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羅汝才雖與李自成合營一處,然其內心中也只是將之當作權宜之計,如今見闖營一天天做大做強,“闖王”之名號更是如日中天,心中早已不是滋味。

現如今見到闖營大將劉宗敏對劉玉尺有些許意見,他早就擔憂小袁營與闖營真正合為一股,將對自己的曹營十分不利。

所以,惟恐小袁營不生事端的他,便在一旁插言說道:“捷軒,剛才劉軍師說啥啦?他可是個滿腹學問大先生,談起前朝歷代的陳芝麻爛穀子,最是內行了,咱可得多聽他講嘞!”

劉宗敏神情略顯有些古怪,他勉強笑了笑,道:“大將軍,劉軍師剛才說的故事,你在那邊聽到了麼?”

羅汝才滿面都是疑問之色,道:“我正在同大元帥飲酒,一句也不曾聽見哩。”

他隨即又用眼色鼓勵劉玉尺,對他說道:“玉尺,我這個大老粗很尊重有學問的人,就愛聽你們這樣的人談古論今。你剛才說的是個啥子故事?”

正所謂“看熱鬧的不怕事大”!

周圍幾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劉宗敏和劉玉尺這一桌上,眾人藉著酒勁,也為了給酒局助興,紛紛催促慫恿劉玉尺,讓他將剛才講的故事再給大家說一遍。

袁時中見此刻人多嘴雜,也生怕劉玉尺酒後失言,可大庭廣眾之下卻又不便出言阻止,何況他與劉玉尺也不在一桌,無奈的他只好不斷遞眼色給朱成矩,要他提醒劉玉尺一下。

其實,朱成矩也怕同劉宗敏鬧彆扭,可現在劉玉尺已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他也不好在明面上出言阻止或相勸,正左右為難之際,恰好看見袁時中拿眼望著他,就連忙用右腳在桌下踢了踢劉玉尺。

然而,劉玉尺自恃適才所講的故事並非自己杜撰出來,且因覺察到劉宗敏對他的不尊重而心中有氣,再加上週圍眾人的一再慫恿,正要將他剛才所講故事複述出來。

卻忽然被身旁的朱成矩在桌下踢了一腳,劉玉尺不免也在心中遲疑了一下,然抬頭就看見劉宗敏嘲笑的眼神,恰在此時另一邊的吉珪又對他說道:“劉軍師,大元帥和大將軍可都等著聽哩,可不敢賣關子啊!”

劉玉尺聞言向左右望了望,見到周圍滿是期待的面孔,又想著不能使闖營文武誤以為小袁營無人,可以任由他們隨便欺侮。

只見他端著酒杯站起身來,先向闖王示意敬酒,再向羅汝才也示了意,又向劉宗敏和滿堂文武示意一番,這才心有所恃地笑著開口道:“玉尺不學無知,如有妄言,務請恕罪。我適才說的正是漢之名將李廣事蹟,其實他只是想借此說明古時名將都確有非凡之處,比如李廣就有‘射石沒羽’的傳說。

據說,飛將軍李廣有一次外出打獵,時近傍晚之際,偶然看到草叢裡有一隻大老虎,他猛地就射出一箭,可等了半天卻毫無動靜。待近前細看之下,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塊大石頭,剛剛射出去的那一箭,竟已深入石內,只露出箭雨在外,一眾隨從皆發出陣陣驚歎。

你們說,李廣將軍如此神力,驚人不驚人?”

劉玉尺話音才落,旁邊一個讀書人便出言附和:“是啊,這‘射石沒羽’的故事,確是千古傳誦。想那李廣若是生在今日,定也是闖王麾下一員大將啊。”

牛金星和宋獻策對這個兩千年來膾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熟知的,就連闖王李自成對此也是熟知,他們心中都有些許糊塗:“捷軒非是愛挑刺之人,怎會如此在意這個‘射石沒羽’的故事呢?”

許多雙眼睛齊刷刷地望定闖營第一大將劉宗敏,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他如何說話,將會怎樣來反駁劉玉尺講的飛將軍李廣“射石沒羽”傳說!

“哈哈哈……”

劉宗敏未語先笑,只見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方才說道:“玉尺,你以為李廣這個故事就一定是真有其事麼?

別看咱是個粗人,可有些事情俺也愛用腦子仔細想它一想,試問普天之下,哪有能把箭桿也射到石頭中去的人呢?咱就以為此事,決不可信!”

劉玉尺身為袁時中的謀主,除了學識淵博、思維敏捷之外,也十分善於察顏觀色和處理人際關係,平素的表現也是老於世故之人,按理說他不該就“李廣射石”一事與劉宗敏作過多爭論。

但這時的他為了不使滿席各營文武以為小袁營無人,加之酒精的刺激之下,便開口說道:“太史公的《史記》上,可是寫得明明白白。漢飛將軍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又豈能作假?”

