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方的廣西,熱鬧無比的時候。

大內也熱鬧了起來,慶壽宮裡來了客人。

還是稀客!

“老身見過官家!”

一位年紀和太皇太后差不多的妃嬪,在趙煦面前,盈盈一福。

趙煦趕緊站起來,說道:“淑妃娘娘乃朕長輩,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這位,自然就是那位仁廟的愛妃,與太皇太后從小就在宮中長大的周淑妃了。

在宗法上,算是趙煦的曾祖母了。

當然,她並不是仁廟的皇后,只是任命的妃嬪而已。

而且在仁廟在世時,只被封為婉容。

她現在的淑妃頭銜,是元豐五年,魏國大長公主嫁與郭獻卿時,由趙煦的父皇,推恩加封的。

周淑妃再拜,就笑著道:“老身早聽太皇太后,說起官家,太皇太后言,官家精俊聰慧,頗具祖宗法度,如今看來,太皇太后所言確實不假啊!”

“娘娘誇讚,朕愧不敢當,皆是太母、母后保佑擁護,日夜教導之功!”趙煦說道:“朕還年少,尚需太母、母后多多輔弼,保佑擁護、教導呢。”

周淑妃聽著,心下一黯。

已經知道,這個小官家很不好對付。

難怪,這朝野上下見過他的人,都不敢小覷他。

還好,這個小官家純孝仁聖,對親戚們一向很好。

這樣想著,周淑妃就道:“老身今日冒昧來見官家,是代老身那個不孝的女兒和女婿,來給官家謝恩的。”

“駙馬郭獻卿,本屬無德之人,幸先帝不棄,蒙恩點為駙馬。又幸官家大德,推恩入太學,以鴻儒教化!”

“駙馬對公主說,官家再造之恩,點化之德,終身難忘。”

“此生此世,都不敢忘記官家教誨,一定在太學洗心革面,認真讀書,不負官家,不負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趙煦聽完就笑了起來。

看看人家,多會說話?

不愧是大宋宮廷的長青樹!

趙煦記得,在現代的史書記載中,這位娘娘後來活到了九十多歲。

在這古代,簡直是奇蹟。

而在趙煦的記憶裡,這位娘娘的性子素來平和,生活儉樸,很少出門。

整個紹聖、元符時代,她都沒有擺過任何仁廟妃嬪的架子。

於是,趙煦道:“娘娘言重了,駙馬是魏國大長公主之夫,也是皇考親自選的駙馬,不看僧面看佛面,朕自然會照顧的。”

嗯,他識趣就照顧一下。

不識趣?

大不了強行下詔,讓魏國大長公主與之和離。

反正,現在的理學還在萌芽,民間和離的情況很常見。

王安石甚至親自主持了自己的兒媳和離的事情,甚至還主持了其改嫁的典禮,將之當成女兒一樣,風光大嫁!

也就是皇家,出於種種考慮,才強行打壓公主們的婚姻,剝奪公主和離的權力。

但皇帝是可以任性的。

四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駙馬還不好找嗎?

想和皇帝結親的勳貴,可以繞大內一圈。

旁的不說,苗家、燕家還有劉家,就都是很好的聯姻物件。

也正好,可以用這幾家新興武將家族,來給人做榜樣。

可惜啊。

趙煦的姐妹不多,就三個妹妹,都很小。

按照現代的醫學知識,她們最好等十八歲以後,再安排婚配。

這樣,就起碼得等十多年。

周淑妃笑著道:“所以,老身常常和太皇太后說啊,官家聰俊仁孝,將來定可治平天下,振興祖宗社稷,將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等著享福就可以了。”

於是,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

周淑妃在慶壽宮中,沒有久留,只待了一刻多鐘,就拜謝而去。

她出了慶壽宮,回到自己的宮閣。

她的女兒魏國大長公主,立刻迎出來:“母妃,怎樣了?”

周淑妃道:“官家還是肯給老身幾分薄面的。”

她回憶著御前的事情:“只要駙馬在太學認真悔過,認真讀書,官家大抵就不會再計較了。”

魏國大長公主聽完,頓時開心起來,說道:“多謝母妃!”

周淑妃嘆息一聲,坐下來,道:“汝啊,以後可得多管管駙馬,別什麼事情都讓駙馬做主!”

