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知方臘義軍被徹底剿滅了,揹負著巨大心理壓力的童貫,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從正月接到剿匪任務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九個多月,童貫終於取得了一個能跟趙佶交代得過去的成績。

在童貫想來,既然方臘已經被剿滅了,那麼等西線宋軍東進,與北線宋軍一夾擊,李存沒有可能不被剿滅。

那樣一來,他童貫可就算是為趙宋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封王肯定是不夠的,但給他一個公爵,可是一丁點都不過分,畢竟,是他童貫保住了趙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就在童貫幻想著趙佶會封他一個什麼公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報,說馬宣贊回來了,求見宣相,還說看馬宣贊的樣子,好像非常急切。

聽說馬擴回來了,童貫的眉頭不禁就是一皺。

原本,在趙宋根本無法過江的情況下,馬擴能夠招降駐守在江寧府的牛勐,幫宋軍創造出來了過江之機,肯定是立下了大功。

甚至於,就連馬擴給牛勐開出來的條件過高,都不算什麼大問題。

可問題是,牛勐的能力也太差了,別說將童貫當時最期待的虎賁水軍帶過來,就連陸軍和糧草都沒帶過來多少。

可以說,除了讓十多萬宋軍精銳過江和獻了一個雞肋一般的金陵城,牛勐等於是什麼作用都沒有起到,太辜負童貫對牛勐的期待了,牛勐也實在是不值馬擴給他開得那個高價。

說老實話,就算是方臘或是李存接受朝廷的招安,也不可能得到牛勐那麼優厚的條件。

不過話又說回來,馬擴雖然毛躁了點,但終究是一個想做事的。

而做事就有可能會做錯,只有那些不做事的人,才永遠都不會犯錯。

所以得給那些想做事的人犯錯的機會。

念及至此,童貫道:“叫他進來罷。”

傳令兵剛下去,馬擴就大步流星的衝了進來。

見此,童貫暗自搖頭:“太毛躁了,難怪做事喜歡急於求成。”

不等童貫開口教育馬擴,馬擴就搶先一步說道:“宣相,大事不好矣!”

童貫聽言,眉頭皺得更緊了,他漫不經心的問:“出甚麼事了,叫你急成這個樣子?”

馬擴直截了當的說:“劉延慶部叫李存全殲了!”

“?”

童貫感覺他好像聽見了一個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笑話。

“會不會是我聽錯了?”

童貫有點不敢相信他自己的耳朵,所以他又確認了一邊:“你說甚麼?”

這都已經火上房了,馬擴哪有心情一點一點的跟童貫一問一答?

馬擴急忙將劉延慶過江以後的事,以及劉延慶部是怎麼被李存全殲的,呈報給童貫。

童貫大驚:“一夥蟻賊耳,如何任地厲害,竟然能全殲我大宋十餘萬精銳大軍?!”

馬擴說:“我自過江,便以此事覆報宣相,勸宣相速招十萬水兵於荊州訓練水師,之外再招募二十萬新軍,做與李存長期交戰準備。宇文待制曾言,李存其人天縱奇才,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若不能舉國之力將其招降,便以舉國之力將其誅殺,不然他必為我大宋心腹大患,然宣相與旁人皆以為宇文待制乃陰投李存,故危言聳聽耳。今皆被宇文待制言中,宣相當謹防李存率大軍過江,乃至直接出兵京師矣。”

聽馬擴判斷李存有可能率領大軍直接過江,甚至直接率領大軍去攻打東京汴梁城,童貫的冷汗一下子就湧了出來。

沒有人比童貫更清楚趙宋的虛實。

除了西線那些兵馬,趙宋目前到底還有沒有軍隊?

有。

而且不少。

首先就是西北六路,即熙河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加上關中內地的永興軍路。

由於需要跟全民皆兵的西夏連年大戰,西北六路可以說也是全民皆兵,要多少有多少,有些地方甚至女人和孩子都能參戰。

這也是童貫敢大量抽取西軍出來作戰的原因之一。

——只要是西夏膽敢來入侵西北六路,西北六路的民眾都會幫著西軍守住西北。

那西北那邊的人那麼厲害,不如調五十萬,不,調一百萬過來,東南這邊的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哪裡會那麼容易?

