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院幽靜的小樓下,崔信加重了腳步,咳嗽兩聲,才抬步上樓。

“父親。”

“這是……”崔信掃了掃桌案上的那封信,熟悉的信封讓他心情有點糟,勉強笑道:“那小子寫信來了?”

崔十一娘臉頰緋紅,卻拿起信紙遞過來,“李郎君新作。”

溫彥博不是說那廝這幾個月沒新作嗎……崔信接過低頭看了幾眼,臉色微變,在心裡默默吟誦了幾遍,嘆道:“又是一首傳世之作。”

崔十一娘有些意外,畢竟年紀尚小,體會不到詩中真意,“父親,此詩……”

在崔十一娘看來,李善諸多詩文中,就屬這一首最為普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崔信搖頭道:“淺明易懂,無華美辭藻,卻化繁為簡,意境深遠。”

“呃,記得《春秋花月夜》中有‘空中流霜不覺飛’之句,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後世提起詩人,往往脫口而出就是李白……古代詩人大都只擅長一種風格,如辛棄疾一般既能豪邁也能婉約的很少,如李白這樣,既有《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那般華麗,又有《靜夜思》這等化繁為簡的,縱觀古今,唯此一人。

呃,如今崔信腦海中大約想的就是這些了。

略為解釋了幾句,看女兒那等神色,崔信在心中嘆了口氣,罷了,罷了,明年……不,後年成親算了,便宜那小子了!

這時候,張氏領著侍女、僕婦將整理出來顯然是送給崔十一孃的禮物帶了過來,一家三口坐下閒聊,崔信腦海中卻在想,李懷仁寫下這首《靜夜思》,還特地送過來,或有深意。

先戰于山東,後北赴代州,期間在長安也不得安寧,如今李善或有暫歇之意……畢竟屢立大功,冊封郡王,在朝中分量不輕,有暫歇的資格了。

這大半年來,李善鋒芒畢露,崔信時常在心裡擔憂木秀於林,如今看來,倒是知進退。

就是不太清楚,這小子回朝之後,會出任何職?

此時此刻,類似的話題也出現在天策府內。

端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搖頭道:“十六衛……只怕無望,懷仁也不願出任吧?”

凌敬默默點頭,李善雖然屢有戰功,但少有親自統軍,進十六衛實在沒什麼意思……如果想進去,早在平陽公主執掌北衙禁軍,就能進去了。

屋內除了李世民和凌敬之外,只有房玄齡在,這位歷史上以薦人、識人著稱,原時空長期兼任吏部尚書的名臣也不禁皺眉……關於如何安置李善,實在是令人頭痛。

這需要考慮到東宮的反應,需要考慮到平陽公主的觀感,需要考慮陛下李淵的心思,更要考量對秦王一脈有積極的正面意義。

但最重要的,還是李善本人。

身為郡王,要麼出鎮地方,如李道宗、李孝恭,以及被李善趕到靈州去的李神符,如果在京一般是不任職的,頂多在十六衛裡面掛個頭銜。

比如李神通、李道玄先後出戰河東、山東,如今在京中只是掛了個左武衛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的頭銜,平日裡實際是不掌權的,也沒有其他的兼職。

但李善說是列入宗室,冊封郡王,但實際上並不是正兒八經的宗室子弟,立下如此大功,回朝遭閒置……顯然是不妥的。

其他幾位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的,如羅藝當日在京中可是兼任兵部侍郎的,李善又不像杜伏威那般因為江淮軍而需要閉門謝客。

但如何選職,實在是個難題,因為李善執掌代州總管府,是天下數的出來的封疆大吏,極得陛下信重,又在邊塞立下大功,但偏偏本職只是個五品的代州長史……按理來說,回朝理應晉升。

但五品在朝往上晉升,四品的六部侍郎,三品的六部尚書,或者三省六部中……以李善的年紀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

皺眉想了會兒,李世民笑道:“懷仁應該自有打算吧?”

凌敬微微頷首,“或許……未有說明。”

以他們對李善的瞭解,這廝應該是有打算的,只是沒說出口罷了。

說到底,只是怕委屈了李善,如果是李善主動求職,即使不匹配,也不算委屈。

夜間,回到莊子的凌敬召來此次護送周氏回京的親衛仔細詢問,馬邑已固,顧集鎮一切順利,雖時有突厥遊騎,但朔州司兵參軍張仲堅率精騎出戰,驅逐突厥,確保顧集鎮不受影響。

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凌敬在心裡琢磨,半個月前,輔公祏被擒殺,江南平定,聖人下詔撤銷東南道行臺,改立揚州都督府,趙郡王拜揚州大都督,江淮、山南以及嶺南諸州均歸其統攝,永康縣公李靖出任長史。

李孝恭必然久鎮江南,李靖率五千江淮兵北上赴任代州,五月初理應就能到任……凌敬想起李善在信中極為推崇永康縣公,說起其對峙突厥,不乏幸災樂禍之意。

呃,李善在北邊攪風攪雨,頡利可汗大怒如狂,這等後果,要讓李靖來承受……對此,李善在信中說他對李靖非常有信心。

門外響起次子的聲音,凌敬有些意外,朱氏族長朱瑋登門來訪。

“回朝任職?”凌敬搖搖頭,“懷仁未有提及。”

朱瑋有些憂慮,“不會再外任了吧?”

