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目前作為世界第一最大強國,其京師皇宮不僅僅是規模宏大,更是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

京師皇宮開創了自南而北中軸線與全城軸線重合的模式,這種宮、城軸線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使然,也是遵循禮制、呼應天象、順應自然建設的傑作。

對於多數朝貢國,也有很大的影響。

譬如高麗後面即將建設的景福宮,安南順化紫禁城,琉球國首裡城等宮殿建築的佈局與形制。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為京師,並於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

由於人力物力全被集中於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此後數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

洪武八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設午門左右兩闕,在奉天門左右增加東西角門,並增建文華殿,武英殿等建築。

今年,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設宮牆,以新牆之內為皇城,原皇城改稱宮城。。

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承天門,金水橋,形成T字型廣場,向南直抵洪武門。

廣場東側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西側為五軍都督府。

朱英不是第一次到這裡,不過上次只是過了承天門,去了錦衣衛衙門。

“這是到哪了。”

朱英掀開馬車上的掛簾,看了一眼外面問道。

“殿下,前方就是奉天門了,過了奉天門,便是大內了。”劉和輕聲回道。

朱英點點頭,就這般看著前面奉天門開啟,然後馬車直接駛了進去。

進了奉天門,便是奉天廣場了,馬車沒有行駛多遠,就停了下來。

劉和先一步走下馬車,然後恭敬的候立在一旁,朱英從馬車上走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點點的燈火,石柱子裡的燭火都被點燃了,在黑夜下奉天廣場的寬闊依稀可見。

朱英轉身,前面是個比較長的臺階,在燈火下道路清晰。

再往上看去,是三個大門。

這裡,便是文武百官朝會的地方。

朱英沒有想到,他來到大明皇宮的第一站,竟然就是奉天大殿。

原以為是會先去仁智殿見父親靈柩。

“殿下。”旁邊的劉和,輕輕的叫了一聲,讓朱英從遐想中回過神來。

看著面前的臺階,朱英深深的吸了口氣。

這裡,便是如今大明,乃至於全天下,最為權力的地方,哪怕如朱英這般人物,在這周圍巍峨的建築襯托下,都不由有些心生彭拜。

朱英抬腳,向著這臺階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

前世的他,並未去過紫禁城,雖說紫禁城的藍本,便是這南京故宮。

這樣奇妙的感覺,只有當自己真正走在上面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得到。

很快,朱英就走到了大殿門口。

現如今三大門緊閉,在正中央的大門,有兩位太監恭敬的守候著,看到朱英第一時間伏地而拜,口稱殿下。

“起來吧。”

“謝殿下。”

兩位太監起身後,小步走到中間大門處,一共將大門開啟。

奉天殿的三大門,中間這個門,只有夠分量的皇室成員,比如藩王,或者是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將,表彰的時候,才能夠走入。

作為皇明嫡長孫的朱英,自然也是從此門走入。

進門後,奉天殿內的景象,映入到朱英眼中。

因為燭火照明度的關係,哪怕全部點上,四周也還是有些角落漆黑,加上四周莊嚴肅穆的裝飾,讓人感覺到一股森然的感覺。

在最前方,朱元璋身穿袞服,背對朱英。

整個奉天殿,就朱英和朱元璋兩人。

“爺爺,你這是幹嘛呢,還整得這麼正式。”

朱英相當無語,這背對眾生的姿態,老爺子意欲何為。

朱元璋身體微微一抖,頗有些無奈的轉過身來,本來滿臉的威嚴,在轉身的那一剎那,立即蕩然無存。

“咱只是想讓你好好感受一下皇宮裡的感覺,怎麼樣,是不是有一種特別威風的感覺。”

當朱元璋面對大孫的時候,面容永遠是和藹可親的爺爺。

今天讓大孫進攻,在處理完奏章之後,朱元璋原本穿的常服,還特意去換了袞服,就是想給大孫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讓你好好看看咱大明皇帝的威風霸氣。

老小老小,即將六十五歲壽誕的朱元璋,拋開大明帝國皇帝的光環不談,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他跟普通人家的爺爺沒有區別。

到了這般年紀,性格上出現一些如同小孩般喜歡捉弄的心態,很是正常。

當然,這樣的姿態,在朱元璋這裡,就目前來說,也唯有朱英才能體會。

唯有在朱英的面前,他才能敞開心懷,放開一切,做曾經的朱重八。

“很威風,很霸氣,很好看。”

