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祖不貪,道源也不貪。

但不貪,不意味著沒錢,天界寺可謂是富得流油,像馬恩慧一樣敗家,動不動就捐幾千兩銀子的,可不是個例。

在這京畿地區,天界寺香火最盛,無論是文人雅客,還是商賈平民,亦或佛家子弟,都免不了來這裡祈福,每日施給的香油錢便足以讓人眼饞。

朱允炆也眼饞,因為佛教寺廟與道家道觀,在這個時期是不需要交稅的,就算是寺廟田產,也是不需要納稅的。

在推行一條鞭法時,對於天界寺這些佔地的和尚,人家根本就不屑於退田,不就是給銀子,寺院有的是,一畝地多少銀子,直接買下來……

豪氣的樣子,讓朱允炆都想把這群和尚給超度了。

朱元璋對於佛教,是保持著積極支援態度的,道衍和尚之所以能待在朱棣身邊,也是他老爹希望有個和尚跟著自己的娃,以後能仁慈一些,化化戾氣。

身邊有和尚的,也不只是朱棣,其他藩王也少不了,只不過都沒道衍和尚牛,幹了造反的大事,還成功了,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史書上,用橡皮擦都擦不掉的名。

朱允炆對於寺廟的發展心存憂慮,不是因為天界寺,而是因為興修寺廟之風颳的很厲害,而且一刮就是三十多年,全國各地都有。

如果是民間自發的弄幾個破廟,供奉幾個泥菩薩,表達下心靈慰藉,也就罷了。

畢竟人民也需要有點信仰,只要他們肯幹活,肯納稅,信下釋迦摩尼,耶和華,安拉,玉皇大帝什麼的,也無妨。

若都信這玩意,把頭髮剃了,跑到寺廟裡敲木魚,整天金剛伏虎,如夢如幻,荒廢生產,那大明就活不下去了。

活生生把華夏搞成阿三,那是有罪過的。

朱元璋對於佛道,即有扶持,也有限制。

如在洪武六年,“乃令府、州、縣止存大寺觀一所,並其徒而處之,擇有戒行者領其事”。

洪武十五年,設僧錄司、僧綱司、僧正司、僧會司,分別負責國家、府、州、縣四級寺院管理。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按照朱元璋的

意思,僧錄司的僧官,是代表國家,也就是代表朱元璋來管理佛教的,而不是代表釋迦摩尼來管理佛教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朱元璋或許是這樣的心理:

老子也是一尊佛,管你們是應該的。

僧官主要職能,便是編制僧籍簿冊(又名周知板冊)與寺院花冊。

僧籍簿冊負責記錄僧眾資訊,比如性別,籍貫,聯絡方式,家裡幾口,你算老幾之類的。

當然,性別這一欄基本上可以忽略……

寺院花冊負責記錄的是寺院資訊,比如寺院在哪個位置,啥時候建造的,是違規違章建築,還是取得朝廷許可的,有多少徒子徒孫,有多少房子,幾畝地,你也得記錄清楚。

對於明初而言,興修寺廟之風愈演愈烈,主要的推手不是民間,而是朝廷,具體來說,是朱元璋和他的眾多兒子。

沒錯,藩王是興建寺廟的主力,只要你翻開大明地圖看看,但凡是分封有藩王的地方,那保準有寺廟,而且還不是一個。

便以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朱棡來論,洪武十一年,朱棡就藩太原,到了太原之後,一邊忙著蓋自己的晉王府,一邊主持修建太原府中的崇善寺。

按理說,在城裡面修個寺廟,表達下支援老爹政策的態度也就夠了,可朱棡不這樣想,弄好了崇善寺之後,一看太原府周圍,呀,還有幾個寺廟呢。

像是蒙山的法華寺、天龍山的聖壽寺、崛圍山的多福寺,他們窮的吊兒郎當,香火不夠旺,沒關係,自己出錢,幫他們整修。

搞定了太原府周圍幾座廟,朱棡還不滿足,可是太原府周圍也就這幾個寺廟,都重修好了,咋辦?

眼前沒了,那就將目光放遠一點……

朱棡的目光看得很遠,幾百裡之外的寧武縣馬頭山清居禪寺、汾州介休縣興王寺、綿山抱腹巖雲峰寺……

可以說,晉王府對於太原府及其周邊的寺廟,有著很大的影響。

正是因為一個個藩王如此瘋狂,才導致佛教有了興盛之勢,朱允炆之所以選擇建造報恩寺,而不是報恩觀,那也是因為群眾基礎

在那裡。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寺廟有錢。

朱允炆只從戶部要了二十萬兩銀子,如何都不可能完成三四百萬銀子的工程,缺口總得補上,主要是誰來補。

朝廷沒錢,不意味著民間沒錢。

藏富於民,是中國一貫的傳統。

朱允炆不怕弄不起來工程,就算沒人自覺,自己也是可以拉投資,拉贊助,朝廷主辦的房地產專案,爛尾的畢竟是少數。

虧?

