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容國引光城。

駐城大將靜野最近的處境很尷尬。

他“勇敢揭露”陽國鼠疫之時,陽國還是齊國堅定的盟友。他如此行止,不無暗暗打擊齊國勢力的意思。

然而不曾想齊國以此為因由,直接兵出陽國,將名義上的屬國,變成事實上的齊土。

因而靜野此舉,便成了有些人嘴裡的“不識大體”、“不顧大局”。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陽境轉為齊境後,容國便已與齊國接壤,成了臥榻之側。

陽國的今日,似乎便是容國之明日。

雖然中域之霸主景國,乃至北域之牧國,都對東域這些小國有明裡暗裡的支援。就如齊國也支援了一些中域、北域的小國般。

然而當齊國真以大勢壓來,以重玄褚良如此名將領軍出征時,無論是牧是景,又真有信心,與齊國在東域打一場國戰嗎?

之所以陽建德傾盡國力要來一場大決戰,是因為他清楚只能以一場勝利贏得更多支援。

易地而處,容國又真能做到陽建德那種程度嗎?

這答案似乎令人膽寒。

不提容國朝廷如何暗暗加強邊郡邊城的力量,齊陽大戰止歇,陽容兩國邊境也顯得風平浪靜了。

底層百姓大多隻記掛著一日三餐,對於天下形勢是不如何關心的。

城內某間客棧二樓,一個面目普通的年輕男子倚窗而立,望著街上的行人,有些恍神。

“他們的生活還是這樣平靜,絲毫不知道危險的靠近,不明白未來如何。或許,無知是一種幸福,”

房間裡,粘了鬍鬚的劉淮坐在桌邊,聞言只冷聲道:“都是一些愚民,賤民!一待齊軍攻來,他們個個俯首帖耳,搖尾乞憐,比狗都不如。”

看著窗外的男子自然便是陽玄策了。

聽得劉淮這話,他只隨手將窗子帶上:“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無論君主是姓陽、姓姜,又有什麼區別呢?君王姓姜的話,或許他們的生活還能更安穩一些。”

劉淮又驚又怒地看著他,但念及這是陽氏最後的血脈,最後只能說道:“您……怎麼能如此說話?”

陽玄策走回來,亦在桌邊坐了,順手為自己倒了一杯茶:“怎麼?陽國都亡了,公公還聽不得實話?”

“公子噤聲!”劉淮急道:“如今不可不小心。老奴死不足惜,您卻系千鈞之重!”

“你瞧。”陽玄策帶著些自嘲的笑了:“你我如喪家之犬,連真容也不敢露,本名也不敢說,舊日身份,更是遮掩的嚴實。你我尚且如此,又如何能強求那些小民為國盡忠?”

劉淮說不出話。

“這世道,原本就沒有誰欠誰的。死在兇屠刀下的那二十萬將士,又該罵誰去?罵我父親吧?”

“陛下已是為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您怎可……”

陽玄策伸手打斷他:“求仁得仁,如此而已。”

“好,好。”劉淮有些心灰意冷,但緩了一陣後,還是從儲物匣取出一塊金色圓石和一卷古老獸皮來。

“這是我從宮裡帶出來的。您要學哪部?”

獸皮上記錄著以血寫成的文字,歷經無數歲月,那血色殷紅如初。只晃過一眼這血色文字,就有發自靈魂深處的戰慄,叫人能夠深覺其中恐怖與強大。

這自便是滅情絕欲血魔功。

然而陽玄策只掃過一眼,便不再看,只將目光落在那金色圓石之上。

忽的笑了:“大日金焰決,往日哪有我沾的份?”

陽氏秘傳的大日金焰決,歷代只傳太子。當初陽玄極也是學了此功之後,才被視為無可爭議的陽庭儲君。

習得此功,即承陽氏宗廟者。

然而如今的陽氏宗廟,已經在大軍開進之前,就被照衡城的老百姓們“自發”搗毀,又如何承之?祭祀也尋不著地方!

