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瑀絕不是個蠢人,相反,在政治上很是精明。

他出身南朝大梁皇族,父親名蕭巋,是後梁明帝,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既那位歷經六為皇帝的蕭皇后;他的妻子是隋煬帝之母獨孤皇后的孃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這家世,牛不牛?生長在這等人家,自幼耳濡目染,便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隋文帝楊堅廢除大梁,蕭瑀同長兄惠宗靖帝蕭琮一同進入長安。兄長被隋煬帝賜死,蕭瑀卻得以保命,周旋其中。然後投奔李淵,最終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樣一個跌宕一生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著極其縝密的心思。

他敢於憑藉自己清流的身份糾集江南士族在朝中的文官,發起彈劾房俊的事件來抵制李二陛下伸向江南的觸手,便算定了在東征高句麗這樣的巨大心願面前,李二陛下的第一選擇必然是團結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對江南士族悍然下手。

也即是說,這一次彈劾房俊的事件其實並不是針對房俊或者某一個人,只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態度。

皇帝您想要幹什麼我們都支援,但是想要動我們的利益,不行!

然而現在,事情早已超出蕭瑀的原意。

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挾了江南士族的本意,將風潮的規模推上一個不可操控的程度。

現在,更是將房玄齡都捲了進來……

蕭瑀出身顯貴,曾與高祖皇帝李淵同為隋朝大臣。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二陛下面前也常對他們出言不恭。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指責,並常貶低他們。

可是這並不代表蕭瑀不明白房玄齡的地位!

那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臂膀,稱之為肱骨之臣絕不為過!房玄齡當年與杜如晦齊名,杜如晦死後,便與長孫無忌相提並論。論關係親疏,是長孫無忌更勝一籌,但若是論皇帝的依賴,滿朝文武,無人可勝過房玄齡!

是有人要打擊房玄齡?

還是挑撥江南士族,令江南陷入混亂?

這場由他發起的風潮,卻早已不受他的掌控,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就靜觀其變。

蕭瑀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冷汗涔涔而下,細思極恐……

大殿裡落針可聞。

房玄齡是什麼人?

居然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一朝宰輔牽扯進來,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房玄齡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陰沉似水,不見喜怒。

謝文舉身邊另一位監察御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張芳,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依仗其父權勢,屢次毆打親王、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出家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一邊的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覷,都看出來了,這是真要將房玄齡牽扯進去啊!

張芳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段子明,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因建築府邸而侵吞工部木料、石料等物,數額重大,觸目驚心!”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識的看向其餘幾位尚未發言的監察御史。

話說唐朝的監察御史就是多……

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新唐書·百官志三》有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簡單來說,這幫傢伙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御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御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核實,都能作為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核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房俊這樣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制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麼多的監察御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為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為過……

皇帝偏袒於房俊,這是必然的情況,誰心裡都清楚。

但是為了偏袒一個臣子,便與整個國家的體制違背甚至是廢黜,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這就是這些監察御史的底氣所在!

最最關鍵的是,現在已經將房玄齡牽扯進來了……

按照一般邏輯,根據御史的彈劾奏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房俊的罪名坐實,皇帝予以處罰,那麼就證明彈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確的,那麼,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權勢”就順理成章是正確的……

最起碼,房玄齡一個“教子無方”的名聲是跑不掉了。

這對於幾乎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房玄齡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打擊,肯定會對房玄齡的名聲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

沒人有敢貿然出聲。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中書舍人馬週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啟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御史聯名彈劾房俊,所言之真偽,並無明確證據佐證,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御史謝文舉便出聲道:“中書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為御史臺之監察御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員皆可彈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麼?”

此人口齒伶俐,即便是面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中書舍人馬周,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佔了多少,嫉妒又佔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員,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馬周卻是出身寒門,可現在自己乾的是討人嫌的監察御史,整日裡只能琢磨著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裡得罪人;可是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馬周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謝文舉懟上馬周,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裡暗暗叫好!

馬周是什麼人?