首先,西北六路的人,鄉土觀念重,讓他們在家,怎麼打都行,出去打仗,那可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組建一百萬,不,哪怕只是組建五十萬大軍,得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據時任三司使的蔡襄計算,宋英宗初年,趙宋全國禁軍、廂兵共一百一十八萬餘人,需支出養兵費用每年四千八百萬緡,平均下來,每人每年約四十緡。

以此推算,組建五十萬大軍,一年都得多出來兩千萬緡的錢。

關鍵這還需要時間啊。

現在如果匆忙相招,西北最多還能再抽出十五萬到二十萬可以出戰的軍隊。

可那樣一來,趙宋在西北的防禦力量就幾乎等於零了。

有人可能想說,把防禦完全交給民眾不就行了嘛,西北六路不全民皆兵嘛。

全民皆兵不假,但民再怎麼說也只是民,只能打輔助,還得真正的軍隊帶領他們,他們才能抵抗西夏的入侵,否則他們就是一盤散沙。

所以,要是考慮西北六路的邊防,西北六路短時間內恐怕一個兵都調不出來了。

那除了西軍以外,趙宋就沒有別的軍隊了?

有。

當然有。

擁有上億人口的趙宋王朝,怎麼可能就這點軍隊?

除了西軍以外,趙宋還有兩大軍區,河北禁軍和京畿禁軍。

按說,河北禁軍也至少有幾十萬大軍。

可一來,河北禁軍剛剛才將十萬大軍調到了西北地區。

二來,河北禁軍如今可是趙宋王朝吃空餉最嚴重的地方。

三來,河北禁軍還要防禦遼國。

四來,河北禁軍已經有上百年沒打過仗了,現在的真實戰鬥力可能都不如江南禁軍。

總之一句話,河北禁軍是指望不上的。

再說京畿禁軍。

在高求高太尉的努力經營下,京畿禁軍的將士可是掌握了一手好技能。

軍事技能?

當然不是。

而是修皇宮、修假山等等建築技能。

你沒有聽錯。

高求把趙宋王朝本該最精銳的中央軍變成了數十萬匠人,專門用來幫趙佶大興土木。

現在的京畿禁軍的將士,打仗肯定是不行了,但擴建皇宮、修建艮嶽萬歲山什麼的,他們全國第一。

當然,高求也沒有傻到一點能打的京畿禁軍都沒留,這不全都派到江南這裡來平叛了嘛。

對了,還有江南禁軍,但江南禁軍要麼被李存、方臘他們給消滅了,要麼被其他起義軍給消滅了,就算兩廣地區還有點,有李存在中間擋著,他們也過不來,倒是荊州還有點,可那些早就被种師道調到西線宋軍當中去了。

瞭解了這些,你再一看,似乎偌大的趙宋王朝,在北面就只剩童貫手上這四五萬勝捷軍能打了。

可李存連十多萬西軍和京畿禁軍精銳都能全殲,童貫的這四五萬勝捷軍能擋得住李存的虎賁軍嗎?

要是連童貫的勝捷軍都擋不住李存的虎賁軍,那東京汴梁城不就等於是送李存的嗎?!

還有,西線宋軍原來的整體實力是比北線宋軍強一些,但是別忘了,西線宋軍可是剛剛才剿滅近百萬方臘義軍,如今它到底還能剩多少戰力?會不會比被李存全殲的北線宋軍還不如?

童貫的腦中很快就閃過了一個念頭:“不能再打了,絕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大宋將亡矣!”

……

第二天,揚子鎮邊關守將辛企宗忽然快馬加鞭傳來報告說,虎賁軍大都督差遣使節陳箍桶和副使田貌來訪。

這田貌,原本因為趙宋方面想要保護宇文黃中,而被童貫給扣起來了。

可後來隨著事態的進展,田貌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於是童貫就將田貌給放了。

童貫沒扣過田貌,自家全都已經上了賊船的田貌都不想再在趙宋這邊待了,更何況,童貫還問都不問一聲就把田貌給扣起來了,明顯就是不信任田貌。

如此一來,田貌當然找了個機會,偷偷過江去投李存了。

不。

不能說去投李存。

應該說,完成放假訊息任務的田貌,主動回到自己妹婿的手下當大官去了。

李存沒讓田貌失望,田貌回去了之後,李存就讓田貌去禮曹下屬的鴻臚寺當了鴻臚寺少卿,放在趙宋那邊,妥妥的從四品以上,這不比在趙宋那邊給童貫他們當跑腿的強太多了?

