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說牛猛並不是什麼太傑出的軍事人才,但矬子裡拔大個兒,李存還是以率兵打下了王家莊為由,將牛猛的頭領之職給轉正了,並對追隨他一塊攻打王家莊的將士進行了升賞。

同時,李存安排從各地“請”來的郎中極力救助傷者,並承諾不管他們傷得有多重,虎賁軍都會一管他們到底。

至於死者,依舊是厚葬外加對其軍屬進行豐厚的撫卹,並承諾,虎賁軍但凡有什麼好事,烈士的軍屬全都優先。

有了牛猛這波成功的例子再次出現,其他虎賁軍和方百花軍的將士又看到了打下剩下的那三個莊子的希望,然後紛紛效仿牛猛搞人海戰術。

——有些將領因為自己一個人不能像牛猛那樣找到兩千個虎賁軍和方百花軍的將士跟他一塊攻打莊子,就幾個將領聯合起來,硬湊出來兩千多人,用人海戰術去攻打剩下的那三個莊子。

李存看得都無語了,心道:“這群蠢貨,我教他們總結的經驗、教他們的戰法全他媽給忘了,就他媽知道用人堆!”

李存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再加上又幾乎看過所有虎賁軍和方百花軍將士的表現了。

關鍵,家裡還一大堆事在等著李存回去處理。

李存索性就眼不見心不煩(也正好不用再為那些被自己親手送去用生死錘鍊殺敵技能的將士而感到內疚),交代了方百花一番,然後將前線這裡的事全都交給方百花代管,李存就率領馬軍回餘家莊了。

李存回來以後,立即就去視察裝備器材、軍需物資、醫療物資、營房物資、通用物資等軍用物資趕製的怎麼樣了?

——打下餘家莊的第二天,李存就抽空列了一個軍用物資的清單,讓方無忌和謝氏率領軍屬,在投效自己的軍匠的帶領下,利用已經打下來的幾個莊子裡面的東西,加緊趕製出來。

李存這邊才開始視察,那邊張世就匆匆的趕了過來。

兩人一見面,不等張世說話,李存就先問張世:“新兵招募得如何?可順利?”

張世答道:“屬下按將軍所言,將從各家莊子中查抄的借據當眾一把火燒了,免了所有人的債務,而後承諾,只要投我虎賁軍,便分十畝好田,又言投我虎賁軍者,給軍餉,頓頓食肉,還準其帶全家來我虎賁軍做工,果然從者雲集,這才三日,便又招募到了五千多敢勇,一萬五千多軍屬。”

這個時期,南方水田畝產兩石多。

這還是未加工的穀子,加工後還要少點。

若按最低標準匡算,大口一年需食米四石左右,小口一年需食米兩石左右。

若是頓頓吃飽飯,那麼大口一年大概需要五石米,小口一年大概需要三石米左右。

如此,一家至少需要二十畝良田,才能活下去。

(以上資料來自某呼。)

李存要給虎賁軍的新兵每人分十畝良田,肯定不夠一家人吃飽喝足的,除非這家人裡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在虎賁軍中當兵的。

李存不是不能給虎賁軍將士分更多的田地。

但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讓虎賁軍的將士全都吃飽了,他們怎麼還可能一心追隨自己去打拼?

所以必須得給這些新兵留點打拼的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李存是答應給虎賁軍的將士分田地了,也拿到餘彥誠等大地主家的田契了,可李存壓根兒就沒準備給虎賁軍將士分青溪的田地,而是準備給他們分以後自己準備當作大本營的地區的田地。

李存之所以敢如此,首先就是,因為之前李存一直說話算數,因此信譽極為良好,虎賁軍將士肯定會信李存所說的;其次就是,馬上就要到冬季了,現在分田地也沒有用,因此虎賁軍將士應該不會著急分田地;最後就是,將來李存肯定會給虎賁軍將士分更好更多的田地,他們知道真相以後也應該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的。

等李存將自己所關心的事全都問完,張世才說:“方肥來了,已等將軍三日了。”

李存估計方臘也該派人來找自己談談了。

這其實是必然的。

在方臘無法輕易剿滅李存的前提下,方臘要想成事,就肯定得跟李存講和,然後共同努力推翻趙宋王朝的統治。

畢竟,目前階段,哪怕是李存和方臘合兵一處都遠遠不是趙宋王朝的對手,更何況兩人再內鬥了。

退一步說,就算方臘想跟李存先鬥一場分出個勝負,方臘手下的人也不可能同意。

總而言之,現階段,不論李存和方臘之間有多大的矛盾,都只能先聯合起來。

雖然方臘這個人心胸狹窄,但這點大局觀,李存相信,方臘肯定還是會有的。

因此,李存斷定,方臘肯定會派人來找自己談談的,而那個人十有八九就是身份最合適的方肥。

事實證明,李存又猜對了。

“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才能得也。”

所以,明知道方肥在等自己,李存還是先去檢閱了一下新兵的訓練情況,然後才帶著張世去見方肥。

與方肥一見面,李存就果斷的將遲到的責任甩給張世:“二哥誤我也!”

