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

中書、三司、樞密院的官員們都忙碌了起來。

裁兵之策將由參知政事文彥博主筆,參知政事張方平、樞密副使龐籍為輔,三人共同撰寫。

所需任何資料、資料,其他衙門都須第一時間配合。

臺諫官們則進行監察。

三衙的將領們皆心情緊張。

他們知曉已難改朝廷裁兵之策,唯有希望裁減的人數可以少一些。

一些老兵,除了當兵什麼都不會。

若將其放還為民,恐怕大機率會成為流匪賊盜。

一些將領已上疏表達了擔憂之心,趙禎都只回復了一句話:朝廷自會妥善安置。

……

十日後,近午時。

裁兵之策的首稿擺放在中書省政事堂的桌子上。

文彥博、張方平、龐籍三人,面帶笑容,顯然對此策很滿意。

按照慣例。

此策應先令兩府三司的相公們看罷之後,再提交給趙禎。

文彥博為避免發生爭執,將唐介、歐陽修和蘇良三人也邀請了過來。

此時。

陳執中、夏竦、吳育、王堯臣、歐陽修、唐介、蘇良七人心中都有一個裁兵的大概數字。

畢竟,眾人都經常翻閱大宋的軍政資訊,心中多少有一個預估。

當即,七人便率先閱讀起來。

……

此裁兵之策,共分為四個部分。

其一,綜述了大宋軍隊當下的基本情況。

當下的禁軍、廂軍數量已高達一百二十五萬餘人,朝廷又常招流民入伍,數額與日俱增,以致民窮國匱,兵冗財竭,國用甚不足。

有些地方,老弱病患佔數近半,實乃國之大患……

其二,言明瞭兵丁裁減的方式。

四十歲以上體弱者與五十歲以上計程車兵,一律裁減;

定編定額,並省軍營。由朝廷確定各個地方的總兵力數額,多餘者一律裁掉,實行軍營合併;

設定精兵操練軍規,不合規者,一律淘汰;

部分禁軍降為廂軍,部分廂軍可免為民。

限民入伍,地方需勞力者可酬之以工,不可將流民、盜賊等募為兵丁,應採取其他安撫措施。

新募兵丁,嚴格控制軍費數額,禁軍平均每兵歲費不能超過五十貫,廂軍平均每兵歲費不能超過三十貫。

對低階武將進行裁減,部分合並軍營之處,可十之裁二。

……

其三,提出了三十餘項安置措施。

有功績而不能戰鬥者,列為剩員、小分,薪資減半,調任為各個州府或軍營的雜役或巡察各地的倉儲和草料場等地;

體弱或歲高被放還為民者,根據軍功或入伍年限,結合家庭情況,對其施行減免賦稅、給予田地、金錢撫卹等多種恩惠方式;

軍士陣亡有妻者,月糧全給,守節則給終身;病故有妻者,月給米六鬥三年;

裁減之兵生亂者,減去所有恩賞,罪加一等。

……

其四,結合地方州府的安置能力推斷出了整體的裁兵數目。

這個數目,其實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放還為民者約二十六萬人,減為剩員者四萬人,共計三十萬人。而後三年,漸減之,餘八十萬人最佳。”

這三十萬人,大多半都是西北、河北、河東、京東、京西之路的羸弱之兵。

而剩員,則是衣食減半,重新安排事務。

這份裁兵之策,邏輯清晰,論證合理。

從裁減到安撫,基本做到了面面俱到,考慮到了各種不同的情況。

蘇良看到這個數目,又結合裁兵之策上對各個地方接收能力的推斷,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

這個結果,比他預想的還要好一些。

夠乾脆!夠大膽!夠有氣魄!

而此刻。

陳執中的臉色黑了下來,一旁的夏竦則是緊緊皺起眉頭。

很顯然,這不在他們的預期之中。

陳執中和夏竦還未開口。

一旁的三司使王堯臣便率先開口道:“三位,你們是不是太保守了,就裁減三十萬人嗎,我朝當下可是有一百二十多萬士兵。這可是一百二十多萬張嘴,吃喝住行,皆有朝廷供給,實乃大負擔!”

聽到此話。

歐陽修、唐介、蘇良不由得都笑了。

軍費乃是國庫支出的大頭,王堯臣自然喜歡多多益善。

而另一旁,陳執中和夏竦則是氣得臉色鐵青。

王堯臣接著說道:“我覺得至少也要裁減四十萬人,不然不足以補足國庫之缺,三位是否能再想一想,能否再將一部分禁軍降為廂軍,或者令禁軍平均每兵歲費不能超過四十貫,廂軍平均每兵歲費不能超過二十貫。不然,三司的壓力還是很大,裁兵,我們就必須膽子大一些……”

“三司使,夠了!”

