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從沒有說小看別的國家。

對於大孫這般提議,自然完全贊同。

大明之文化,源遠流長,從非是一家之言,乃博採眾家之所長。

便如今日儒家,自孔孟傳道,歷經數千載,箇中思想一度改良,還有今日這般獨尊儒術。

朱元璋是個文化人,簡單點來說,這個自學成才的天才,即便是狀元郎,在文學造詣上,也要遜色老朱幾分。

老朱是真正的做到了,博覽群書,吸收精華,去其糟粕。

他無須像普通學子那般,因科舉入仕而讀書,每天在學習的方向,都是往實用這塊鑽研。

這才是真正的帝皇之道。

“大孫此法大善,咱漢家文化,向來是包羅萬千,這歐巴羅列國,終歸是有自家文化之所長,把他們的長處,融到咱們大明的短處來,是以便能更加強咱大明。”

“不過大孫也當注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五胡亂華尤在眼前,割據北方,亂中原四百餘年內,幽雲十六州,多少皇帝日思夜想收歸之地,直至咱的手中,才徹底收回。”

朱元璋說到這裡,語氣中帶著唏噓還有驕傲,以及對大孫的囑咐。

五胡亂華的根源,在於漢末三國。

官府統計漢末人口巔峰,為五千萬餘口計,可在三國鼎力時期,官府在冊人口,不過八百餘萬。

曹操詩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一場漢末三國延綿大戰,打掉了漢人四千多萬的人口。

是以曹操大肆遷徙外族人口,填充這空白的勞動力,也因此埋下禍根。

當時北方漢人的人口,已經對外族沒有了絕對優勢。

不過在曹操治下,這些外族人口服服帖帖,首領在都城裡飲酒作樂,子民也下了駿馬,開始如同漢人一般耕田養家,開墾荒地,安分守己,學漢家文化,說漢家語言。

如此長久之下,不出三代,這些外族人自然就融進到漢家之中。

可萬萬沒想到,曹操死後出了個司馬懿。

司馬懿也沒啥問題,畢竟老奸巨猾了,整治這些外族人輕鬆得很,可到了後世子孫,就不得行。

期間在晉武帝時期,大臣郭欽就曾經上書《徙戎疏》:戎狄強獷,歷古為患。魏初人寡,西北諸郡皆為戎居。

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八王之亂後,便就是五胡亂華的開始了。

而後整個北方,便就一直處於外族統治之中。

這,便就是老朱的驕傲。

再造華夏之功,奠定中原之文明。

這也就是說,沒有朱元璋,也就沒有今日的南北一統,甚至極有可能,如後世歐巴羅列國般,四分五裂,大小國林立。

因為彼時的南北,連文化,習俗,語言,甚至是衣著制度,已經完全迥異。

這便是朱元璋嚴格規定穿衣制度的緣由所有,只有強勢的制度,才能讓北方民眾歸心,逐漸迴歸到漢家之文明中來。

僅僅憑藉這一點,老朱的在歷史上的地位,就無可撼動。

即便是他屠殺功臣,即便是他暴躁狠厲,手段殘忍。

那又如何。

從後世的角度看,洪武三十年發生的南北榜事件,雖有不少冤屈,可也是為了南北漢家之一統。

聽著老爺子的話,朱英重重點頭。

漢家不收難民,便是由此而始,即便到了後世,有歷史之前車之鑑,也當如此。

“孫兒心中謹記,此次引渡之外民,在數量上當會以嚴格控制,其中選精英人才,未有一技之長者,當無船票可言。”

“五胡亂華,凡我漢家子民,誰能忘卻。爺爺一統華夏,復我漢家疆域,是以當千古傳頌,孫兒也倍感驕傲。”

朱英眼中帶著崇敬的目光。

上輩子已經作古,這輩子能成為朱元璋的長孫,對於朱英來說,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朱元璋便是已經聽慣了這般歌頌之言,但在自家大孫口中說出,味道就完全不一樣。