朱英聞言,符合著老爺子,笑著說道。

待朱元璋走了過來,看到大孫身上穿著的白色素服,眼底閃過一抹欣慰。

同時對大孫指著金鑾殿上的龍椅說道:“要不要上去坐一下試試。”

朱英抬頭向著龍椅看去,眼神中沒有任何留戀,回道:“日後還很長。”

他不知道老爺子是考校還是如何。

不過就這黑燈瞎火的,坐上去能有什麼感覺,再者說了,真正的代表權力的本身,可不是這張龍椅,而是皇帝本人。

無法真正掌控文武大臣,甚至於兵權,哪怕坐在上面,跟傀儡又什麼什麼區別。

“對,這龍椅日後大孫坐的時間還長著呢,走,咱先帶你去拜見你父親。”

朱元璋說道。

不管他內心中如何作想,但是大孫對於龍椅的態度,讓他覺得很是欣慰,只有真正的認知到權力,才能掌握。

而不是憑藉著虛有其表的威嚴。

朱英點點頭,隨著老爺子向著後殿走去。

快行走的門口的時候,朱元璋突然停頓了下來,轉頭指著龍椅說道:“在龍椅的後側,咱寫了份遺詔。”

朱元璋說完,頓了一下,有些感慨道:“咱畢竟年紀大了,不服老不行,若是有何等意外,大孫可憑藉遺詔正名。”

“爺爺說什麼呢,就你現在這身子骨,必定是百歲起步,還有好幾十年呢。”朱英語氣有些不爽的說道。

“咱大孫說得對,咱得活上一百歲,不僅要抱重孫子,還要看到咱重孫長大成人。”

說到這裡,朱元璋突然想起,語氣有些不快的對著大孫說道:“你可知道,像你這般大的,別人家孩子都能滿地跑了,你呢,現在連個媳婦都沒有,成何體統。”

朱英無語,沒想到又被催婚一波。

不過面對老爺子的話,朱英轉而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婚姻的事,我還指望著爺爺呢,這怎麼能怪我呢。”

朱元璋頓時語塞,支吾半天最後發現自己無力反駁,丟下一句:“咱明天就給你找個媳婦來。”

說完後,朱元璋拿起旁邊的一個燈籠,頭也不回的徑直往前走。

朱英嘴角上翹,得意的一笑,緊隨其後。

仁智殿從奉天殿中右門過去,位於武英殿以北,毗鄰奉先殿。

便是皇帝駕崩,靈柩也是在這裡停放,所以距離奉天殿的位置比較近,方便群臣弔唁。

這一小段路上,朱元璋猶如嚮導一般,身邊也無太監跟隨,給大孫介紹這皇宮裡的點點滴滴,甚至於包括巡邏的衛隊,也會說上兩句。

邊聊著,很快就到了仁智殿的門口。

到了殿門口,朱元璋的聲音低了下來,而後無聲。

朱英也未說話,沉默的跟隨在後面,步入殿內。

殿內燈火輝煌,十多位太監守候,還有數名高僧頌唸經文,進入後就是很濃的禪香味。

“都退下吧。”

“遵旨。”

朱元璋進入後緩緩說道,所有人依次退下。

朱英緩步走到靈柩前,屈身跪下,低頭磕首。

此刻的朱元璋,已然淚流滿面,聲音哽咽。

“標兒啊,你看到了嗎,你的雄英,他回來了,你睜開眼睛看看!咱沒有騙你,他真的回來了。”

“你為何這麼早就去了,就不能多待一段時間,看看雄英嘛,大妹子走了,你狠心丟下咱一個人,要不是大孫回來了,咱都不知道如何活下去了。”

“你的雄英,走的時候才八歲啊,整整十年,這麼點大,就遭受了那麼大的苦!”

朱元璋靠在靈柩旁,雙手虛空描繪著八歲時候朱雄英的大小。

“標兒,你知道嗎,雄英這孩子,真的跟你長得太像了,太像了!!!”

