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允炆一席話,讓內閣大臣瞬間懵了,一個個大眼瞪小眼。

鬱新、張紞、解縉是看過那份奏報的,內容好像,大概,應該,不是皇上說的那麼嚴重吧?

人家說的明明是:

沿海諸地,海匪常有出沒,少則數人,多則數百,滋擾不休,廣州都指揮使司率士卒三千,轉戰陽江、廣海、新寧、吳川、遂溪等地,以死三十,傷五十的代價,滅海匪五百。

這應該說是報功的文書,怎麼到了皇上嘴裡,竟然成了求援的文書了?

莫不是,有什麼玄機?

解縉心思靈活,眼睛一轉,便明白了皇上的心思,高聲喊道:“皇上,廣州乃帝國南面門戶,不可丟失,臣以為,非重臣不可勝任。”

“哦?”

朱允炆滿意地看著解縉,這個三大才子之一,果然名不虛傳。

“解卿,你認為誰可擔負此重任?”

朱允炆含笑問道。

解縉張嘴就想說出來,但突然意識到了,這個名字,自己說出來的話,很可能會惹麻煩。

畢竟,自己雖然已經入閣,但畢竟根基尚淺,和那些強大的勳貴比起來,還是明顯不足。

解縉施禮道:“皇上,此事可詢問吏部。”

朱允炆淡然一笑,清楚解縉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也清楚解縉這是在耍滑頭,卻不介意,將目光看向齊泰,問道:“齊卿,你認為誰可擔此重任?”

吏部,有推薦人才的職責。

吏部尚書齊泰出班,喊道:“臣認為安陸侯吳傑可擔此任。”

朱允炆皺眉,說道:“安陸侯在浙江練兵,兼顧海上防務,恐怕走不開啊。”

“那江陰侯吳高……”

“吳高最近身體不好……”

“都指揮史顧成……”

“顧成朕另有安排,不妥……”

齊泰接連舉薦了數人,都被朱允炆擋了回去。

齊泰也不是傻子,這個時候再想不出來彎彎繞繞,就白在官場混了。

明顯的,皇帝心裡已經有了人選,但礙於皇帝身份,不能自己說出來,所以才讓臣下舉薦,解縉不想說,才把皮球踢給了自己啊。

可齊泰迷茫,不知道皇帝想坑誰啊,總不能讓燕王去吧?

打了個哆嗦的齊泰,小心地看著朱允炆,朱允炆微微將頭側向武將勳貴一方,齊泰側過頭看了過去,皇上似乎在看魏國公徐輝祖啊。

不對!

徐輝祖此時正在訓練京營新軍,定然走不開。

那還能是誰?

齊泰猛地瞪了眼,吞嚥了下口水,定了定神,高聲呼喊道:“臣認為,此事關係國泰民安,需以雷霆之師,徹底絞殺海匪,能擔任此大事,開我大明南征太平者,非曹國公不可。”

正在打瞌睡的李景隆聽聞自己被點了名,陡然打了個哆嗦。

昨晚上酒喝太多了,沒睡好。

剛剛該不會出現幻聽了吧?

就在李景隆有些找不到北的時候,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齊愛卿所言甚是,此乃本皇登基以來第一戰,需確保萬全,一揚我大明軍威,二護我大明疆土,三安我大明國民!不可不派一位重臣!既然如此,曹國公!”

“臣在!”

李景隆連忙出班施禮。

“朕任命你為鎮南大將軍,李增枝為總兵,徐增壽為副總兵,李友、徐宏、陳越……八人為參將,明日起,奔赴廣州,與廣州都司一起,剷平海匪,護我大明!”

朱允炆站起來,威嚴地喊道。

不容商議!

不容質疑!

朱允炆的命令,讓李景隆如五雷轟頂,木然地謝恩領旨。

大殿之內,眾官員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動用大國公打小海匪?

廣州海匪有多嚴重?

這個陣仗,是不是太給那些海匪面子了?

難道說,廣州已經徹底淪陷了?

沒聽說啊!

“皇上,臣認為國公乃是帝國棟樑,中流砥柱,不應輕易動用。廣州雖有海匪禍亂,只需出動一方都司,或一位侯爵,足以戡亂。”

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王佐出班反對。

“臣等附議。”

幾位不起眼的官員冒了出來。

朱允炆冷冷地看著這些反對自己的官員,厲聲說道:“廣州百姓身陷水火之中,爾等還在計較用誰的問題?!王佐,讓你去,你能保證一定贏嗎?朕深知,海匪不除,廣州不安!帝國不安的道理!你作為指揮僉事,連這點都看不明白嗎?!”

“曹國公為朕所信賴之人,又是岐陽王之後,擅兵事,一旦他出馬,必然可收奇效!徹底蕩平海匪,還朕一個安穩的南大門。你居然反對,是何居心?”

王佐吃驚地看著發火的朱允炆,連忙跪在地上磕頭。

這要再不服軟,海匪除不除掉王佐不清楚,自己的腦袋一定會被摘掉的。

朱允炆厲聲說道:“朕委派曹國公,意在告訴天下人,朕為帝國萬民之安全,不惜動用國公!哪怕他日需要,朕也可以頂上去,身披戰甲,上陣殺敵!曹國公,你可有勇氣蕩平海匪,為朕分憂?!”

