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糖糖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柴桑,這座長江中游南岸,廬山西麓的城池。

當地人更習慣稱之為“潯陽城”。

在其最東北部,有一處四面環水,長江沖積而成的島嶼,緊鄰潘陽湖,這裡曾是赤壁之戰前,周瑜訓練水軍的場所,名喚“金月島”!

與曹魏“鄴城玄武池”水軍不同,這裡長江浪湧,水勢湍急…更適合水軍在高強度的逆境下訓練,其中這金月島內有一處點將臺名喚“雁水閣”,這是周瑜點將的地方。

此刻…一陣嘹亮的號角聲,在這裡響徹而起…

“嗚嗚嗚——”

進軍的號角聲嘹亮。

原本還在岸上佇立等待的關家軍士,突然就看到,東吳水軍正在迅速的搶灘登陸。

他們氣勢如虹,每一個兵士登岸,不等後軍,直接就朝關羽這邊殺來。

而…之所以如此,正是源於他們的兩位將軍董襲、宋謙。

這二人一馬當先,特別是董襲,上半身赤裸著,身上的疤痕清晰的暴露在每一個關家軍士的眼中,讓人望而生畏。

整個樣子,宛若一副渾然不顧,要與關羽、與關家軍同歸於盡的架勢!

正是這一股氣勢感染著這支東吳各大家族混編而成的水軍,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反觀另一邊,嚴陣以待的關羽,他眯著眼,都這種時候了,目光中竟還帶著幾分疑竇,他問身旁的關銀屏,“飛球上,可傳來什麼訊息?”

“父帥,女兒時刻觀察著…飛球並無任何訊息傳來。”關銀屏一邊仰視著天穹,一邊說,“這說明,敵軍沒有任何的變化,就是如此橫衝直撞而來…”

因為關銀屏的話,關羽的丹鳳眼漸漸的睜開,他的嘴角也咧開,然後爽然的大笑道:“哈哈哈…是為父錯看這東吳了,一窩鼠輩中,竟也能尋出這等只識橫衝直撞的莽夫!為父也不知是該為東吳慶幸,還是該為東吳惋惜…”

說話間,關羽目光望向身後,徐庶手持令旗,正站在一處戰車上。

兩人隔著層層的軍士,彼此互視一眼。

然後關羽將青龍刀收回,一捋長髯,丹鳳眼中滿是篤信:“接下來,就看元直髮揮了。”

言及此處,關羽揚起青龍刀,“傳我軍令,三軍後撤——”

徐庶這輩子就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兵是…當世兵卒戰力的巔峰——關家軍。

帥是以一人之力抗擊逆魏多年,抗擊無數位逆魏成名將軍的關雲長。

軍備則是沔水山莊送來的偏廂車、連弩、八牛弩、霹靂十牛弩、蹶張弩,乃至於還有明光鎧這等“防禦”利器、諸如“雙鉤車”、“呂公車”這等大型攻城器具。

太富裕了——

話說回來,當年他徐庶在新野以“單福”之名輔佐劉備時,面對曹仁的精兵強將,面對新野城軍械不足,新兵多,老兵少的窘境,他都能一舉破解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更是教曹仁布陣,讓曹魏損兵折將。

今時今刻…局勢不同了。

戰局翻轉了。

徐庶手中的資源太富裕了,也太讓他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這些軍械絕大多數,關家軍是會使用的。

這…就給他理想中排兵佈陣提供了條件。

“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站在戰車上的徐庶輕聲說…“試試全新軍備下,某改良過的這八門金鎖陣吧,只要入這門,就出不去了!”

