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

在大明如今,這就是最有信服力的親子鑑定。

尤其是對朱元璋這等,從底層貧民走到現在的人,更加不用多說。

朱元璋並非是沒想過滴血認親,只是在此之前,他和大孫之間,一直都是以大孫抗拒為主,從戀愛的角度上來講。

認親這個事情,在朱元璋和朱英兩人來說,完全是朱元璋的一廂情願。

當時的朱英,可是意在安南,手下都已經派過去了,局勢也是非常的不錯,到京師也不是奔著尋親來的。

屬於被朱棣半脅迫的方式,而後又因為朱高熾說起火器,引發了朱英的興趣,這才選擇留在京師一段時間。

最近朱元璋和朱英之間關係的清晰,發現的時間也不到半個月,此事就這般耽擱下來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其實可以從朱英身上,比如胎記之類的記載進行驗證。

實則在皇室,若是沒有特別明顯的胎記,是不會進行記錄的,尤其是在大明初開,當時朱雄英出生的時候,也才大明立國第七年。

外憂內患,整個大明疆域裡一片混亂,宮裡的一些細緻佈局,也就沒那麼多講究。

其中的關鍵是,大明帝國的皇室繼承,主要來源於唐宋的漢人制度,而非是蒙元。

蒙元統治也有九十八年,世家基本上被屠殺殆盡,這中間算是斷代了,也沒人會來告訴朱元璋,這個皇帝要怎麼當……

漢人禮儀制度的恢復,多是秉承儒家文化,而後加上朱元璋自己的研究琢磨,重新制定。

僅僅二十五年,就說將整個大明漢人文化完全的復興,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多數的老人,包括目前四五十歲年紀的。

實則還是在蒙元的文化影響下長大。

元末混亂之初,不管是朱元璋,還是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也沒心思搞什麼漢文化復興。

哪怕是現在,

朱元璋也承認蒙元是正統。

這種極為官方的承認,實則引發了很多漢人的不滿,在大多數的漢人看來,蒙元是外來人,是蠻夷,連百年國運都沒有,怎麼能是正統。

很多人甚至私底下議論,朱元璋是因為受到蒙元文化的影響,這才會如此。

然而,當真是朱元璋受到蒙元文化的影響嗎?

仔細的查詢一下,有關於蒙元,哪有什麼文化可言,除了入侵,遊牧民族強大的騎兵隊伍,漢人的文化,受到侵襲了嗎?

更多的是隨著蒙元的主宰,許多其他區域的文化加入,本身的蒙元在統治神州大地後,被漢文化所同化。

別的不說,至少蒙元皇室的禮儀,基本上都是借鑑宋朝來施行的,曾經那般的大帳放在神州大地的城池裡,好像有些上不得檯面。

朱元璋之所以承認蒙元正統,實則也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而不是貿然決定。

首先最為直觀的好處,就是能夠讓朱元璋擺脫韓宋朝廷的影響,當年的朱元璋,可是曾經擔任過大宋吳王。

韓宋對於蒙元,是否認其正統地位的。

其後,便是承認蒙元正統,更加有利於接受蒙元的遺產,甚至是整個蒙元帝國,飽含其他四大汗國在內。

要知道朱元璋傳檄昭告,最遠已經到達了西域察合臺,那邊可是從來沒有屬於過唐宋。

深層次的來說,大明承認蒙元正統,也是能夠加強地區統治的合法性。

這為接管屬於蒙元但不曾歸屬於宋朝的疆土和民眾建立了合法性基礎。

大明所轄疆域不止包含兩宋故土,如果直接繼宋而不承元,將會削弱大明統治遼寧、甘肅、雲貴等地的合法性。

在大明建國之初,正值壯年的朱元璋野心可還是挺大的,不止北宋故地,甚至不止漢唐故地,他想接手的,是整個蒙古帝國的盤。

而且在中原胡化的問題上,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要知道當時南方漢人和北方漢人之間的割裂,已經是非常的嚴重。

那已經不屬於南北矛盾的問題,而是很多人認為,南北雙方的漢人,已經是屬於兩個族裔。

特別是朱元璋這種“南人”班底出身的朝廷,對於北方漢人地區的統治可是存在極大的認同危機。

在後世的普遍認為,是蒙古人征服了漢人,建立了蒙元皇朝。

但在當時的普遍認為,是蒙古人帶著北方漢人,征服了南方漢人。

尤其是曾經,遼朝與北宋的南北對峙與金朝、南宋、西夏的三國鼎,立致使華夏族群關於大一統的歷史記憶出現了斷裂。

一度生活在不同政權下的華夏族群分別擁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記憶。

這對大一統的文化影響最為根深蒂固,朱元璋從深層次上,就是要消滅這樣的影響。

所以朱元璋直接否認了遼金正統,建立了漢唐宋元明的皇朝譜系,讓所有神州後裔的人民,對於自己的歷史正統溯源,更加的清晰。

朱元璋的這一手操作,不僅僅是影響了當時,更是影響到極為深遠的後世,哪怕是在朱英這等穿越過來的人腦海裡,漢唐宋元明,已經是揮之不去的記憶。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忽略,曾經遼,金,西夏國度所產生的影響力,給人一種偏遠小國的感覺,不會有人覺得他們是正統。