“他這個人,有些事情真的不適合做。”

“母妃的提醒,兒臣會記住的。”魏國大長公主點頭。

“正好,此番駙馬去太學,有了太學鴻儒的教導,想必定會有所改觀。”

最起碼,在太學的封閉環境下,他再也不能出去和別人鬼混。

“嗯。”周淑妃點點頭。

她也看到了這一點,知道那位小官家是留了體面的。

不然訓斥一頓,就將之趕出慶壽宮。

第二天,御史臺的烏鴉們肯定會群情激憤,踩著駙馬的臉,來給自己邀買一個不畏權貴的名聲。

如此一來,駙馬顏面盡丟,甚至貶官、勒停、編管某地。

更可能牽連她的外孫。

大宋祖宗設計的磨勘制度,對外戚、勳貴,是根據父祖的官位來恩蔭的。

父祖地位越高,恩蔭起點也就越高,轉官速度也就越快,推恩次數也就越多。

反之亦然。

多少勳貴家族,就是因為一代人的錯誤,直接崩塌、跌落到了谷底,再也不能起來了?

去年昭憲杜皇后的親弟弟的後人,不就被找到了嗎?

百來年的時光,太祖、太宗的生母,主持了金匱之盟的大宋宣祖元后的外家嫡系後人,就已經跌落到了連官身都沒有的地步。

還需要兩個哥哥,將戰功分給弟弟,才能保持家族兄弟都有官身的資格。

實在叫人唏噓。

開國的皇后,太祖、太宗的生母外家都是如此。

其他人就更不能免俗了。

太祖義社兄弟,太宗從龍功臣們,跌落的也很多。

很多家族都已經完全消失在汴京城了。

就像風吹走樹上的落葉一般,他們消失的時候,無人關注。

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何時消失的!

就是很尋常的,父祖不孝,讓子孫起點變低,子孫不孝,讓子孫變回布衣。

想著這些,周淑妃就叮囑起自己的女兒來:“為了慎兒(魏國大長公主之子)的將來著想,郭家以後的大事,你要儘量參與。不可再出現今日的事情了,不然連累慎兒,悔之晚矣!”

“兒臣明白。”

“此外,以後官家想要做什麼事情,郭家就要儘量支援,不能支援,也不要反對。”

“就安安靜靜的守著郭家,不犯錯,不得罪人。”

“這樣慎兒將來才能富貴,郭氏也才能傳承下去!”

“兒臣謹記母妃教誨。”魏國大長公主再拜。

……

隔日,壬子(二十四)。

趙煦醒來時,就得到了石得一的報告:“大家,遼使所支取的一百萬貫交子,皆已買完。”

“這麼快?”趙煦笑了。

還沒出汴京呢,遼國人就把錢花光了。

上京城的老皇帝若是知道這個事情,不知道是個什麼表情?

石得一繼續報告著:“這幾日,遼使使團之中,已經有不少人,押送著貨物北返了。”

“皆是貴重、精奇之物,光是建盞就足足有數十隻,更有胭脂水粉、綾羅綢緞錦繡……”

趙煦聽完,點點頭:“這些遼使倒也聰明!”

先把好東西送回國,這些東西回國後,拿到東西的權貴,當然是歡喜的。

這樣一來,也就無人會關心,他們這些人花錢的速度了。

搞不好,還會被認為是‘勇於任事’。

至於你要說,錢花完了怎麼辦?

那當然是繼續買啦。

等三百萬貫全部花完了,那就再想辦法唄。

反正,上層的權貴,只要自己爽就完了。

今年,他們可能還會節制一點。

可明年、後年,等到他們習慣了,享用那些名貴的奢侈品後。

等到他們已經沉浸在紙醉金迷中的時候。

等他們適應了每年幾百萬貫閉著眼睛花後。

趙煦很好奇,他們會怎麼做?

會乖乖的把他們在絲路上賺的金銀,送來大宋嗎?

還是會選擇南下打草谷呢?

無論他們怎麼選,都在趙煦的陷阱裡。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替嫁後被閻王將軍寵上天

替嫁後被閻王將軍寵上天

童小言
【高甜寵撩】替嫁小鮫娘對閻王將軍一見鍾情隨之便開啟了一條撩夫之道且看她如何扮豬吃老虎將這個冷麵將軍捂的熱呼呼的!
歷史 連載 123萬字
牛頓降生大明朝

牛頓降生大明朝

與天同怒
道聖牛公把手按在史官肩膀:“我只是燒了些罪臣的書稿畫像,不准他們子孫祭祀而已……怎麼能說我了殺他們呢?”——《明史·牛頓傳》牛頓,字徐行,面刺帝修道之過,言究真道之法,帝頓悟,奪邵元節天師印予之。 嘉靖十四年舉進士第一,授戶部左侍郎,尋擢戶部尚書,兼知工部。主寶鈔改新之事,稽核魚鱗黃冊,厲清稅役,天下多之。 帝悅,加三公三孤。頓之為人,恃才孤高,辯詞矯健。早年清簡苦行,累上驚世《術書》,吝嗇言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