…當即,徐庶取下紅色的旗幟,頓時間…訓練有素的關家軍,上至關羽,下至一馬前卒,整個動了起來。

他們不過只戰前磨合了幾次,可整個軍隊井然有序,先是…盾甲兵在前,長槍、弩手在後,可很快盾甲兵也漸漸的後退,取而代之的是偏廂車,一駕駕的偏廂車緩緩移動至最前,它們一字擺開,將那堅硬、高聳的偏廂一側展露在吳軍的面前。

頓時間,彷彿…一道堅硬的城牆橫桓於兩軍之間。

這使得急衝而來的董襲、宋謙一時間懵了。

他們本就是丟擲了一切的雜念,一切的陰謀詭計,用最純粹的衝陣,一往無前的氣勢去進擊這支關家。

全軍上下全憑著一股“氣”…一股只進不退,至死方休的氣勢。

可…這氣突然就受阻了,被那偏廂車上…高大的鐵板給阻隔住了。

當年落日谷,虎豹騎遇見過的絕望局面,今時今刻,董襲與宋謙,還有這支東吳的水軍也遇到了。

好在…這處決戰的地點選的空曠至極,四周不會有連弩的埋伏…

故而,吳軍雖停住,但並不慌亂,也沒有任何損傷。

“將軍?怎麼辦?強衝麼?”

宋謙顯示出了一抹急不可耐…他恨不得張開翅膀,從這高聳的“偏廂”處飛過去,飛至關家軍中軍,用他的方天畫戟給與關羽致命一擊。

可他急,董襲更急。

說起來,董襲可是當年進攻黃祖時,大軍受阻…他冒著箭矢、箭雨,宛若一個狂戰士一般的衝到艨艟戰船前,將攔住東吳進軍的鐵鏈硬生生劈斷的男人。

他的人生字典裡就沒有“退”這個字!

這種情況?

他怎麼能忍?

“不就是一個破車麼?翻過去,老子給你門做個示範,教你們怎麼翻過去!”

說話間,董襲躍躍欲試,當即就要翻越這偏廂車…

宋謙搶先一步,“將軍既有此意,那末將身為先鋒,自當處處當先…這牆體,末將去翻——”

話音落,身形魁梧的宋謙竟宛若一隻猴子一般,迅速的攀巖而上。

他刻意的避開了那牆廂上的空洞,彷彿這樣,就可以避開其中的刀槍劍戟。

一切都很順利…

而當宋謙就快爬上牆廂時,他還揮手朝一眾吳軍兵士吶喊。

“就這麼跨?就沒有什麼能阻攔住我等英勇無畏的江東子弟——”

喊話完…

宋謙已經爬到了頂,他想一覽眾山小般的藐視那些戰車下的關家軍。

哪曾想…他看到的卻是一排排的弩手,他們在距離這車陣三步左右的位置,他們一個個的正操持著手中的“連弩”對準…這個攀爬上偏廂車的不速之客!

看到這一幕,宋謙下意識的回頭,他想警告將士們不要再爬了…

可已經有身法敏捷的爬了上來。

就在這時…

徐庶那揚起的“紅色旗幟”忽然變換了顏色,是“綠色的旗幟”,而幾乎與此同時,弩手中的關平大喝一聲,“射——”

緊接著…

第一排的弩兵已經扣動了扳機,連弩朝著偏廂車上發出了第一輪齊射。

“嗖嗖嗖嗖——”

一連十發,一弩五連…

數以千計的弩矢浩浩蕩蕩的猶如那江河中的一片浪花,又如萬匹脫韁的野馬在嘶吼,曲折蜿蜓,交織著,萬里奔騰不熄著…朝那吳軍“先登”的勇士射來。

此刻的宋謙,他只覺得瞳孔一縮,心猛地一緊,都來不及反應。

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支、兩支、三支弩矢…從他的胸腔中穿刺而過,任憑那血…流淌、飛濺。

因為速度太快,宋謙都沒有感覺到痛感,又因為最後一支弩矢從他的心臟處直接穿刺,他的整個身子彷彿僵硬住了,似乎…腦海中還有畫面,卻已經無法再控制自己的身體,無法再呼吸,幾乎是瞬間…意識渙散,失去了知覺。