從這方面來看,朱元璋承認蒙元正統的概念,雖然受到一部分的詬病,但深層次的意義極為巨大,尤其是對於大明的統治來說,有很長的意義。

最大的好處,就是意味著大明對於曾經蒙古帝國所有統治過的區域,都有合法收回的理由,這便叫:師出有名。

蒙古帝國有多大?

只說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三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公國,南達爪窪中南半島。

版圖最大時期面積甚至超過四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後世版圖的四倍有餘,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

要知道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在內,也不過四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這也就意味著,朱元璋的在承認蒙元正統後,大明作為後續繼任的皇朝,對於所有蒙元帝國征服過疆域,都有合法統治的理由。

派兵出征的時候,那不叫侵略,那叫收復疆域,而且是非常有利於統治其他少數民族。

現如今的朱元璋治下,搞的就是民族大團結,所有的民族不分高低貴賤,都屬於大明皇朝,所有向蒙元朝貢過的國家,也必須向大明朝貢。

比如朱元璋若是去攻打安南,他就會告訴將士們,安南本就屬於咱們大明的領土,我們是去收服安南,解救在那裡的百姓。

對於華夏文化來說,這樣的師出有名,是非常必要的,胡亂的入侵,只會被自身的漢文化所否認,從而冠上暴君之類的名頭,在很多方面都會遭到反對。

也正是因為朱元璋這般,在原歷史上,哪怕是後世的滿清帝王,順治,康熙,都將朱元璋當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尤其是康熙,已經是朱元璋的小小小小迷弟了,不僅是六次南下去南京孝陵親自祭拜朱元璋,更是為其立碑‘治隆唐宋!’。

哪怕是在後世,那塊碑也依然存在著。

並不是普通的祭拜,作為滿清皇帝,康熙本人在朱元璋的陵墓前,那可是三跪九叩。

這其中當是有作秀的成分,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到了滿清時期,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依然是極為強勢。

自古殺開國忠臣者,無比揹負罵名,唯有朱元璋,不管是漢人,亦或是其他民族,凡生存在神州大地上,對其皆是保持極為崇高的仰慕。

寧妃關於滴血認親的事情,在朱元璋看來,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這有助大孫名正言順的繼承自己的皇位。

關於滴血認親的結果,就朱元璋看來,那絕對是板上釘釘,沒有任何問題的。

滴血認親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合血法,便就是清水碗裡滴上兩滴血液,相融便是親人。

還有一種叫滴骨法,滴血在先人的屍骨上,若是能夠滲透進去,便是至親。

現在朱標的屍身正儲存於仁智殿中,顯然滴血和滴骨都是行不通的。

死後的血液凝固,顯然合血不可能,將血肉剔去,露出屍骨,那就是大不孝了。

或許常氏的屍骨可以,但挖掘先母的屍身,這也不是個好主意。

自古只有父子滴血認親,爺孫好像沒此先例,不過好在還有朱允祝朱明月這樣的同胞弟妹,也不至於無人可驗。

深夜,朱棣坐在大帳之內,和麾下兩大將商討此次掃平倭寇的方針。

倭寇在大明的蹤跡,主要以山東沿海為主,然後是江蘇,浙江,目前來說福建及廣東沿海地區,倭寇的活動還比較稀少。

朱棣負責的地方,主要以山東為主,這裡是倭寇侵襲最嚴重的地方,畢竟曾經的朱棣在軍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負責山東地區,也是理所當然。

朱棣有三大助力,其一便是耳熟能詳的姚廣孝,其實就目前的大明來說,姚廣孝並不出名,是在靖難之後才會眾多人所熟知。

現在朱棣真正意義上的左膀右臂,便是張玉,朱能。

燕王麾下諸將,“張玉善謀,朱能善戰。”

李景隆是靖難第一功臣,張玉和朱能及姚廣孝,便是第二功臣。

“殿下,如今山東沿海的倭寇行蹤,大致已經摸清,請殿下示下接下來如何。”

