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猛年紀其實跟李躍差不多。

收拾一番,換上新衣,人也就順眼多了。

長相算不上俊朗,卻有北方漢人常有的堅毅、魁偉。

李躍賞他一座宅邸,他推辭不受,封他為梁王左長史,還是推辭,“無功不受祿,殿下一向用功必賞,有過必罰,此為治國之本也,不可輕廢,聞科舉將近,在下願一試高下。”

他這麼自信,李躍也就不說什麼了。

每日公事處理完,必尋他談論天下大事,古今趣聞。

王猛博學多才,旁徵博引,往往一針見血,讓李躍受用頗多。

不過整天與王猛待在一起,也引起了其他勢力的忌憚,暗中打探之人不少。

李躍不得不增加校事,日夜保護他的安全。

一整個冬天就這麼過去了。

開年之後,梁國上上下下又忙碌起來。

將士遊獵訓練,百姓伺候自家的土地,奴隸們修建各郡道路,月姬繼續鋪建醫舍。

向官府領生育補貼糧食的人越來越多。

李躍巡視鄴城,經常能聽見此起彼伏的嬰兒啼哭聲。

而啼哭聲也讓人心中感到踏實。

科舉的訊息去年立秋就放出去了,年底各地便有不少人趕來鄴城。

第一次科舉,其他地方的人處於觀望之中,天下大亂,道路不通,遍地賊寇,訊息傳播的也慢。

人才最多的地區無疑是江東,但江東的名士們看不上北國。

李躍看一眼科舉的名單,八百七十五人,四成是崔、劉、盧、鄭等大姓,四成是邊、鮑、臧、辛等豪強,剩下兩成才是寒門和尚武堂子弟,真正的庶族少之又少。

這年代能讀書識字的,絕不是普通人。

普通人根本就接觸不到書籍,終日勞碌,填飽肚子都難,哪有時間去讀書?

士族豪強們不反對科舉,也是這個原因。

科舉分三目,明經、明算、策論。

明經始於漢武帝時期,東漢初張玄少習《顏氏春秋》,兼通數家法,建武初,舉明經。

北國淪落胡塵四十餘載,茹毛飲血,先賢典籍自然有一定進步意義。

而這時代的儒學還未被閹割,非但不腐朽,還比較生猛。

兩漢三國,鑿通西域,上馬砍人下馬治民的都是儒生。

一代大儒盧植提兵平定黃巾之亂,諸葛武侯、司馬懿、陸遜都熟讀經典,只不過到了魏晉,風向就變了,轉為玄學,談虛論玄,務虛而不務實,沉迷享樂,奢侈糜爛,以從軍為恥。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數學名列其中。

李躍個人認為,數學是一切科學的起點,魏晉時代不僅醫學有長足發展,數學上也有獨到之處。

魏晉鼎革之際,算學大家劉徽已經整理出古典數學理論體系,推崇邏輯推理。

李躍個人覺得華夏不缺形而上的東西,獨缺實事求是的精神。

加入明算,總比玄學之類的要靠譜的多。

而且數學也有很大用處,以後丈量土地,清點人口,核算度支等等,都需要有一定數學基礎的人。

當然,李躍最看重的還是策論。

等於是國家諮諏治國之道,漢代便已雛形。

題目也簡單直接,富國強軍之道。

考試分三天,第一場明經,人最多,幾乎成了士族豪強子弟的專場,第二場明算,大部分都是尚武堂子弟和少數豪強子弟,第三場策論反而少了很多,只有寥寥三十一人。

不過李躍也看出來,策論人雖少,卻都是士族豪強子弟中的精英。

連崔宏都親自下場了,鄭家也派來才俊鄭豁,劉群的孫子劉昭,盧諶之孫盧邈等等,都來湊熱鬧。

這些人中最特殊的也就王猛了。

科舉完畢,明經、明算交由劉群、申鍾、條攸審閱,李躍自審策論。

絕大多數都沒什麼新意。

不過是增加賦稅,開墾田地,鼓勵生育等等,書法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足見世家子弟的文學修養。

但有修養卻沒多少營養。

有人竟然主張與慕容氏罷兵言和,暫避慕容氏鋒芒,結為兄弟之國,為了達到此目的,可以將冀東三郡割出去,集中精力發展中原,十年之後,兵精糧足,然後反攻慕容氏……

李躍連名字都不看,直接一把火燒了。

割土求和的門一開,後面很難合上。

這年頭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別人的得寸進尺。

梁燕兩家已是不死不休之局,誰後退,誰就會萬劫不復。

就連崔宏的策論也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定律令、立朝儀、改官制。

這些東西有用倒是有用,卻不是現在這個階段,沒時間弄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只有王猛的策論令人眼前一亮,主張將河南四州豪強遷至鄴城周邊,大者聚城池,小者立塢堡,增加鄴城的實力,同時削減豪強對地方的控制力,釋放土地、人口。

“……昔者大漢所以強,蓋因歷代遷天下豪強入京畿之地,大梁擁冀、豫、兗、青、徐、揚六州之地,卻困於南北之間,何也?大而不強,廣而不盛,士族豪強割據地方,小者私兵數千,大者過萬,良田皆為其所有,而不納賦稅,不服徭役!郡縣皆是前朝舊吏,無進取之心,無撫民之願,國家稍有動盪,北者投燕,南者投晉……”

李躍讀完,不禁為王猛捏了一把冷汗。

王猛、王猛,還真是一劑猛藥。

這道策論若是傳出去,不知會有多少明槍暗箭朝著他。

現在問題擺在李躍面前,這劑猛藥敢不敢喝下去。

對歷史上的苻堅也心生佩服,自古良臣與明主相輔相成,就像商鞅與秦孝公一樣,沒有秦孝公堅定不移的支援,商鞅能活多久?沒有苻堅的支援,王猛也很難得志。

他這是革大梁的命來的。

李躍嘴角捲起一抹笑意,將王猛的策論一把火燒了。

大梁建國第一場科舉也就這麼塵埃落定了。

明經錄用一成,明算七十五人錄用七十二人,剩下三人,連基礎加減乘除都不會,明顯是來濫竽充數的。

策論,劉昭、盧邈、鄭豁前三甲。

崔宏第四,算是對他的敲打。

王猛只排第九,李躍擢其為東阿縣令,兗州豪強多在此縣。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