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桓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孫淵聽了夏侯玄的話,一向暴躁易怒的他心頭頓時生起了一陣無明業火。他怒極之下下意識的想要拔劍,但身為上位者多年的官場直覺,還是讓他保住了最後一絲理智。

“貴使此話何意?!”

即便如此,他話語中暗藏的殺氣還是表現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怒火。如果是尋常人,見到公孫淵那兇惡的眼神,恐怕已然嚇得汗流浹背、兩股戰戰了,但夏侯玄並非是第一次面對大風大浪,儘管心中也有一絲功敗垂成的恐懼,但卻並不會因為眼前的危險而畏縮,他繼續說道:

“公孫太守,還請息怒,玄此次來,實在是一番美意。實不相瞞,天子已然知曉了你派遣使者前往東吳之事,但天子他愛惜人才,並不想趕盡殺絕。因此,天子此次派遣我等一行人來此,是想讓你做個選擇。”

夏侯玄為了威懾公孫淵,對他撒了一個謊,曹纂本來是想密奏天子,但被自己勸住了。

果不其然,公孫淵聽了夏侯玄的話,心中立即生出了許多忌憚。自己原本指望接受吳主孫權燕王爵位與財寶之事能夠保密,但沒想到魏國訊息如此靈通。

他不知道的是,魏國的校事府,是天下最為強大的諜報官署,東吳雖也設定了校事官,但在酷吏呂壹的手裡,東吳校事整治自家臣子很有一手,但在他國的諜報卻做的一塌糊塗。

公孫淵聞言,細思了一會,立刻詢問夏侯玄道:

“不知皇帝陛下給了下官什麼選擇?”

夏侯玄觀察出了公孫淵前倨後恭的神態、語氣,明白自己的計策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他繼續言道:

“陛下下達了兩道詔命,第一道:冊封公孫太守為大司馬、樂浪公,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全權統轄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

公孫淵聞言大喜。要知道自己一向與魏國接壤,自己麾下掌控有遼東四郡之地,帶甲十萬,手中實際上掌控個一個人口不下於南方蜀漢的小國,但曹叡登基以後,只不過冊封了自己一個小小的遼東太守、一個四品揚烈將軍,這當然無法滿足自己的野心。

而此次他再三猶豫之後,之所以答應了吳主孫權的冊封,就是因為東吳給自己的好處:燕王高爵、十船珍寶,實在是太誘人了。

而如今,魏帝曹叡一開口直接給自己冊封了大司馬、樂浪公的高位尊爵,這可是大魏開國以來,人臣從未得到過的厚賞!

要知道,東吳與自己遠隔江海,根本無法及時互相策應,而魏國一向強大,且與自己乃是近鄰,如此權衡利弊之後,公孫淵心中已然生了新的變化。

他急忙再詢問夏侯玄道:

“請問貴使,陛下的第二道詔令是?”

夏侯玄明白,先禮後兵、恩威並施,一向都是攻破他人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他正色回答公孫淵道:

“陛下的第二道詔令,是令汝南太守田豫立即督率青州諸軍,自海道進擊遼東,幽州刺史王雄自陸道進擊,二路共討公孫淵,不得有誤!”

“啊!”

剛剛還沉浸在獲利之喜之中的公孫淵,聽到這話,就仿一頭餓狼剛剛捕到肥羊之際,被獵人的弓箭瞄準一般,此刻他的內心感到了久違的恐懼。

夏侯玄自然也看出了公孫淵的恐懼之情,他笑著說道:

“大司馬,何必驚慌?陛下說了,這是兩個選擇。以玄之見,如果將軍將計就計,剿滅進犯大魏疆土的吳賊,那將軍就是我大魏的大司馬、樂浪公;如若將軍選擇繼續順從吳逆,那等待將軍的,自然就是第二道詔令。”

公孫淵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點了點頭,他明白,自己只要趕在田豫、王雄的大軍入境之前,與孫權決裂、解決掉離開遼東不久的吳國使者周賀,一切都將會變得十分美好。

公孫淵思量已定之後,寫了一封給魏國青州都督田豫的書信,委託夏侯玄務必送達田豫手中。安排好此事以後,他便派人護送夏侯玄回到了學館,並下令解除了學館的包圍。

又思忖了片刻之後,公孫淵喚來了一名親信:

“速速喚長史郭昕、參軍柳浦、世子公孫修、將軍卑衍、楊祚、韓起,前來正堂議事!”

——————

而此時,遠在江東的吳主孫權,才剛剛接見了來自遼東的稱臣使者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二人,望著公孫淵獻來的遼東紫貂與良馬,孫權爽朗的笑聲遍佈了整個太和殿。

此時正是東吳的嘉禾二年之初、時值正月,大喜過望的孫權留遼東使者宿舒、孫綜二人一同參與了東吳太和宮中元月的宴會,興奮之餘的他甚至還為此大赦天下。

不久,孫權擬好了一紙冊封公孫淵為使持節、督幽州、領青州牧、遼東太守、燕王,並賜公孫淵九錫的詔書:

“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寢。思平世難,救濟黎庶,上答神祗,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傑,將與戮力,共定海內,苟在同心,與之偕老。

今使持節督幽州領青州牧遼東太守燕王,久脅賊虜,隔在一方,雖乃心於國,其路靡緣。今因天命,遠遣二使,款誠顯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雖湯遇伊尹,周獲呂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豈復是過?普天一統,於是定矣。