鄰桌一個秀才聽了他的話後,也帶著三分酒意附和道:“《史記》我也曾讀過,文章寫得真好,太史公……”

這邊,劉玉尺不待他說完,便截斷了他的話,又將剛剛喝完的酒杯向前推了推,十分自信地接著說道:“太史公,古今信史第一人也,乃我輩之楷模,所著《史記》亦是千古不朽之作,上同《左傳》、《國策》,下同《漢書》,皆光輝萬丈。

那飛將軍‘射石沒羽’故事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亦是記得明明白白,《漢書》中對此也有同樣記載。

又豈是玉尺所敢杜撰得了的?”

劉宗敏聽罷劉玉尺所言,十分輕蔑地笑了一笑,才道:“你們這些讀書人都是喝墨汁長大的,講話總是文縐縐不說,對那些個書本上記著的事,又是信得不行不行的,旁徵博引以為據,若論這一點咱自是說不過你等。

俺這個打鐵出身的大老粗,斗大的字兒識不了一車,可咱遇上事兒了,就總喜歡自己親自去看一看,想一想,仔細琢磨一下。

咱就說這射箭之事吧,從十來歲起練這玩意,到現在三十幾歲了,二十年裡不知射過多少箭,無論財狼虎豹,還是官軍或戰馬,咱都射過。

可卻從未瞧見哪支箭,能射進石頭裡去,何況還是把箭桿也射進去,只露出箭羽鵰翎在外面的呢?

別說是石頭了,就是一塊泥土,那也是不行的啊,你的箭射進去還不到一半,泥土就把箭桿給吸住了,又如何深及沒羽,更別說是大石頭。

除非你拿箭來射塊豆腐,那才能射得進去嘞!”

劉宗敏言及於此,不由得發出一陣十分爽朗的大笑,笑罷才又繼續說道:“你所言‘射石沒羽’之說,我不管他太史公如何了得,總之把箭射入石頭裡,只留箭羽鵰翎在外面這事兒,我看純屬是瞎扯。

你們要不信我,咱大家不妨現在就當場試上一試,看有誰可‘射石沒羽’,倒也不一定非射石頭,就射城磚就成,土坯也可,試一試看嘛?”

他的這番說詞不止讓劉玉尺大感意外,就連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獻策等人,都覺得劉宗敏的見解十分新穎,極大地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心中不能不為之點頭。

羅汝才也毫不例外,他向身旁的李自成點頭說道:“捷軒,真不愧闖營第一大將,今兒這番話可真給咱這幫子老哥們長臉了啊!”

牛金星原本對劉宗敏與劉玉尺的爭論,並無意參與其中。

他與宋獻策二人雖是舊識,但如今共奉一主,暗中也是在彼此較勁之中,宋獻策建言招袁時中為婿,以為羈絆之策,對此他雖未表示反對,但此刻卻樂見劉宗敏打壓劉玉尺。

不過,闖王的大舅子高一功在旁邊一直遞眼色給他,分明是要他出來說句話,以緩和尷尬的場面不至於失控,免得劉玉尺下不了臺,反傷了自家人間的和氣。

對此不能再裝作看不到,於是他笑著說道:“劉爺的話是有一定道理。‘射石羽沒’的故事,本來就值得商榷,我也曾留意過此事,記得班固《漢書》中寫到這事兒時,就把‘沒羽’兩字改作‘沒鏃’了。

這鏃嘛,自然就是箭頭啦,《漢書》上只是說把箭頭射到石頭裡去了,而非是直沒至羽。”

然而,劉宗敏今日卻是鐵了心要藉此打壓一番劉玉尺,對牛金星所言並不領情,反而笑著繼續說道:“這也不對,箭頭也射不進石頭裡的。

就說咱自起事以來,天天舞刀弄棒,打打殺殺,卻從來未見過誰能把箭頭射到石頭裡去……”

他說到這裡時,略微停頓了一下,掃視周圍人等,又繼續道:“你們有誰見過的麼?要說射箭這個本事,咱們大元帥射箭是出了名的可挽強弓,百步之外透雙重綿甲。

可是呢?……我看……他也不能把箭鏃射不進石頭裡吧!”

劉宗敏的目光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笑問道:“闖王,你到底能不能啊?”

李自成笑著回他:“當然不能。”

此刻,袁宗第也在旁上笑著接言:“當時在商洛山中,我去捉周山的那一次,我的箭都射完了,被困在一個土丘上。

闖王,是您去接應我的,當時你一箭射到懸崖上,箭頭彈了回來,可那石頭卻只是被射掉了一點皮,這可是我親眼所見。”

最後,他還不忘向李自成求證:“闖王,你忘記了沒有?”

李自成沉吟了一下,才道:“是的,那一次我拉了滿弓,然箭射到石頭上,卻又彈了回來,石頭只被碰掉一點,還迸出了火星嘞。”

他還不忘回應劉宗敏道:“這事兒啊,捷軒有經驗,他說得對,箭是穿不進石頭裡的。”

劉宗敏見自己的話被闖王肯定,心中底氣更盛,道:“你們瞧,咱們大元帥,那麼強的臂力,都迸出火星來了,也不過是把石頭碰掉了一點皮。

你們這些有學問的人,怎麼就那般相信書上說的呢,難道書上說的就句句都對嘛?我看這書上說的話,他也是既有對的,自然就有不對的。

我勸你們一句,可不要讀了書,卻反被書愚了啊!”

