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豐八年六月辛巳(十九)。

因放經筵,正好沈括求見。

趙煦於是再次駕臨崇政殿,接見沈括。

這次沈括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了宋用臣派去輔佐他的那幾個內臣。

這些內臣,共同抬著一個用布蓋起來的東西,到了殿上。

趙煦見著差不多就猜到了那是什麼?

果然,沈括揭開蓋著的布後,一個微縮的汴京城模型就出現在他眼前。

趙煦走到殿中,親自觀看這個用泥土塑造而成的汴京模型。

汴京的規模,讓哪怕在現代留過學的趙煦也是見而驚歎。

舊城左軍三十六坊、右軍十坊。

新城東廂九坊、西廂二十六坊、北廂二十坊,南廂二十坊!

此外還有東京、京東、京西、京南、京北諸廂。

真正參差數十萬戶,延綿不絕。

御街、河流、橋樑、道路……

作坊、場務、堆垛場,也都可以在這泥塑沙盤模型上找到。

“這裡就是天馬坊了?”趙煦指著安上門外的一個廂房問著。

“回稟陛下,正是天馬坊!”沈括回答著。

“朕聽說三炭場之一,就在天馬坊?”

“確如陛下所知!”沈括介紹著:“天馬坊炭場,石炭、木炭以四十萬秤為一界,常常堆磊數界,以供舊城日用……”

趙煦點點頭,這些他自然知道。

汴京城,是一座以煤炭為燃料的城市。

在大宋立國之初,太祖、太宗就已經設立石炭場,供給京城百姓燃料。

畢竟,漢唐定都關中,最後把關中的樹木砍光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而大宋在立國之初,就已經知道了,植被的重要性!

整條汴河以及京城附近的黃河沿河堤岸上,遍栽榆樹、柳樹,甚至是大宋祖制,同時也是沿汴河堤岸百姓的義務。

這是有詔書依據的。

建隆三年,太祖詔:汴、黃河兩岸,每歲委丈吏課民多栽榆柳,以防河決。

開寶五年再詔:自今沿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舊種藝桑棗外,委長吏課民種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母,仍按戶籍上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種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種藝者聽逾本數有孤寡窮獨者免之。

所以,舊黨攻擊堤岸司,最大的理由就是——變祖宗聖法,為一二蠅頭小利,而舍國家河防之重!

為了錢,樹都不種,你們還是人嗎?

所以,大宋各地大城市,石炭(煤炭)的使用量非常高。

已經成為平民百姓的取暖和做飯用的主要燃料。

特別是汴京,國家有法令,禁止隨意砍樹燒炭。

能燒木炭的,那都是達官貴人。

平頭百姓,只能用石炭為燃料!

由此,汴京城的石炭使用量,連年新增,而且成為了國家大政!

大宋在汴京內外,設立三個大型石炭場,專門售賣石炭。

起初,石炭還抽稅。

但現在,已經完全罷廢了石炭稅,轉而鼓勵商賈運炭來汴京。

實在是,石炭和糧食一樣,對汴京城太重要了。

特別是到了寒冬時節,都堂宰執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石炭價格和供應量上。

因為,曾經發生過一個特大的人禍——真廟時,駙馬都尉柴宗慶和一批外戚勳臣,趁著汴京嚴寒天氣,壟斷石炭供應,操縱價格,導致當年汴京城內凍死了數百人!

這還是官府記錄的,沒有記錄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柴宗慶等人,自是賺的盤滿缽滿。

正是因為發生了這個慘劇,所以自那以後,每到冬天,石炭供應和價格,就成為了都堂宰執關注的重點。

趙煦的父皇甚至在熙寧七年、十年,都下詔命增設石炭場。

想著這些,趙煦就問:“沈提舉,百姓燒石炭是如何燒的?”

沈括看向趙煦,答道:“陛下,石炭放爐子裡燒就是了……”

趙煦點點頭。

他自然知道,現在大宋對煤炭的利用,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水平。

既不知道要洗炭去硫,自然也不會製作蜂窩煤和煤爐。

更不會知道一氧化碳中毒該如何預防。

至於燒焦這種高科技,大抵也不懂——趙煦也不懂,只是聽說過。

但不要緊,這不有沈括和專一製造軍器局的數千工匠嗎?

所以,趙煦隨口說道:“沈提舉,格物致知,萬物皆可格……”

“這石炭,提舉不妨也格一格……”

“若能格出些道理,說不定可以福澤天下!”

沈括聽著,心頭動了一下。

石炭也能格出道理來?

他看著面前的少主,忍不住問道:“還請陛下賜教……”

趙煦於是問道:“沈提舉,石炭可有什麼缺陷?”

沈括想了想,想起了曾經聽說過的一些事情:“臣聽說,石炭似乎有毒……曾毒死過不少人……”

“毒在何處?”趙煦道:“這便是可以格的地方!”

