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晨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哦?倘若如何?”

子產聽得李然欲言又止,顯然是話裡有話,便是立即追問道。

而李然得了子產授意,便來了幾分膽氣,繼續是往下說道:

“倘若衛國因此而激起民變,民眾掠糧,那麼試想一下,衛國的公室又當如何自處?是替祭氏討還公道?亦或是就事論事,前來質問鄭國?所以,此等看似有利之事,或許到頭來,竟是個名利兩空之局啊!”

李然此言一出,卻是將子產和祭先一下都說懵了。

很顯然,他們誰都沒往這方面考慮過。而如果真的到了那地步,衛國公室那是自然絕不會幫著祭氏“討還公道”的。

而且,最要命的是,無論祭家這一批糧食定價幾何,衛國民眾總有吃不起的。那到時候這批人聚眾鬧事,對祭氏而言,的確是可以預見得到的窘境。

到頭來,這個屎盆子不還得是祭氏自己兜著?

“況且,再說這大義,鄭國黎民是人,衛國黎民那也是人。將心比心,若是受災之國乃是鄭國,鄭國又該當如何看待此等的行為?此等行為,與屠戮黎民又有何異?”

確實如此,衛國大災遍及全境,祭氏運糧販賣,此舉無異於趁火打劫。而最關鍵的乃是,祭氏此番所劫,並非區區錢財,而是衛國百姓的性命。

李然實在沒有當“聖母”的心,他覺得自己也不配。

可今日被孫武一番話驚醒之後,他的那種正義感,便是油然而生。

他自是無法坐視,更無法忍受祭氏這等高舉鐮刀卻滿口正義之辭的虛偽。

所謂人命關天,什麼是底線?人命就是底線。

這年頭,這些個庶民的性命,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或許真的是不值一提,可在李然眼中卻不是這般。

就連當初他讓孫武前去莒邾領兵時,都曾再三寫信叮囑孫武,上兵伐謀,務必要減少死傷,不可視士卒的性命如同草芥。

對待戰爭尚且如此,遑論對待天災?

而他的這一番話說完,子產的臉上已是愕然,旋即又陷入沉默之中。

事實上,子產在鄭國,也真可謂是愛民如子了。

如若不然,也不會執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銳意改革,拿那些個手握大量田地的權貴與豪強們開刀。

可是在子產的潛意識中,卻還是不能做到推己及人,將衛國的黎民也當作他鄭國的黎民來對待。

國與國之間的隔閡與間隙難道就如此的明顯麼?衛國人與鄭國人的區別難道就如此之大麼?

並不是。

當子產就著李然的思路,自省一番後便立即發現,此前確是自己的心思,有那麼一些“不正”。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只能歸結於當下分封治世所帶來的根本上的侷限性。

天子關心全天下的黎民,而各諸侯卻只需要關心自己範圍內的黎民。至於卿大夫,更只需要管理好自己家族即可。倘若既不是天子,又不是諸侯卿大夫,只是個平頭百姓呢?那就只管好自己就行了。

而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無外如是。

子產作為局內之人,若無旁人指點,自然是看不透這一點的。因為他無法跳脫出來,以上帝視角俯瞰整個人類的歷史文明。

而子產之所以陷入了沉默,乃是因為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反駁李然。

而且,他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點,甚至在細細品味李然這一番話後,他還覺得李然說得甚是有理。

“放肆!當著大夫之面,你豈敢如此!”

“老夫運糧前去販賣,乃是一番好意!豈是屠戮之舉!”

祭先惱羞成怒,頓時拍案而起,兩條黑白相間的眉毛不停抖動,顯然已是氣極。

然而李然卻只淡淡道:

“若此番祭氏運糧前去衛國,即便是一切順利,得以高出市價之價格販賣,屆時衛國若仍然有人不能果腹,只能眼睜睜看著近前的糧食而坐以待斃。試問老宗主,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殘忍的殺人誅心之手段麼?”