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制,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謝文舉,而是對李二陛下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核實真偽,諸位監察御史只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只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藉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為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謝文舉就變了臉色。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長弓挽月
穿越荊州牧劉表長子劉琦,染病在身,命在旦夕。 蔡氏密謀廢立,劉備覬覦在側,孫權虎視眈眈,曹操即將南征。 陽謀陰謀,諸侯一心要奪荊州! 這一次,都得死! 開局設計劉備,給的盧馬下巴豆,讓蔡瑁順利除掉劉備。 隨後全盤接過劉備班底,巧妙避開歷史遺憾,五虎上將大顯神威,再造大漢王朝。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華夏之光閃耀世界。
歷史 連載 140萬字
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日新說313
這是一個易子相食、白骨露於野的黑暗年代,這也是一個金戈鐵馬、萬里覓封侯的熱血年代。在這個最好的也是最壞的年代裡,重生而來的閻行註定將踏著屍山血海,一步一步登上漢末亂世的巔峰王座,向這個謀臣猛將雲集的三國時代發出最強怒吼。正是“天下英雄誰敵手,萬騎卷曹劉;鐵索沉江守不住,王氣黯然收;金陵飛捷報,樓船已擒孫仲謀!”歡迎加入三國縱橫之涼州辭,群號碼:632956492
歷史 連載 3萬字
將軍,夫人叫你去種田

將軍,夫人叫你去種田

香辣雞雜
現代女孩邵點點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到了一個架空的古代王朝——大梁國,成為了一個目不識丁、好吃懶做的鄉下胖丫頭。 更糟糕的是,她還被自己的父親強行嫁給了一個冷峻無情的將軍!面對從天而降的 “夫君”,邵點點只能硬著頭皮接受這個意外的婚姻。然而,她並沒有被困境打倒,反而以樂觀和幽默的態度迎接古代生活的種種挑戰。 在這段充滿歡笑與感動的旅程中,邵點點不僅收穫了愛情和事業,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價值。
歷史 連載 3萬字
魔道臥底反覆橫跳中

魔道臥底反覆橫跳中

鵜鶘吻江
(本文已完結) 【新文已開:論賽博飛昇的可能性,感興趣的寶子可以戳專欄收藏一下哦~】 【以下為本文文案】 元嫵穿越了。 好訊息:有系統 壞訊息:是兩個 一個系統自稱絕世惡霸系統,立志將元嫵培養成人見人憎狗見狗嫌的垃圾人; 一個系統自稱正義降臨系統,發誓要讓元嫵成長為有道德有修養有文化的修真界五好青年。 【前方十米處發現曾嘲笑過你的弟子身受重傷】 惡霸系統:聽我的,好好教訓他,讓他知道誰是仙門的老大
歷史 完結 13萬字
獸世:糙獸人莫挨嬌小姐!

獸世:糙獸人莫挨嬌小姐!

裡lili裡
【嬌氣美人+獸世身穿+甜寵+多男主】\n曲昭昭從小有人拎包餵飯,是個頂頂嬌氣的美人,一覺睡醒來到了獸人大陸,這裡的獸人又糙又野,簡直不堪入目! \n狼獸猛把她撲倒:“乖乖跟著我,等我打敗了狼王,就讓你當上狼後!”\n蛇獸一圈一圈把她盤在最裡面:“說了要養我的,嗯,我養你也行。”\n\n大塊頭熊獸低落:“你是我的雌性了,你不能不要我。”\n流裡流氣的獅獸:“你再不答應老子,就把你的雄獸都咬死!”\n
歷史 連載 2萬字
黑月光她只想奪權

黑月光她只想奪權

元餘
施元夕在京中聲名狼藉。 因她曾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取了三段婚事。 為了攀龍附鳳,她機關算盡,從花名在外的浪蕩子,到身份尊貴的侯府世子,最後還險些搭上了朝中權臣。 可到底是登高跌重,三次謀算,三次落空。 一遭被退婚,淪為了全京城的笑柄。 家中實在丟不起這個臉面,將她送往鄉下。 原本她應當半生潦倒,鬱鬱而終。 可機緣巧合,她偶然間穿到了現代社會。 從前為了能嫁個好人家,多年來她起早貪黑,凡女子會的琴棋書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