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火之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回到大明,一睜眼,發現自己身處華蓋殿後殿的一個小隔間內,正躺床上,與他之前聽到心中聲音,回來躺下閉眼時一樣。

看了一眼窗外,並未過去多久。

從床上坐起後,朱元璋看到地上一堆袋子,都是他從楚禎那買回來的果子,外加一小袋的玉米種。

“來人!”

朱元璋朝外喊了一聲,候在門外的兩個年輕宦官立馬掀開簾子走進來,看了一眼龍顏,又連忙叫幾個宮女進來服侍陛下起床。

雖然說陛下是和衣而睡,但仍舊要整理萬歲爺儀容。

只是。

進來的幾個宮女,外加兩個宦官,全都被地上一堆水果吸引了目光,隱約可看到他們眼神中的吃驚和疑惑。

先前有這些東西?

“你們叫什麼名字?平日裡負責做什麼的?”

朱元璋坐在床上,由宮女給他梳頭,問他們道。

“萬歲爺!”

兩個年輕宦官嚇得跪倒在地,幾個宮女也不禁手一抖。

朱元璋笑了起來,指著地上果子說道:“這些果子都是朕從楚真人那得來,去叫尚膳監的人過來,一併送去給皇后,讓她處置。”

“是,萬歲爺爺。”

兩個宦官這才心安一些,左邊那人又連忙回道:“回萬歲爺爺,奴賤名叫黃永奇,屬印綬監,司掌爺爺的印章。”

右邊那人也忙回答,說他叫丁文,掌管御筆。

說完後,他們久不見萬歲爺爺發話,就抬起頭看一眼,發現陛下正盯著他們看,把二人又嚇得不輕,慌忙低頭。

“印章,御筆……哪個又能想到大明,你們這兩人——”

朱元璋指著他們,又氣又覺得好笑。

洪武朝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職位,連臣都不敢自稱,卻在日後成為大明朝中叱吒風雲,與內閣首輔並列的掌印太監,秉筆太監!

不可不謂天運無常也。

“起來吧。”朱元璋淡聲道:“去叫內宮監的監令過來,讓他們帶上一杆度量精細的秤。”

“是,萬歲爺爺!”

兩個年輕宦官出了門傳陛下口諭,讓尚膳監、內宮監的人快些過來。

朱元璋拿著東西出到外面,不多時就有尚膳監太監曾苑帶人過來,行禮後進去把果子捧著拿走,送去皇后那裡。

再等了一會,內宮監太監李鑑急匆匆趕來,“臣參見陛下!”

“起來吧。”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洪武一朝,內宮監才是十二監之首。

“秤拿來了嗎?”

朱元璋問一句,李鑑馬上讓小宦官呈上,笑著問:“不知陛下要秤來稱些什麼?臣已經叫了兩人擅用秤的人過來。”

“讓你帶來自然有用……過來看,這一袋子東西知道是什麼嗎?”

“種子?”

見陛下興致頗高,李鑑也滿臉堆笑,走到跟前仔細看,發現陛下桌前一個袋子內,放著一堆白色的,像是米粒又比米粒大的東西。

“臣眼拙,看的書又少,實在認不出這是什麼。”李鑑連連搖頭。

“哈哈哈,諒你也看不出!這是未來能多養活一千萬大明百姓的糧食,名曰:玉米!”

朱元璋欣喜的笑道,黝黑的面容上滿是興奮之色。

誰能想到窮苦之地的海外,居然有這等能種在山地,耐旱高產的糧食?

按照楚禎說法,玉米,土豆,番薯,能多養活一個億的人口。

他按少點算,單一個玉米養活一千萬人,不過分吧?

剛經歷元末的大明,正是需要恢復人口,充實北方大片空曠土地的時候,這玉米來得太及時了!

李鑑嚇了一跳,“多養活一千萬百姓?!陛下,這玉米……也是楚真人上供給陛下的?”

他剛才在殿外聽到了訊息,陛下又從楚真人那拿了許多荔枝回來。

“上供?哈哈哈哈。”

朱元璋想起楚禎那小子說過的一句“宮內採買太監”,不由得大笑起來,對李鑑說道:“以後你們凡提到楚真人,都得畢恭畢敬。這玉米和果子等,也是他送與我的。”

李鑑聽出了細微的差別,上供是對臣子而言,送與一詞,則是證明楚真人……

李鑑不敢往下想。

前兩天宮內宮外都鬧得沸沸揚揚的荔枝,至今都沒人說得清楚,到底是怎麼送來應天府的。

只能推測出,這楚真人,身份極為不簡單,尋常公侯王爺都比不過。

“這些玉米你拿回去好生保管著,放入糧倉內,分三份保管!”

朱元璋將玉米交給李鑑,囑託他務必保管好。

“是,陛下!”

李鑑恭敬接過這一袋玉米種。

雖不到一斤重,卻讓他感到沉甸甸的,陛下對這玉米重視非常,若是出了差錯,整個內宮監都得人頭落地。

“這一包玉米,伱稱一下多重。”

朱元璋再把楚禎用秤稱的玉米交給他,沉聲道:“當著朕的面稱,換三把秤,讓三個人來稱!”