“咚…咚…”

隨著宋謙倒地,這些吳軍的兵士才恍然意識到了什麼。

而這時,凡是那些先登勇武攀爬上偏廂車的無一例外,悉數被連弩射穿。

他們的血…伴隨著從他們的身體中穿刺而出弩矢一道射出。

整個天穹中都散佈著、瀰漫著漫天的血霧,場面森然,宛若煉獄一般。

“宋…宋將軍…”

直到宋濂重重的栽倒在了地上,重重的倒在了血泊裡。

後知後覺的董襲才意識到,他的先鋒將軍已經死了…就這麼突然的死掉了!

連帶著他還想到了一個問題,若…若方才攀爬的是他呢?

他…

他又頂得住這關家軍的萬弩齊射麼?

有這樣的想法的何止是一個董襲?

這突然的變故讓整個吳軍都亂了。

正在他們驚愕、懵逼、茫然之際,徐庶手中那“綠色”的“戰旗”放落,接下來舉起的是紫色的戰旗。

而與此同時,“放——”得到指令的王甫,那嘹亮的嘶吼聲在整個關家軍後方營盤響徹。

腳蹬蹶張弩的五千關家軍士,早已蓄勢待發,隨著王甫的一聲令下,所有人齊齊松腳,頓時間,五千弩矢自蹶張弩中拋射而出。

它們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然後密密麻麻從天而降,直插入了吳軍的軍陣裡。

而這些蹶張弩手身旁還有兩千兵士,他們迅速的將弩矢再度裝填,然後“嗖嗖嗖…”又是一陣暴雨般細密的弩矢從天而降。

這一次雖不及昔日四萬蹶張弩是,那“從天而降,遮天蔽日”的壯觀景象;

不及那旦夕間覆滅龐德四子與三萬兵士的畫面。

但…哪怕是五千弩矢的齊射,依舊足以覆蓋整個天穹,讓人眼前一黑,分不清日夜。

“啊,啊…”

無數慘叫聲自董襲軍中響起,無數吳軍兵士身中數箭,倒地不起。

這一刻,一枚枚弩矢化身成了奪命的鐮刀,在這邊陣地上不斷的激盪…

哀嚎、慘叫之聲還在迴響。

“啊…啊——”

慘叫聲越發的淒厲,這支由江東各家族部曲匯聚在一起,組成的吳軍。

或許原本…他們憑著將軍董襲、宋謙的勇猛,還能夠一往無前的拼一把。

可現在…

崩了…

這支軍隊在面對的巨大的逆境時,毫無保留的將他們“烏合之眾”的特質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在喊殺中,在哀嚎下,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主帥,倉皇而逃…似乎生怕逃得慢了,下一個被漫天弩矢射中的就是他們自己。

只是…

他們哪裡知道,這陣是徐庶佈下的,徐庶會讓他們逃麼?

只見,徐庶手中那“紫色”的令旗收起,然後是紅色、橙色、藍色的令旗同時揚起飄動。

這彷彿是一種訊號般…

緊接著,只見偏廂車開始移動,不止是正面的偏廂車。

不知何時,整個四周已經悉數佈滿了偏廂車隊,而這些戰車迅速的圍城了一個圈,將這支潰敗的吳軍兵士盡數收攏在這個圓圈中。

繼而,偏廂車的車頭上立起了無數弓弩手,他們毫不客氣的朝著中間的兵士,發射出一輪輪的弓弩、箭矢——

而吳軍…面對這樣“戰車”掩護下的射殺,他們無能為力。

彷彿…只能淪為待宰羔羊一般,呆滯的立在原地,任人宰割,雙目空洞且無神。

屠殺。

這是一場屠殺!

