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雜交水稻說難不難,說易不易。

主要是看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妄想達到後世那樣的高度,自然是不可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對水稻進行改良,還是可以做到。

改良後的水稻,提高抗病性,高產性,是很有可能的。

朱英並沒現在就將雜交水稻的概念,講解給朱橚聽。

因為如果真的要開始研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說是幾年之內,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哪怕是後世擁有那麼多高新尖的技術,在研究雜交水稻上,也花費了大幾十年的時間。

當然,研究雜交水稻這種事情,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事情,不過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好的水稻育種也會慢慢的推廣開來。

這麼大的事情,也不是朱橚一個人可以搞定的。

朱英並不急躁,他才十八歲呢,還有大幾十年的光陰,總會出成績的。

不過朱橚還是給了他一種意外的驚喜,這已經基本的具備了學者的特質。

畢竟儒家文化當道的現在,多數是在研究詩詞歌賦,其他基礎的學科,對於詩詞歌賦來說,都只能算是小道。

眼看已經很晚了,馮勝和朱橚也告別離開。

夜半時分,大明皇宮。

剛剛在書房批閱完奏章的朱元璋,正準備歇息。

“陛下,錦衣衛那裡傳來訊息,今日晉王親自邀請長孫殿下到秦王府邸晚膳,應是喝了不少酒。”

“宋國公和周王,在長孫斷下府邸等了一個時辰,然後和長孫殿下聊至亥時,這才離開。”

現在是晚上十一點出頭,也就是說,半個時辰前馮勝和朱橚離開朱英院子,錦衣衛就迅速把這個訊息彙報到了朱元璋這裡。

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道:“看來老二老三,應當對於大孫接受了。如此甚好。”

錦衣衛監視朱英,只是在外圍監視,對於一些日常活動的範圍,更多的保護。

至於具體的談話內容,就不會偷聽了。

“對了,老十七最近在幹嘛呢。”朱元璋問道。

朱元璋口中的老十七,便是日後九大塞王之一的寧王朱權。

去年,即洪武二十四年四月,朱權就已經被封為了寧王,不過現在的寧王只有十四歲,不宜就藩,還在皇宮裡待著。

“回稟陛下,寧王殿下最近都在研讀兵書呢。”劉和立即回道。對於各位皇子皇孫的動向瞭解清楚,這是劉和的基本職責。

朱元璋說道:“跟允熥,明月說上一聲,他們年歲相仿,如若出去找他們大哥玩耍的時候,帶上權兒一起。”

“臣遵旨。”劉和恭聲回道。

寧王朱權,是楊妃所生,只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一員。

之所以如此受到朱元璋的重視,話說回來,主要還是因為顏值的關係。

朱權十來歲的時候,朱元璋召集所有的皇子皇孫進膳。

當時一眼看到朱權,就驚為天人。

朱權在眾多皇子皇孫中,真就是鶴立雞群的感覺,眉清目秀不說,渾身都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皇家貴氣。

這般長相,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景隆能夠與之媲美。

便就在當時的宴席中,朱元璋特意讓朱權坐到自己的身邊,與之攀談交流。

僅僅十歲的朱權,談吐大方,舉止得體,更難得所學知識相當淵博。

這就讓朱元璋對其更加喜愛了。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大勝北元的那一年。

朱元璋覺得朱權的書卷氣太濃厚了,作為他朱元璋的兒子,怎麼能不善於帶兵打仗呢。

於是就讓朱權和其他幾位兄弟,一起到臨清練兵。

在練兵的過程中,朱權雖然不夠勇猛,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但是他擅長排兵佈陣,沉著冷靜,哪怕是遇到險境也沒有絲毫的膽怯。

運籌帷幄的神態,頗有一種韓信點兵的氣質。

這讓朱元璋更為歡喜,須知一味的砍殺,頂多只是將軍之流,能夠坐鎮中軍,指揮全軍的才是主帥。

便是這般,在朱權回來的第二年,朱元璋就直接將朱權封為寧王,藩地大寧。

大寧,可是大明的邊疆要塞,地處喜峰口外,和北元接壤,是一個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

將這裡作為朱權的藩地,可見朱元璋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哪怕現在的朱權,也才僅僅十四歲。

能夠這麼放心的重用朱權,一方面是因為喜愛,另一方也因為朱權不是嫡子,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在朱元璋的心裡,寧王朱權應當用盡一生的抵禦外族對大明的入侵,鎮守邊疆。

並且其後代子嗣也會在大寧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為大明護衛邊疆。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朱權將會作為九大塞王之首。

事實也是如此。

兩年後朱權就藩的時候,朱元璋就給了甲兵八萬,戰車六千,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更是作為朱權的直屬。

這般配置,簡直就是九大塞王之最了。

所以朱元璋想讓朱權和大孫交好。

畢竟一個是未來的大明皇帝,一個是未來最強藩王,自然是要關係和睦才是。

當然,若是不和睦的話,那麼朱權這裡,可能就會有一點小變故了。

.........