尤其是現在,李存剛剛全殲了北線宋軍,明顯勢成,那田貌這個從四品官,很可能就會變成真的從四品大員。

再加上,田貌的妹妹田婧不久前懷上了李存的孩子。

田貌,乃至整個田家,心已經完全安定了下來。

童貫沒有去追究田貌這個叛徒,更沒有去想田貌就是毀掉他們趙宋的船隻的幫兇之一,而是就當不知道田貌這個人,安排馬擴和宣撫司機宜朱彥通擔任館伴使負責接待陳箍桶和田貌。

陳箍桶和田貌來到揚州宣撫司以後,首先將李存的一封信交給童貫。

李存在這封信上說:

“虎賁軍大都督李存致書於大宋宣撫童貫閣下:趙氏懦弱,向契丹、党項納以歲幣,以至國威淪喪,社稷墮廢,苛捐雜稅多如過江之鯽,又大興花石綱,使我東南民不聊生,既憑來信,復沐使音,未孚結納之誠,難避重煩之議。事已至此,須至爭戰。夫如是,則豈惟菑危轉甚,更恐生靈枉罹塗炭,是用遣人,以俟雅報……”

——李存這封信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告訴童貫,我要過江打你了,你準備準備,咱們別傷及平民,至於我打你的原因就是,趙氏懦弱無道,還奢靡無度,使我東南之民過不下去了,我要弔民伐罪。

童貫看完,大驚,忙道:“你我兩家之事,且須商量,何故至此耶?”

童貫這話說得其實有些不要臉。

現在可是趙宋來打李存,而且打之前也沒跟李存商量啊。

不過好的一面是,童貫肯用“兩家”這個詞,那就說明童貫已經清楚事情的嚴重性了。

陳箍桶澹澹一笑,沒有說話。

倒是田貌,很強硬道:“你家打我家,不敵,被我家大都督全殲你家北線兵馬,今我家軍馬已起,不日便要過江,有甚麼好商量的?”

童貫是什麼人,哪能看不出來,陳箍桶和田貌之間誰才是那個說得算的人?

已經很久都沒有跟除了趙佶以外的人客氣過的童貫,破天荒的衝陳箍桶一抱拳,說道:“陳大使給童某個準話,此事可還有商量的餘地,若有,童某必盡力促成你我兩家罷兵,若無,童某這便回京赴闕,舉國之力招兵百萬,與你家再戰。”

陳箍桶知道童貫在虛張聲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到了趙宋要亡國的時候,童貫說得這話,也真不是在嚇唬人。

知道李存底線的陳箍桶,說道:“你家若有誠意,此事倒也有商量。”

童貫一聽有門,說道:“館伴即將去找二位商議,有事但見諭,足可相應。”

這其實是常規操作,有事得下面的人商量好了,報給自家老大,兩邊的老大要是都覺得行,就出面走個過場,古往今來莫不是如此。

陳箍桶和田貌離開宣撫司,就被人請到了驛館。

不久,馬擴和朱彥通就來了。

一見面,城府不夠的朱彥通就忙不迭的問:“你家大都督言舉兵,何意也?”

田貌繼續唱黑臉:“兵已起,已不須商量,不日我家大都督便會親提百萬大軍過江,你我兩家疆場見高下即可。”

朱彥通恨死了田貌這個死胖子,早他怎麼沒看出來,憨態可掬的田貌,還有這麼討人厭的一面?

再說,你田貌吹牛也不打草稿,你家大都督去哪偷那百萬大軍?

可形勢不同了,朱彥通也知道,虎賁軍剛剛全殲了劉延慶部的十多萬宋軍精銳,現如今虎賁軍這夥蟻賊已經抖起來了。

朱彥通壓下心中對田貌的憤恨,和顏悅色的說:“你我兩家本是同根,若大打出手,必叫外族做了那漁翁,若能商量,你我兩家何必去做那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可是這個道理?”

聽朱彥通這麼說,陳箍桶才鬆口道:“只因趙氏不德,故而致此。”

馬擴道:“兵者兇器也,天道厭之。你家吞了我朝任地多疆土,該知足也。我朝乃大國,世界廣闊,軍民無限,若朝廷省悟,略行更改,必非你家可敵也,若此時不罷戰,日後干戈幾時定得?”

田貌道:“我家大都督神仙一般人物,早已算清你家除西線剛剛險勝方臘百萬大軍那微薄之軍,已再無兵馬,只他不願煮豆燃其,叫外族……”

“咳!”

