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的方臘,給包康的感覺與以往有些不同。

怎麼形容呢,今天的方臘好像少了一些戾氣,多了一些澹然,一點都不像剛剛讓人亂箭射殺給他出謀劃策的人時表現得那麼暴戾。

包康只是有些詫異,但卻並沒有太放在心上,而是直言不諱的說:「閆誠忠臣也,不然必不會於此時勸你受降。」

讓包康很意外的是,方臘竟然點了點頭:「我知曉。」

包康不解道:「你既已知曉,又為何要殺他?」

方臘道:「大戰前夕,他亂我軍心,我不當殺他乎?」

包康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包康才再次開口道:「你欲與宋軍交戰,與我不謀而合,然急戰者,宋軍也,敵之所懼,我之所倚,自當固城而守,相互為援,與其久戰也。」

包康也知道方臘義軍現在沒有多少糧食了,所以忍不住又給方臘出謀劃策:「若你因無糧而至此,大可不必,今你與李大都督乃唇亡齒寒,你若對李大都督言語,他必為你送糧草,乃至遣兵助你。」

讓包康皺眉的是,方臘竟然還是之前的那副澹然:「我亦知曉。」

包康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任地時,你為何急戰也?」

方臘悠悠地說:「世人皆言,我多不如李存,我欲證明世人錯矣。」

包康呵斥道:「胡鬧!此乃國之興衰,數十萬生死,豈可兒戲?!」

方臘沉默了少許,然後竟然微笑道:「若我方臘戰死,起義易也?」

「?」

包康有些警醒:「你此言何義?」

方臘笑道:「嬉之,勿怪。」

包康越發的覺得方臘今天很奇怪——他太瞭解方臘這個人了,知道方臘根本就不是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

再者說,現在可是大戰前夕,提心吊膽都嫌來不及,還能有心情開玩笑?

包康不想再跟方臘打啞謎了,所以直言不諱的問:「你留我何事?」

方臘聽言,拿出一封用蜜蠟封得很嚴實的信推給包康,說道:「此戰了卻,你再讀之。」

包康理都沒有理方臘,直接就當著方臘的面把信給拆開了,然後包康就看見信封裡面有兩封信,其中一封上面寫著「妹婿李存親啟」,原來是寫給李存的信。

而另一封則是沒有信封的信,很顯然是寫給包康的。

包康直接展開,看了起來。

方臘罵道:「你非君子也。」,但卻沒有阻攔包康看信。

包康將信看完,說道:「你乃君子乎?以信告之,勝便以我頭祭旗,敗亦要託孤於我,無恥之極也。」

方臘理所當然的說:「你屢次羞辱於我,致我威嚴不在,不殺你,我有何面目以對臣民?」

包康揭穿道:「你所畏者,小人言不依我計也,我豈不知你所想?」

說完,包康就揣起方臘讓他轉交給李存的信,然後轉身離開。

「我若未死,必為你帶到。」

猶豫了一下,方臘還是對著包康的背影說道:「大哥。」

包康腳步一頓。

接著,方臘的聲音從包康身後傳來:「我必滅宋,初心未改。」

包康頭也沒回道:「我知曉。」

……

七月十日。

方臘義軍號稱擁兵百萬之眾,實際上也有近七十萬。

而宋軍則號稱五十萬,實際也差不多有近四十萬。

按照孫子兵法所言「倍而攻之」的軍事原則,方臘義軍的進攻力量看起來還是夠的。

而宋

軍則在戰鬥經驗豐富的种師道的主持之下,佔據了有利的地形。

但因為宋軍這所謂的四十萬大軍中有一大半是京畿禁軍、河北禁軍、廂軍以及洪載軍,無疑使得其軍有不小的弱點。

為了防止不測,增加勝算,种師道在防線後設定了十幾架炮座(即投石機),積石如山,並於關鍵之地設定床弩數百張。

血戰前夕,儘管雙方拔刀張弓,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但雙方的主帥方臘和种師道卻故作輕鬆。

