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內閣位於宮城的東南角,自東華門而入,往北是文華殿,往南一排廊廡,便是內閣所在。

明代內閣,最早設立於太宗文皇帝時期。

太祖皇帝廢宰相,罷中書省,削弱了通政司,形成了一套由皇帝直轄六部的政治體制,這樣固然使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但是代價就是朝廷所有的政務都壓到了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太祖皇帝南征北戰,馬上得天下,精力充沛,自然是能應付得過來。

但是到了太宗皇帝時期,就不行了。

倒不是說,太宗皇帝的精力不如太祖皇帝,而是因為,太宗皇帝因靖難而得帝位,朝野上下雖不敢言,但終究是得位不正,需以大功業向天下人證明,他老人家才是最合適坐這個皇位的。

這就導致太宗皇帝不能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處理政務上,他需要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的精力,用來經略邊境。

內閣和司禮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朝堂慣例,將六部及各寺監等辦事機構,稱之為外朝,將內宦執掌的包括司禮監在內的二十四監稱為內廷。

內閣恰恰是位於外朝和內廷之間,起到調和內外,總柄機要的作用。

不過那是明後期的內閣才有的權勢。

太宗皇帝也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帝王,他雖然建立了內閣,但是更多的是以備諮詢之用,同時,也給了翰林院的學子們一個觀政參政的機會。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內閣最開始設立之初的用意之一,就是為了讓翰林院的學子能夠參與政事。

這也是有明一代,內閣和翰林院密不可分的關鍵所在。

太祖皇帝對官員十分嚴苛,但是對於讀書人卻十分優待,翰林院作為讀書人的最高機構,自創立之初起,就是文臣清流養望之地,說得更直白些,就是文臣的後備軍。

要知道,大明以科舉取士,所有考上來計程車子,無不是十年寒窗苦讀之輩,心性毅力都足夠,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真正參與過政事。

翰林院就是這些新科進士們用來觀政的地方,但是翰林院畢竟是清流之地,執掌的權柄不外乎是修史,文翰,制詔這些東西,很難真正參與到朝政當中來。

於是太宗皇帝就設立了內閣,從翰林院當中簡拔出優秀者,入直內閣,預聞機務,減輕皇帝壓力的同時,也鍛鍊自己參與朝政的能力。

所以內閣的傳統,就是閣臣自翰林而出,這也是明後期非翰林不得入閣的雛形。

至先皇之時,天下承平已久,先皇雖然英明果決,但是既不是太祖皇帝那樣過過苦日子的,也不是太宗皇帝那樣歷百戰而定天下,因此性子難免趨於安逸。

於是為了減輕自己處理政務的壓力,進一步抬高了內閣的地位,先皇先是將負責抄錄奏疏,勘定古籍的中書科併入內閣,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又在內閣左右設制敕房和誥敕房,將翰林院錄詔的權力劃歸內閣,同時,凡有大政,必召內閣學士商議,使內閣在朝堂當中的地位逐漸攀升。

而真正使內閣風頭一時無兩的,則是“三楊”之時。

先皇死後,因今上幼弱,遺命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同時,命內閣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英國公張輔,禮部尚書胡濙五位大臣輔政。

作為最被先皇信重的三楊,也在太皇太后張氏的支援下,成為了當時朝局的整個核心。

不僅以內閣之名,行使了票擬之權,更是將內閣的制度基本固定下來。

在三楊之前,內閣成員的基本來源有兩個,其一是翰林學士兼任,其二是有翰林經歷的部院大臣,但是性質都是以備諮詢。

所有的內閣大臣,包括翰林學士在內,都不會放棄本職,仍舊在自己的衙門當中掌事。

至三楊之時,三楊以輔政大臣之名,身負三師三公之銜,雖然仍舊兼任翰林學士,但是已經將重心放在了內閣當中。

以致於正統七年,翰林院喬遷新居,落成之時,主位上竟然沒有設三楊的位置,當時的翰林掌院錢習禮甚至理直氣壯的道:“此非三公府也。”

雖然最後在三楊的堅持下,還是恢復了他們的座次,但是這件事情已經足可看出,在當時的朝臣心中,內閣已經不單是翰林院的一個附屬差遣,而是一個獨立的機構。

朝廷慣例,一官不得二任,就是說一個官員,不能同時執掌兩個衙門,三楊既然執掌了內閣,哪怕兼任著翰林學士,也只能是虛銜,而非實職。

那個時候,應該算是明前期,內閣權勢最盛之時。

然而即便是文臣內部,依然會有派系的爭鬥,內閣之設,畢竟沒有書面上的定製,更多的是依靠三楊輔政大臣的權威。

因此三楊一死,六部便重新拿回了朝政的主導權,與此同時,幼年天子漸漸長成,一番雄心壯志,勵精圖治之下,內閣的票擬權也大大削弱,恢復了以備諮詢的地位,內閣的權勢也重新陷入了低谷當中。

但是即便如此,內閣草擬詔旨的權力,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更重要的是,雖然這個時候,因為內閣權勢不彰,而恢復了翰林學士兼任的傳統,但是內閣依舊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機構,在內閣排名首位的閣臣,依舊不得兼管其他衙門。

土木之役以前,內閣共有五位閣臣,分別是吏部左侍郎翰林學士曹鼐,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苗衷,戶部侍郎兼翰林學士陳循,工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高谷,翰林侍讀張益。