之所以明眼人都不信服這個“自發”的說法,乃是因為彼時正是“救民鎮撫”黃以行在衡陽郡奔走勸降的時候。譭棄陽氏宗廟,而不至於等到齊軍動手。自是他的一樁“功績”。

然而陽國已滅,萬馬齊喑。齊國方面更是不會對此說什麼,只有樂見其成。

劉淮靜靜等待他的決定。

但陽玄策只是搖了搖頭,連那金色圓石也不再看。

“父王之能,勝我百倍。他做不到的事情,我更做不到。”

作為陽氏血脈,學了大日金焰決,便是承繼了責任。

他自忖若與父王陽建德易位而處,最多也就是對百姓寬仁一些,或能得民心一些。但要想在齊國注視下延續社稷,絕無可能。

更別說此時社稷已崩滅,要想重建宗廟,倒不如指望陽氏列祖列宗死而復生來得簡單。

令他意外的是,劉淮只說道:“陛下說了,他不會要求你做什麼。只一件,他讓老奴把這物件送給你。”

一枚盤龍玉佩就那麼放在桌上。

只須掃過一眼,便能夠認得出來,這是陽建德的隨身配飾。

曾經多少次,他躲在母親身側,偷偷抬頭去看那個威嚴卻冷漠的男人,往往只看得到一個側影,和這一枚盤龍佩!

那時候的心酸和注視,被注意到了嗎?

陽玄策避過這一切都不看,只低頭看著茶杯。但竟從杯中水面,看到自己的眼睛,不知何時已泛紅。

他閉上眼睛,再睜開時已經顯得很平靜。伸手將這枚玉佩,和代表大日金焰決的金色圓石抓起來。

“不必談什麼忠義節志,只有我陽氏欠陽國百姓的,沒有陽國百姓欠陽氏的。”

“你自由了。”他對劉淮說。

時至今日,這是僅存還對陽建德忠心耿耿的人了。對於這個太監,陽玄策向來是沒什麼好感的,但國家都沒了,也不必再以國事相縛了。

說完,陽玄策起身往外走。

劉淮只問:“公子有什麼打算?”

“雖則覆宗廟社稷是沒什麼可能的事情……”陽玄策腳步稍頓,又往外走:“但做兒子的,總得為戰死的父親做點什麼。”

陽玄策離開了。

關上了客房的門,也關上了劉淮最後的希望。

儘管他自己也知,那所謂“希望”,是如何渺茫。

就躲在陽國國境線外的容國邊城,這是陽玄策的意見。

那段荒唐的天下樓生涯,讓他對藏匿行跡有些心得。

劉淮他自己,是全然沒有方向的。

陽建德的遺命,是讓他找到陽玄策,帶他離開陽國,但沒有說接下來要怎麼做。

如果說一定要有一個目標的話,他想讓陽氏復國,想讓陽氏宗廟不絕,想讓陽建德九泉之下,能得安寧,能有不絕香火。

但其實他自己也明白,陽建德生前都沒能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後,更是再無可能。

就連唯一有資格延續陽氏宗廟的陽玄策自己,也對這一“宏圖”無動於衷。

他一個失君失國的老太監,又還能做什麼呢?

“你自由了。”

陽玄策以陽建德僅存唯一血脈的身份,宣告他的自由。

然而“自由”,是什麼?

那段亦步亦趨,小心等候的日子,難道竟不是“自由”嗎?

入宮多少年了,已記不清。

唯獨記得,當年國君也還只是皇子,入宮覲見之時,姿態便與旁人不同。龍行虎步,儼然他才是此地主人。

後來果不其然,他幾乎無可爭議的坐上了龍椅。

那位背後隱隱有齊國支援的皇子,在他面前,連一點浪花都翻不起來。

他也還記得,國君陛下當年在宮中看到他,說瞧著眼熟,便隨意點了他隨侍。

他當然記得,繼位之後第一次大朝會,國君陛下便與他說,這個國家爛透了,但即使是爛果子,他也要令其生根發芽,育成參天大樹!

他記得太子初誕時,他第一次見到國君流淚。

國君哭著說:“待孤百年之後,必不使我兒如此!”