陳箍桶輕咳了一聲,然後說道:“事已如此,我等在這裡鬥口做甚?議和條件,早已開與你家,只且割與大江以南八陸地土,以大江為界,再嫁你家茂德帝姬與我家大都督為妾,存取趙宋宗廟社稷,卻是能報國也。”

馬擴威脅說:“看來你家大都督聽狂悖之言,卻把本朝看輕,但恐後來自取禍患不小耳!”

陳箍桶微微一笑:“條件已開,你二人且去報與童宣撫罷。”

馬擴和朱彥通見再也談不下去了,便離開驛館回到宣撫司,向童貫作了詳細彙報。

童貫驚愕不已,他真沒想到,李存的胃口竟然這麼大,竟然想要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這八個路的疆土,而且還要已經結婚並且生了兩個孩子的趙福金?!

童貫趕緊令馬擴和朱彥通列銜供狀,連夜備奏。

接著,童貫緊急開會跟自己的一眾參謀商議對策。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這場戰爭不能再打下去了,童貫必須回京赴闕稟議……

……

……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不讓女兒上桌?行,那就都別吃!

不讓女兒上桌?行,那就都別吃!

語喬喬
【養崽+日常+兩女三兒+爽文】水清一睜眼,破敗的屋子,半個黑麵饃饃,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滿臉關心的五個娃娃。 大嫂冷眼說道:“老二家的,三柱只是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他還是個孩子,你跟一個孩子計較什麼?” “她們堂哥大了,賣了丫頭片子給兄長娶親,為咱們老范家延續香火那是你女兒的福氣。”偏心婆婆道:“這糠餵雞太浪費,摻在糊糊裡給女兒吃補身體。” “女兒上桌吃飯?咱們老范家就沒這規矩!”水清:福氣?這福氣給你
歷史 連載 59萬字
為師

為師

陸之行
【運籌帷幄的病美人帝師VS扮豬吃虎的白切黑皇子】夏雲鶴,女扮男裝的帝師,滿腔熱血助太子登基,卻被構陷下獄,抄家滅族。 母親逝於流放,她病死昭獄,頭懸北闕,警示天下。十年後,楚國被北戎滅,流民遍野、十室九空。 一朝重回選弟子當日,她絕不會再選偽善太子。目光越過眾人,落在亭閣一角孤寂少年的身上。 少年衣著單薄,滿臉凍紅,令人心疼。夏雲鶴想起這位被北戎鐵騎包圍,寧死不降的皇子將軍。 於是解下狐裘披在他身
歷史 連載 9萬字
民國元老古應芬

民國元老古應芬

華697
本書透過大量歷史資料考證,民國元老古應芬 “一子四女”中的 “一子”實為古應芬的妾生的兒子古榜,而那號稱是古應芬兒子的古滂其實只是古應芬繼室何明坤在違反古家長輩意願,私自收留的養子;其為了謀取古應芬遺產,不惜夥同劉紀文兒女,陸匡文兒子等冒充古應芬獨子的醜惡事實。
歷史 連載 1萬字
穿越諜戰,我的代號是財神

穿越諜戰,我的代號是財神

千星如火
【諜戰+販賣物資+鐵血鋤奸+爽文】\n本書第二書名【頂級特工,從刺殺鬼子親王開始】\n重生上世紀三十年代,陳陽成為復興社的一名普通小特務。 \n滬淞會戰後,陳陽奉命潛伏,豈料開局受到叛徒出賣,差點落地成盒。 \n山城回不去,滬市又太危險。\n為了保全小命,無奈之下,陳陽估摸著自己先當個二道販子,先站穩腳跟。 \n於是,他左手賣物資,右手賣情報,有空再去除個漢奸賣國賊。\n就這麼一不留神,他竟然混成
歷史 連載 3萬字
成為前任死敵的心魔後

成為前任死敵的心魔後

冬行意
1. 時逢亂世,妖魔橫行。 陸嬋璣幼年失怙失恃,五歲以前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可是五歲那年冬天,她遇到了劍痴少年陸聞樞。 少年眉眼清寂,卻對她說:“隨我回承劍門,往後餘生,無人再敢欺你辱你。”此後,陸嬋璣便一直跟在陸聞樞身邊。 陸嬋璣無仙骨卻有慧根,僅用十年,便借陸聞樞的手,破了巨海十洲劍道第一劍那百年無人可破的殺招。 陸聞樞一時風光無兩,知情人都以為陸嬋璣會和陸聞樞結為道侶,直到陸嬋璣十八歲那年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木允鋒
來閱文旗下網站閱讀我的更多作品吧!
歷史 連載 17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