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整一天時間,劉禪都呆在棚戶區中。

他親自走完了全部二十四戶陣亡士兵的家。

而這中途,還臨時加入了兩個人——張飛和丁奉。

張飛是酒醒之後,又拎著五斤牛肉去找劉禪,反正左右無事,便想找他涮火鍋再喝一輪,順便聊些統兵的事情。

範強、張達的事,讓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張三爺改變的契機之一就是因為上次漢中比武的事,這次又親眼看過了劉禪赤星軍的戰鬥力,便想與他好好談談,結果撲了個空。

張飛想做什麼事可不會輕易放棄,於是一路追到了棚戶區這裡。

而丁奉則是新官上任,在老劉給他安排的臨時居所裡坐立不安,便想著去找太子,看看有什麼需要自己效勞的。

急於表現自己的少年在王府撲了個空,也同樣找到了這裡。

張飛和丁奉都是第一次來這個“棚戶區”。

對於劉禪一手建立的這個“軍屬大院”+徵兵落選人員及家屬安置點,他們一開始並不怎麼在意。

大部分所謂“志向高遠”的將領,並不關心普通士兵及其家屬的生活狀況。

那些是士兵們自己該操心的事,將領只要按時發糧發餉,少剋扣一些,那已經是對手下的兵相當不錯了。

他們去找劉禪時,幾乎正眼都沒有看裡面生活著的這些人。

不是刻意的嫌棄或瞧不起,而是成長環境塑造的觀念,讓他們下意識將這些人過濾掉了。

就像看到路旁的花草樹木一般,並不會投以過多的關注……直到他們發現劉禪正在表情嚴肅的走訪此地居民。

那種肅穆的表情他們鮮少在劉禪身上看到,以至於二人一時都沒有上去搭話。

還是發現二人到來的劉禪主動上前招呼,看到是三叔和丁奉,他略做思考,便邀請對方陪自己做完這件事再談其他。

張三爺與丁奉雖不明所以,也還是答應下來。

跟著劉禪又走訪了一家之後,他們就馬上明白劉禪在做什麼了。

可是對劉禪的行為,張三爺並不能理解。此時雖還沒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詩句,但道理是相通的。

對與二兄相反,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三爺來說,打仗死人再尋常不過。

普通士卒動輒便是成千上萬的死,既然拿了糧餉又享受了家庭免除其他徭役的政策,那便要有隨時會死的覺悟。

劉禪給他們的撫卹甚至遠超過喪事所需,還有剩餘。何必還要做這些事呢?又不是良將名士,如此作為也無法吸引人才來投。

對三叔的疑問,劉禪暫時並未給出答案,只是繼續帶著他們走訪。

【丁奉好感度+10】(20)

【丁奉好感度20,體質+10,暗器天賦+10×2,劍術天賦+8×2,刀法天賦+8×2,長兵天賦+5×2】

然而對丁奉來說卻是另一種感覺,作為靠著陷陣、先登這種高危作戰混上來的基層軍官,他太知道沒有後顧之憂對一個士兵的重要性了。

平日裡受上官盤剝打壓的他,才知道軍隊居然也可以是這樣的。

無論是不理解的張飛,還是充滿好奇的丁奉,隨著陪劉禪走訪都開始觀察起了在這裡生活的人們。

隨後他們便發現了此地之人的不同,外面的普通百姓大多表情麻木淡漠,終日為生計愁苦自然再無餘力思考別的事情,當然包括忠義仁勇等等……

老劉治下的普通人要比其他兩地好上一些,但也不像此地人一般,眼裡始終帶著積極的神采,臉上充滿希望。

偶爾聽到他們閒談聊天,都是誰們家的兒子作戰勇猛,誰的丈夫武藝高強,羨慕你家的已經入了正規軍,我們還只是預備隊員……

沒能選上進入赤星軍的人,則把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唸叨著要讓孩子多吃,長得身強力壯以後好為家爭光。

手握枯枝玩耍的孩子們,手裡耍著稚嫩的槍招,嘴裡嚷嚷的都是長大了要投軍,幫太子殺敵……

而劉禪走訪的那些陣亡士兵家屬,張三爺覺得他們心中定有怨恨,只是自己等人在場不敢說出來。

於是在他們走出門後,他又藉故折返回來,悄悄走至窗邊。

可入耳的除了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便是對劉禪的感恩,還有對敵人刻骨的恨……

這和張飛的認知產生了不小的偏差,他以前見過死了兒子、丈夫的家庭,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那種恨是無差別的,既對敵人,也對徵發他們從軍的人。

……

一天過去,時近黃昏,走出棚戶區的三人各懷心思。

“太子,三將軍,末將先行告退了。”丁奉抱拳行禮後便告退了。

今天見到了太子的另外一面,也看過了那個不可思議,彷彿夢幻的棚戶區與其中的居民。

再想想以前江東的生活所見,讓他思考了很多。

也越發覺得,當初的投降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張三爺則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二叔的命運已經改變了,劉禪也想再為他三叔做些什麼,不然以後他總會有再次怒氣沖天的時候。

沒有範強張達,也可能會有張強李達。

但劉禪深知,三叔自身若沒有改變的念頭,自己決計勸不動他。

如今他到棚戶區來尋自己,正好可以藉機談談。

都有話說的兩人一拍即合,回到王府劉禪的屋子,燒爐架釜,飲酒涮肉。

只是明明鹽巴不缺,肉質鮮美,美酒甘醇,張三爺卻食不知味。

“嘿!”感覺扭扭捏捏實在不像自己,張飛猛然將筷子拍在案几上道,“阿斗,三叔問你,你為何讓自己的兵都不怕伱?若不畏上,又怎能將其如臂使指?”