陳執中率先打斷了王堯臣的話語。

“我們都知曉三司財政緊張,但三司也莫指望著依靠一次裁兵,便能令你這個三司使此後便無金錢之憂,錢再多也是不夠花的,我們率先要考慮的是朝廷的承受能力!”

“三十萬人,實在太多了。老夫覺得地方州府壓力過大,實難為那些放還為民者安置田地,為剩員者安排差遣!”

“那陳相覺得多少人合適?”文彥博問道。

“減半。”陳執中乾脆地說道。

他考慮的是如何規避裁軍的風險,而十五萬人才在他的接受範圍內。

“十五萬人?不行,不行,這實在太少了!”文彥博頓時搖頭。

相對於一百多萬兵的總量,十五萬人確實少。

僅河北、京東、京西三地便能輕輕鬆鬆裁減十五萬人。

這時,張方平看向夏竦。

“夏樞相,你以為呢?”

夏竦想了想道:“老夫以為,十萬人便算多了,裁兵需慢慢來,需要照顧每一名士兵的情緒,你們是想看著執行此策後,我大宋掀起一陣造反潮嗎?”

站在夏竦的立場,裁減兵丁的數量越少,他越輕鬆,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也越低。

這時。

吳育也開口道:“我也以為裁減三十萬名士兵,著實有些多,二十萬人倒還可行。”

文彥博看向歐陽修、唐介和蘇良。

歐陽修道:“我認可三司使的意見,四十萬人亦難動搖國本,可盡數裁減。”

唐介想了想道:“我認同此策所言,裁減三十萬人,完全可以接受。”

蘇良緊隨著說道:“我也認同此策,三位相公的分析已經很清晰,裁減三十萬人,絕不會動搖國本,可為之。”

頓時,政事堂內安靜了下來。

除三位撰寫者之外。

陳執中認為最多可裁減十五萬人,夏竦認為最多可裁減十萬人,吳育認為可裁減二十萬人。

王堯臣、歐陽修認為可裁減四十萬人,唐介、蘇良認為可裁減三十萬人。

這個分歧,不是一般的大。

當然,大家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思考問題。

王堯臣更看重節約開支,陳執中和夏竦則看重執行的難度。

夏竦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裁兵之策,而後又望向文彥博、張方平、龐籍三人。

“三位,切莫為了好大喜功而定下三十萬兵丁這個數額,西夏與遼都看著咱們呢,兵丁一旦減少,他們必定會更加肆無忌憚!”

聽到“好大喜功”四個字。

文彥博不由眉頭一皺,回懟道:“夏樞相,可能你長期未去過軍營了。軍營之中,老弱之人遇敵往往不戰而敗逃,其為驍壯者之累,驍壯者也會因此敗逃,于軍隊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理應除之。”

政事堂內,能有資格以這種話懟夏竦的,也只有文彥博了。

張方平緊跟著說道:“夏樞相,我三人將名額設為三十萬人,具體的推斷原因已寫於策書之上,雖然會讓樞密院與中書省費些事兒,但於江山社稷卻有大利,早裁則早好,免得有害群之馬將一堆壞習慣帶入軍伍之中!”

聽到此話,唐介也站了出來。

“夏樞相,你到底在擔心什麼?是無能力做此事?還是裁兵過多會傷害到你的利益?”

“裁兵過多,必誤國,此策一出,裁減之兵中必出造反者,爾等是要引起國亂嗎?”夏竦瞪著眼睛說道。

夏竦一個“好大喜功”,一個“引起國亂”徹底將眾人的情緒引燃了。

“國亂?若不裁減,就任由著一群無用之兵,食民脂民膏?此次裁減的乃是無用之兵,他們作兵無用,造反叛亂,更不可能翻起水花!”

“夏樞相,依下官來看,你是要逃避職責。若你覺得已無法擔任樞密使之職,大可向官家請辭,自然能有人比你幹得好!”

……

這時候,陳執中想了想道:“二十萬人如何?中書能接納的最大限度便是二十萬兵丁,再多便不好安置了!”

文彥博搖了搖頭。

“陳相,此數目並非我三人胡亂杜撰,而是根據裁減要求以及各地州府的能力敲定的。明明能減裁三十萬,為何只減二十萬?下官實在不能理解!”

