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李光的轉變
廣寒宮宮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家晚間是如何與兩位新科進士說的,李光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他雖然有各種脾氣問題,骨子裡也是個傳統士大夫,但到底是一個聽勸的人,不然趙官家也不會留他這麼多年。
何況,陳公輔說得對,官家對他一擢再擢,兩三年從小吏而位至御史中丞,半相之尊八載,連白馬之變都不忘專門挽留,後來更是位列建炎三十六功臣。如此知遇之恩,他是想做事不是求名。
聽到劉晏的傳話也覺得有理,俗話說怒不可以興兵,同理君王一肚子火氣的時候你非要學魏徵,那叫找死。
達不到效果不說,還讓皇帝背上一個惡名,所以他安安靜靜回家了,將明天的奏對整理了一番方才宿下,但卻久久難眠,腦子裡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南陽保衛戰的情景。
那時候真是苦啊,皇帝帶著宰執親自佈置城防,後宮吳夫人(現在的吳貴妃)天天和內侍燒熱水做飯照顧傷員,他們這些中階官員除了每日干好本職工作還得為金軍的攻勢提心吊膽,吃飯也得拿著腰牌打熱水。
可那時候,官家是那樣的年輕啊,無論面對多麼大的阻力和攻勢,都沉著冷靜。既不肯聽話去襄陽,也不許呂忠肅追究知罪。他那時候雖然見著趙官家近來姿態乖戾,心中著實憂懼,但內心卻隱隱覺著,官家不去襄陽,也不是不行。
這當然不是說他就覺得君王死社稷,而是作為當時的殿中侍御史,李光了解了南陽的情況,物資充分,城防留有餘地,更誇張的事,他實在是沒想到趙官家居然妥當到事先在城內挖了蓄水池以儲存石炭?
還有早早支開多餘居民,將城池實際上變成一個大軍營,真不怪官家老是罵文臣不知兵!
那時,眼見著金人花樣百出的進攻手段屢屢受制,他有時候竟然會覺得,哪怕城牆全沒了,靠著城內這些軍坊,南陽似乎也能與金軍耗下去!而大宋也絕不會再重複靖康之恥,再度陷入亡國之危!
李光看著屋外朦朧的魚肚白,暗自想,其實應該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自己這個靖康之前的老臣子,也真正服了這位主上,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血統,而是相信,帶領大宋走出去的,必然是他。
翌日並無朝會,李光卻也不敢讓官家等候,雖然精神不足,但李光還是早早起床,穿好官服出門而至延福宮,卻又被藍珪引至延福宮西側,武學食堂中,趙官家倒是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穿著海藍色燕居服,見著李光,主動招呼道:“李中丞可用過早飯了,要不要一起來點。”說罷還指了指桌子上的鹵化豆腦、大碗鴨子湯和涼碟開胃小菜。
一國之君,到了如今還如此簡樸。李光越發覺得自己一會兒應該委婉一點,畢竟,到了這個地方,不免看到了太上道君皇帝從全國各地移植過來的上好杏樹、不知道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才修建好的杏岡,而一想到太上道君皇帝,誰都會對官家寬容許多。
但話又說回來,李光畢竟是個政治人物,不會因為一時感慨喪失大原則,只是謝恩後陪著官家喝了一碗鴨子湯,然後就道:“臣敢問官家,昨日為何勃然大怒,不發一言便撇下眾臣與新科進士回了後宮?”
趙官家也對此沒什麼隱瞞,直說了出來,又反問,“朕對中丞坦誠,也請中丞對朕說實話,南方也好東京也好,真就有那麼多人懷念二聖在位的聖政嗎?若如此,反正如今金國已滅,是不是就要迎淵聖回宮重新繼承大統了。”
“陛下慎言,這話不可亂說呀。”
“無妨,這裡除了你我,也不過藍大官一人,朕是真心想聽實話。”
李光環視左右,發現還真如官家所說,並無閒雜人等,於是也強壓心中各番情緒,盡力坦然道:“官家何故出自誅心之言,早在白馬紹興之時,您就說過,您的皇位早在興復東京的時候便無人能動了!而臣雖然是由淵聖拔擢,卻知道如今天下興復是官家之功,更相信將來重現漢唐之邁,非官家莫屬,此話臣不僅在這裡敢說,也敢對任何人說。”
“朕信李卿家。”
李光出奇平靜,侃侃而談,“但即便如此,臣還是要說,臣雖不知東京也好東南也好是否還有人懷有怨懟之意,但昨日行為實在不妥,太上道君皇帝時的舊俗不可取,陛下一言廢除,臣等都會遵命。可是官家,如今已經是太平光景,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天策上將和皇帝都是不一樣的,官家是不是也該管管自己的脾氣。”
聽到這裡,趙玖忽然笑了,“這話李卿家早就想說了吧。”
“是”李光越發坦然,“臣知道自己為李公相舉薦,於官家來說沒有趙張胡劉四位相公貼心,更不是宗忠武那等挽天傾的名臣,但官家依然容臣,無非是看中臣雖有時管不住脾氣,到底還非得清大是大非,而且道學一脈也不能被完全打壓。”
“但臣謹記官家知遇之恩,更要恪盡職守。說句您不愛聽的話,官家脾氣,有時候真的很像道君皇帝,無非您是把天下,把抗金看得比什麼都重,根子上給自己加了一條底線,所以臣等也認了。只是官家,如今時代變了,您本是可以做唐太宗的人,不要侷限於光武帝的成就。正如王十朋在策論裡說的,官家威勢,縱然太祖太宗不能比擬,但若是濫用這種威勢,卻絕對會給國家帶來災難。臣等與官家辛苦十年,相忍為國,總也不是為了看到那一天吧!”
趙玖等了一會兒,確定這位御史中丞說完了,方才起身,意味不明地說:“若不是今日當面,朕只怕會以為這話是呂公相對朕說的。”
李光一聲嘆息,道:“官家,臣如今也是六十的人了,半生蹉跎,怎麼也會改變一些的。”
“是啊,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趙官家忽而用了人家感慨男女之情的詩,聽在李光耳朵裡卻只以為是比喻而已,正想要不要恭賀官家喜得新作,卻忽然聽趙玖道:“李中丞,昨日的事,朕十分不悅,禮部翟卿和太常寺卿吳敏中已經上奏疏請罪。但讓朕沒想到的是,背後鼓搗這件事的人,居然是京西經略使万俟卨和吏部侍郎呂祉。”
李光一時目瞪口呆,萬幸剛才把茶具放下了,不然能當場御前失儀。
說實話,除了禮部尚書翟汝文算是有點節操的人,剩下三個在李光眼裡就是糊塗蛋和倖進之徒,為了討好官家做什麼都不奇怪。
但問題是官家何其厭惡道君皇帝當政時的亂象,臣子之中哪個不知哪個不曉?你們又不是舊勢力,呂祉更是主戰急先鋒,這麼做圖什麼?
趙玖似乎明白他所想,笑道:“自然有所圖,朕已經決定陳規重新掌管工部營建新都了,那麼樞密副使就空出來了。再加上燕京府尹、兵部尚書、東南使相都空缺中,李卿知道朕為什麼懷疑了吧?”
“臣愚鈍,還是沒有太明白。”
“不要緊,朕已經決定,不日就會下詔,以御史中丞李光為東南使相,處理兩浙、福建路事。看看是誰想用朕這把龍椅謀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