眼睛都笑道咪成了一條縫隙,下意識撫摸鬍鬚,怡然自得。

此時已是正午十分,豔陽高照,如同這大明王朝,鼎盛巔峰。

朱元璋再次囑咐道:“大孫,咱也明白你的心思,不想過於浪費人才,可要知曉,這皇家威嚴,不是靠施恩所得,這天底下的白眼狼,不要太多。”

“鬥米恩,擔米仇,一味地懷柔,只有讓別人越發得寸進尺。這八百餘官員押送至京師後,自然可送往海外就藩,但也得以血腥手段,震懾諸民,方可成效。”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也意識到自己的心態問題。

在西域邊陲時,朱英堪稱殺伐果斷,在那裡生活著的,畢竟都是異族他民。

而在朱英的潛意識中,自己便就是華夏人。

人在異地,尤為思鄉。

在朱英的眼中,大明之漢人,皆為同胞,不當以屠戮同胞為樂。

在西域,草原,大漠,更是對漢人同胞,施以諸多援手救助。

現如今在老爺子的提醒下,這才清楚明白。

帝王之道,從來不是心慈手軟,唯有恩威並行,才能得以長盛久治。

“爺爺的意思是,當如何處置。”朱英如夢初醒,而後問道。

朱元璋心下琢磨一番道:“大孫為諸皇叔著想,自當無錯,也所應當,依咱所見,八百餘官員,當斬半數,以儆效尤,餘者留作藩王治理地方足矣。”

要說還是老朱狠,管你什麼情況,直接先殺一半再說。

要有再想上奏彈劾商會者,就要考慮清楚了。

留給他們的只有兩條沒得選擇的路,要麼處死,要麼流放異國他鄉。

“爺爺教誨,孫兒銘記於心。”朱英沉聲說道。

朱元璋見此,輕輕點頭,道:“皇帝這個活計,從來都不簡單,想要有足夠的威望,唯有以殺處置。”

“和這些文人講道理,講得過李四,還能講得過張三不成。尤其是這些儒家子弟,辯才甚多,咱在這朝堂上,算是領教了。”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個個都是好手,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就無須多言了。講不過沒關係,把能講的人處置掉便可以了。”

說到這裡,朱元璋的眼神中帶著回憶。

曾經的朝堂上,大明開國之初,也是有那麼一批能說會道的大臣。

如劉伯溫,胡惟庸這些文官。

說起道理來舌燦蓮花,好似句句都出自肺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實則深究之下,不少都是為了自家利益。

現如今的朝堂,能夠這般清晰明瞭,簡單幹脆,少不得老朱一番屠殺之功。

不然大孫的這些提議真要實施下來,反對之聲尤為劇烈,困難重重。

怕是連朝議這關都要磨蹭許久,哪有現在這般輕鬆。

老爺子的教誨,字字珠璣,朱英也是真正的從心中聽進去了。

這不是後世,非文明之普及,九成的百姓,幾乎都大字不識,所以在很多時候,殺雞儆猴,才是最好的方式。

從這一刻開始,朱英的心態,在發生悄然的轉變。

所謂帝王無情,那是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所要考慮的情況和層面不同。

歷史上那麼多帝王,能夠成大事者,哪個不是殺伐果斷,唯我獨尊!

“京師這邊,咱也清楚,有很多的商人作亂,甚至是參與其中。”

“錦衣衛在這塊,咱相信徹查之下,亦是有不少情報線索,追根溯源,不說徹底剿滅,至少能大傷其元氣。”

“大孫當不必拘泥於手段,儘快取得效果,才是最佳,咱清楚大孫的想法,以商治商,法子是個好法子,可未免過於彎彎繞繞。”

“這大明,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咱爺倆的話,便就是這大明的天,這大明的法理,這大明的規矩。”

“放開手去幹吧,所謂皇帝,便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英聞言,心神震撼,良久後重重點頭道:“孫兒明白!”

()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