“此外……”趙煦今天心情好,就多說了些:“百姓用炭之法,能不能改良?讓百姓用炭更方便、更省錢呢?”

說著,趙煦就搖頭,道:“就是這樣一來,愛卿身上的擔子就太多了!”

“不如,朕叫宋用臣來分擔一下卿的負擔?”

沈括立刻把腦袋搖的和撥浪鼓般:“回稟陛下,臣如今每日晨起晚歸,從不覺累!”

“便是休沐之日……”

然後,沈括就看到了少主那似笑非笑的模樣,連忙恭身低頭,不再說話。

趙煦也不再提石炭的事情。

而是看向這沙盤上標註的其他作坊所在。

一一詢問著沈括,也對照著。

對於這個城市,趙煦的瞭解越發深刻。

汴京城,正如趙煦在現代的老師所言,是一座立足於工商,站在了資本萌芽時代之前的城市。

城中各坊遍佈大小官營作坊數百處。

民營的作坊更是數之不盡!

這是一座未被開發的巨大金礦!

而在大宋,像汴京城這種級別的大型金礦,還有好幾個!

心中感慨著,趙煦忽然問道:“沈卿,此物可有比例換算?”

“回稟陛下,臣以飛鳥圖為算,大抵一里折二寸!”沈括恭身答道。

說著他就介紹道:“臣曾奉大行皇帝之命,繪製天下州郡圖,亦以飛鳥圖丈量……以百里折為二寸!”

趙煦點點頭,這確實是沈括掌握的技術。

也是當代最先進的丈量技術。

以鳥飛出的距離折算成比例,沈括算是全世界第一個將比例尺用於地圖繪製的人。

“往後所有獻來之沙盤,皆寫好比例!”

“沙盤?”沈括聽著趙煦不經意提起來的詞彙,眼睛亮起來,立刻躬身下去。

“臣遵旨!”

大行皇帝就很喜歡給東西賜名。

無論是武器、城市、河流還是別的什麼。

所以,沈括對趙煦忽然賜名‘沙盤’來命名他製作的泥塑模型沒有任何意外。

……

送走沈括,叮囑他儘快將京畿地區的沙盤製作好。

趙煦就命人帶上了沈括製作的沙盤,來到了保慈宮。

將這沙盤,在保慈宮裡組裝起來。

兩宮一見,都是眼前一亮。

趙煦和兩宮介紹一番,兩宮也都來興致,圍著沙盤,指指點點,尋找起街巷來。

尤其向太后,她長在民間。

看著沙盤,尤其沙盤上新昌坊所在的地方,以及附近的那一條條熟悉的街巷。

向太后於是讚道:“巧奪天工!真乃巧奪天工矣!”

“俞浩再世,恐怕也不過如此了!”

太皇太后也很開心,因為她少年入宮,長大了才出宮和英廟成婚,成婚後一直住在濮邸,基本沒有時間出去。

數十年來,這位太皇太后,在汴京城的活動軌跡,不過是開寶寺、大相國寺、金明池、景靈宮罷了。

她對外界自然是好奇的。

而趙煦帶來的這個沙盤,滿足了太皇太后的好奇心。

讓她第一次知道了,她所在的汴京城有多大,也第一次知曉,原來汴京城竟是如此繁華,如此熱鬧。

趙煦趁機在旁邊說道:“有了此物,日後太母、母后,便可以隨時知曉,汴京城中發生的事情,到底在何處了……”

“未來甚至可以因此一覽,天下山川河流走勢……知曉萬里之外的地理地貌……”

兩宮聽著,眼睛漸漸亮起來。

她們之前沒想到的事情,現在被趙煦一提就明白了過來。

這是軍國重器啊!

於是,兩宮下詔,命沈括在專一製造軍器局中特闢一司,專司沙盤營造一事。

還撥給內帑一萬貫,作為沙盤司的經費。

更詔沙盤司所有營造之物,全部送大內,詔粱惟簡、石得一,在宮中大內,擇一靠近福寧殿的偏殿,專門收藏這些沙盤。

同時,也詔給沈括空頭宣名劄子五份,由他提名並舉薦有功匠人授官。

這是大宋歷代以來的制度了。

對那些造出了堪用或者好用之物,涉及軍國的,都會賞官。

雖然官階很低,大多不入流品。

但對匠人來說也是一個激勵!

做完這些事情,兩宮就在趙煦的建議下,命人將這沙盤,送去延和殿便殿。

並命人在殿中一側,專門開闢一個地方,用來放置沙盤。

趙煦的理由自然是偉光正的——此以便來日朝會,朝臣上奏言事時,上下可知其所言之處地理!

注:沈括的飛鳥圖技術,後來失傳了。

但在北宋,卻被應用廣泛,多次用來劃定國境或者軍州的界限。

注2:煤炭在宋代應用廣泛,也是汴京城最主要的燃料。

注3:北宋治河,除了修堤就是種樹。

所以宋代畫作裡,黃河兩岸,樹木茂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