一場利用“偏廂車”與“連弩”、“蹶張弩”配合下的屠殺,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也直到這時,徐庶看著那被困在車陣當中,突圍無望,只能淪為靶子的吳軍,他收起了所有的戰旗,這一場…由“八門金鎖”聯想出的車陣,無疑…已經宣告成功。

“爹…”完成任務的關平回到了關羽的身旁,他忍不住道:“偏廂車、連弩、蹶張弩都很厲害,孩兒昔日用這些便射落過曹純的五千虎豹騎,可…這些軍械在徐先生手中,無疑…更加的神乎其技…這是…這是兵不血刃哪!”

是啊…

關平說的話,正是關羽的想法,誠然…這一仗哪怕不用這些軍械,只憑著他關羽與關家軍,董襲與吳軍也不是對手。

但…利用這些軍械,如此輕鬆的拿捏對手,幾乎做到兵不血刃,幾乎做到零戰損,這個戰績…太可怕,也太誇張了!

當然,這離不開徐庶的調兵遣將。

更重要的卻是雲旗做出的這些發明創造,這些發明,或許在關羽手中,只是發明而已。

但在徐庶手中,那便是一枚枚的大殺器,直插敵人心臟的那種。

就在這時…

“雲長,接下來,該你出馬了——”

是徐庶的聲音。

不知道何時,徐庶已經從戰車上走下,他笑吟吟的駕馬行至關羽的身旁。

而隨著徐庶的話,關羽的丹鳳眼一緊。

他原本以為這一場“嘎嘎亂殺”似的戰役,徐庶負責“亂殺”,他關羽負責“嘎嘎”就好了,沒曾想…徐庶還是講究人哪,還特地留下這份收尾的功績。

當然,這整的關羽有些尷尬!

素來是戰場主力的他,何時淪為這最後收尾了?

還真是世事無常…局勢無常啊!

“元直既如此說,那關某去去就來——”

話說到這裡,青龍刀的鋒芒突然再度顯露,隨著赤兔馬兒“得得得”的一聲嘶鳴,關羽帶著關平、周倉、王甫、趙累,還有一干磨刀霍霍的關家軍士,呼嘯殺去。

幾乎同時。

偏廂車上的連弩停止了射落,蹶張弩手也紛紛將架起的弩矢收回。

所有人都目睹著…關羽與關家軍向這支東吳的潰敗之師發起最猛烈的衝擊。

反觀董襲,他本在拼命的格擋四處的箭矢,努力的尋覓一絲求生的機會,可敵人的戰車軍陣越收越緊。

這種“步坦協同”,不…是“步車協同”的戰法太無解,也讓董襲太無力了。

在戰車的掩護下,他就像是狠狠的一拳…總是砸在鐵板上,不僅毫無作用,反而他的手很疼,很疼!

就在這時。

那些戰車開啟了一個口子,這彷彿讓董襲看到了希望,也讓這支潰敗之師看到了生還的希望。

只是…

希望與絕望往往就只存在於一瞬之間。

因為…關羽與關家軍正從這個口子突殺而來。

特別是關羽,那長長的鬍鬚,棗紅的面頰,那丹鳳雙眸,那泛著寒芒的青龍刀,就彷彿是一個該標籤一般。

但此刻,卻更像是地獄裡殺來的修羅。

彷彿赤兔馬“踩踏”之間,那沉重的馬蹄是在訴說著幾個殷紅的大字:

——『觀爾乃插標賣首!』

這…

一時間面對關羽的威懾,董襲竟不自禁的後退了一步。

可他自詡為江東第一猛人,他可以戰死,卻決不能後退,於是他又向前兩步,高喊著,“來呀…來呀——”

“想殺老子?伱關羽夠格麼?”