“然非衛人,亦非鄭人,卻實不忍千萬百姓如此慘死,也不忍見祭氏揹負如此罵名。今日李然斗膽,懇請祭老宗主能夠放棄販糧,而主動捐與衛國,以此為祭氏百年門楣嗣繼光輝。”

此言一出,祭先當即愣在了原地,一動不動,雙目圓睜,緊緊的盯著李然。

若說李然前面說的那些大道理都不過是陪襯的話,那麼李然最後一句則是點睛之筆。

此番運到衛國販賣的糧食值幾個錢?

對於他祭氏而言,這點錢有算得了什麼?

真正重要的不是錢,而是祭氏的名聲,祭氏百年傳承的光輝門楣!

要知道當年祭仲事三朝鄭國君侯,所依靠的可不就是大義?想當年祭氏門楣光輝威嚴,更是無人敢直視!

而今不過一兩百年過去,祭氏難道便已經淪落到發災難財的地步了?便已經淪落到趁火打劫的地步了嗎?便已經淪落到遭天下人唾棄的地步了?

他祭先支撐著祭氏搖搖晃晃走過數十載春秋,所為的乃是什麼?不正是祭氏流傳百年的聲譽?

若經此一事,祭氏數百年聲譽盡皆毀於他之手,他還有何面目去面對自己的列祖列宗?未來的子孫又會以何等的模樣看待於他?

唯利是圖乃是商賈本性,可保家守業也是他祭先義不容辭的本分。

為了這些許小錢而置大義於不顧,實屬不該啊。

想到此處,祭先一時像洩氣的皮球,整個人都一下子軟了下來。

他這才意識到李然剛才話裡所言,竟都是為祭氏一族著想。而他自己卻仍是頑固的以為李然乃是對祭氏有所圖謀。

而此時的子產看到一時無話可說的祭先,也知道李然剛才的一番話已經是震醒了他,當即示意祭先先行坐下。

而後他才繼續是與他安慰言道:

“子明所言,甚為有理。祭老啊,此事還須三思啊。”

“祭氏聲名享譽天下,若因此事而致祭氏聲名受損,蒙以塵垢,豈非得不償失?衛國百姓掙扎於水火之中,我等卻以利取之,確是無道啊…”

話到此處,子產一聲長嘆,顯得有些自責。

畢竟這件事他也早知道,可是卻沒能如李然一般看得這般通透,險些就讓祭氏運著糧食去衛國販賣了。

若當真如此,那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他鄭國宗室?

“大夫......”

祭先的話剛剛出口,便被子產擺手制止了,總歸還是要給祭先一個臺階下的。

只聽子產道:

“依僑愚見,祭老便依子明所言,此次運送衛國的糧食,盡皆捐出。勿使衛國上下以為我鄭國之人乃是貪圖錢財而不知大義之輩。”

此言甚為鏗鏘,堅定不移,祭先聽之,當即拱手而應。

“今日之事,多虧了子明,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若非子明之言振聾發聵,只怕我鄭國日後再無顏面對天下之人啊。”

“子明先生,確是高義!”

子產起身,恭敬肅然的朝著李然拱手一揖。

李然急忙將之扶起,並道:

“大夫言重了。”

“然深受祭老宗主與大夫恩惠,豈能不知回報?然實不忍見祭氏與鄭國聲名受損,這才口出狂言。若有不周之處,還請子產大夫與祭老宗主見諒海涵。”

李然說罷,又是躬身而禮,也算是給祭先賠了罪。

此時的祭先已然是反應了過來,見狀頓覺麵皮滾燙,忙不迭的道:

“老夫慚愧,竟差點致家國蒙羞…該請見諒的乃是老夫啊。”

說著,他的臉上滿是愧疚之色,一瞬之間似又老了幾歲,頹然而坐,嘆息不已。

子產適時出聲打了個圓場道:

