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古墨
撿漏不撿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畫中藏寶?
“之前聽過的多是畫中有畫,這畫的軸杆中藏有其它古玩,還真是第一次遇到。”
看著面前這幅《溪閣清言圖》,沈愈明顯有些意外。
字畫裝裱沈愈是很熟悉的,沈重樓有數位身為當代字畫裝裱大師的好友,沈愈自然從中受益。
一般的字畫他自己就能裝裱,當然,若是破爛不堪的就無能為力了。
所謂地杆就是卷軸畫上的軸杆,也叫做畫杆。
大白話講就是卷畫用的圓木杆。
一副卷軸畫有兩個軸杆,除了地杆之外還有一個天杆,兩者合稱為天地杆。
天杆在畫的上端較細,地杆在下端相對來說要粗一些,重一些。
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天地杆不一樣粗細一樣重?
這是因為卷軸是掛在牆上的,地杆重可以將畫墜的筆挺。
天杆因為在上面就沒有必要了。
古代對於卷軸天地杆的使用是有要求的,必須是直徑為兩寸左右的實木木棍。
要求其表面光潔,彎曲的不行,多刺的不行,開裂的不行,帶皮的也不行。
軸杆因為被紙絹包裹在裡面,要求還是比較低的,它兩邊裝飾用的軸頭要求更高。
必須是名貴木材,比如金絲楠木、花梨木、紫檀木、紅酸枝,雞翅木等,追求華美的還會用到金玉材質。
現在很多字畫的軸杆因為成本的原因大部分用硬紙材質的捲筒代替,然後在兩邊安上兩個塑膠軸頭完活。
有些用便宜木頭,比如棗木,榆木,槐木,柳木等都算高配了。
沈愈稍稍捏了捏地杆發現是軟的,那很可能是中空的硬紙筒。
“先拆了再說。”
沈愈在祖父床下拎出一個木製方盒來,開啟盒蓋,裡面放有強光手電,高倍放大鏡,剪刀,裁紙刀,尺子,針錐,鑷子,糯米膠水,小指甲鉗等物。
沈愈取出裁紙刀直接開拆。
拆地杆沈愈手到拈來,幾下就把地杆拆了下來。
看其材質,果如沈愈先前猜測的一般,地杆是用硬紙筒做的。
看到這裡,沈愈不由得自嘲一笑。
當初自己真是榆木腦袋啊,買畫時都不知道捏一捏地杆。
想明代的真跡怎麼可能用硬紙筒呢?
把拆卸下來的地杆放到了書桌上,沈愈熟練的拔下兩邊的柳木軸頭,然後用手電筒往裡面照了照。
除了紙筒邊緣的泡沫外,內部黑漆漆的好似塞滿了布匹一樣的東西。
想了想,沈愈在書桌筆筒中取出一根毛筆,倒轉後往裡探了探,很柔軟,具體是什麼東西很難推測。
“不能著急。”
把工具一一放歸原處,沈愈坐在椅子上靜靜思考起來。
紙筒裡面裝的是什麼不拆開是不可能知曉的。
可到底怎麼拆,從何處拆,卻是個技術活。
假設裡面裝的是玉牌,印章,鼻菸壺,絲織品,無軸古畫或者各種小型玉雕等,一個不小心就會劃傷其表面,進而導致其價值大跌。
這樣的事,沈愈絕對不會讓它發生。
思考許久,沈愈決定一點一點把這紙筒剪開。
拿定主意就動手,沈愈在方盒中取出剪刀開剪。
紙筒的紙殼很厚,不是很容易剪。
而沈愈也怕傷到裡面的古玩,剪幾下就用手電往紙筒裡照照。
短短十公分足足用了沈愈五分鐘時間。
這幅藍瑛的《溪閣清言圖》摹本寬度接近五十厘米,沈愈知道不出身臭汗是不可能剪開的。
難度知曉了,沈愈倒也不著急了,剪一會就歇一會,慢慢來吧。
一刻鐘後,那些像是布匹的東西慢慢露了出來。
用鑷子小心取出,沈愈頓時怔住了。
原來是些用滌綸布包裹的碎棉花,這樣做的目的應該是防止撞擊,如此看來裡面的古玩很可能是易碎品。
那更得小心了。
再次思考後,沈愈選擇兩邊開剪。
如此小心翼翼又折騰了大半個小時,一個被層層包裹長方形的小布包出現在沈愈手中。
沈愈的耐心很好,把包裹的布匹一層層開啟。
當揭開第六層的時候,一個黑光耀目,堪比金鐵的長條狀的物件顯露而出。
“竟然是一錠松煙古墨。”沈愈真的沒想到紙筒中藏得竟然是一錠古墨。
