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朱元璋的心中,朱允炆就是一個乖孩子。

聽話,懂事,跟太子朱標的性格,非常的相似,儒雅平和。

但和太子朱標有些不同的是,畢竟不是在戰亂的年代出生,所以對於軍事上面,朱允炆並沒有什麼天賦展現,而且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沒什麼戾氣。

這樣的乖孩子,突然說要去占城海外封王,朱元璋就有些不信了。

「是不是大孫你說了些什麼,所以允炆這才會想著去占城呢。」

心中遲疑片刻,朱元璋還是開口問道。

大孫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這一點朱元璋的心中很是清楚,在朱元璋看來,朱允炆會哪怕海外建國都要逃離京師,這其中的玄虛,定然是落在了大孫的身上。

他這麼問,有點質問的感覺了,畢竟朱允炆一直在他的身邊長大,膝下承歡,現在搞出這等兄弟相殘的事情,多少有些心裡頭不舒服。

感受到老爺子心裡頭的不愉快,朱英也表示理解,而後這才解釋道:「爺爺可莫要誤會,孫兒哪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這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呂氏。」

朱元璋微微一愣,呂氏?

「難不成允炆要去占城,是呂氏的意思?」

話剛出口,朱元璋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前因後果了。

大孫的生母是常氏,呂氏只是繼妻,但現在呂氏為太子妃,老大朱標已然薨逝。

現在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待自己百年之後,大孫繼承大統,呂氏的地位,就顯得極為尷尬了。

先前,大孫一直居住在坤寧宮,哪怕是已經冊封了太孫,也沒有要去東宮的意思。

這其中的關鍵,並非是大孫說的自小在這長大那般簡單,其實朱元璋的心裡頭,也是非常的清楚。

從現在的情況上來看,呂氏和允炆,如同孤兒寡母一般,倘若還趕出東宮,不免有些傷感。

對於允炆,朱元璋的心中,一直也是抱有愧疚之心。

從章程上來說,雖然允炆沒有經過正式的冊封大典,但作為皇帝,金口玉言,相當於在朝堂下了口諭,親口冊封為太孫。

按照皇家規矩,也就是朱元璋自己在皇明祖訓定下的規矩,若儲君非德行有虧,一旦冊封,不得擅自廢除。

然現在,朱元璋自己就帶頭,先行把這個規矩打破了,而且就是這麼明擺著的打破,一點回轉的餘地都沒有留。

朱允炆雖然至始至終沒有說過什麼,包括司禮監那裡得來的訊息,也沒有發現朱允炆的怨恨之語,但朱元璋知道,其內心肯定是委屈,不甘的。

「大孫可是答應了允炆,去占城的事情。」想到這裡,朱元璋也不由嘆氣一聲,而後問道。

朱英點點頭:「孫兒已經應下了。」

朱元璋頗有些唏噓,開口道;「允炆性子弱,尋常難以與人爭鋒,占城咱雖然沒去過,不過地處西洋,比之京師,何止是貧瘠二字可形容。」

「西洋一帶,地區勢力錯綜複雜,戰亂不休,動盪不止,乃化外蠻夷之地,無神州文化禮儀之說。」

「允炆至今學儒從文,去了那邊,大致是連交流之人都沒有了,或許,會不怎麼習慣吧。」

朱元璋看似有些感嘆,實則是在跟大孫說,不想朱允炆過去受罪。

他心裡頭最在乎的自然是大孫,可是以大孫如今的優秀,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就是現在死了,他也能瞑目了。

有時候在乾清宮的時候,朱元璋甚至想過就這般去了算了,去找他的大妹子,去告訴他的大妹子,大孫已經回來了。

可是每當想到這裡的時候,他總能

幻想出一個畫面,那就是大妹子對自己的訓斥。

大妹子肯定會罵自己,為何不能多多陪陪孫兒,待百年之後,都到下面了,不是想待多久待多久。

況且,小重孫還未出世呢。

自己還要帶小重孫。

如果是個男娃,那就是大明的第三代皇帝。

不過皇家是一個大家庭,大孫這裡安好之後,其餘的皇子皇孫,朱元璋自然也是疼愛的。

如果大妹子在,老三跟老四,肯定不會鬧到這般田地吧。

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之間的那點破事,朱元璋又如何不知道,可他並不善於規勸,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當年馬皇后在的時候,義子眾多,馬皇后卻能讓其一團和氣,兄弟齊心。

