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狸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賈夫人這番話語道出口,涼亭內的幾位婦人,頓時就有些神色各異了起來。
——慄姬自然不用多說,賈夫人話剛說出一半,就氣呼呼的別過身去;雖然沒再開口,但瞥向賈夫人的余光中,也分明寫著‘馬屁精’三個字。
程姬則相對澹然些,稍有些詫異的看了眼賈夫人,便立刻會過意來,旋即淺笑著低下頭去,算是預設了賈夫人的說法。
至於陪坐於竇太后另一側的王美人,面色倒還算澹然。
只是落座於末席,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的唐姬,神情明顯有些侷促了起來。
雖然都是宮中的夫人,且都為當今劉啟誕下了子嗣,但‘夫人’和‘夫人’之間,也還是有差距的。
因為如今的漢室,沿用了過去,春秋戰國時期的後宮嬪妃等級制度;
凡是後宮的姬嬪,都按皇后、夫人、美人、1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分為八個等級。
其中最高的,自然是獨一無二,居於椒房殿的‘天子正妻’:皇后。
而現如今,天子啟的未央宮裡,也只有慄姬、程姬、賈夫人三位,達到了僅次於皇后的‘夫人’一級。
前幾年才生下自己第一個兒子,也就是皇十子劉彘的王美人,則比這三位夫人還要低一級。
而唐姬,則比王美人都還要再低上一級,屬於‘良人’······
良人,在後宮的姬嬪當中,大概是什麼概念?
——透過選秀進入後宮的‘良家子’,在進入後宮的那一刻,就已經是良人了!
甚至就連‘良人’這個品秩,都是專門為這個群體打造的:良人——良家子出身的婦人。
在‘選秀入宮即為良人’的基礎上,良人生下公主,便大機率能升級為‘美人’;
誕下皇子,就可以毫無疑問的升級為‘夫人’,從此在深宮之中,只需要對皇后一人俯首稱臣。
而唐姬,作為已經生下皇子的後宮姬嬪,卻依舊是‘良人’的品秩。
毫不誇張的說:在後宮之中,除了婢女,就不會有人比唐姬的地位更低。
——因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這八個等級中的後四個,基本都是給諸侯王用的······
凡是皇帝的女人,哪怕是路上撿來的,都大機率會從‘良人’起步。
而造成唐姬‘生下皇子,卻還是良人’的原因,自然是出身:唐姬,原本是程姬身邊的婢女······
而婢女,作為宮中身份最低微,甚至比寺人、太監都還低微的群體,即便是生下皇子,也絕不可能突破‘良人’的品秩,成為更高階別的美人、夫人。
原因很簡單:這個先例,開不得。
若是開了,那往後,宮中的婢女們,就都不用幹活了;
只要每天到處打聽皇帝的動向,然後來一出‘偶遇’‘邂後’就可以了。
說回唐姬,明明已經生下了皇子,甚至孩子都已經十好幾歲了,卻還是‘良人’的品秩;
在宮裡,哪怕是見到那些剛入宮的小丫頭片子,都得以平等的禮節對待。
這樣的地位,自然也就意味著唐姬,根本不可能有多少私人財物。
就更別提‘首飾’這種在宮中,象徵著皇帝恩寵的稀罕物,唐姬的手裡能有多少了······
許是看出了唐姬的拘謹,程姬也不忘側過頭,面帶溫和的朝唐姬笑著一點頭。
被程姬這麼一安撫,唐姬卻反而愈發侷促了起來。
思慮良久,終還是面帶忐忑的低下頭,也像方才的王美人一樣,從懷中,取出一張明顯有些陳舊的手絹。
將那泛黃的手絹攤開,露出那塊被細心包起的小玉佩,又將其放在身前的桉幾之上,唐姬這才磕磕絆絆的開口道:“妾、妾沒有首飾了······”
“這枚玉佩,是妾當年逃荒的時候,母親臨死前留給妾的;”
“太后若是不嫌棄,就當是妾孝敬太后······”
怯懦的語調,惹得竇太后身旁的程姬也不由一怔,眉宇間,也隨即湧上了滿滿的同情。
便是竇太后,聽說那枚玉佩,是唐姬的母親留下的唯一一件遺物,也明顯是有些動容。
面帶唏噓的發出一聲輕嘆,竇太后便朝唐姬稍昂起頭。
“收回去吧。”
“既然是母親的遺物,就該好生保管。”
“多少算是個念想······”
溫和、慈愛的語調,終是讓唐姬忐忑不安的情緒稍稍安定了下來,卻也沒忘對竇太后大禮一拜,才怯懦的坐回座位,又似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
而竇太后那雙昏暗無焦的雙眸,卻在沒人注意到的角度,悄然落在了賈夫人的身上。
今天的賈夫人,很不對勁!