自古聖帝明王,建化垂統,以爵褒德,以祿報功;功大者祿厚,德盛者禮崇。故周公有夾輔之勞,太師有鷹揚之功,並啟土宇,兼受備物。今將軍規萬年之計,建不世之略,絕僣逆之虜,順天人之肅,濟成洪業,功無與比,齊魯之事,奚足言哉!詩不云乎,‘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今以幽、青二州十七郡百七十縣,封君為燕王,使持節守太常張彌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方有戎事,典統兵馬,以大將軍曲蓋麾幢,督幽州、青州牧遼東太守如故。今加君九錫,其敬聽後命。

書不云乎,'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大赦天下,與之更始,其明下州郡,鹹使聞知。特下燕國,奉宣詔恩,令普天率土備聞斯慶。”[注一]

【注一:小說此詔根據《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第二》中所載嘉禾二年詔書與《江表傳》所載嘉禾二年詔書刪減結合而成。】

孫權草此詔書之後,立即便召集丞相顧雍、太子孫登、校事官呂壹、等人到太和殿商議此事。

吳主孫權此刻心情激動無比,他那碧藍的瞳孔中,此刻彷彿已經看到了一統的大吳江山。

孫權告知群臣,自己想要再派遣十艘艨艟,滿載珍寶,以激勵公孫淵儘早與自己聯盟出兵,他認為,如此一來,自己在南,公孫淵在北,屆時再聯絡蜀漢諸葛孔明、漠北鮮卑大人軻比能等各方勢力,屆時四面夾擊,聯盟各國中實力最強的自己定能成功入主中原!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舉朝大臣,除了自己的親信酷吏校事官呂壹之外,自丞相顧雍、皇太子孫登以下,盡皆以為皇帝的封賞過於豐厚,且公孫淵未可輕信。

“臣以為陛下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宿舒、孫綜二人返回遼東即可,不必再多送寶物、加賜九錫!”

孫權冷冷的瞥了一眼階下這個挺拔俊秀的皇長子,自己的太子孫登。這些年來,幾乎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會遭到他的反對,這也讓孫權對這個滿朝上下盡皆愛戴的兒子,態度越來越差。

吳主最終還是任性的與滿朝文武做了對。他堅決的派遣了自己朝中重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中使秦旦等人,率領東吳精銳丹陽上甲萬人,以及數量驚人的金寶珍貨,還有為即將成為大吳燕王的公孫淵準備的九錫、詔書等物,與遼東的兩位使者宿舒、孫綜一同出發乘海遠渡遼東去了。

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將軍賀達,以及之前就抵達遼東的將軍周賀、校尉裴潛,此次出使遼東的使團諸人身份盡皆十分顯要,張彌、許晏二人是位列九卿的太常和執金吾;賀達是東吳名將賀齊之子,也是有著“東吳佳將”之美名的少年英傑。

滿朝文武都感受到了皇帝孫權此次連結遼東的熾熱的誠意。但丞相顧雍與皇太子孫登,以及遠在武昌鎮守的上大將軍、江陵侯陸議,心中均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窒息感。

所有人心中都在想:但願陛下此次的決定,是對的吧。

————

就在東吳使者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二人率領著數百人的使團浮在海上,準備南返江東之際,他們遭遇了冬日猛烈的東風,船隊被迫漸漸朝西面的魏國疆土飄去,原本打算遠離魏國青州、兗州、豫州海岸的二人,此刻不得已,只能順著魏國青州的海岸南返。

但願自己不會被魏軍發現吧。二人心中惴惴,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就在此時,早有準備的大魏斥候,已然發現了周賀、裴潛二人緩緩沿著青州海岸緩緩朝著南方行駛的可疑船隊。

與此同時,夏侯玄已然派魏國使團中的左駿伯,乘著自己的“白雀”駿馬日夜兼程,將公孫淵的書信送到了青州都督田豫的帥張之中。

田豫早年曾與任城威王曹彰、昌陵悼侯夏侯尚,一同北上剿滅過烏桓叛軍,這些年也曾多次東征西討,早已成了大魏享有盛名的地方郡守。此次他得到好友少府楊阜的推薦,擔任青州都督,全權處理東海之上吳國使團的事情,自然是不含怠慢。

此刻,他開啟了公孫淵委託夏侯玄自遼東送來的書信:

“都督如唔:吳使周賀等將還江表,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道無岸,當赴成山。遼東太守淵白。”

田豫讀信之後,心中倒也心驚,畢竟這公孫淵身在遼東,竟對青州的地形如此熟悉,實在不可不防,他立刻開啟了青州輿圖,檢視了成山的地形,發現此地無藏船之處,的確是個截擊東吳使團的好地方,他笑著拍了拍書案:

“沒想到公孫文懿竟與我不謀而和,來人,發兵成山,截擊吳使!”

“唯!”

軍帳中的將校聽了都督的命令,立即返回各營,排程水陸各軍去了。周賀等與裴潛二人小心翼翼的緩行了兩個多時辰,終於抵達了成山,寒冷的海風吹的二人身上發涼。

但緊接著,不遠處驟然出現的魏軍旌旗與吶喊聲、戰鼓聲、馬蹄聲,更是讓二人心都涼了。

“有敵軍,禦敵!快!”

周賀發出了絕望的、顫抖的吼聲。

由於東風強勁,使團的船隊被逼到了海岸上,根本無法快速撤退,南返的吳國使團甲士又少,因此在魏國精銳弓兵、騎兵的驟然伏擊之下,使團數百人頃刻間便折損了十之八九,校尉裴潛與幾名深諳水性計程車兵見將軍周賀已然中箭身亡,顧不得海水的寒冷,撲通一聲便跳進了東海之中。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