後來親生子多了,也都在馬皇后的管束之內,所有人對於老大朱標,都是服服帖帖的,有些小摩擦,但有馬皇后其中迴轉說和,都很和睦。

自從馬皇后駕崩後,朱元璋埋心於政務,對於皇子間的親情,自然就忽視了許多。

現在的宮廷裡,已經沒有當初那般生機之氣了。

朱英聽完老爺子的講述,知道老爺子也是疼愛朱允炆的,便解釋道:「其實爺爺不必過於擔心,占城近海,為我大明海上貿易航線所在。」

「孫兒準備開啟海上絲綢之路,這占城,便就是第一站,或許目前來說,較為冷清一點,但自然是要不了多久,就會熱鬧起來。」

「而且海上航行速度快,若是順風楊帆,來一趟京師,也並未有多遠。」

「孫兒已經跟允炆說過了,屆時不僅僅只是允炆帶兵過去,孫兒這邊也會過去足夠的人手幫襯,把占城的建設起來。」

「比之京師當然要差一些,但哪怕放眼江南一帶,也算足夠繁華了。」

聽到大孫如此說,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是會錯了意,便就笑呵呵的說道:「如此甚好,不瞞大孫,咱這心裡頭呀,最是想著你們兄弟們可以和和睦睦的。」

「這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這天下,也非是皇帝一人,可以完全把握上來的。」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咱相信,只要你們都能夠齊心協力,這將來的大明,自當是越發強盛。」

朱英點頭稱是。

便就在爺孫倆閒聊的時候,華蓋殿外,有錦衣衛前來上奏。

「啟稟陛下,揚州衛都指揮使王約,高郵衛都指揮使孫士先,太倉衛都指揮使侯夢,新安危都指揮使徐承,於早上在正陽門外碼頭髮現屍身,慘遭殺害。」

朱元璋聞言一震,隨即怒氣上湧,喝道:「誰膽敢有如此大膽,殺咱的衛所指揮使。」

上奏的錦衣衛頓時有些惶恐道:「回稟陛下,目前兇手還未查探出來。錦衣衛上下,正在抓緊排查。」

朱元璋冷聲道:「此四人,咱若是沒記錯的話,皆不為京衛,分佈各地,怎就全部死在了京師。」

「難不成被人在衛所殺了,還特意拉到京師來挑釁咱!」

下邊的錦衣衛頓時不敢說話。

「蔣瓛,你來說。」朱元璋看向蔣瓛說道。

蔣瓛連忙單膝跪地,道:「此四人是因衛所千戶調動,擅離職守,特意到京師來想要走門路,取消千戶換班。」

朱元璋面色有些陰沉。

武官膽大,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尋常的情況,即便是抓住,基本上也不會說過於懲戒。

