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孫,你跟咱說說,到底還有多少事情瞞著咱。”

朱元璋開口詢問道。

這個大孫,著實不簡單吶。

“爺爺,我哪有瞞著你什麼,這你不都沒有問過我呀。”

朱英無奈的說道。

總不可能因為你查不出來,就說我瞞著吧。

朱元璋無語,大孫這麼說的話,倒也確實。

“安南那個公主,咱覺得不錯,既然送過來了,到時候你就收著吧,反正咱看你這個小子,也沒打算放過。”

朱元璋頓了頓,打趣的說道。

朱英癟癟嘴,轉而說道:“公主不算什麼事情,不過安南肯定是要拿下來的。”

朱元璋聞言,頓時皺眉。

不由語氣帶著稍微的訓斥:“不過是個偏僻的安南,有什麼值得你惦記的,若是從前也就罷了,現在偌大的大明,還不夠你折騰的麼。”

“自家的事情都沒處理好,還想著外邊。大明如今的情況,你長期生活在邊疆,當是應該比咱還要看得清楚。”

“把自家先經營好,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你上次告訴咱大明寶鈔那事,現在國庫裡的情況,比你想象中的還好糟糕。”

“大明寶鈔的情況,咱還能不知道嗎,但是現在天災不斷,也是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說著說著,朱元璋的語氣有些微微的加重。

若是之前情況不同,他還不好訓斥,但是現在這等情況,以大孫的聰慧,不應當你看不出來。

目前大明的地盤,在朱元璋看來已經夠大了,勞民傷財的去打那些小國,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窮兵黷武罷了。

朱英安靜的聽著老爺子說話,沒有打斷,也沒有急躁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他知道老爺子這是受到了思維的限制,或者說是眼光的限制。

其實對於歷代皇帝而言,很多小國在地圖上,就那麼一小塊地方。打起來又麻煩又費勁,打下來了,也討不到什麼好處。

除了一些天生喜歡開疆擴土的皇帝,其他的皇帝基本上都沒什麼興趣可言。

而且中原地區每朝每代向來事多,當皇帝中央集權過高的時候,這就意味著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便是如同老爺子現在這般。

當皇帝中央集權不夠的時候,基本上每天就是想著法子,怎麼去平衡朝堂上黨派的勢力,把權力收歸到自己手中。

一些喜歡玩樂的,那就更不用說了,玩的時間都不夠,哪還有時間去管那些小國呢。

等老爺子訓斥完,朱英開始緩緩的解釋道:

“爺爺,你有所不知,就安南在爺爺的心裡,大概就是叢山峻嶺,瘴氣甚多,我等大軍過去,極易水土不服。”

“如同蜀道一般,行軍困難,小國寡民,也沒啥利益可圖,是這樣吧。”

聽到這話,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知道便好,在咱看來,打安南,還不如去打倭國,至少那裡就像你說的那般,銀子多得很。”

“耗費點力氣,把倭國打下來了,至少咱大明上百年都不愁沒銀子用了。”

朱英回道:“銀子不能當飯吃啊,可是爺爺,你可知道那安南,對於種植水稻來說,卻有著天然的優勢。”

“安南那邊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三季稻,也就是一年三熟,而安南的水稻種植地區,基本上都是受到河流的灌溉。”

“天然的水利,土壤極為肥沃,畝產比之我等大明良田,還要高上數倍。”

朱英緩緩的解釋道。

其實他本身對於安南也不是很瞭解,但是熱帶雨林氣候還是知道的。

最為主要的,後世的安南,本就是糧食出口的大國,耕地不多,人數不少,還能有大量糧食出口。

足以說明在耕地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之所以現在沒有體現出現,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安南的農耕技術太過於落後了,而且安南官府對於水稻這塊,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而且因為沒有水稻種植技術,現在的安南由於諸多因素,農業這塊還沒有造成騰飛。

朱元璋聞言,遲疑中帶著一絲不信,但大孫的話極為肯定。

於是問道:“大孫,這些事情,可開不得玩笑。”

從內心中,其實包括大孫所言的倭國銀山,朱元璋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只是倭寇太過於囂張,大明的使臣被殺,他這口氣也憋了二十年。

之前大孫執意要打倭國,他感覺自己估計攔不住,也就乾脆打了算了。

現在又來個安南,這次大孫又說是糧食的問題。

糧食,這可比銀子來得重要得太多了。

“爺爺,我可是想著去安南開國呢,這等事情自然早就調查清楚了,其實關於這個事情的真假,隨便派一些細作去打聽一方,就能清楚。”