劉禪見他主動挑起話頭,也含笑放下筷子:“誰說他們不怕?”

“嗯?我卻未看出來。”

“他們生怕我會死,怕的要命。”

張飛:“……”

劉禪笑道:“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生活都要由我維持,今後的希望也在我一身,我若一死,他們便會失去一切。”

張飛不是笨人,只是劉禪的觀念和他相差太大,才會一時難以理解,此時他已知道劉禪想表達的意思。

“可自古恩威並施,才是……”

“恩威並施,卻並不一定要辱罵鞭打士卒,讓他們對自己又怕又恨吶。”劉禪抿了口酒,“軍令如山、軍法嚴明、賞罰有信,同樣是威。

“我自練兵以來,尚未鞭過一人……三叔與我並肩作戰之時,可曾見我指揮不動他們?”

張飛不說話了,荊州戰鬥中對軍令反應最快,執行最好的就是劉禪的赤星軍,這是他親眼所見。

“這……這是為何?”

劉禪知道三叔不是還沒明白,只是統兵多年自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驟然見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卻不錯甚至更好,有些難以接受。

“其中奧秘,三叔今天不是都看到了嗎?”

“……”

劉禪嘆了口氣:“三叔,無論名人良將,還是平庸武將,甚至普通士卒,人性人心卻無太大差別。

“以利誘戰,則利盡時兵散;以威迫戰,則力弱時兵反。唯使其遵從本心而戰,方可長久。”

張飛想想自那晚之後,範強張達的迥異表現,心中亦是有些觸動。

送走皺著眉頭的三叔,劉禪也不知自己的話他能聽進去多少。

但看樣子,應該至少不是做了無用功……

正待再將“軍改計劃”的思路理理,繼續完善一下,門外忽有侍者道:“太子,有位自稱王熙王叔和的醫匠求見。”

感謝“清閒散人2022”大佬的500點幣,再次注資季漢武裝集團,您的點幣將用於繼續支援青黴素開發計劃,感謝支援~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上命昭唐

上命昭唐

控制變數法
唐王朝的宦官政治是不敢想象的。中唐以後,宦官總是分成兩派乃至更多,互相爭殺不休。 這是分權制度決定的,也是武人為亂不可信的國情影響的。但在控制皇帝、操縱軍政、打擊相權方面,宦官們保持著高度一致。 其權力甚至世襲罔替而繼承,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這讓唐朝宦官必須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失去政權則失去全部。 因此,在危難之際,宦官需要保證皇權得以延續,以延續家族的既得權利。 而統治者面對藩鎮割據、叛亂頻
歷史 連載 6萬字
帶著系統來大宋

帶著系統來大宋

浪子邊城
信仰系統的出現,蘇石來到了大宋,並在這裡開創了屬於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只要你能在後世看到的東西,只需要有足夠的信仰點數便都可以兌換出來,拿到宋朝,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蘇石,外祖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光胤。 ......燭影斧聲之後的趙家後代一直被皇室高度警惕著。 他要怎麼樣排除萬難,立世於朝廷之上? 重文輕武的宋朝,對外軟弱,對內卻是強勢無比。蘇石要怎麼樣才能帶著宋人崛起,真正對外強硬起來,真
歷史 連載 289萬字
通房嬌妾

通房嬌妾

花銜月
入薛家為婢的第六年,瑩兒靠著一把如鶯似啼的妙嗓成了三爺的通房丫鬟。 彼時三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家族勢強,官途亨通,離尚主只有一步之遙。 他寵愛瑩兒就像寵愛豢養在雀籠裡的金絲雀一般,只把她當成個解悶的玩意兒。 誰曾想,這可有可無的玩意兒竟能靠著善解人意、柔順乖巧的性子一步步地走到他心中。 後來,三爺棄了駙馬之位,執意娶了個母家不顯的庶女進門做正妻。 旁人都贊他高風亮節、清正自傲,不願靠著女人的裙帶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
【龍年最爽皇帝文!全程高能爽點密集】穿越到大梁帝國皇帝身上,開局權臣就要誅殺皇后! 葉凌表示雖然開局手握漢獻帝劇本,可他偏偏要做李世民!葉凌先保住皇后與權臣鬥智鬥勇,搞改革、開海禁、殺貪官,提升大粱國力。 女真、突厥、倭寇先後來犯?葉凌發明出加特林,表示來多少殺多少!
歷史 連載 2萬字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列文狐克
[觀前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日常裡發現了少量的主線。 當了二十多年普通人的我,在河邊被會說話的狐狸碰瓷了。 自稱狐之助的醜萌狐狸聲稱我身負靈力,簡直就是天命之子,一看就很適合擔任時之政府的刀劍審神者。 不是我說,這種詐騙手法只有小學生才會相信吧。 我:“薪資待遇如何?” 事實證明,熱情到詭異的HR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天坑,很遺憾我不是那個百分之一。 狐之助一定是不小心才把暗墮刀劍審神者的字首落
歷史 連載 7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