“……是,陛下!”

李鑑面不改色,心中卻已驚疑不定。

換三把秤,讓三個人來稱,陛下對這一紙包玉米重視程度更甚方才!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親眼看著楚禎用那把模樣古怪,但精細度非比尋常的秤,稱出了《赤腳醫生手冊》中的一兩,分別交給他和李世民,外加那兩個小姑娘。

這一兩到底有多重,關係到日後大夫開藥方所用藥量,豈能不慎重?

很快,第一把秤出玉米重為一兩四錢。

其餘兩把秤也很快拿來,並稱出誤差並不大,都是一兩四錢一分左右。

“二十兩金錠,相當於楚禎那裡的十四兩左右,是這個數了!”

朱元璋很滿意,令李鑑賞賜三人,將這包玉米也拿去存放起來。

李鑑剛離開,就有太監前來稟告:

“萬歲爺爺,都督僉事毛驤前來朝見!”

“毛驤?”

去楚禎那做客回來的朱元璋,略想了想才記起來這件事,“讓他進來。”

“是……宣都督僉事毛驤覲見!”

不多時,一身穿暗紅色鬥牛服,頭戴三山帽,約四十餘歲的男子走進華蓋殿,朝著朱元璋恭敬行揖拜禮:

“臣毛驤參見陛下!”

“免禮,賜座。”

待太監拿了椅子來,朱元璋才迫切問他:“查得怎麼樣了?”

“陛下,臣慚愧,未曾查出胡惟庸謀反的證據,只查到他與韓國公,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等多有書信來往,另有胡惟庸擅權枉法,以公謀私等大小案件三十七起,請陛下過目。”

毛驤示意太監將奏摺呈上,先前他進門前,這些帶來的東西都已經被太監暫時收去。

“好個中書省丞相!”

朱元璋看著滿滿一堆書寫胡惟庸罪狀的奏摺,殺意在眼中閃過,可又看到奏摺中排在第一的那一份。

韓國公,李善長。

朱元璋硬生生的止住了怒火。

這一位是從他還跟著岳父起兵,還未有自己勢力時就跟隨在他身邊的人。

他改元建立明朝後,李善長又因功高而封左丞相,宣國公,再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改宣國公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世襲罔替。

胡惟庸是李善長舉薦的。

之前汪廣洋等人彈劾他恃寵而驕。

臨安公主嫁給了他兒子李祺。

……

朱元璋安靜看完毛驤查出的,李善長寫給胡惟庸的幾封書信,問:“太子知道此事了嗎?”

“臣已稟告太子,但太子並未看過信件。”

“去叫太子過來。”

朱元璋吩咐宦官道。

大殿內安靜許久,毛驤才再次聽到聖上下令:

“去牢裡提胡惟庸來!”

“胡惟庸……?是,陛下!”

宦官差點以為自己聽錯,確認陛下沒有神情變化後,才連忙去傳令。

毛驤心中咯噔一下,額上開始冒汗。

胡惟庸,不,丞相死不了了?

他查這件案子,豈不是把丞相得罪死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早安大明

早安大明

迪巴拉爵士
女媧補天只是傳說,可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南美小軍閥蔣慶之卻被迫為大明國祚補足五百年。 “什麼,毒打嚴世蕃一頓能增加大明國祚十年?誰特麼都別攔著我!徐渭,臥槽尼瑪,放開我!放開我!”嘉靖二十七年,帝國斜陽。 贅婿之子蔣慶之要做的是,把大明從黃昏拉回清晨……早安,大明!
歷史 連載 6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
萍術傳奇

萍術傳奇

武功山
這是一部有關傳統中藥歷史小說。清代初期,南粵客家人沈啟祥移家武功山羊獅幕,以栽培白朮為業,其白朮被醫家以其產地命名為 “萍術”。清同治初,左宗棠奉旨西征,紅頂商人胡雪巖之胡慶餘堂研製 “胡氏闢瘟丹” “諸葛行軍散”等丸藥供左宗棠軍營之用,特派員赴沈家採購萍術。萍術遂暢銷於江浙滬等省,轉運全國海外,聲譽名震遐邇,公認聖藥,沈家因此成為富甲一方的中藥巨賈。
歷史 連載 3萬字
[紅樓]國師寵妻日常

[紅樓]國師寵妻日常

睡醒就餓
顧慶之帶著天氣預報系統穿越到了紅樓的世界,他果斷走了林如海的路子,去給皇帝當國師去了。 靠著精準的天氣預報跟求雨這個大殺器,國師當得很成功。三個月一小升,一年一大升,顧慶之很快就成了人生贏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見到了林黛玉。 顧慶之陪著她一起散心一起鍛鍊一起長大,帶她走出賈府,接觸到了這個世界,看著及笄宴上那個明眸善睞、身體健康,能說會笑的林妹妹,他忽然有點捨不得了。 國師就該娶世外仙姝做老婆的呀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