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鞭長莫及,沒錯,但打人的時候,沒必要總拘泥於用鞭子吧。

咱還有火銃,大炮,也有強弩,鞭子夠不著,換一樣不就夠著了……

統治海外區域,最棘手的並非是鞭子或大炮的問題,而是人。

這年頭,離京師幾百裡,都可以說是天高皇帝遠,那要是離大明萬里之遙,還不直接就成了土霸王,扯大旗,做皇帝了?

誰去了,誰都可能有野心,地方太遠,就算是造反了,等大明知道訊息,反應過來,自己都已經當一兩年皇上了,就算是死,也有了吹噓資本,見到閻王爺,也可以喊一嗓子:

老子當年可是皇帝得嘞,你可要放尊重點。

只有解決了距離與野心的問題,讓去的人能老老實實聽話,才可能完全控制舊港,控制那一條狹長而至關重要的海道!

在鄭伯朝見之後,朱允炆召集了姚廣孝、解縉、茹瑺、徐輝祖與護送鄭伯返京的水師參將朱能。

解縉朗讀過樑道明國書之後,便坐了回去。

朱允炆直截了當,問道:“梁道明所請,你們如何看?茹瑺,你作為兵部尚書,先談一談。”

茹瑺起身,謹慎地說道:“皇上,梁道明此國書,頗有幾分引君入甕的意味,我大明水師對於舊港附近海域並不熟悉,若冒然答應梁道明,收三佛齊為大明國土,會否引南洋諸國恐懼?”

“如安南、占城、暹羅、呂宋、渤泥、滿剌加、滿者伯夷,他們若認為大明有大舉進犯之勢,一旦聯合起來抵抗大明,當如何處置?依臣之見,可以在舊港設定宣慰司,以示大明領地,但不遣軍士駐紮,以免驚擾諸國。”

朱允炆看著茹瑺,眼神中有些失望。

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大臣,交給他的事,他會辦好,但他的行事風格,太過於穩重,穩重到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

看來,是時候調鐵鉉回來了。

朱能見朱允炆看向自己,便從袖中掏出一份南洋諸國輿圖,起身道:“皇上,茹大人所慮雖是有理,卻是對南洋諸國並不瞭解。南洋諸國之間,並非是友好相望,而是戰亂不斷。安南與占城是死敵,滿者伯夷又與滿剌加、渤泥、三佛齊等交惡,暹羅與占城、安南也存不合。”

“而我大明水師手持梁道明國書,進入南洋,可謂是名正言順,一可為南洋諸國擒殺陳祖義等海賊,以靖海道,二可護三佛齊安危,威懾滿者伯夷。只要我大明水師不征討其他諸國,立於南洋,並非難事。”

fo

解縉、徐輝祖等人起身,仔細看了看輿圖中標註的南洋諸國,徐輝祖對朱允炆道:“皇上,臣力主進入南洋。觀輿圖所注,三佛齊與其舊港之地,乃是東西海道之最,若可控制三佛齊,日後大明無論是溝通南洋,還是遠航西洋,皆是最佳之策。”

“臣附議。”

解縉表態,輕鬆地說道:“進駐三佛齊,無論是開海道,亦或清剿海匪,都是對大明有利。雖耗費頗多,但相對南洋穩定,杜絕海患,還是值得。”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目光看向一直審視國書的姚廣孝,問道:“姚師父,這國書可有問題?”

姚廣孝將國書放在桌上,抬頭看向朱允炆,左手撥弄著手中佛珠,輕聲道:“皇上,國書並無問題,只是有一處,臣有些不解。”

“哪一處?”

朱允炆詢問道。

解縉看著姚廣孝,目光中有些疑惑,那國書自己也看了,沒發現問題所在。

這個老和尚,竟能發現其問題?

姚廣孝淡然地說道:“國書中對三佛齊的描述是‘物產富饒,通達四方’,臣在想,其富饒物產,是否可為我大明所用。”

朱允炆目光中閃過一道精芒,道:“你是說通商通貢?”

姚廣孝點頭道:“臣也只是一時之想。”

茹瑺連忙道:“皇上,通商通貢之事,尤需謹慎。洪武十三年,三佛齊乃生間諜案,轟動南洋,太祖方下令嚴查嚴禁,以致後來,明令寸板不得下海,禁售南洋之物。”

朱允炆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三佛齊間諜案與通商通貢問題,還需要從頭說起。

早在秦漢時期,甚至更為久遠,沿海軍民已經開始與鄰海之地有過往來,當然,這種來往十分有限,次數也不多,跑的路也不遠,往往也就在海上飄那麼三兩天。

直至三國時期,公元230年,孫權派遣了一萬官兵抵達“夷洲”,也就是現在的中國臺灣省。隋煬帝時期,以“訪察異俗”、“慰撫”名義,派了三撥人去“流求”公費旅遊,好吃好喝好玩,然後回去了。

唐宋五六百年之間,沿海一代,尤其是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居民,為躲避時不時出現的戰亂、兵禍,不得不從陸地跑到海上,這一跑,就去了澎湖、流求。

但人跑了出去,在其他地方安了家,落了戶,並不意味著與華夏發生了商貿關係。

在商貿關係之前,這些地方與華夏王朝軍民,也得碰個面,吃頓飯,認識一下,熟悉了之後,才好拉個手,逛個街,買個禮物什麼的。

培養了幾百年的感情,終於在南宋後期,確定了“異地戀”關係,你在這頭,我在那頭,這個月我帶禮物去你那住幾天,下個月你帶禮物來我這裡玩幾天。

通商貿易,是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規模的。

元朝時期對於通商貿易問題是相對開明的,不反對異地戀,但也不允許你們到處沾花惹草,四處風流,於是,在廣東廣州、福建泉州、浙江明州設定了三處市舶司,派駐官吏,專門負責舟楫往來、通商稅務。

明太祖朱元璋很早就意識到海外通商是有利可圖的,畢竟,也就弄一塊地,安排幾個官員就能收取商稅,何樂而不為?