“未必……”凌敬幽幽道:“如今朝中奪嫡日烈……但曾掌代州總管府,外任……實在不好安置。”

代州總管已經是數的出來的封疆大吏,天下也就李孝恭、李道宗能壓李善一頭,再外任還能挑個什麼位置?

凌敬突然一笑道:“回朝再說吧,懷仁應有定計……再不濟,歇息年許也好。”

朱瑋心裡有著深深的擔憂,但卻又說不出口來……他雖然不知李善已經投入秦王麾下,但也不傻,李善諸多謀劃都會和凌敬商議,而後者卻早就是天策府屬官。

外人不知道,但朱瑋差不多能確定,透過凌敬,李善很可能與秦王有所關聯。

但大郎君還在東宮呢……朱瑋嘆了口氣,打起精神,低聲道:“去歲懷仁赴任前,交代留意一人行蹤。”

凌敬眉頭挑了挑,他是知曉李善派了人跟蹤封倫的……但並不知後情。

“此人乃東宮門下,太子近衛出身,去年出任河北道鹽州刺史,今日得知,轉任坊州刺史。”

“姓甚名誰?”

“楊文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彷彿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裡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麼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階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乾淨。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明駙馬爺,開局被老朱賜死

大明駙馬爺,開局被老朱賜死

來份烤冷麵
穿越大明,葉倫成了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因違反朝廷禁令參與茶馬走私,被震怒的便宜岳父下令賜死。 葉倫晴天霹靂。 面對地獄開局,他急中生智,獻上世界地圖,總算免於一死。 死裡逃生後,他開始做正經買賣,畢竟走私哪有壟斷香啊。 香皂、玻璃、酒精、化肥、黑火藥,蒸汽機……當一件件化時代的物品出現,大明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朱元璋:“小倫啊,你的小金庫比咱的國庫都有錢,你看是不是接濟一下……” 葉倫:“在宮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唐:宗族欺我?反手刺殺皇帝

大唐:宗族欺我?反手刺殺皇帝

抓到你了
【造反】【大聲密謀】【謫仙人】【思想家】【資本家】\n “太白兄,你為何要刺殺皇帝?”李承乾好奇道。\n “宗族欺人太甚,改了我的戶籍,搶了我的案首,還搶了我的財源,我必須給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九族消消樂’!”\n柳文嶽指揮著少府監的大匠手搓床弩,實驗如何達到能準確無誤的把龍輦轟碎的效果。 \n “秦世伯,謝謝嗷,你找的匠人確實有點東西,看看這弓弦,看看這偏心輪、看看這底座,完美啊,等到李二出來的
歷史 連載 6萬字
仙尊,時代變了

仙尊,時代變了

不盡塵
亓妙穿越了。 從此,星際少了一名首席機械師,而修仙界迎來了一名奇葩煉器師。 傳聞她的煉器路子非常野。 所有人看到她煉製的器物,第一反應都是:好怪,再看一眼。 光劍是什麼劍,為何沒有劍身? 這一坨金屬是法衣?好辣眼睛!名字也怪拗口的,叫什麼“外骨骼”。 治療艙又是什麼玩意?鑽進這個巨大的蛋裡就能療傷?好假……誰買誰傻子。 然後他們看見亓妙揮動光劍,斬出一條銀色光刃,削鐵如泥,無堅不摧。 眾人: !
歷史 連載 5萬字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歷史 連載 1萬字
天崩開局:從死囚殺到一統天下!

天崩開局:從死囚殺到一統天下!

種完麥子向南走
【殺伐果斷+主角老六+事業爭霸+朝堂詭譎】 大臨朝堂曾有千金子,武成君之子柳白博覽兵書,論戰無敵!仁武帝惜其才,命其帶兵鎮守邊疆。 豈料,僅僅半年,兵敗如山倒,城被破,八萬將士被坑殺! 柳白絕望之下,掛繩自縊! 而就在此時,一個後世之人,穿越其身,成為了這個天下人人喊打的禍國敗將! 面臨必死局面,柳白冷靜思考,以各種細碎資訊,爭取一線生機!更是喊出十年亡北邙,一年五百萬兩的天價承諾。 命懸一線之間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