他感覺很大可能是一枚印章或者子岡牌之類的。
此墨做長方形,乍看上去如同印章一般,長約12厘米,寬五厘米,厚度約為兩厘米左右,
墨身油潤古雅,煙細膠清,手感出奇的好,給人一種光潔細膩的感覺。
背面刻陰文楷書:“不可一日無此君。”
正面用浮雕的手法通體繪山水人物圖案。
人物栩栩如生,山水如臨其境。
另有古詩一首:
“古墨輕磨滿幾香,硯池新浴粲生光。”
“北窗時有涼風至,閒寫黃庭一兩張。”
在右側邊緣處攜刻九字楷書“大明萬曆二十一年制”。
字型氣度雍容,圓潤飄逸,刀筆相合中隱隱有大師風範。
最後在古墨的側方鈐有一方篆書章,為“程大約印”。
“程大約,程大約?”沈愈反覆唸叨這個名字,只是一時半會想不起來是誰。
對於古墨,沈愈並不算陌生,隨祖父學習鑑定雜項時他沒少研究這東西。
而在《寶玉軒》時,也很是賣過幾塊傳世古墨。
最高的一塊是明代方於魯殘墨,價值高達七十萬元。
古墨按製作方法與材質可分為松煙墨與油煙墨。
其中松煙墨又稱烏金、陳玄、玄香、烏玉塊,
為什麼都帶個煙字,在《天工開物》中有解釋“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
這是說古墨都是煙燒的,自然都要帶個煙字。
尤其是松煙墨,它是用松枝以及松木燒煙製成的。
因為松煙墨太浪費木材所以異常的珍貴。
宋代晁貫之在《墨經》中這樣描述:“東山之松,性質沉重,然今不復有。”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寫到製作松煙墨的松林在當時都快被砍光了,想找松林製作松煙墨,得去很遠的地方找去。
由此可見,在宋代,松煙墨就很難得。
“沈愈啊沈愈,運氣一旦來了,真是躲也躲不掉啊!”
沈愈想要做到靜氣凝神,但是臉上的笑容卻是證明現在的他開心的很。
無它,誰撿到寶貝都得笑。
他已經想起“程大約”是誰了。
非是旁人,這程大約指的是明代制墨宗師:程君房。
如果專注一件事情,並把它做到極致,那就是藝術巨匠。
程君房便是如此。
董其昌對其的評價是:“百年以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墨達百年可比金”,是古代程君房墨的價格。
在古代,一錠古墨竟然能與一塊同等重量的黃金一個價格,簡直是不可思議。
而到了現在,更是得翻十倍。
墨無定製,亦無定式。
古墨的形狀很多,為了便於研磨大部分是長方形,牛舌形,圓柱形等。
沈愈去年參加高古拍賣行舉辦的雜項專場拍賣會,一錠牛舌形清代制硯名家的松煙古墨,拍出了一百一十萬的高價。
今天得到的這錠程墨,價格只會比其高不會比其低。
至於寶光為什麼顯示的是蠶豆般大小,可能是因為這是塊殘墨。
右角邊緣處有一小塊缺損,實話講對古墨的整體美觀確實是有些影響。
不過古墨收藏有雖殘猶寶之說,對其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
陳墨為寶,墨越古越香。
是不是贗品之類的沈愈絲毫不擔心。
古墨造假基本沒有,因為技術根本達不到。
趙茹珍在古玩指南中對古墨真假有詳細的描述:“凡古玩多偽制,惟墨則否。
“蓋墨重質而不重名。質之佳者非名物亦貴,劣者雖名制,亦不值錢。”
這意思就是說任何古董都有很多贗品,但古墨卻不是這樣。
古墨這東西貴賤全看質量。
質量好的墨錠縱然不是古墨那價值也很高。
反過來,質量不好哪怕刻上制墨名家的字號也沒用。
既然這錠古墨擁有寶光,那肯定是程墨無疑了。
況且誰吃飽撐的,把贗品古墨這麼費勁的裝進字畫的地杆中?
“算了,先收起來吧,等有時間了去問問李伯伯,他老人家對古墨很有研究,可說是鑑定古墨的泰斗宗師。”沈愈這樣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