有幾個房地產公司虧錢的?

天界寺主持道源是一個懂得把握機會的老僧,他很清楚,建寺立碑,是以大明英烈軍士之名,是以忠軍報國之名,是以流傳萬世之名而為。

換言之,未來的報恩寺,是大明帝國所有人尊崇,世代不失色的聖地,是無可代替的精神居所。

若是佛教可以在報恩寺中佔據主導,那對於佛教未來的發展與興旺,有著極大的好處。

這是天界寺的機會,也是中原佛教的機會!

道源緊張地看著朱允炆,希望得到他的允許,若此生可以完成如此偉業,他也可以含笑而去,侍奉佛祖去了。

朱允炆看著道源,眼神中帶著幾分笑意,道:“為善舉出一份力,這是好事,朕沒有理由拒絕,只不過,天界寺,能出多少?”

道源老臉放鬆下來,只要皇上點頭,那一切都好說,略一思索,便言道:“每年二十萬兩銀子,直至報恩寺與英烈碑完工,不知可否?”

二十萬兩,看似很多,但相對天界寺的財力而言,不過是輕鬆至極。

朱允炆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搖了搖頭,道:“若只是每年二十萬兩,道錄司恐怕也想出兩份力氣。”

道源老臉頓時不笑了,皇上這明擺著是坐地起價,打劫啊……

不過,若將報恩寺交給了那些牛鼻子老道,此消彼長之下,佛門的影響便會式微,而這個結果,是道源無法接受的。

“皇上,本僧想了想,天界寺願為大報恩寺與英烈碑,每年供奉四十萬兩……”

道源說著,做了個佛禮。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媽才是穿越主角

我媽才是穿越主角

沉愛
中年愛情故事:溫柔堅韌現代大美人VS被迷的找不著北的古代梟雄節度使 蕭洛蘭和寶貝女兒參加一個華章漢服荷花節活動,結果轉眼之間,女兒就不見了,就在她心急如焚找女兒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幫她找女兒的好心人…… 蕭晴雪穿越了,剛一睜眼,就看見她老媽哭的梨花帶雨雙眼通紅,身後跟著一個體型高大威猛的中年男人。 亂世紛爭已起,蕭晴雪起初以為她和老媽是地獄開局。 萬萬沒想到,她老媽拿的是主角劇本。 ps:女主3
歷史 完結 86萬字
老朱家的瓜,好吃難消化!

老朱家的瓜,好吃難消化!

一日三覺
無系統,搞笑,腹黑,賤人……\n大明洪武十二年。\n那時候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空氣還是香甜的。 \n方靜之從秦淮河扶牆走來,一心一意想要吃藍玉跟老朱的瓜。\n可他萬萬沒想到,這老朱家的瓜,他不包熟啊! \n(小說原因,有些歷史事實不可避免需要稍稍修改,切莫深究!)
歷史 連載 33萬字
寒門貴子:我要迎娶女帝

寒門貴子:我要迎娶女帝

李家老二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7萬字
三國:開局截胡鄰家二喬

三國:開局截胡鄰家二喬

念想
穿越三國,隔壁芳鄰,竟然是名滿天下的美女大小喬。那麼護花使者,捨我其誰? 韋天寶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到處拜把子籠絡人心,終於成為一方諸侯。 問:今曹操在北,帶甲百萬,主公有何打算?韋天寶胸有成竹:劉皇叔守益州,關二哥守荊州,我和大喬小喬、孫尚香、貂蟬,還有神醫華佗,坐鎮江南溫柔鄉,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歷史 連載 7萬字
薄情世子動心後

薄情世子動心後

意己
(全文完結)【先婚後愛,口嫌體正直男主真香打臉,追妻火葬場】 魏國公府世子出身顯赫,姿容俊美,前途不可限量,被無數女子傾慕,卻很早就和江府定下了婚事。 江府大小姐有京城第一美人之稱,和陸世子郎才女貌。 所有人都以為天作之合的這一對會順利地成婚,羨煞旁人。江大小姐卻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陸世子最後迎娶了名不見經傳的江二小姐。 和明豔出眾的江大小姐不同,江二小姐嫻靜內斂,低調得彷彿透明人,處處不如江大
歷史 完結 8萬字
天漢之國

天漢之國

安化軍
當契丹被新興的女真人打得風雨飄搖,宋朝君臣喜出望外,派兵亂糟糟地去搶幽燕之地。 一陣混亂之後,女真鐵騎乘勢南下,開封府就此陷落。在金軍縱橫中原,山河破碎,百姓塗炭之時,王宵獵穿越千年,來到了這個世界。 聚集兵馬在宛洛之間,開創一個波瀾壯闊的新世界。這個新的帝國,被稱為天漢之國。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