方肥聽言,笑眯眯的問:“賢侄何出此言?”

李存臉不紅心不跳的說:“我歸來後,二哥淨與我說些小事,卻不告知叔公已來三日大事,誤我太甚也!”

張世一聽,連忙跟方肥解釋:“非我輕慢叔公,實是將軍一走三日,家裡諸般急事皆需他定奪,我才先跟將軍稟報招兵等事,末了才與將軍說叔公在此,將軍一聽,立即怪我不早說叔公已來三日,這已罵了我一路。”

方肥哪會相信李存和張世這一唱一和,但他還是笑道:“無妨,左右我最近幾日也累了,便在你家偷閒幾日好了。”

李存笑道:“不然叔公以後就留在我家好了,正好小花對叔公甚是想念。”

方肥反應了一下,隨即愕然想道:“這廝該不會連我也想挖罷?”

方肥猜對了,現在求賢若渴的李存,還真有這個心思。

要知道,方肥雖然不能算是頂流人才,但也好過李存手上現有的這些跟人才一點都不搭邊的傢伙。

所以,方肥要是真能過來,李存肯定歡迎。

方肥並沒有搭李存這個茬,而是笑了笑,道:“賢侄,名不正可言不順矣。”

李存知道方肥說得是自己和方百花的事,但他仍然裝糊塗道:“叔公何意,我不知也。”

方肥清楚,李存已經得到了方百花的身子,又在事實上吞併了方百花的人馬,肯定不著急,著急的是他們。

所以,方肥也不跟李存拐彎抹角,而是直言不諱道:“小花那孩子雖不十分美豔,然對你卻用情至深,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不負良人,賢侄以為老夫所言可對?”

“只要我沒有道德,別人就綁架不了我!”

一邊用這句話來催眠自己、李存一邊說:“叔公大可放心,我必不負小花,定叫她做一幸福女子。”

方肥也不惱怒李存故意答非所問,依舊耐著性子跟李存磨嘰道:“小花父母早逝,是她兄嫂含辛茹苦將她養大,還養得這般高大,雖非父母,卻遠勝父母也,尤其十三家大娘子,一直不叫小花操勞家務,她知小花喜愛練武,便叫十三教小花練武,她還親自教小花識文斷字,親母亦不過如此……”

到底還沒修練到真沒有道德的李存,實在是聽不下去了,一伸手:“叔公,有事但請直言,若能依你,我便依你,若不能依你,我必如實告之。”

方肥一抱拳:“虎賁將軍真快人快語也。”

然後方肥也不再廢話,直接挑最重要的先說:“下月初一,我義軍建元改制,推舉十三為聖公,不知賢侄意下如何?”

手指在太師椅的扶手上敲了一會之後,李存才說:“我會叫二哥代我送上賀禮。”

——李存的意思很明確,他不反對方臘建元改制,但他卻不會去當方臘的臣子,他和方臘之間沒有從屬關係。

聽李存這麼表態,方肥心下就是一鬆——這至少可以保證方臘能順利建立政權了。

接著,方肥又勸道:“賢侄不如抽閒親自來同十三把酒言歡,再商議一下你與小花的婚事,如何?”

隨後,方肥又補充了一句:“若我未記錯,賢侄還未與十三暢飲過罷?不如趁此機會……”

李存打斷方肥道:“十三哥若想暢飲,可來我家,我必掃榻以待,叫十三哥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見李存鐵了心要跟方臘涇渭分明,方肥知道不能再勸了,再勸也不會有用,所以直截了當的說了第二件事:“那你我兩家做個攻守同盟如何?”

李存點點頭:“回頭我會叫二哥去你家與你等商議個章程出來。”

大事到此也差不多就算是定下了。

不想,這時方肥卻又道:“恁地,賢侄當與我商量一下小花的聘禮了罷?”

李存不置可否:“有聘禮自然就有嫁妝罷?”

方肥笑道:“嫁妝我家不已經給虎賁將軍了?”