朱能詢問說道。

他雖然也姓朱,但並非朱元璋的朱,不過其父老家懷遠人,和朱元璋也算是半個家鄉人。

朱能身材魁梧,說話的時候嗓門比較大,不過在朱棣的面前,刻意的壓小了自己的聲音。

朱棣聞言說道:“現如今征伐倭寇並非本王一人,三哥也在,且三哥所負責的浙江地區,遠比山東要輕鬆些。”

“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得主動出擊。張玉,你看如何。”

說到後面,朱棣向張玉詢問道,在語氣上也比較隨意,沒有端著自己親王的架子。

面前二人都是心腹,如姚廣孝一般,甚至單論忠誠,比姚廣孝要強得多。

張玉今年已然是五十不惑之年,兩鬢髮白,和朱能這才二十二歲的壯小夥截然不同。

聽到詢問後,並未急著回答,先微微沉吟片刻後才說道:“殿下所言極是,晉王想來心中一直憋著一股氣,急於證明自己。”

“若是搶先在殿下之前,將浙江倭寇平定,這會讓天下人都覺得殿下曾經的軍功,不過是運氣一說。”

“唯有在晉王前率先平定倭寇,才能維持殿下的聲勢。”

聽到這番分析,朱棣點點頭,在很多方面,張玉都能和自己想到一塊去。

張玉可不是什麼沒名氣的人。

早期在元末,就是樞密院知院,樞密院便和大明如今的五軍都督府一般,乃是最高軍事機構。

如今洪武二十五年,張玉恰好五十歲,可見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其就已然進入到蒙元最高軍事機構裡任職。

洪武十八年歸順大明後,張玉曾經參加過捕魚兒海戰役,後面又隨藍玉四處征戰,直到去年,也就是朱棣成名戰後,就在朱棣麾下任指揮僉事。

朱棣對於張玉,可謂是推心置腹,也贏得了張玉的忠誠。

張玉雖然能力很強,但因為擔任過蒙元官職的緣故,多少在藍玉那裡,還是受到了排擠。

或者說被淮西武將集團所排擠。

“只是這些倭寇屬實太難纏了,跟一堆老鼠似的,打他們容易,找起來過於費勁。”朱能有些煩惱的說道。

在朱能說完後,朱棣和張玉對視一眼,似乎有著某種默契。

二十二歲的朱能,為何能得到朱棣的賞識,甚至能成為朱棣的心腹。

實際上這貨,年歲二十二,但長得很著急,說四十歲沒人信,若說三十多,沒幾個不信的。

魁梧彪悍的身材,加上從小習武,在目前朱棣麾下,他是全軍單挑第一人。

也就沒有大鬍子,不然和三國演義裡的張飛沒啥兩樣。

朱棣很早就意識到,朱能這人能處,有事他真上。

在原歷史的靖難之役中,這傢伙率三十人,直衝耿炳文率領的大軍,俘獲三千餘眾。

朱棣在東昌之戰中被歷城侯盛庸圍困的時候,也是他衝入軍陣,將朱棣解救出來。

就在朱能有些想不到對策的時候,張玉淡漠的說了一句:“豎壁清野。”

朱棣微微點頭,朱能聽到這話還沒怎麼反應過來,遲鈍了一下,這才大聲叫好:“好法子,說是倭寇,多是刁民假扮,殺上十個九個都不冤。”

朱棣可不是什麼仁君,從小從軍營長大的他,對於殺戮這樣的事情,沒有半分顧忌。

張玉有些儒將氣質,但從元末走到如今的將領,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朱能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從小就和父親一同征戰,已然是習慣了。

現在的朱能,在某種意義上,其實算是張玉的弟子般,跟著學習謀略。

沒有人知道會有多少真的倭寇出現,曾經的抗倭戰役中,沿海百姓假扮也不在少數,朱棣自然不會顧忌這些。

豎壁清野後,那些倭寇沒了聯絡人對接,處理起來,當然要簡單許多,要想快速平倭,尤其趕在晉王前方,這確實是最佳的法子。

商議平倭對策後,朱能和張玉離開,朱棣一人獨自在大帳裡。

朱棣直接從京師出發到山東沿海,朝向倭國方向,便是膠澳,即後世青島。

從海州(後世連雲港)至登州府(後世煙臺)這一帶,都是倭寇的重點侵襲物件。

其子朱高煦如今十二歲,自然也不會隨軍出征。

此刻的朱棣,突然感覺有些孤冷。

“爹,我也是你的兒子,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我呢,我是哪裡做得不夠好嗎。”

“別人都說我最像你了,可是爹你總得要給我機會才行。”

“大哥都已經去了,為什麼就不能讓我上呢。”