天子親征時,帶走了排名首位的曹鼐和排名末尾的張益,二人如今俱死於難。

因此內閣如今,就剩下了三個人,曹鼐,排名第二的苗衷理所當然的排名內閣首位,但是他老人家體弱多病,這幾個月都在府中將養,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乞骸骨了。

故而內閣現在真正做主的,就是陳循和高谷二人。

內閣和文華殿遙相對應。

二人用了午膳之後,站在廊下,遙遙望著集義殿中進進出出的勳戚朝臣,正巧看見於謙和陳鎰聯袂而出。

片刻後,高穀道:“這一天下來,勳臣文武,郕王爺至少見了七八位了吧……”

“應該有了,總政第一日,郕王便如此勤政,是社稷之福啊……”

陳循開口,語氣卻是一陣莫名,高谷並不答話。

又過了一會,陳循問道:“世用,依你所見,郕王今日之命,乃是何意?”

世用是高谷的字,陳循和高谷皆是翰林出身,二人年歲又差不多,私下裡都是以字相稱。

今天一大早,他二人就被召入了宮中,在太后的命令下,草擬了冊立太子的詔旨。

本以為,此事會讓郕王不滿,但是卻沒想到,他二人等來等去,竟然等來了金英傳命,恢復了內閣的票擬之權。

雖然郕王言明,此乃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但是不管是陳循,還是高谷,都是深諳朝局之輩,豈會不懂這其中的含義。

朝堂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從權宜之計開始的,三楊之時是權宜之計,現在又是權宜之計。

再這麼弄兩次,那權宜著權宜著,說不準就變成了制度……

高谷搖了搖頭,亦是有些猶豫,道:“這位郕王爺的心思,我也看不準,金公公說,是因為局面危難,朝務繁雜,郕王爺為大局計,因而……”

“這話你信嗎?”

話沒說完,陳循就嗤笑一聲,道。

玄幻魔法推薦閱讀 More+
末世重生:我在修真界閉關搞內卷

末世重生:我在修真界閉關搞內卷

瑾夏醉卿顏
末世掙扎十年,姜挽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被喪屍分食的命運。重生到修真界後,為了不重蹈前世覆轍,姜挽開始了刻苦閉關修煉的日子。 三天一小閉,五天一大閉,只要閉不死,就往死裡閉,誓要閉出新高地! 整個天衍宗都被她閉麻了。某日,有弟子想去幽冥潭修煉,卻被告知姜挽正在閉關,旁人不得打擾。 三個月後,有弟子想去落日澤修煉,結果又被告知姜挽在閉關。玉溪谷,望月峰,棲雲山……就連熔岩火山都不放過! 姜挽不是在閉關,就
玄幻 連載 62萬字
書籍1399661

書籍1399661

公子瀟晗
上一世他是渡劫,而她是玩心太重,所以才會偶遇。被重重傷過了之後,她先離開了他,忘記了前生的記憶……而他本是六界的最高掌權人,為了彌補她,又安排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凡塵戀情,而這一世,她不再記得任何事情,他卻記起了所有……本是江湖最大幫派之主的桓瑧,也是當朝大將軍秦晟桓,而她,陸盈玥,年少時期的喪母,一直是她不肯嫁他的心結,心結解開了,奪權也結束了,大婚將至了,而偏偏陸盈玥又意外的想起來了他前生的辜負…
玄幻 連載 1萬字
打破迴圈

打破迴圈

糰子大王翻身做大王
打破迴圈,我即是王
玄幻 連載 1萬字
小可憐是萬人嫌,反派們帶她發瘋

小可憐是萬人嫌,反派們帶她發瘋

閃閃胖橘
【全員惡人向團寵+火葬場+重生+讀心術+雙向救贖】\n於曦是隻被拋棄的小半妖,快要餓死前,仙門收養了她。 \n她以為她有家了,卻不知仙門上下厭惡妖族低賤,師尊憎惡,師兄不愛,連劍靈都跟著別人跑,不管她怎麼努力,還是做了十幾年的萬人嫌。 \n十幾年,狗都能養出感情了,卻把她遺棄在秘境等死!\n還是世人眼裡十惡不赦的魔族幫她收了屍。 \n等再睜眼時,她發現自己回到了正要被仙門收養的時候,仙門和魔族正在
玄幻 連載 3萬字
香火證道,從皇妃求子開始

香火證道,從皇妃求子開始

量子炒鍋飯
李玄風穿越成一個天庭正式冊封的虛神。 但現在天庭消失,神靈隱沒,是一個野神、妖邪、武夫並存的世界。 人間繁華,但也處處危險。 好在他初來有系統繫結,擁有送子神通,收集香火就能不斷變強! 皇妃求子:皇帝不行!那系統任務怎麼辦?不行也得行!李玄風手指輕彈,一縷微光彈進皇帝的身體,皇帝頓時生龍活虎! 國公孫媳求子:系統任務是要送兩子,好吧,給她來對雙胞胎! 民女王喜兒求子:系統任務是要送五子,哦……還是
玄幻 連載 3萬字
穿越:丸辣,天崩奴隸開局

穿越:丸辣,天崩奴隸開局

西雅托特莫提斯說
神武大陸,強者為尊。出生定乾坤。無意間穿越而來,丸辣,居然成為奴隸? 還好我熟知劇情。且看一奴隸如何藉助劇情,步步為營,擺脫魔爪,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拿捏天下眾生,成就一番霸業,衝上大陸之巔!
玄幻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