朱英解釋著說道。

朱元璋聞言,下意識的點頭。

倭國銀子的事情不好說,大明懂農業的大臣還是很多的,派幾個使臣過去查探一番,大孫說的是否真假,頓時就能知道了。

這般想來,朱元璋頓時就相信了大孫所說的話。

“要真是這般,看來這安南還是相當重要啊。”朱元璋喃喃的說道,心裡頭頓時開始有些心動起來。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事情,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最為緊要的問題。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還怕大明不能夠壯大麼。

朱英見老爺子心動,連忙打鐵趁熱的說道:“不僅僅是倭國,安南。我在西域大漠,草原這些年,很多小國看似沒有絲毫用處。”

“但實際上經略下來,對於大明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戰倭國取之銀,徵安南得之糧。如此一來,何有勞民傷財的說法。”

聽到這話,朱元璋開始沉默下來。

他不得不承認,大孫的說法,確實讓他很是心動。

誰還會嫌棄自家錢多,糧多呢。

況且現在的大明受到天災的影響,錢少糧也少。

但是,大孫這話其中潛藏的命題,實在是太大了,大都就連朱元璋,都不能接這個茬。

一旦大明開啟了征戰,那就不是可以輕易停止下來的。

一場戰爭的規模,遠遠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打完的。

沒有誰說開啟了戰爭,就一定能夠打贏。

各種意外的因素,便是如同當年的蒙元建國之處,那般強大,卻在倭國這麼一個彈丸之地接連失利。

兩次戰爭的失敗,導致蒙元的損失,相當的巨大,更是埋下巨大的隱患。

而且,朱元璋,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戰的人吶。

從初參加造反,那是因為他已經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也是餓死一途。

後面的征戰,更加不用說,基本上都是被當時的局勢推著走的。

我不打你,你就會來打我。

只能選擇打,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所以當整個中原都收服的時候,朱元璋也就停下來征伐的腳步,轉而休養生息。

之所以有百萬大軍,這都是朱元璋為了守住家業,而不是有什麼封狼居胥,開疆擴土的想法。

哪怕他當了皇帝,從骨子裡,朱元璋還是哪個想守好家業的人。

大孫話中的野心,不能說是欲蓋彌彰,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不加任何掩飾,征戰之心昭然若揭。

朱英看到老爺子面色有些沉重,知道老爺子的內心中,一定很是糾結。

今天這些話,朱英的意味非常的直接,甚至他也知道,老爺子對於這些話題很是抗拒。

但他還是選擇說了出來,因為太多的事情,以古代的條件來說,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

有一些準備的事情,甚至需要數年的準備才行。

所以他要提前說出來,試探老爺子的態度,哪怕因此會被老爺子反感,他也不在乎。

甚至是最壞的打算,和這大明皇帝位失之交臂,他都不在乎。

以他目前的情況,哪怕因為這檔子事,幹不成這大明皇帝,但以他的身份,搞個什麼藩王完全沒有問題。

藉著大明的名義,他能幹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多。

況且話說回來,這大明皇帝,他不幹誰幹?

或者說是朱允炆?

如果當真是這樣的話,恐怕到時候靖難的,可能就不是朱棣了。

微微思索一番,朱英感覺就目前而言,還是不要逼迫老爺子太緊了。

轉過話題說道:“爺爺,上次我跟說過火藥顆粒化的事情,是否已經安排到火藥司去做了。”

朱元璋聞言,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說道:“昨日已有奏疏過來,說是已經完成,只是目前還沒測試效果。”

朱英聞言微微一愣。

這麼快?沒搞錯吧,這才幾天啊,就說火藥已經成功顆粒化了?

雖然火藥顆粒化這種事情,並不複雜,但這火藥司的動作,也實在是太快了吧。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這個時候的朱英才明白,現在明初的科研能力,完全不是明末可以比擬的。

“爺爺,明日我想再去一趟火藥司看看。”朱英不由說道。

他懷疑,是不是火藥司把東西給搞錯了。

“好,明日咱也跟著你一同去看看,看看大孫說的,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朱元璋說道。

大孫給了他很多建議,目前來說以工代賑這塊還是不錯。

倭國,安南那些過於遙遠了。

最近的能看到的,便是這所謂火藥顆粒化了。

在大孫的話語中,這火藥顆粒化似乎相當的重要,甚至於感覺有些誇張。

好像一旦完成,就能讓火器的傷害提升一個等級。

朱元璋想親自去看看,假若真是這樣。

那麼對於大孫所說的倭國銀山,安南水稻,朱元璋的心裡就要多上幾分重視。

同時朱元璋也明白,火器的威力倘若能因此更上一層樓的話。

對於大明軍隊來說,征戰起來就更加簡單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