗了。

因此,想要突圍,只有分兵。

用一支甚至更多支的疑兵攪亂趙軍的視線,從而讓主力大軍偷渡而過。儘可能地儲存戰鬥的種子。

看蒙驁的安排就明白,很明顯的,他將手下十五萬大軍分成了三部分,分別從南、西、北三面而出。

很明顯,最先開出南門的左路軍是蒙驁給趙軍安排的第一道誘餌。

只是,令所有人意外的事,他所帶領的從西門而出的右路軍,卻是第二道誘餌。

而真正的主力大軍卻是從北路繞遠而走。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從地形上看,北路多叢林,雖然繞遠,卻是能儘快擺脫趙軍騎兵的追擊,自然是大軍主力行進的最佳路徑。

至於自己顯然已經在趙軍之中掛了號,若是隨同大軍主力繞北而行,恐會遭至趙軍主力的圍追堵截。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出現在距離最近的西路上。

當然,為了進一步迷惑趙軍,蒙驁還安排了一支部隊自南門而出,作為自己這隻疑軍的疑軍。

按照一般的思維,最先出來的肯定是疑軍和偏師,最後出來的極有可能是殿後的部隊,對手的注意力一般都會鎖定在第二隻出現的部隊,也就是從西門而出的中軍身上。

而只要自己在戰鬥中表現出足夠的戰鬥力,就能將趙軍的注意力進一步地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再加上「蒙」字的大纛,蒙驁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能將趙軍的主力吸引過來。

這樣一來,北路的秦軍就能有更大的希望突圍而出了。

這也是蒙驁最希望發生的情況。

只是,不可避免地,作為吸引注意力的自己,卻極大機率回不到蜀中了。

蒙驁當然明白,只是,為了能給秦國保留下更多的種子,他也只能這麼做了。應該說,蒙驁的軍事安排已經是目前情況下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只可惜,能不能成功,其決定權卻從來不在蒙驁這裡。

但不管怎樣,蒙驁已經盡力,就像他的老秦王一樣。

就在蒙驁的期盼中,天終於慢慢放亮。

伙頭兵很快起身開始製作朝食,而吃過朝食的秦軍也隨即按照蒙驁的命令,開始了分批次的突圍。

就在城門吱呀呀開啟的一瞬間,早已經埋伏在城外的趙軍斥候立即就發現了情況。

隨著一支支秦軍浩浩蕩蕩地開出郢都,一條訊息也如同小溪一般匯聚成河流,傳遞到距

離郢都不過二十里外的趙軍中軍大帳之中。

「秦軍要跑!」李牧幾乎毫不費力便已經得出了這個結論。

對於這個情況,李牧顯然早有預料,畢竟以秦軍的揍性,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與其餓死在了城裡,不如放手一搏。

李牧幾乎立刻變下達了指令到:「傳令:大軍按計劃,向郢都方向集結,對秦軍展開圍堵。」

隨著李牧的命令下達,原本靜悄悄的南面戰場再度熱鬧了起來。

若是換了一般的人,現在要做的,一定是從這明晃晃的三條路線中,選出秦軍主力逃竄的方向。

可是李牧卻並沒有這麼做,沒辦法,他手裡有足夠的實力支撐他做出這個決定。

什麼決定?

全面追擊的指令。

是的,按照前線發回的情報,很明顯,秦軍分成了三個部分。琇書網

秦軍的每個部分,雖然不確定具體人數,但起碼都在萬人以上,這也就意味著,秦軍每一路上最多也就能有個十二萬大軍。

好巧不巧,李牧手中的兵力就有三十萬,即便分作了三份,每份也還有十萬大軍。

即便不敵秦軍十二萬主力大軍,也至少能拖住秦軍的腳步,等待著其餘大軍合圍。

既然如此,李牧為何要跟著秦軍的屁股後面分兵?

而李牧這一穩妥的措施,卻著實變成了扎向蒙驁心中的一根尖刺。

明明蒙驁已經想得足夠多,做得足夠多了,可自己的想法、行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顯得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只是,此時的騎在戰馬之上的蒙驁,想的卻是要儘快接觸到趙軍,然後用自己的戰力,將趙軍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過來。

一番拳拳愛國之心的蒙驁,顯然並不清楚,自己費勁心力佈置的迷局,卻是被李牧給用一招「一力降十會」給輕鬆破解。

落後就要捱打,自古皆然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