七月十一。

方臘與种師道在陣前偶遇。

儘管距離遙遠,但雙方都知道對方是誰。

方臘於是派人到宋軍陣前傳話:「趙氏已衰,不可扶持。種公若能相投,我以王封之。」

种師道隨後派人來到方臘義軍的陣前回話:「已奉事趙氏,豈敢有二心?」

這先禮後兵,似乎是兵家的慣例。

七月十二。

方臘義軍率先發起攻擊。

在撕裂人心的吶喊聲中,八大王盧邁和鄭魔王指揮方臘義軍的前軍蜂擁一般殺向宋軍,他們悍不畏死的冒著宋軍如雨一般的炮石和箭失,殺向宋軍展開了一次接一次的輪番攻擊。

雙方血戰了三十餘陣後,洪載統制的營寨被方臘義軍攻破,洪載及其手下的洪載軍將士棄陣而逃。

种師道迅速趕到這裡,揮刀將洪載斬首示眾,止住了潰退。

种師中隨後也率部趕到,組織反擊,奪回洪載軍守衛的營寨。

种師中向士兵們高聲呼喊:「蟻賊傾巢而出,此乃平亂報國良機也!」

种師中隨後拔出自己的佩刀在自己腳下劃出了一道線,用刀尖指著地上的線說:「越過此線者,斬!」,然後設定了一支督戰隊,以防洪載軍再潰逃。

在種師中親自率領督戰隊督戰的情況下,洪載軍的將士拼死而戰,穩住了陣腳。

見此,方臘義軍再一次發起進攻,方七佛和方五相公兩部各投入了五萬預備隊,向宋軍的兩翼發起了勐攻。

种師道見此,立即抽調兵力去支援兩翼,挫退了方臘義軍的進攻。

片刻之後,方臘以中軍精銳再一次發起進攻。

這次,摩尼教的教眾再次吟頌起他們的聖歌:「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伴隨著聖歌,這些摩尼教教徒,不顧傷亡,用密集的隊形衝向宋軍,兩方展開了最血腥的廝殺。

方臘義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悍不畏死,給宋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甚至一度差點撕開了宋軍的陣型。

暮靄沉沉,天色已晚,可狂熱的摩尼教教徒仍在瘋狂的進攻。

种師道見此,沉著冷靜的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改變硬攻正面的戰術,分為東西二陣,种師道指揮東陣,种師中指揮西陣,利用騎兵急馳,不斷改變東西兩側的兵力配備,一會兒集中兵力攻東,一會兒集中兵力攻西,一會兒又東西分兵同時進攻。

戰術節奏的變化,使得方臘義軍來回奔跑不迭,一會兒援東,一會兒援西,十分疲憊。

最後,宋軍以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打退了方臘義軍的進攻。

七月十三。

方臘義軍由於兵力消耗太大,將士也全都因為前日的大戰疲憊不堪,而沒有發起進攻。

宋軍也藉此機會舔舐自己已經露骨的傷口。

七月十四,中元節,鬼門關開。

激戰又起。

這回,种師道總結上次戰鬥的經驗教訓,覺得不能再跟悍不畏死的方臘義軍硬碰硬了

——這樣下去,哪怕宋軍贏了,也得退出戰場。

方臘義軍的戰略戰策還是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是使用他們最擅長的人海戰術。

可宋軍卻在種師道的指揮下,改為發揮騎兵和地利的優勢,不再正面決戰,而是主要以遊鬥和靠著神臂弓、床弩、投石機來遠端射殺方臘義軍。

這種很難碰到敵人很難跟敵人正面廝殺的打法,讓方臘義軍非常不適應,關鍵拼弓弩他們實在是拼不過宋軍。

沒辦法,方臘只能指揮方臘義軍,不畏生死的往宋軍的營地裡衝,尋求直接拼殺的機會。

可一直打到晚上,方臘義軍都沒怎麼有跟宋軍正面廝殺的機會。

兩天的激戰,由於方臘義軍只會一味的勐攻,這使得方臘義軍的傷亡非常大,尤其是今天的進攻,不僅傷亡巨大,還沒有任何建功,甚至就連鄭魔王都戰死了,進而導致大量的方臘義軍的將士喪失了鬥志,天一黑,就開始有方臘義軍的將士成百上千的逃跑。

种師道派出的哨探探明瞭這一情況,並及時將訊息報告給了种師道。

种師道敏銳的把握住了戰機,下達了將方臘義軍徹底擊潰的作戰命令。

入夜,宋軍死士潛入方臘義軍的營寨,然後在寨後放火。

看到火光,宋軍擂鼓吶喊,全線出擊。

本來就已經在跑的方臘義軍的將士,見此,跑得就更快了。

頃刻之間,方臘義軍的大寨便被宋軍攻破,方臘義軍的將士紛紛潰逃。

方臘見大勢已去,只得下令焚燬營寨,連夜逃跑。

种師道不顧自己七十多的年紀,親自騎馬指揮宋軍隨後掩殺,馬不停蹄地追擊方臘義軍。

种師道此刻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能給方臘義軍喘息之機,必須窮追勐打,徹底擊潰、乃至消滅方臘義軍!

方臘義軍的將士丟盔卸甲,逃到了鄱陽湖旁。

种師道派去的統制楊可世早已領兵到達,並設定了埋伏。

見方臘義軍逃來,楊可世一聲令下,伏兵四起。

方臘義軍無心戀戰,只顧拼命奪路而逃。

在這場戰鬥中,楊可世一軍斬首近萬級,生擒方臘義軍將士五萬多人。

楊可世無心打掃戰場,踏著丟棄遍地的戰利品,下令士兵抄小路實行平行追擊。

很快,仗著馬軍的優勢,楊可世所部又抄到了方臘義軍的前頭。

但是,留下了一部分人馬看守俘虜後,楊可世所部人馬已經不多了,面對著大群大群潰逃的方臘義軍,他也無力將其全部「吞」掉。

沒辦法,楊可世只能率領宋軍盡力掩殺,追敵百餘里,一直追殺到天亮,戰馬再也跑不動了,才鳴金收兵……

……

得知方臘義軍戰敗了的訊息,李存一邊派人去收斂方臘義軍的殘兵敗將、一邊密切關注宋軍和方臘義軍下一步的動態,同時做好跟种師道交戰的準備。

可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令李存暴怒的事。

——童貫率軍過江了!

……

……

求月票。

月票給力,今晚我還不睡!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