“你長得像你娘,雄英更是,當初你娘那般疼愛雄英,便是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兒一般。”

“咱還記得,你說爹孃過於寵溺雄英,可是你娘看著雄英吶,就跟自己生的一般,哪能不寵溺呢。”

“尤其是那眉目間,跟你娘年輕時候,幾乎是一個模樣。”

朱元璋絮絮叨叨的說著,一會哭,一會兒笑。

朱英磕首之後,只是安靜的待著,並沒有起身去安慰老爺子,他知道這個時候,老爺子需要的是個人情緒的宣洩。

這等宣洩,堵不如疏,發洩一番還可以緩解心中的鬱氣。

“現在好了,大孫回來了,這大明帝國後繼有人,咱這裡心裡呀,也算是有了著落,剛剛大孫還在怪咱沒給他安排媳婦呢。”

“咱明日呀,就去給大孫尋一媳婦,早點把重孫給咱生下來,咱又可以享下清福了。”

朱元璋含淚笑著說到。

然而剛剛說完,又開始悲傷起來,想到當初和大妹子一起帶娃的快樂,傷感道:“要是大妹子還在就好了,咱一個人帶娃,也不知道能不能帶得住。”

“你不知道,當時咱跟大妹子帶著雄英吶.........”

朱元璋獨自述說著,當初和馬皇后一同帶娃的點點滴滴,淚水逐漸幹去,眼角都帶著笑意。

他的眼神有些空洞,像是看到了十年前,所有發生過的歡樂。

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這才停下來。

只是當朱元璋轉頭過去,看向朱英想說些什麼的時候,見到朱英平靜的面容,突然頓住。

朱英也感受到了老爺子的目光,稍稍沉默過後,輕聲說道:“爺爺,對不起。”

朱元璋聽到這一聲對不起,面色浮現出落寞之色,半晌才回道:“咱懂,咱懂的。”

朱英臉上閃過歉意,他是實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

對於朱英來說,面前靈柩中躺著的人,雖說是他這身體的生父,但要說到感情,真也就半分也無。

太子朱標對於朱英來說,僅僅是一個名字,稱謂。

他可以假裝悲傷,嚎啕大哭,痛哭流涕,但這般行為,太過於虛假。

或許老爺子現在會有些欣慰,但這般做作,不為朱英所喜。

甚至於在情感上,是對老爺子的一種欺騙。

哪怕如同老爺子,也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相處,逐漸認可後,這才感情逐漸深厚。

“你是個好孩子,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你的親生父親,給你父親上柱香吧。”朱元璋從一旁拿過竹香,遞給朱英說道。

其實朱元璋心裡也清楚,大孫自小跟著他和大妹子一起長大,幾乎是剛生下來,就被抱走了。

而後的日子裡,和朱標乃至於常氏的交集都不算太多。

朱元璋和大妹子兩人,已經是完全在演繹父母這個角色。

哪怕大孫真的恢復記憶了,恐怕對於父親的記憶,也不會很多,因為本來就少。

朱英接過竹香,上完香後,再次磕首。

朱元璋輕輕嘆息,沒有多說,待朱英磕首過後,說道:“走吧,咱帶你去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看看,或許你能想起些事情來。”

朱英起身,輕輕點頭,隨同老爺子走出殿外,向著坤寧宮走去。

走到殿門口的時候,朱元璋揮揮手,很快劉和就提著燈籠從角落裡出來,為朱元璋還有朱英前方引路照明。

穿過後右門,便是謹身殿後方,乾清宮,坤寧宮所在。

到達坤寧宮有兩個選擇,一是從宮殿的旁邊的走廊,繞過乾清宮直接從坤寧宮側門過去。

還有便是先過乾清宮,後門所在便是坤寧宮。

朱元璋當然不會帶大孫透過走廊,自然是從乾清宮正門過去。

乾清門作為內廷正宮門,也是有三大門的存在。

和常人不同,有時候朱元璋也會召集大臣在這裡開會,召集得比較多的,當然還是以皇子皇孫為主。

當朱英站在乾清門的臺階下,突然腦海一陣微微刺痛,猶如被針紮了般。

“大孫,怎麼了。”朱元璋一直在朱英的旁邊,見大孫突然頓住眉頭皺起,關心的問道。

“孫兒,好像是剛才有想到了什麼。”

----

ps:年底了,來點月票,搞點動力,今天爆更啊,放假了都。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