董襲怒吼一聲,策馬迎了上去,關羽避也不避,青龍偃月刀橫掃而過。

“鏘啷啷啷…”

絢爛的火花,哪怕在曜日的照射下,依舊燦然奪目。

董襲的大刀硬抗下關羽的第一刀,他還想出刀,可關羽的第二刀已至…

——『果然…青龍偃月是一把快刀!』

心念於此,董襲勉力抵擋…

馬兒後退一步,方才卸了青龍刀第二刀的力量。

兩刀,只兩刀…董襲就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

而第三刀,依舊是董襲想要出刀,可關羽的第三刀又、又、又…又快他一步。

這一刀更狠…

也直到這時,董襲才意識到一個事實,他自詡刀快過關羽,力量重過關羽,可那都不過是坐井觀天,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無論在刀法上,還是在力道上,董襲都差關羽太多了,也太遠了。

“嗚哇…”

僅僅一個呼吸的功夫,董襲就是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於大刀上,他根本無法抵擋關羽這第三刀帶來的磅礴勁力。

“啊——”

終於,董襲眼睜睜的看著青龍刀離他的身子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直到最後,在他那瞪大的雙瞳中,他看到了青龍刀從他自己的脖頸處劃過。

這一刻,他只感覺天旋地轉,彷彿他還有知覺,還能看到些什麼。

可他最後一眼看到的是馬上的一具無頭屍體,似乎那屍體是…是他的。

等他再想確認,他已經沒了知覺。

董襲的頭顱就在地上滾落,還保持著怒目圓瞪,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鮮血滲透進土壤裡,讓這片赤土的顏色看上去更駭人。

滿場瞬間就陷入了寂靜之中。

整個東吳的兵士,都嚇得面色煞白,隨著“鏘啷啷啷”的聲音,這些兵士手中的武器掉落,這一刻,他們或許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這些吳人…多半是回不去了!

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有能回去的那一天!

那一定是東吳變幻大王旗——

反觀關羽,在斬殺了董襲後,他便沒有了動作,只靜靜地目睹著關家軍洶湧的進擊,目睹著吳軍的潰敗、投降。

他絲毫沒有再望向地面上的董襲一眼。

因為,如此莽夫、如此敗軍之將?不配他去鄭重其事的對待!

他只是環望周圍的偏廂車陣,望向遙遙遠處,那些正在收拾蹶張弩、連弩的弩手,再轉頭望向設計出這一切,將這一些軍械使用的出神入化的徐庶。

有那麼一瞬間,關羽真的有一種感覺,時代變了…

——學武的確救不了大漢!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能救了大漢呢?

或許,這一刻,關羽的心頭已經隱隱有了答案。

是那些沔水山莊的工人;

這這些“工人”製造的軍械;

是諸如雲旗、徐庶這般聰穎、睿智者的智力。

武力,或許真的如雲旗所言,只能做董襲…做一個莽夫罷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關羽第一次感覺到,或許,他真的老了,他的那一套…註定或者說已經正在被這個時代淘汰!

“將軍…我軍大捷…共計俘虜吳軍兵士…”

不等周倉把戰報稟報出來,關羽勒馬迴轉,他抬起頭望向那高聳的柴桑城,雷厲風行的下令。

“敵軍援軍已絕,柴桑城勢必亂作一團,軍心大潰,今日這仗打的輕鬆,關家軍的兵士們就不休整了,傳我軍令,即刻攻城,黃昏之前攻下來,關某與諸君一道在柴桑城內擺宴慶賀,把酒言歡——”

“喏——”

“喏——”

“喏——”

這些回應關羽話語的兵卒,他們一個個彷彿氣勢如虹,彷彿正有使不完得勁兒,無處發洩,無處安放。

攻柴桑,這軍令來的剛剛好——

東吳,建業城的宮殿內,這裡依舊奏響了那頗具江南特色的柔雅樂章。

彷彿,比起外面的戰火連天,這裡是世外桃源,與世隔絕一般。

這等超然於外的景象,直到一個人闖入,單膝跪地朝向孫權…彷彿,這一抹世外之境的氣氛徹底打破。

是周循。

這已經是孫權集結各族抵抗關羽後,周循第三次在他的面前單膝跪地,前兩次無有例外是請戰,東吳各大族都戰了,他周循作為周瑜的兒子,在江東“危難之際”怎麼能袖手旁觀?