李存知道方肥所說得嫁妝是方百花軍。

這也勉強算事實。

關鍵,李存牢記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卻最終靠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個字得了天下的故事。

所以,這個義軍領袖的位置,李存不是競爭不過方臘,而是李存根本就不想跟方臘競爭。

說穿了,李存就是故意將義軍領袖的位置讓給方臘,讓方臘頂著聖公的名頭去吸引宋軍的火力,而李存則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再發展一波。

而如果想讓方臘更好的完成吸引宋軍火力的任務,勢必得強化一下方臘的實力。

再者,李存到底是借方臘起義之勢而發家的,還方臘一個人情,才能真的問心無愧。

還有就是,李存也希望傻丫頭方百花能風風光光的嫁給自己。

當然了,這一切的一切的前題都是,李存最近發了大財,根本就不在乎這點微不足道的東西。

總之,最後李存答應,拿出十萬石糧食,另外拿出不少鐵條、牛角、牛皮、牛筋、羊皮、箭桿、翎毛等方臘急缺之物作為方百花的聘禮。

李存拿出來的聘禮,不可謂沒有誠意,可以說任誰都說不出李存半個不是。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方百花得知此事了之後,把李存伺候得舒舒服服的,之前李存想要的一些方百花不好意思做的體位,這次也全都滿足了李存。

送聘禮那天,李存親自下令,送聘禮的由九艘大船組成的船隊全都貼上大紅的喜字,並且走到哪,穿著喜服的鼓樂隊就吹到哪。

結果可想而知,青溪的人全都知道李存用九大船聘禮跟方百花提親。

方百花成了青溪最貴的女人。

風光大嫁!

順帶的,李存也為自己打了一波廣告。

當然,李存之所以如此高調的跟方百花定親,肯定不光是為了讓方百花風風光光的嫁給自己和給自己打廣告以便自己能招募到更多的敢勇,更主要的是,李存怕方臘把自己送過去的聘禮當成獻禮,那樣李存可就虧大了,關鍵最後沒準還會落個叛主的惡劣名聲。

其實——

方臘還真有這種打算。

——方臘對外,哪怕是對他亦師亦友的包康,都始終聲稱,李存是他的屬下,他當然有心繼續這個謊言用以抬高他的身份了,至少在完全確定他義軍領袖的身份前,他肯定是希望這樣的。

只可惜,李存根本不給方臘這個機會。

沒有辦法,方臘也只能老實交代他和李存之間的真實關係了。

至此,包康等人終於知道了,青溪的義軍,不是一支,而是兩支,另一支義軍的領袖是李存。

但從人數和名氣上來看,還是方臘更佔優勢。

關鍵,方臘的名聲已經傳揚出去了,是起義的精神象徵。

再者,李存和方臘雖然是兩家,可畢竟有方百花這個紐帶,還是可以彼此聯合起來抗宋的。

所以,不論是包康,還是汪公老佛,亦或是其他人,最後還是選擇繼續支援方臘建立政權。

宣和二年十一月初一。

方臘宣佈:廢除趙宋王朝的黑暗統治,建立新的政權。他自號“聖公”,建元“永樂”,以這個月為正月,設定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

方臘又自領義軍大元帥。

方肥為丞相。

包康任軍師和副元帥。

汪公老佛為軍師。

方毫為太子(人稱毫二太子)。

方五正式號“方五相公”。

方七正式號“七佛子”(人稱方七佛)。

盧萬也給自己起了個“八大王”的名號。

管孫眾、方世宗等義軍將領也各有響亮的名號。

另外,為了拴住李存,方臘又封方百花為佛母。

得說,方臘建元改制,還是很有效果的。

這一措施,鮮明地反應了義軍堅決和趙宋王朝決裂,豎立了推翻趙宋王朝的決心,大大增強了廣大不滿趙宋王朝統治的人起義的決心。

最直觀的反應就是,青溪遠近的義士聞風紛紛湧來響應起義,而東南地區各地也都在暗流湧動準備起義響應方臘。

見隔壁鬧出那麼大的動靜,就連普通的義軍將領都稱王了,而李存這邊還自號“虎賁將軍”,太沒有牌面了,牛猛不禁率領不少眼紅了的將士來請李存也登基稱帝。

甚至就連張世和方無忌都有些蠢蠢欲動。

結果,牛猛等人,包括張世和方無忌,全都被李存以“連三個莊子都打不下來,還想學人家當大官”為由給趕走了。

等房間裡除李存以外再空無一人,李存才自言自語:“留給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

……

PS:這章是二合一大章^_~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