然而……

他記得國君是如何意氣風發,又是如何日漸消沉。

他見證了這一切,感受著這一切,也咀嚼著這一切。

現在,國君沒了,太子死了,小王子也走了。

空落下來的客房,只有桌上的那捲獸皮書,還在流動血光。

劉淮囁嚅著嘴唇,最後連一聲嘆息也發不出來。

令他有些恐懼的是,他發現自己的目光竟然不由自主地便往獸皮書上看。而那捲獸皮,不知何時,已經悄然展開。

滅情絕欲血魔功……

令劉淮恐懼的,並不是這魔功有多麼滅絕人性,多麼可怕,多麼人人喊打。而是他發現,他無法剋制學習這門魔功的慾望。

他無親無朋,倒也不怕滅情絕欲。但若說還有什麼牽絆。那就是因著陽建德遺命,想要保護陽玄策的心情了。

他是見識過陽建德如何殺絕宗室、屠戮親生兒女的。

如陽建德那等雄才,最後都不免如此。他如果修了這門魔功,只怕有一天,也不得不去殺陽玄策,以斬斷唯一的牽絆。

這念頭只在腦海裡稍稍略過,便令他不安起來。

那是國君陛下僅存的血脈,他如何能?

劉淮雙手成爪,灌輸道元,立即就將這獸皮書撕成了諸多碎條。

如此猶不能放心,又捧出一團炙熱火焰,將這記載魔功的獸皮燒成了灰燼。

然而……

他驚恐地發現,那獸皮書上的血字,竟如此清晰的在腦海中流過,滅情絕欲血魔功,每一個字都記得清清楚楚!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從滿天賦開始修仙

從滿天賦開始修仙

失落葉
我寧道然一步一個腳印,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自己的努力!
武俠 連載 8萬字
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

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

黑心師尊
山河易變,世間滄桑。衛圖穿越仙俠世界,覺醒【大器晚成】命格。【命格:大器晚成。 】【屬性:堅韌不拔,必有所成。】看到這個命格,被磨平稜角的衛圖心中終於燃起了希望,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以草芥之身成仙作祖。 所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已有三本精品,《我重寫了家族歷史》、《修仙:我能在諸天輪迴》、《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
武俠 連載 89萬字
年代修仙:我有山海相伴

年代修仙:我有山海相伴

曾經的青柳
葉慕雪渡劫失敗,竟重生到七十年代,不知道這是輪迴還時光逆轉,那些小人。 極品親戚,再也休想阻他仙途。
武俠 連載 3萬字
山居修行:本是人間清風客

山居修行:本是人間清風客

竹子米
人生驟變,從雲端跌落泥潭,一曲紅塵陌上行,獨品浮生一味清歡。(有男主,不爽不甜不劇透,望慎閱。 本文所有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危險情節請勿模仿! !!謝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援~。)
武俠 連載 11萬字
大少爺的劍與簫

大少爺的劍與簫

簫聲悠遠
故事發生在唐末,有一位少爺,佩劍與長簫從不離身,江湖人稱簫劍俠;他年幼時父親被謀害、歷經江湖險惡和種種磨難,終就練成蓋世神劍和絕妙簫樂,苦難的少年經歷造就了他一種慈悲心懷和俠肝義膽;在盜匪蜂起時,他能仗劍救人於危難;在風花雪月下,他是多情少年,一曲曲簫樂訴不盡衷腸,面對深愛他的林玉雪、童靈靈和張玫璐......,始終無法做出感情抉擇;在面對諸侯裂土割據,民不聊生之際,他挺身而出, “俠之大者,為國
武俠 連載 1萬字
詭道神話

詭道神話

實屬弟中之弟
這是鬼與神話交織的世界,耳熟能詳的神話典故中衍生出無數鬼神。倒懸半空的剖心星君,遊蕩深海的分水將軍,端坐雲端的甲子太歲……誰能想到,凡人修行的盡頭竟然是一頭頭鬼神。 【武人:食如饕餮,煉化餓鬼為丹田,食慾旺盛者氣血充裕。】【練氣士:以鬼瞳為眼,知天下陰脈,吐納陰氣修行。 】【蠱師:屍蟲入心,腹鬼代替腸胃,藉此飼養蠱蟲。】【劍修:脊骨附著母鬼化作劍魄,劍器融入子鬼,駕馭飛劍百里取人首級。 】
武俠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