這一次,他本還是請戰。

但孫權卻先他一步說出了一連三次拒絕他的原因。

“主公,昔日父親周瑜禦敵於赤壁,以少勝多,以弱敵強,禦敵於國門之外,立下吳國之最大功勳,至今只要是江東兒郎提及家父,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主公不是也總說孩兒頗有家父之風?可如今東吳遭逢大難,正是我周循、周家報恩之時?主公緣何…不用我與周家軍呢?”

這已經是周循第三次在孫權的面前,表達出相同的意思。

當然…

周循是鴻雁之人,他不會真的想要去幫孫權,但如果…整個東吳所有家族都幫,唯獨他周家置身事外,袖手旁觀,那勢必會遭到孫權的猜忌。

故而…無論如何,周循硬著頭皮也要請纓…

必須要展現出周家在這件事兒上的態度!

事實上,周循若帶周家軍參戰,他能有一百種方法能夠保全周家軍的同時,重創吳軍,但同樣伴隨的是暴漏的危險。

但這都是後話…

如今,問題恰恰就在…孫權像是鐵了心,堅持不讓他出戰,且已經多次拒絕周循的請戰!

“一連三天,這已經是你第三次問孤這個問題了。”

孫權站在宮殿處,他揮手示意樂師停止琴樂的奏響,琴師向孫權行禮,然後徐徐退下。

一時間,這諾大的大殿中只剩下孫權與周循兩人。

氣氛也變得冷凝了起來。

這時,孫權將周循扶起,“先起來…”

“若主公不讓周家參戰,周循愧對先父,周循就長跪不起了!”周循表現出了他大忠的一面,也可以說是大“奸”似忠…

孫權“唉”的嘆出口氣。

“起來!”

這一次,他加重了聲調,強行將周循扶起,然後語重心長的說。“孤何曾不知道卿忠於孤?亦忠於東吳的決心,一如你父親之忠誠一般,只是…孤同樣知道的是那董襲豈會是關羽的對手?”

啊…

孫權的話讓周循驚訝,周循不可思議的望向他。

孫權娓娓繼續說道:“關羽是威震天下的英豪啊,他的武藝與統率早在汜水關下,早在先父尚在時就讚歎不已,董襲…不過是一介武夫,他如何能效仿周郎,禦敵於外?護佑孤這江山呢?”

“還有那群大家族的部曲,呵呵…這些部曲均非百戰之軍,勉強湊在一起,或許在水戰還能與關羽較量一、二,可若是陸地戰,他們又如何能抵禦住關家軍的攻勢?不過是強行拖延罷了,能拖一時是一時啊!”

孫權展現出他明哲的一面,彷彿…董襲與關羽的對壘,他一早就窺探出了結局。

但他又不得不派董襲去,哪怕明知必敗,也要去。

這是態度,更是時間的拖延。

周循驚詫的抬眼,他直視孫權那深邃的眼神,他問道:“那吳侯的意思是?決戰之地…不…不是柴桑?”

“柴桑守不住的。”孫權嘆了口氣,然後繼續說,“孤一早就看出來了,若東吳有機會擊潰那關羽,那一定是在廬江,那裡悉數是我江東子民,安居而厭戰,昔日面對挑起戰火的曹操,他們會勠力同心,死戰退敵,如今面對關羽的來犯,定然也會如此,此為天時、道法…人和,那裡距離東吳近,距離荊州遠,河網密佈,利於東吳補給,卻不利於荊州的長途跋涉此為地利…”

“還有,董襲只要稍稍延誤關羽,徐盛、呂蒙、潘璋、馬忠、朱治、賀齊等將軍便能悉數繞至廬江,兼之你周循與那支周郎留下來的善戰的周家部曲,還有孤從淮南調來了三萬精銳…”