“祭老也不必過於自責,所謂在商言商,祭老所謀其實也並無不妥。只是子明之見更是高瞻遠矚,不由令人信服。”

這話算是對李然極高的評價了。

然而李然卻並未應聲,而是又朝著祭先詢問道:

“不過…然尚有一事不明。敢問祭老宗主,此次運糧前去衛國販賣的籌劃,當真是您的主意麼?”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贅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蒼生

贅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蒼生

天際的風采
張宇航上一輩子被當做家族棄子入贅於興勇侯府沖喜,敬長輩,掌家族中饋,撐起日落西山的侯府:又在妻子母親的安排下過養了一位繼子,依靠自己的扶持,幫助繼子扶搖直上,金榜題名,又成為當朝皇帝的乘龍快婿,最後才發現這這是一場喪心病狂的陰謀。 \n繼子說:“母親是我的親身母親,但你卻不是我的父親,你只是一個可憐蟲而已。\"\n同床共枕的妻子:“不要怪我,你本來就是我侯府的贅婿,讓你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也
歷史 連載 54萬字
大秦:開局跑路,祖龍求我回家

大秦:開局跑路,祖龍求我回家

南蠻浪子
穿越大秦,成為公子晨,祖龍十六子祖龍登基當天。趁宮中內侍忙碌,跑路離開咸陽,意外解鎖打卡系統每日簽到,豪禮不斷原打算在山野間苟活一世,不料祖龍第五次東巡,父子意外見面公子晨:回宮不可能回宮! 要麼你弄死我,要麼我弄死你祖龍:......
歷史 連載 28萬字
頂級壞種為我俯首稱臣

頂級壞種為我俯首稱臣

皮卡貂蟬
風檀女扮男裝入朝為官,為翻舊案救故人拼盡一切,可所有的努力都廢在一人手中——當朝權臣蕭殷時。 朝野皆知蕭殷時絕非善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行事偏執又殘忍,斷情絕愛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是個不折不扣的天生壞種。 翻案失敗那日,風檀被囚。 長鞭狠落,風檀囚服四分五裂,女兒身暴露在蕭殷時眸中。 男人瞳孔緊縮,骨節分明的手指纏上裹胸帶,卡著脖頸將人按在刑架上,“耍我?” 她一路走來,可真是瞞天過海。 “把自己交
歷史 連載 3萬字
從農家子到狀元郎

從農家子到狀元郎

填海的精靈
胎穿農家子,家中貧窮還人口多,前途一片暗淡,那便走坎坷的科舉路,改變命運。 山不就我,我去就山,科舉考試,我謝初六來了!
歷史 連載 3萬字
大明聖皇

大明聖皇

東門霸主
因八世之前犯的大錯,被懲罰十世不得善終,孤獨無依,沒想到因緣際會,竟然墜出輪迴甬道,回到了大明朝,成了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這下好玩了,帶著生前八世的記憶經歷,大學教授的知識,玩轉大明,北驅韃虜,南戰倭寇,大臣反對? 朕就支援,奈朕若何。祖宗制度,那是什麼玩意兒?父皇尚在的時候,朕都敢偽造聖旨,你們要......麼給朕聽話,要麼就給朕閉嘴。 【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0萬字
小夫郎靠賣藥材發家

小夫郎靠賣藥材發家

花落傾語
東河曦帶著分家得到的一大筆銀錢回到了東河村,靠著變異木系異能開始買地搞種植,水果蔬菜不能少,末世沒吃個痛快的東西他全都要種得多多的好吃個痛快。 古代缺醫少藥,那他就買山頭專門種植藥材。 沒想到與他只有一個界碑相隔的鄰村,那戶據說搬去了皇城的人家竟然回來了。 *** 顧君謙一遭毀容殘疾,從天之驕子跌落泥裡,皇城裡人人見了他都帶著憐憫之色,更是被世家貴子貴女避如蛇蠍,祖母不捨他在這裡整日被人譏諷,便幹
歷史 完結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