朱棣坐在書案前,uu看書想到如今的局面,還有在京師的父皇,心裡頭感覺極為憋屈。

朱元璋是朱棣最為崇拜的人了,在很多方面,朱棣甚至都下意識的模仿父親。

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想,若是父皇在此,會如何解決呢。

只是現在過來平倭的朱棣,領軍在外卻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良久,朱棣的眼神,開始變得堅毅起來,他冷冷的說道:“爹,你便看著吧,我一定讓你看到你兒子我的能力,三哥輸給了我一次,便也有第二次。”

“不過是一群倭寇,若是我猜得不錯,這次平定倭患只是開頭,真正的大戲,應當是在倭國那邊吧。”

想到這裡,朱棣從大帳中走出,感受到海風鹹鹹的氣息,眼神逐漸銳利起來。

“爹,我若是攻下倭國,你又會將如何呢,這天下,終究是要看軍功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天予昭暉
土德星君下凡歷劫,本來給自己挑了個盛世王朝的皇子身份。 中間出了點岔子,盛世王朝的皇子沒當上,當上了王朝末期的皇孫。 嘉靖三十八年,京城入冬以來還沒下過一場雪。 民間謠言四起,說這是朝廷腐敗,貪官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再不下雪,嘉靖帝就要斬了欽天監官員祭天! 就在這個時候,裕王府邸傳來訊息,王妃誕下皇孫,與此同時,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 嘉靖帝龍顏大悅,稱小皇孫是給大明帶來祥瑞之人,命接入內廷
歷史 連載 8萬字
她被趕出侯府後

她被趕出侯府後

牽絲偶
慶元五年,妖魔肆虐。 晉陽侯夫人亡故三月後,新婦進門,與其所出嫡女不和。 又一月,晉陽侯稱嫡女非他親女,念多年養育之情,只將人逐出門庭,不再追究混淆血脈之過。 季嬋被趕出家門,受傷瀕死。 這天晚上,她遇到一隻從北荒奔逃萬里來京中討封的八尾狐。 狐狸問她:我像人嗎? 季嬋:你比他們都像人。 狐狸:可惜我八尾盡斷,沒辦法再變成人了。 季嬋:沒關係,我把這身骨肉留給你,你替我活下去,替我報仇! ——預收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的諜戰日記

我的諜戰日記

一鍋小米李
一個參加軍訓的大學生穿越諜戰年代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活下來……這是一個抓日諜殺日諜的故事……書名也叫《我的情報系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刀尖上的舞者》、《我的諜戰日記》
歷史 連載 0萬字
出宮後的第五年

出宮後的第五年

鴿子飛昇
【已完結,有提示是在修文。隔壁離婚之前已開。】 【官配周淮林,he】 平民出身的梁瓔,幸得帝王垂青,寵冠後宮。 她陪著魏琰從一個傀儡,走到真正的帝王。為魏琰擋過箭、嘗過毒,因魏琰受過刑,被百官罵為妖妃。她以為這是同生共死的愛情,哪怕落得一身病痛、聲名狼藉,亦從不後悔。 直到大權在握後的帝王坐在龍椅上,眼裡再無以往的柔情。 “朕可以許你皇貴妃之位。” 至於先前說的皇后的位置,他留給了真正心愛之人。
歷史 完結 0萬字
望春庭(重生)

望春庭(重生)

弦珂
【全文完結,開始精修全文,不對盜版負責】 【下本:《楨楨我心》,收藏就看矜貴自持的世子追妻火葬場】 上一世,繁華京城無人不識宋家嫡女宋絮清,出了名的驕矜,是宋家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姑娘。 但奈何宋家嫡女不思進取,整天聽曲兒逗鳥兒,世家女子當會的琴棋書畫是樣樣不精,然其命好,早早就被婚配於太子裴翊琛。 重來一世,死於廢太子裴翊琛刀下的宋絮清悟了。 裴翊琛能看中她,不僅僅是看重她的家世,還看中其不理世事的
歷史 完結 43萬字
歸鸞

歸鸞

糰子來襲
洛都第一貴女溫瑜,雪膚花顏,貌若菡萏。 一朝山河崩塌,溫氏傾覆,她這個名動天下的大梁第一美人,便成了各路豪雄爭搶的玩物。 她千里奔襲,只為和未婚夫完成婚約,借兵復仇。 不料中途落難,被迫同一地痞為伍。 地痞叫蕭厲,生父不詳,母為青樓女子,傳聞他八歲就殺人蹲大獄,十五歲成了賭坊打手,收債要賬,惡名遠揚。 溫瑜厭他粗鄙市儈,他煩溫瑜自恃清高。 兩人話不投機半句多。 但後來,他被打斷了骨頭,也要背起溫瑜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