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走出總督行轅門外,陳忠和幾名護衛等在這裡,張誠接過戰馬韁繩,正要上馬,就聽陳忠說道:“總爺,將爺回營帳等你,讓你先過去那邊一趟。”

張誠答應著,翻身上馬,一聲不響,打馬便往昌平東門而去。

策馬出東門,到了城外,他就聽到昌平城西南方向,隱隱傳來陣陣人叫馬嘶之聲。

估計是紮營在那邊的關寧各將官正在拔營起寨,準備隨總監軍高起潛前往盧溝橋等地駐防。

張誠不由得駐馬停了下來,耳中聽著那邊紛雜的人叫馬嘶聲,良久,他哼了一聲,揚起馬鞭凌空抽出一個脆響,一行人風馳電掣,催馬徑往宣鎮營地而去。

進了營地,張誠直奔叔父的參將軍帳而去。

張巖剛剛巡營歸來,叔侄二人在軍帳外碰到一起,張誠下馬,把韁繩甩給陳忠,就走到張巖身前,叫了聲:“叔父。”

鎮標右翼營步兵千總梁松就趕上來,伸手摟住張誠,打趣說道:“盧督臣,單獨把你留下,是不是又賞你啥寶貝嘞。”

張誠看他一眼,伸手掏出那綢布套,在他眼前晃了晃,說道:“看,保齊是你這憨子沒見過的好玩意。”

梁松雙手接過,仔細的開啟綢布套,拿出千里鏡,眼中滿滿的驚奇,放在眼前,對著遠方的轅門處,不住觀望。

嘴裡說著:“哎呦,老弟,這個就是那啥鏡嘞,我嘞個乖乖。”

張誠看著他的樣子,笑了笑,對張巖說道:“叔父,分兵這事,您如何看?”

“哼,沒了關寧軍,我宣大精騎還不敢打韃子了不成?”張巖鐵著臉說道。

這時,千總梁松已把那千里鏡裝回布套中,遞迴給張誠,嘴裡說道:“乖乖,好傢伙,真不賴啊,還是黃銅的,真真清楚嘞。”

張誠笑著接過,對他說道:“梁哥,楊軍門賞下的好酒,俺給你留著一罈,晚晌過來整點。”

梁松聞言面上一喜,隨後瞥眼看了看張巖,對張誠擠眉弄眼道:“不嘞,明早移營,晚晌俺要巡營。”

張誠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不再多說。

他跟著叔父張巖身後進了軍帳,張巖在上首案几處坐定,望著眼前的張誠說道:“坐下吧。”

“叔父,誠兒看盧督臣處處受掣肘,今日既能分兵,怕明日就會斷糧了呀。”張誠試探著問張巖道。

張巖虎目一瞪,沉聲說道:“我輩即入軍伍,自當忠君報國,盡心王事,但憑一腔熱血,上報君恩,下護黎民,朝堂之事,我等豈能妄議。”

“叔父教誨的是,誠兒記下了。”張誠低頭順眉的應道。

他抬眼看張巖眼中並無怒意,又笑嘻嘻的拿出盧象升送給他的千里鏡,雙手遞到張巖身前,說道:“叔父,這是翰林楊廷麟楊老爺所贈之物,誠兒覺得叔父您更用得上。”

張巖伸手接過綢布套,取出千里鏡,拿在手中仔細的看了看,才對張誠說道:“瞧著千里鏡的做工和材質,楊廷麟老爺應是準備送與督臣的,定是督臣推脫,楊老爺才轉贈與你。”

張誠一聽叔父這話,果與自己猜測相仿,便問道:“誠兒也是如此覺得,要不要再送還給督臣。”

說句心裡話,張誠是真的不捨得把這麼好的千里鏡,再給盧象升還回去,只是叔父都已如此說了,他總要有些觸動和表示。

果然接著就聽張巖說道:“那倒不必,盧督臣非是虛偽之人,他老人家對你期望頗高,還有那翰林楊老爺,也對你很是賞識,你更應實心用事,忠君報國,不可辜負了盧督臣的期望。”

張誠心下本就敬仰盧象升、楊廷麟這般正直的能臣幹吏,這些時日的又多次接觸,更生敬佩之心,現如今他們二人又都對自己殷殷期望,更贈送自己千里鏡,以示激勵,怎能不叫他內心感動。

他肅立抱拳道:“誠兒定不負叔父所望,不負督臣所期,忠君保國,驅奴蕩寇,護佑黎民。”

“好,這方是我張家的好兒郎,你也早些回去,佈置明早移營起寨之事吧。”張巖看著面前的張誠,一臉的欣慰。

張誠拜別叔父張巖,起身離開軍帳,剛一到外面,冷風拂身吹過,不由得打了一個激靈。

陳忠正陪著林志義、梁松二人一起聊著什麼,見到張誠出了軍帳,忙跑過來,問道:“總爺,回營嚒。”

“回營。”張誠說完就朝梁松和林志義走去。

梁松迎上來,神秘兮兮的說道:“咋樣,咱那還一條臘豬腿嘞。”

張誠看向林志義,林志義試探著問道:“整?”