起碼在竇太后看來,眼前的賈夫人,和過去的賈夫人,絕對不是同一個人!
就說此刻,涼亭內的其他幾位夫人,哪個不是嚴格按照自己往日的‘人設’,對竇太后做出了回應?
——慄姬,還是那麼斤斤計較,同時還蠢到令人髮指!
——程姬,也還是本本分分,又不乏些許精明。
王美人,同樣和往常一樣,一副什麼都不爭、什麼都不搶的姿態,活脫就是想做一個透明人。
唐姬,更是和傳聞中如出一轍:怯懦的令人心疼······
唯獨賈夫人,平日裡明明是和王美人一樣不爭不搶,不願出頭的性子,今天卻一反常態的做了這‘出頭鳥’!
按照竇太后對賈夫人的瞭解,‘正常’的賈夫人,本該是逆來順受的性子;
就拿今天這場博戲距離,正常狀態的賈夫人,本該是竇太后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竇太后不說,就絕對不開口多說一句話。
或者說:相較於王美人以退為進的‘不爭’,賈夫人,才是真正‘不爭’的人設才對······
“這倒是怪了······”
“難道是平日裡,我看走眼了?”
略有些疑惑地抬起頭,竇太后不由眨了眨眼,甚至悄悄將上半身前傾了些;
正見身側的程姬,對稍遠處的賈夫人微點了點頭,竇太后這才若有所思的坐直了身。
片刻之後,又自顧自搖頭一笑。
“是那隻狸奴,在身後出的主意啊······”
“——想要哄著我這瞎眼老婆子······”
想明白賈夫人今日這‘異常’作風的源頭,竇太后便也長出一口氣,伸出手,在宮人的攙扶下起身。
待幾位夫人也趕忙站起身,竇太后才側過頭,對身側的程姬、賈夫人微微一笑。
“罷了罷了~”
“既然首飾都輸沒了,就不玩了······”
“不必再遣人回去取了,太麻煩······”
溫聲拒絕賈夫人、程姬‘決戰到天亮’的邀請,竇太后便右手拄著杖,稍弓著腰,摸索著伸出左手,朝面前的桉幾大概指了指。
“幾位夫人,輸了二十幾件首飾給我;”
“我自己,也帶了百十來件首飾。”
“去;”
“把這些首飾,都送到未央宮去。”
“——告訴皇帝:國家有難,這是宮裡的夫人們,對出征將士們的一點心意······”
直到竇太后這句吩咐道出口,幾位夫人這才緩過神來:原來今日,竇太后並不是真的想博戲;
而是藉著博戲的名義,拉著後宮的夫人們一起,給宗廟、社稷,做出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意識到這一點,賈夫人、程姬都略有些羞愧的低下頭,暗自惱怒起自己出門前,為什麼沒多帶幾件首飾。
就連唐姬,也是再次將手深入了懷中;
若非竇太后搖頭拒絕,只怕就會再次掏出那枚玉佩。
王美人早早就把首飾都‘輸’給竇太后了,面上自然是沒有異色;
便是慄姬,即便心中仍舊有不滿,但在竇太后明確表示這些首飾,都將作為出征將士的軍費之後,也沒了再開口反駁的底氣。
——事實證明,人的蠢,是有限度的。
起碼目前的慄姬,暫時還蠢得有限······
對於竇太后的吩咐,幾位夫人都沒有異議;
倒是一旁的宮人,聽聞竇太后此言,略有些心疼的多嘴了一句:“太后;”
“這些首飾,可都是先太宗孝文皇帝在世時,親自賜給太后的啊?”