在大明朝還沒建立起來的時候,老朱頂著吳王的頭盔,已經在太倉州黃渡鎮的施工現場幹活了。

市舶司建起來了,老朱大筆一揮,題了個字:

通華夷之情,遷有無之貨。

市舶司這個海關部門,當時管理的外貿,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通商,一個是通貢。

通商,就是平常貿易,帶東西來看看,說個媒,找個物件,把貨物賣出去。

市舶司官員對這部分人,也就上船看看,調查下你賣的貨是什麼,價值多少,然後按照比例,抽取稅金,之後你就能拿去自由賣貨了。

至於你中午吃什麼,喝什麼,晚上打地鋪還是睡船上,沒人管你。

當然,你賣完貨物還想搞點進口,也是一樣的規矩,按貨價值抽取稅金,交完錢你就可以回去了。

這種方式,在當時被稱之為“報官抽分”。

通貢那就不一樣了,雖然它也有著貿易的性質。但它的物件,不是這個大亨,那個富農,而是朝廷。

既然是給朝廷送禮的,自然不能怠慢了。

市舶司官員需要檢查船隻與貨物,如果這群人覺得船上睡覺不好,那需要把他們送到驛館裡住,想吃點地方特色,也需要買給他們,如果他們還請去京師溜達一圈,那你也得給人家安排好。

通貢所帶來的貨物,稱之為獻納。

如果這群海外使臣獻納的是豆蔻、蘇木、沉香、犀角、孔雀尾、象牙,或者直接把獅子、大象給拉了過來,那到時候朝廷需要估計這些東西的價值,然後“回賜”貨物。

當然,泱泱大國都好面子。人家明明獻納了一千兩的貨物,這邊“回賜”的時候,多數都會回個一千五百兩,兩千兩,有時候甚至翻幾倍……

對了,人家好不容易來看看大明,多少得給點賞賜吧,每個人給個三十兩不多吧?

吃喝玩樂,記在官府的賬本上,沒問題吧?

就算是人家獻納的不是稀罕玩意,就是帶一堆大米、海螺、烏龜王八過來,你也得笑呵呵地接收,然後告訴他:這次我們就收下了,下次,王八這東西就不要帶了……

不管人家帶啥,只要來一趟,總會有大好處。

老朱享受了幾次風光,但沒過幾年,覺得不對味了。

這外國使臣,咋就閒著沒事幹,天天往大明跑啊,昨天還十個人,今天你就來了五百人,佔我便宜也不能這樣佔吧?

老朱鬱悶的後果就是,限制通商入貢的次數,所謂的“入貢既頻,勞費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頻煩,其移文使諸國知之。”

當然,通商入貢,也很容易出現糾紛,人家帶的王八是千年的,至少也值一千兩,大明出價二百兩,合適嗎?

因為價格問題,還打過架。

比如安南,幾次不滿,騷擾明朝南部邊境,連帶著和明朝相對較好的占城也一起欺負。

再比如土木堡之變,一開始打架的導火索,也是因為馬匹價格沒談攏,人家韃靼說這匹馬值三百兩,大明說只值一百兩。

談不攏就打,然後“戰神”朱祁鎮橫空出世,一戰創下了三大營全滅的神話。

朝貢,是外國使臣來大明送禮,中國買下來,然後開個集貿市場,讓其把剩下的貨物賣掉。

如果大明覺得這個國家的孔雀不錯,但人家使臣偏偏幾年不來一趟,家裡的孔雀有死了,咋辦?

這也不怕,大明有智慧,開創了“頒賜貿易”。

就是不等他們主動來大明,大明找個官員,手持敕書,揹著賜物,直接去人家國家,然後在敕書上寫清楚,我大明需要孔雀,希望你積極配合,抓幾隻讓我的官員帶回去。

明代建立之初,並不存在多明顯的海禁政策。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偶爾打個小報告,有誰出海了,還和倭寇勾結在了一起,發生了很多悲劇。

還有人說方國珍的殘餘部隊都在海外諸島好好活著呢,再不管管,很可能會里應外合,反攻大明。

於是只過了三年,朱元璋就把太倉州黃渡鎮的工程給撤了,理由是,這地方挨著南京太近了,萬一有奸人混進來,那我老朱豈不是很危險?

沒了黃渡鎮,還有廣州、泉州、明州,生意還是可以做的。

但是老朱很貪心,真的很貪,他一看民間海上商貿那麼賺錢,加上人經常跑出去不太安全,那好了,把民間海上商貿廢掉,禁了,我自己做買賣,不就賺錢了?

一句話:

我老朱要全部的利潤。

PS:

對於我國臺灣省,漢朝和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與唐朝時稱“流求”;宋朝時稱“流求”或“琉求”;元朝時稱“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間稱“小琉球”或“琉球”,文中並非筆誤。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