說到這兒,孫權的語氣驟然變冷,他指著大殿中輿圖上的‘廬江’,惡狠狠的說,“此道、天、地、將、法,孤已齊聚,他關羽既然來了,孤就讓他葬送在這廬江吧——”

呃…

周循聽得汗毛直立,沒曾想…孫權早已提前部署。

而董襲…不過是一枚拖延時間,促成廬江決戰的棄子罷了。

恐怖啊…

一如曾經,孫權對那一個個“棄子”一般。

有利用價值時,封官拜相,極盡賞賜…

可沒有利用價值,或者成為威脅、阻礙時,就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開。

這麼久了…孫權還是沒變哪!

只是,從孫權的話中,周循驟然察覺到了什麼,他忍不住張口。

“淮南?主公說…淮南?”

是啊,按照孫權的話,從淮南調來了三萬兵?

那麼?淮南豈不是空虛了?那裡…可有這四個月來,東吳不斷蠶食曹魏的土地啊,那裡可有東吳好不容易奪下的那些城池啊!

從周循滿是疑竇的話中,孫權自然能聽懂他的疑惑,他頓了一下,然後解釋道,“卿放心,曹操這時候…無暇顧及淮南,孤與曹操如今的心腹大患都是荊州,都是那一對關家父子,敵人的敵人就會是朋友,敵人的敵人絕不會背叛——”

這…

周循頓了一下,他心頭暗道。

——『原來…淮南…淮南已經抽空了麼?』

——『原來,孫權是要在廬江孤注一擲麼?』

江陵城下退往港口之間,還有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其中有一段是一個夾道。

夾道山嶺險峻,樹木茂密,糜芳帶領一支兵馬,緩緩而來,他顯得很警惕,不時的看著四周…

徐盛騎馬立在一個高處,他看見這“龜縮”了十餘日的糜芳總算出來了,當即眯起眼睛,微微一笑,對身旁的兵士道:“他糜芳如此小覷於我?呵呵…想不到,撤軍時,這江陵一戰還能有轉機。”

事實上,徐盛是渴望奪下江陵的。

因為…在他看來,關羽是不可能殺到建業的,一旦關羽停下來,那最終屬於荊州與東吳的雙方,勢必會陷入談判之境。

那時候,徐盛就能用江陵換回…東吳失去的土地,這才是他理解的局勢與戰略,而不是被動的撤離,永遠被人牽著鼻子走。

當然,能體會他用心的人不多,倒是潘璋與馬忠…對他的吩咐言聽計從,比如,在此退兵山嶺處的埋伏。

似乎,糜芳已經發現了馬忠的埋伏,他挺起大刀,指向那茂密的叢林,“還藏著呢?尓乃何人?徐盛何在?”

馬忠被發現,索性也就不藏著了,他引兵而出,提刀指向糜芳,“蕞爾狗賊,何須勞煩徐將軍出馬,我馬忠便可擒你…”

隨著馬忠的話,兩人兩軍已經戰至一處…

徐盛看著一切,冷笑一聲,“若擒了糜芳,足可賺開江陵城的大門…”

念及此處,他忍不住也吩咐道:“諸將士,隨我衝——”

就在徐盛衝擊而去時,潘璋的兵馬也已殺出,無數伏兵鑽出山林,羽箭、巨石紛紛而落。

這下,糜家軍人驚馬嘶,慘叫不止…

“不好,有埋伏,快撤…快撤…”

得虧糜芳留了個心眼,特地留了一支後軍,沒有追隨而來。

此時,正是這支後軍的馳援,方才助他殺出重圍,帶著殘兵敗將返回江陵而去。

徐盛倒是姍姍來遲…

主要是眾吳軍兵士一多半的心思還在撤離上,並沒有想到,糜芳真的會上當…

“可惜…”徐盛望著惶惶逃竄的糜芳,無奈的搖了搖頭,感慨道:“怪我,既想撤離,又想埋伏,可魚和熊掌安可兼得?這次是舍熊掌,而取魚者也——”

說到這兒,徐盛紛紛的搖頭,當即指揮兵士再度踏上計劃中撤離的道路。

倒是馬忠,拍著腦門,忍不住問徐盛,“將軍?還要我等埋伏麼?”