“整!咱先回去安排移營諸事,晚上來,咱那有酒,烈酒。”張誠的眼睛快眯成一條縫的斜著他倆。

這時,陳忠已取馬回來,張誠便上馬奔自己千總部營地而去。

…………

張誠回到自己的營帳,陳忠忙幫他解下盔甲,同時命兩名親兵,立刻召集各哨總前來議事。

不一刻,四位哨總便來到張誠營帳,卻發現營帳中間支起一口小鍋,此時還是空的,一些臨時搭起的小案几,遍佈帳中。

吳志忠笑呵呵的說著:“總爺,這是有好事了撒。”

其他三人聽得吳志忠如此說,也都哈哈的笑著,唯有鎮撫官賀飈鐵板一樣的臉面,無一絲表情,他自顧自的尋到張誠下首一處位置,屁股一沉,就坐了下去。

張誠看著大家都坐穩了,沉聲說道:“今日,總監軍高起潛公公來到昌平,與盧督臣分了兵。”

“分兵?咋分的……”

“咋個分法?總爺……”

帳中諸人七嘴八舌的找張誠打聽著。

張誠注意到:還是那賀飈紋絲不動,好像這些都與他無關似的,也對,這分不分兵的,好像還真的與他無關,這是他張誠的事情,人家遲賀飈只是個鎮撫官,管好軍規軍紀、軍功勘驗就是了。

“靜下,吵吵個啥?”張誠出聲喝止眾人,才又說道:“我宣鎮勤王軍,仍是盧督臣領著,明日辰時起寨,移營到京城永定門外的東郊駐防,至於具體的防務,到時自有楊軍門分派。”

張廣達爽朗的說道:“是唄,離韃子近些,抽空還能再殺些個。嘿嘿嘿……”

“鬍子,前次你左哨衝在了前頭,這下次也該咱哥幾個上嘞。”胡大哥衝張廣達說著話,陳錚和吳志忠都是直點頭,搞得那張廣達又吹鬍子,又瞪眼睛的。

張誠擺了擺手,讓他們安靜下來,才又說道:“移營的事,你們四個先回去佈置一下,讓軍士們有個準備,明早提前開飯,莫誤了起寨。”

“哦,對了,安排好移營諸事,記得回來,晚些梁千總同林千總過來聚聚,你們都伺候著。”張誠又補充道。

四人答應著,就起身退出軍帳,各自去部署起寨移營諸事,張誠吩咐陳忠準備起火燉肉。

軍帳內只剩下張誠和賀飈二人,直到這時,賀飈才開口說話:“千總,馬坊戰事按你的要求,已然錄好,你過目一下。”

賀飈說著就拿出一個小本子,張誠接過,認真翻看起來,他一頁一頁的仔細看著。

張誠看完後,把小本子還給賀飈,對他說道:“賀鎮撫,以後這個差事,還得交給你,咱準備起個名號,就叫‘戰史’,如何?”

“‘戰史’?千總,這以後每戰都要記錄下來嚒?”賀飈疑問著。

張誠耐心的解釋著:“是的,今日起,我部每戰過後,都要由書辦將戰鬥過程詳實的錄寫下來,編成‘戰史’,總結出好的‘戰例’,可以作為教程,讓大家學習;

總結失敗的‘戰例’,從中吸取教訓,避免再次失敗。你意如何?”

賀飈聽完張誠的話,陷入了沉思,良久,方才開口說道:“千總之意,是以今日事,為明日師,謀事之深遠,賀飈歎服。”

“哈哈,咱可不是讓你來捧咱誇咱的,好嘞,這個事由你來辦,咱放心。”張誠伸手拍了拍賀飈的肩膀,繼續說道:“還有這個符號的事,咱也說道一下,你看啊……”

張誠邊說,邊拿起案几上的毛筆,在紙張上就寫了起來,賀飈開始還是坐著看,後來竟站起身來,弓著腰仔細的看張誠書寫。

一篇簡短卻詳實的戰報,躍然紙上。

這份戰報的不同之處,便是除了之前張誠提到的逗號、句號之外,又多了分號和雙引號。

明朝士人的書寫方式,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整篇文章一氣呵成,沒有任何符號,全靠看文章的人,根據當時的書寫習慣和個人學識來斷句。

這種方式在讀書人間,或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文字、文章的普及,就產生了困難,除了學習文字和書寫之外,還要學會斷句。

張誠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後世的標點符號,引入到他的軍營中,然後慢慢在自己控制範圍內推廣開來,以後就可以用來傳遞軍報,甚至在他的軍隊裡進行掃盲了。

他怕賀飈一時無法接受太多,所以暫時提出這四個最長用的標點符號,先讓賀飈和書辦們習慣,然後再考慮是否增加新的標點符號。

這邊張誠給賀飈講解標點符號的形狀和用法,那邊陳忠正指揮這幾個親兵,生火添碳,軍帳中間的那口鍋裡,漸漸傳出陣陣肉香撲鼻而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