“至於兵亂,或許在一些地方會發生,但依照我軍的實力,定然能迅速平亂,算不得什麼大事情!”

“不算大事?你可知陳勝吳廣,你可知黃巢?你可知安史之亂?我大宋若因此策,由盛轉衰,你們負的起這個責任嗎?”

“陳相,若這樣畏首畏尾,害怕擔責,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不如不裁了!”

……

政事堂內,一群相公再次爭吵起來。

不時便能聽到王堯臣那清脆的聲音:“麻煩中書、樞密院再辛苦辛苦,完全可裁減四十萬人!”

每個人都堅持己見,一人都不讓。

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看著兩府三司的相公們激烈地辯論著,並未加入戰局,且有些無奈。

大宋的很多利大於弊的決策,都是在兩府三司這樣的拉扯中搞沒的。

說白了,大宋之慫,慫在這群害怕擔責的相公身上。

蘇良覺得,日後要開啟全宋變法,第一件事就應先把首相和樞相換掉,不然這樣拉扯著太耗費精力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猛吃八大碗
太宰楊川與女帝燕無垢相識於微末,楊川助燕無垢登基並穩固朝堂,然隨著楊川威望日盛,女帝對其漸生猜忌。 女帝藉由官員彈劾之際,貶黜楊川,並欲要廢除楊川修為。系統降臨,楊川自廢修為離宮,從此與女帝一刀兩斷。 而就在楊川離宮後,身邊丫鬟展露出真實身份。她,竟然是齊國女帝!
歷史 連載 2萬字
學渣被逼考科舉

學渣被逼考科舉

映在月光裡
新文《典妻開局,君臨天下!》,預收《讀書不為考科舉》,文案在下面,求收藏。 本文文案如下: 富二代學渣程子安坐等繼承家產的時候,卻穿成了七歲小屁孩。 所幸家有幾十畝良田,父親程箴是才貌雙全的舉人,吃穿不不愁。 作為獨子的程子安:“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當個快樂的學渣,繼續紈絝人生。” 誰料程箴不幸出事,斷了程子安躺平之路。 眾人:“沒了程箴,就憑著愚鈍無知的程子安,程家徹底完了。” 被程箴拿著棍棒威
歷史 完結 8萬字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金玉滿庭
李長安:關於我的畢業答辯是《在導師們的指導下成為千古一帝》這回事。 李長安正跟著導師參加社群活動,眼前忽然一黑就來到了唐朝。 好訊息:是開元盛世,她還是唐玄宗的女兒 壞訊息:也快到安史之亂了,她爹討厭她到了不給她公主封號還讓她做道士的地步 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後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新唐書》 她決定向
歷史 連載 1萬字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沉雲香
衛雲芷穿書了。 在書中,一位清冷劍修被狐妖反覆採補,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後,秘境被開啟,清冷劍修原地黑化,把狐妖化為肉沫並且遁出秘境,成為了屠戮一城、魔焰滔天的魔尊。 衛雲芷發現自己現在就穿成了這隻狐妖,那位清冷劍修正被鎖鏈禁錮,等待她的採補。 她不敢採補劍修,更不想變成肉沫, 她努力和反派大佬搞好關係,甚至給他劇透讓他別黑化。 在小黑屋裡,他們兩人處著處著就處成了雙修關係,而雙修這事大概是爽過頭,色
歷史 連載 5萬字
季漢中興英烈傳

季漢中興英烈傳

蓋世英豪呂奉先
後人本著尊劉貶曹抑吳之宗旨,創作出各種版本之反三國小說。猶共以清朝周大荒之《反三國演義》膾炙人口。 本人每想演繹蜀漢中興之小說,卻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今心血來潮,欲重新動筆,假以時日,完成《季漢中興英烈傳》。 小說雖有悖於正史,諸君請莫較真,茶餘飯後,聊博一笑
歷史 連載 0萬字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木屋城堡
細數歷代帝王,要論哪幾位雄才大略,無非便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然而。這幾位站一塊,都湊不齊一個原裝的儲君。自盡的扶蘇、流放的承乾、早亡的朱標,以及,冤死的……不。 劉據已經決定,不再和這幾位做難兄難弟,他要順利接過老爹的班!方法也很簡單。 第一步,對霍去病說:“表兄,多注意健康,身體才是最大的本錢!”第二步,對衛青說:“舅舅也要注重養生之道,四十不惑才到哪兒,您還要長命百歲呢!”然後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