“不用了!”徐盛依舊是搖頭嘆息,“糜芳嚇破了膽,不敢再來進攻了,走吧,讓兵士迅速撤離…”

反觀另一邊。

糜芳率領著殘兵敗將退回了江陵城下,城門之內,糜芳是一邊喘著大氣,一邊拍著胸脯,口中喃喃嘀咕著,“嚇死我了,嚇死我了——”

是啊…

當看到潘璋、馬忠從兩側殺出,當天空中的飛球傳來訊息,徐盛也從山間的窄道中迂迴殺來,糜芳那時候緊張到了極點,就連尿…差點都憋不住了。

嚇死他個錘子了…

好在,有飛球提前報送敵人埋伏的地點,這讓糜芳有了預備,制定出對應的方案,這才僥倖過關…是撿回一條命啊!

“呼…呼…”

此刻的糜芳還在長長的喘著大氣。

就在這時,一塊絲帕從一支孔武有力的手掌中遞出,這手掌是從上而下的,儼然…遞來手掌之上是騎在馬上。

糜芳抬頭,這才看到是趙雲。

彷彿看到趙雲,他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來,他“吧唧”了下嘴巴,“好啊,看到子龍我就心安了!”

糜芳一邊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道:“我率三千追兵已經追過那徐盛一次,他們定然想不到三千追兵之後還有三千追兵,他們更想不到,這新的三千追兵,他們的將軍再不是我糜芳,而是你七進七出、白馬銀槍的長沙趙子龍——”

說到七進七出,白馬銀槍時,糜芳赫然抬高了音調…

這正是他的計劃。

在金錢、在房子、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糜芳已經完全超水平發揮了。

他甚至開始去琢磨敵軍將領徐盛的心態…

憑著徐盛的統兵水平,兼之他長途跋涉,偷襲不成反遇重創的不甘與屈辱,所以他勢必會埋伏…

但…同樣這是徐盛的統兵,不是周瑜的,也不是孫策的,故而追兵之後可能還有追兵,但埋伏之後,絕對不會再有埋伏。

這是類似於之前陰殺周泰的計略,說是李代桃僵有些不準確,但周泰就是不知不覺死在了趙子龍的手中,死在了“糜芳”的計劃裡。

故技重施…

這一次,糜芳還是這一招。

上一次假“糜”真不“糜”賺了周泰!

這一次,先“糜”後不“糜”,趙子龍那白馬銀槍,就不知道…要賺到誰的性命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唐:我的姐夫是李承乾

大唐:我的姐夫是李承乾

秘辛者
穿越貞觀,成了太子的小舅子。本想當一個十足的紈絝,卻不曾想遭人惦記。 危險臨近,且看蘇琛在大唐如何翻雲覆雨!
歷史 連載 0萬字
趙惠文王傳

趙惠文王傳

傲雙
《趙惠文王傳》是繼《趙武靈王英雄傳》、《趙孝成王英烈傳》之後,又一本有關戰國七雄題材的歷史小說。 我把這三本歷史小說,稱為趙氏三部曲。幾年前,就準備寫趙氏三部曲之一的《趙惠文王傳》,因為一些事耽擱。 再加上,喜愛名將的緣故。所以,寫了《趙孝成王英烈傳》。《趙惠文王群雄傳》將會承上趙武靈王,啟下趙孝成王。 公元前296年,趙國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進而開啟了趙惠文王時代。 那麼,趙惠文王時期,戰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