但是圍殺四名指揮使,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還拋屍在京師門外,這性質極為惡劣。

只是短暫的思索,朱元璋就意識到,這是要把四名指揮使的死,直接安

到朝廷的頭上。

這幕後之人,想要挑起衛所和朝廷之間的間隙。

想到這裡,朱元璋面上怒色消散,心有靈犀的看向大孫。

朱英見老爺子看向自己,眼神中帶著凝重,便就意識到老爺子和自己的想法一樣,微微點頭。

朱元璋揮揮手,讓上奏的錦衣衛出去,而後冷哼一聲道:「看來這件事,是朝著咱們爺孫倆來的。」

「如今草原征戰在即,大孫正好提議藉此機會整頓衛所,便就有人趁此暗殺四名都指揮使,嫁禍在朝廷身上,以此離間各路衛所與朝廷間的關係。」

朱英點頭回道:「他們還算計到了爺爺的身上,想要爺爺不讓孫兒前去遼東,倘若衛所兵心不穩,以爺爺對孫兒的愛護,定然不會讓孫兒北伐。」

「如此一來,北伐統領,必然要換人。」

朱元璋思索一番,沉聲道:「藍玉!」

「唯有藍玉,有此動機,這次北伐,眼下為確保得勝,咱這邊必然會派遣藍玉出征。」

「倘若大孫去不得,藍玉去得,攜此大勝,藍玉的名聲,將會再次響徹大明。」

說到這裡,朱元璋的臉色,已經開始陰沉下來,眼中殺機頓現。

朱英見此,苦笑道:「孫兒倒不是這般想的,藍玉大機率並非是幕後之人,甚至孫兒覺得,這背後之人,便是想栽贓嫁禍給藍玉,目的就是借爺爺之手,除掉藍玉。」

「藍玉目前,對於功勞,已經不甚看重了,經過之前的事情後,哪怕是再傻,也不至於做如此事情。」

「在現在藍玉的想法中,確實想要去草原征戰,建功立業,但更多的心思,是想在孫兒面前表現自己,非是為了功勞。」

「年初開春,藍玉平定陝西叛亂之後回來,爺爺只是稍微賞賜了一下,意思意思,若是換作以往的藍玉,必然頗有微詞。」

「這番孫兒特意令錦衣衛監視,發現藍玉對於功勞賞賜這些,沒有半點在乎,有了孫兒先前賜予的釀酒廠股份,現在每月都有足夠多的寶鈔分紅,他的心思,已經不再於貪汙受賄之上了。」

爺孫倆的分析,針針見血,目前暫且只知曉四名都指揮使死亡的情況下,線索這般匱乏,就已然是推算到了如此境地。

殿中的蔣瓛和劉和,聽得那叫一個心驚膽戰。

這樣的推算,一般人何曾見過,即便是陛下之前,也從未如此跟人籌謀過,亦是沒人有這般資格跟陛下對論。

後世有言,古今歷代開國皇帝中,論軍事才能,以李世民最強,朱元璋次之,可見朱元璋決斷籌謀極為頂尖。

懷疑到藍玉的身上,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從既得利益來說,目前的藍玉,可謂是嫌疑最大。

朱元璋沉思一會道:「看來這幕後之後,咱說不定還算是認識,得是熟人,才能把咱的心思,也計算進去。」

「此人定是將軍軍士,且位高權重,掌有實權,最次也是衛所都指揮室一流。」

「不過如此一來,範圍就比較大了。」

朱英想了想說道:「四名都指揮使,都是跟隨爺爺征戰過天下的,本身武藝高強,即便是十來二十人,也不見得是四人對手,至少不會沒有半點響動。」

「可見下手之人,並非是強殺,毒殺的可能性最大。」

「定下毒殺之計,必然就有蛛絲馬跡可尋,也必然是四人,或者其中相熟之人,才會讓四人毫無警惕之心。」

「現在只能等先行查案,而後方可縮小搜查範圍。」

朱英頓了頓,繼續道:「在這個時候,突然行如此之事,想來此人心中定有怨恨,且還受到了他人的蠱惑。」

到這話,朱元璋眼神閃爍道:「大孫的意思的是,跟胡黨餘孽有關。」

朱英點頭道:「此人定然是受過胡惟庸的恩惠,那王約的名字,孫兒曾在爺爺給過的名單上看到,是藍玉曾經的部將。」

「想來大概是淮西人士。」

這件事比較突然,出乎了朱英的預料,或許是蝴蝶扇動了翅膀。

原本今年該出的藍玉案,在朱英的一番操作之下,也就銷聲匿跡,若是在原歷史上,這人也大概被牽連了進去,自然也不會有現在的事情發生。

可他活了下來,所以也有了謀算的資格。

胡惟庸案,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而後數年,牽連甚廣。

曾經的胡惟庸作為宰相,專權讓朱元璋都極為忌憚,更是毫無顧忌的提拔胡黨。

在被提拔的人眼中,自然對胡惟庸感恩戴德,至今有些殘留,也實屬正常,畢竟還沒拔除整個淮西勳貴集團。

都是老鄉,關係錯綜複雜,即便是朱元璋也難以理清。

朱元璋眼神銳利,道;「大致便是胡黨餘孽了,咱倒要看看,是哪個被咱留了一命,不知好歹,還敢如此作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侯府奶崽的心聲洩露後扭轉國運了