次日清晨。

朱英已經不怎麼去茶樓的,茶樓那邊的廚子,安排了幾個住在院子裡,只給朱英制作膳食。

每日天還未亮的時候,秉筆太監郭忠就會過來提醒朱英該起床,批閱奏章了。

幸好朱英沒什麼起床氣,不然郭忠可就要遭殃了。

不過也是因為起得太早,導致現在的朱英,已經有了午睡的習慣。

畢竟賴床毀上午,早起傻一天。

若不是朱英身體好,能扛,這幾天下來,心態都要崩塌了,

他所批閱過的奏章,將會由郭忠負責,帶到皇宮裡去。

不過顯然,隨著他批閱速度的加快,目前奏章的數量也在快速的上升著。

從早膳吃完,到將近下午兩點的時候。

足足三百本奏章,已經全部批閱完成。

這些奏章涉及的內容,多數還是跟民生有關,主要來源便是戶部呈遞。

朱英處理起來,還算是比較得心應手。

要是碰到彈劾的奏章,那就沒得辦法了。

秉筆太監郭忠,帶著奏章離開沒多久,朱高熾就上門來了。

“怎麼,這次過來沒帶你小姨。”朱英笑著問道。對於上次一同來的徐妙錦,他還是印象比較深刻。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讓朱高熾有些誤會了,忙說道:“大哥放心,下次我一定帶小姨過來。”

孝陵虞王陵墓的事情,在皇室成員裡已經開始發酵,現在的朱高熾,當然不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

朱英聽到這聲熟稔的大哥,也沒有意外,而是笑著問道;“這次過來,可是燕王殿下有什麼叮囑。”

“大哥果然是明白人,父王這次讓我過來,便就是邀請大哥前往府邸晚宴,不知大哥可否賞臉前往。”朱高熾直接說道。

朱英聞言,眼睛微微眯起。

想來這次燕王朱棣的晚宴,恐怕是有點東西。

朱英清楚,這大概是跟昨日自己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一同吃過飯有關係。

想來昨日就已經定下此事。

不過現在已經是下午兩點,正常來說三點多就是晚膳的時候。

按照正常的來說,朱棣應當是早上就發來請帖,然後再是朱高熾過來迎接。

可是朱英並未收到請帖,朱高熾就直接過來了。

這說明朱棣對於自己這次的赴宴,是勢在必得。其中的關鍵朱英心裡也清楚,無非就是怕自己推脫不去。

“好,即是燕王殿下相邀,那定然不能拒絕,待我收拾一番,便過去吧。”朱英爽快的說道。

“那我便在此等候大哥。”朱高熾說道。

朱英點點頭,然後直接回自己的房裡,開始更衣。

待再次出來後,原本一身麻衣的朱英,已然是換上了綢緞所制的新衣。

內村黑色錦衣,外披硃紅色長袍。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般穿扮的朱英,完全就是貴公子一流,氣場十足。

一盞茶的時間過去,朱英終於出來。

朱高熾見了,不由心中一顫,下意識微微躬身。

這一刻的朱英,已經是完全符合他心目中大哥的形象。

“走吧。”

朱英輕聲一句,然後帶頭向著大門走去,朱高熾在後連忙跟上。

和朱棣的正式見面,對於朱英來說,也是頗為重要。

雖然不知道朱棣目前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朱英心中明白,氣場可不能被壓倒了。

盛裝出席的朱英,已然和從前完全不同。

......

“怎麼還沒有過來。”

朱棣看了看天色,從朱英的院子到燕王府,頂多就是一炷香的時間。

“殿下放心,不論其他,哪怕是憑藉大王子和朱英的關係,朱英定然不會拒絕。”姚廣孝站在一旁,輕聲說道。

在他們的面前,是十多個僕從忙前忙後,準備一切。

朱棣對這次的晚宴很是看重,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能夠平倭掛帥,後續的一切可能,才有希望。

沒過多久,朱英一身硃紅色綢緞長袍,出現在朱棣面前。

“見過四叔。”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