“就這麼全拿出去······”
“——太后,好歹留下幾件吧?”
“也好留個念想?”
聽聞宮人此言,竇太后卻滿是灑脫的笑著搖了搖頭。
眉宇間,更是隱隱帶上了一抹自豪之色。
“先太宗孝文皇帝,一生都勤儉、質樸,從來都不喜歡宮中的姬嬪濃妝豔抹、穿金戴銀;”
“——就連姬嬪的裙襬,太宗皇帝都曾明令:不允許拖在地上。”
“至於這些個首飾,是先帝念我當時皇后之身,不能在其他後嬪面前丟臉,才賜給我的。”
“這麼多年,太宗孝文皇帝賜給我的收拾,我是一件也沒戴過······”
說著,竇太后也不由自嘲一笑。
“年輕的時候都不戴,如今一把年紀了,孫兒都到了婚配的年紀;”
“再去戴帶著首飾,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也不符合太后的身份。”
“——而且這些首飾,都是太宗孝文皇帝生前,賜給身為皇后的我的。”
“如今國家有難,身為太后的我,把這些首飾拿出來,太宗孝文皇帝在天有靈,也定然會感到高興······”
隨著竇太后平和、溫婉,又滿是灑脫的話語聲,涼亭內的每個人心中,都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竇氏究竟是不是合格的太后,或許還有待商榷;
但最起碼,作為先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竇太后,沒有丟亡夫劉恆的人······
“誒;”
“慢著。”
正當那宮人,被竇太后一番話感動的五體投地,取來一張方布,要把桉几上的首飾打包起來時,竇太后清冷的語調,再次於涼亭內響起。
待眾人齊齊望向竇太后,卻見竇太后漠然回過身,看都不看身側的幾位夫人一眼。“都分清楚;”
“哪件首飾是哪位夫人的,都分好。”
“讓皇帝好生看看,各位夫人對出征將士、宗廟社稷的心意,有怎樣駭人聽聞的差別······”
丟下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竇太后便拄著杖,朝著寢殿的方向緩緩走去。
而在竇太后離開之後,早已被氣的七竅生煙的慄姬,也終是暴露了‘武魂真身’······
“切!”
“就這幾件首飾,夠幹什麼用?”
“——怕是連幾匹像樣的戰馬都買不到!”
“再者說,自古以來,打仗,就一直都是男人的事!”
“打起仗來,卻要我們這些婦人拿首飾,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如果連打仗,都要我們這些婦人出力的話,那還要男人何用?!
”
·
“嗨······”
“母后啊······”
片刻之後,未央宮,宣室殿內。
看著眼前,那令劉啟感到無比熟悉的首飾箱,天子啟只無奈的笑了笑;
伸出手,從首飾箱中,取出一支並不起眼的木簪,劉啟的面容之上,便隨即湧上一抹追憶之色。
“這支簪子,是父皇還在代國時,送給母后的。”
“當時,代王宮裡非常窮,就連父皇,都穿著打有補丁的衣服。”
“但在收到這支簪子之後,母后卻非常的高興,根本沒有嫌棄這支簪子,是父皇用柳木做出來的。”
滿是唏噓得說著,劉啟不由再彎下腰,在首飾箱中左右翻了翻。
不出劉啟所料:這個首飾箱,就是自己印象裡,母親竇氏不允許任何人靠近的‘寶物箱’。
而這麼一方木箱,裡面放著至少上百件首飾,雖然全都是先帝所賜,但加在一起,也還不如一匹好馬值錢······
“連這些首飾,母后都拿出來了······”
苦笑著發出一聲呢喃,天子啟的眉宇間,也隨即帶上了滿滿的自嘲。
——竇太后的意思,天子啟,看的很明白。
竇太后這是想透過這一箱首飾,隱晦的提醒劉啟:不要忘了那些年,竇太后、館陶公主、梁王劉武,以及劉啟母子四人,在代王宮渡過的那段艱難歲月。
竇太后,是想提醒劉啟:梁王劉武,是你的親弟弟······
同甘共苦的親弟弟······
“嗯······”
“嗯?”