侯府奶崽的心聲洩露後扭轉國運了

千陽燎原
(每晚九點更新~)江遐年眼睛一閉一睜,穿成了剛出生的侯府小姐。江遐年一喜:再也不用當打工的牛馬了,從此可以在錦衣玉食中躺平,做快樂鹹魚了! 吃瓜系統卻告訴她幾個壞訊息: 壞訊息一:她是真假千金文裡的真千金,馬上要和假千金調換,被假千金家人當奴隸折磨了! 壞訊息二:等十年後,侯府會被抄家流放,假千金會趁機和她換回來,於是作為罪人之女,她又要跟著吃流放的苦! 壞訊息三:等二十年後,北方的靖國會揮師南下
歷史 連載 2萬字
我在宮鬥劇裡當太醫

我在宮鬥劇裡當太醫

請吃一碗草莓
眾所周知,太醫九族在宮鬥劇中經常被消消樂。 一朝穿越,慕鈺成了京都一戶普通人家的孩子,年十三,而不普通的是,他是劇中痴心太醫男配的九族之一。 三年後,他全家都會成為被株連的九族之一。 天知道,他壓根就不認識那太醫男配好不好! 所以,身為直男的他,金手指是寵妃系統能幹嘛?去勾引另一個身為直男的皇帝? 一番研究之後,慕鈺悟了,這寵妃系統,可不就是妥妥的後宮聖品,這將來的太醫院院正之位鐵定是非他莫屬啊!
歷史 連載 5萬字
五胡不亂華:三國之白馬將軍!

五胡不亂華:三國之白馬將軍!

筆下如有仙
晉建興元年,遼東公孫氏苟活下來的子孫看著那將華夏大地蹂躪的不成樣子的諸多異族。 看著自己偷偷藏匿起來的無數靈位,想著家族之中記載的列祖列宗們的豐功偉績。 最終含恨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當神魂再次歸位,猛然睜開雙眼,卻發現自己已經身處於一間小小的廳堂之中。 周圍還傳來了朗朗讀書之聲。 而在自己的身邊,還有兩個長相頗為雄異之人。 “阿竹,你剛剛好似有金津玉液流淌而下啊。“ “玄德,你叫他作甚,這等紈絝子
歷史 連載 50萬字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李夏蟬
弘治十年,陳策穿越大明,卻身患肺癆病,不久於人世。不過他沒有自暴自棄,依舊在努力的活著。 他在北平購置了一所小院,驚訝的發現這座小院內的一塊土地種植能收穫各種神奇的物品。 每天種地鋤草便能有獎勵,諸如開工開物、一目十行、歷朝史料等。本以為他會這樣安靜等待死神降臨,但小院內卻來了一名頑劣的少年。 陳策驚訝的發現,頑劣的少年居然是大明皇太子,未來的明武宗朱厚照。 於是他決定用系統獲取的知識,在餘生內將
歷史 連載 4萬字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二分不等式
漢末亂世,劉興生為漢室宗親,家中雖有幾千族兵,卻因為年紀尚幼,沒有搭上十八路諸侯討董的大潮。 無奈,他只能與孫策合資,南下江東。多年後,孫策遇刺,把著他的手。 “兄與公瑾、三弟義結金蘭,本想共謀天下,無奈中道而別。我有一件事情,拜託三弟。” “兄長,放心,我一定輔助好十萬! “ “江東就給你了!” “……”
歷史 連載 4萬字
三國:小霸王重生,忽悠諸葛亮義結金蘭

三國:小霸王重生,忽悠諸葛亮義結金蘭

崑山老頑石
江東小霸王孫策死而復生,覺醒神級天選系統。叮!宿主已觸發任務:全身而退。 選擇1:躺著裝死,什麼也不做。獎勵:超級大軟蛋一枚,宿主從此以後膽小如鼠,窩窩囊囊度過餘生。 選擇2:醒來後集結隊伍,想辦法擺脫黃祖追兵,逃出虎口。獎勵:錢財和糧食。 選擇3:醒來後集結隊伍,搶回父親孫堅屍體,反殺黃祖追兵1000人。 獎勵:烏騅馬一匹......孫策自此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收小弟,練精兵,擁美女入懷...
歷史 連載 3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