曹國公李景隆連忙跪拜,高聲喊道:“臣有勇氣,願為皇上分憂!”

這個時候再不低頭,那就完蛋了。

皇上都發話了,你不上,老子自己上,你看著辦。

李景隆還能怎麼看?

誰敢讓新皇上御駕親征啊。

作為臣子,若是不能給皇上分憂,那還怎麼在朝堂上混?

何況朱允炆又是“信賴”,又是“不惜動用國公”,還發表了一番殺氣凜然,熱血沸騰的話,足以讓李景隆心甘情願上路了。

朱允炆見搞定了李景隆,看了一眼反對自己的幾位臣子,說道:“王佐等人,隨軍出征吧,用你們的眼,你們的心,去看看那些受災受難的百姓,然後回來告訴朕,朕的決策,正不正確!”

滿朝皆驚。

這一句反對,直接充軍了?

這也太狠了吧?

雖然不是當大頭兵去,但畢竟也是隨軍出征啊。戰場可不認人,萬一海匪殺過來,說不定就掛在那裡壯烈了。

事實上,王佐更擔心自己壯烈在路上。

從南京到廣州,怎麼滴也是三千里路,一路顛簸南下,到廣州,至少也要兩三個月,萬一水土不服,自己就交代給大明的山山水水裡面了。

奈何,王佐的求情沒有任何效果。

朱允炆沒有給他機會。

朝會結束,朱允炆走了,大臣們笑呵呵看著李景隆。

鬱新、張紞、解縉三位閣臣,拱手恭喜道:“新皇上登基,第一戰便重用曹國公,可見曹國公深得天恩。”

李景隆嘴角笑得很不自然。

深得天恩?

我咋就沒感覺到呢?

現在回過味來看,怎麼就像是把自發配到廣州去的感覺?

接受了大臣們真誠或不真誠的恭喜之後,李景隆有些迷茫地回到了岐陽王府,看著自己的弟弟李增枝,突然問道:“皇上此番安排,似乎都是我們的人吧?”

李增枝眉頭一皺,仔細想了想,說道:“除了徐增壽之外,大部分都是我們的人!大哥,皇上此次安排,該不會是察覺了什麼吧?”

李景隆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就對了。皇上一直沒有動手,對我們與燕王之間的來往不聞不問,呵呵,原以為是他軟弱,不成想,是他在潛藏力量!我們的這位皇上,不簡單啊!”

“那我們該怎麼辦?是否前往廣州?”

李增枝有些鬱悶。

李景隆陷入了沉思。

這段時間,李家正在和燕王拉感情,和寧王拉關係,眼見著熱孝期就要過了,這些藩王即將離開,自己還能上演一出依依離別,他日再會的送別。

不成想,他們還沒走,自己倒要先走了。

一旦去廣州,那就意味著李家不能成為燕王、寧王等人的助力。

鞭長莫及的道理,李景隆還是明白的。

李增枝沒有想那麼多,反而說道:“大哥,我們一直想要成為勳貴第一人,超過徐輝祖,現在,或許是一個機會。”

“機會,你不認為這是個坑嗎?”

李景隆冷著臉。

去廣州那麼遠的地方,來回至少大半年,甚至會一年之久。

幹得不好,很可能會長期呆在那裡,每天在海上過日子。

若是幹得好了,朱允炆一高興,派個剿匪大隊長的名號,讓自己長期駐紮廣州打海匪,那這輩子就完了。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坑,坑死人不償命的坑。

李增枝笑著說道:“大哥,你放心,皇上是不可能讓我們久留廣州的,就算留,也留不住啊。”

“為何?”

李景隆詫異地看著自己的弟弟。

李增枝笑道:“首先,我們若清剿海匪完成,班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其次,若皇上不準,我們還可找太后說情不是。再次,不是還有徐家的三公子嗎?我們不回來,徐家的三公子能不回來嗎?他若回來,那我們也得回來,不是嗎?”

“最重要的一點,只需要我們用點計謀,皇上必然需要我們早去早回,而到我們返回的時候,那魏國公徐輝祖,也只能在大哥之下了。”

李景隆好奇地看著李增枝,問道:“什麼計謀?”

李增枝湊到李景隆耳邊,輕輕說道:“秘報皇上,就說寧王、燕王有二心。”

李景隆猛地站了起來,指著李增枝,憤憤地說道:“我們怎麼能做出這種事!”

“大哥,你且稍安勿躁。我們告訴皇上的,重點可不是二王二心的問題,而是徐輝祖與燕王關係密切的問題。要知道,他們是親家啊。一旦燕王起事,那作為燕王大舅的徐輝祖,皇上能放心嗎?能將帝國大軍交給他統帥嗎?決計不能!”

李增枝自信地看著沉思的李景隆,補充了一句:“大哥須知,皇家用人,最重要的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啊。我等能力不如徐輝祖,但若是在忠心上下文章,嘿嘿……”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