“這些首飾······”
“——分明不是母后的,怎麼看著也眼熟?”
思緒被木箱旁的另外幾包首飾打斷,便見天子啟滿是疑惑地發出一問;
聞言,那送來首飾的宮人卻是笑著弓下腰:“稟陛下;”
“這些首飾,都是各位夫人們的心意······”
“——太后說,國家有難,後宮的夫人們,沒有其他的法子能幫到陛下。”
“只能拿出這些過去,陛下賜給夫人們的首飾,權當是軍費。”
“即便是杯水車薪,也是太后,和夫人們的一番心意······”
待宮人說明這些首飾的來歷,天子啟的面容之上,只更湧上一抹苦澀。
尤其是當那宮人,按照竇太后的吩咐,分別給天子啟指出‘這是賈夫人的’‘這是程夫人的’‘這是王美人的’‘這是慄夫人的’‘這是唐良人的’之後,天子啟嘴角上的苦笑,更是帶上了些許悽苦。
“呵······”
“我漢家,應該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吧?”
“——還沒有到要用後宮婦人的首飾,來籌措軍費的地步?”
苦澀中略帶慍怒的詢問,卻只引得那老宮人又一躬身。
“老奴,不過是刀、鋸之下,剩下的一塊不是東西的東西;”
“陛下問出這麼深奧的問題,老奴,恐怕無法回答。”
“太后的吩咐,老奴已經完成了。”
“如果陛下允許,老奴這便回長樂宮,向太后覆命······”
隱含怒意的質問,卻引來老宮人這麼一番答覆,只讓天子啟覺得,拳頭打在棉花上一般的難受。
強自按捺片刻,勉強將那莫名的怒火按捺下去,天子啟才隨意一擺手,示意宮人退去。
待宣室殿內,只剩下自己一人,天子啟終是徹底沉下臉,面呈若水的回過身,到御榻前坐下身來······
“母后是想提醒我,除了老三,朕就只能指望這些婦人、指望自己的姬妾了?”
“——難道我漢家,就他梁王劉武一個忠臣了嗎!”
毫無徵兆的一聲怒吼,惹得殿門外的武士趕忙探出頭;
待看見殿內,只要天子啟獨自坐在御榻上的身影,那武士才悄悄將探出的頭縮了回去,扮演起了泥塑凋像。
——最近這段時間,類似這種天子啟自己跟自己發怒的情況,出現的頻率頗有些頻繁;
而作為禁中武卒,對於天子啟這莫名而來、又不知發往何處的怒火,也只能當做沒聽見······
“來人!”
又一聲怒吼,這下,那武卒倒是不能裝聽不見了。
趕忙踏過高檻,稍往前走兩步,便就地一跪:“陛下有何吩咐?”
“——去!”
“——把故安侯、開封候,還有袁盎三人請來!”
便見那武士聞聲而敗,卻並沒有應喏,而是下意識等待著劉啟的下一句吩咐。
但這一次,天子啟卻並沒有像過去那樣,補上一句‘把內史也叫來’。
而是······
“再晚些,等宵禁了再去。”
“朕召見這三人的事,不要讓內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