李巖在闖王那一桌,此事他也看出來劉宗敏是要拿這個題目,將劉玉尺一軍,使他們不要誇誇其談,但他又覺得不應使劉玉尺太過難堪,以免使小袁營上下與己離心,便拿眼望向宋獻策,希望他能出來打個圓場。

誰曾想,宋獻策也是個喜好雜學之人,這時聽他們談得熱鬧,一時興起,不由也插言道:“這‘射石沒羽’之事,古書上倒是好幾個地方都有提到,並非專對李廣一人所言。太史公寫《史記》將他安在李廣身上,旁人自然就寫在別的書裡,將此事安在旁人身上,其實都不足憑信。”

“軍師,不知還有哪些書上提到過射石設羽,敢望賜教。”

劉玉尺因知宋獻策曾是大相國寺門前相師,以為他只識術藏之法,只懂卜卦堪輿之術,本就對他十分不恥,這時見他也出言,不由面帶諷笑地向他發問起來。

宋獻策卻並不以為意,他略想了一想,就開口說道:“嗅,想起來了,好像讀《呂氏春秋》時,在《精通》一篇上有那麼一句話‘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先也。’。

這兕就是犀牛、野牛一類,養由基要射兕,結果卻射到石頭上,連箭桿後面的鵰翎都射入石頭裡了。我當時看了,並未十分在意,如今看來可見並非光是李廣才有這本領。”

李侔年輕氣盛,聽眾人紛紛出言發表見解,一時技癢,忍不住也插言道:“還有……我看劉向《新序》也說‘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

劉宗敏這時大笑著接言道:“你等瞧瞧,咱只隨便一提,他們幾位讀書人,就引出這許多例子來,可見此事純屬扯淡,若不然怎就古人射得,而今我等卻偏偏射不得嘞!”

李巖在闖營素來低調,也不願意弟弟李侔過於顯露鋒芒,可李侔對劉玉尺十分討厭,不管哥哥如何給他遞眼色,都彷彿視而不見一般,接著說道:“其實,我從前讀《史記·李將軍列傳》時,曾對照《漢書》,並未見‘射石沒羽’四字。

我記得《史記》上說的是‘沒鏃’,而《漢書》上說的‘沒矢’,剛才劉軍師說《史記》和《漢書》上,均記述李廣‘射石沒羽’,恐怕也是一時記錯了吧。”

李侔用別有意味的眼神望著劉玉尺,繼續說道:“當然了,《漢書》上說的‘沒矢’,那‘矢’字也是包含了箭桿而言,箭羽也在其中,可是畢竟未曾使用過‘沒羽’二字。

由此可見,今日大家說的‘沒羽’,其實並不是書上原話,大概是從‘飲羽’二字轉換而來,這‘飲羽’二字倒是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所載。”

劉玉尺聽了李侔的話後,只覺臉上熱辣辣,一時間也不知再說什麼話好,就連袁時中都覺得自己的面上無光,雖然依舊掛著些許笑容,卻也是皮笑肉不笑。

闖王李自成怕劉玉尺和袁時中面上下不了臺,便舉著酒杯起身,向在座的所有人說道:“好,很好,大家都說的很好。不過,這酒都要涼了,大家還是趕快喝酒吧。請,請……”

劉玉尺見眾人你一句我一嘴的,話裡話外都幫著劉宗敏說話,可他卻是孤軍作戰,雖在內心對此十分不屑,但此刻去也不得不端起酒杯,對劉宗敏勉強笑著說道:“劉將軍果然高見,高見。”

劉宗敏見他低頭,也不想再多生事端,便笑著說道:“其實你們各位的學問,那可比我高得多,對於射箭也都是內行,只是你們太過相信書本,這喝的墨汁多了,把古人的話句句都當真,不敢懷疑罷了。

我這個大老粗就講求實際,古人說得對,那我就要信,可他若說得不合情理,我就不信他,就是孔夫子怕也有說不到板眼上的時候,哪有一個人說話,句句都是對的哩?”

李巖這時也舉杯笑道:“是啊,連孟夫子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見這書上不可靠的東西很多,有時顛倒黑白,有時隱善揚惡,有的地方是傳聞之誤,也有的地方是有意栽贓。這種種情況,真是不勝列舉。”

眾人聽了他這話,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隨著爭論結束,酒宴迴歸正軌,大家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好不熱鬧。

…………

正當酒宴歡愉之際,闖營大將吳汝義忽然快步來到李自成身邊,在他耳旁小聲說了幾句什麼話。

就聽闖王疑問道:“真有此事……”

“確有此事,馬上就來了。”

李自成面色瞬間就冷了下來,只見他語氣十分不善的低聲說道:“好吧,到了以後就把他帶進來。”

同席眾人見李自成面色凝重,都不知出了什麼樣的事情,霎時便停止說笑,有幾人才剛剛端起來的酒杯,也都是悄悄放了下下。

羅汝才見此,也是忍不住開口問道:“李哥,出啥事兒啦?”

面對他的問詢,李自成卻默不作聲,他眼睛望著二門外邊,靜待吳汝義領人進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