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了第二日,朱祁鈺一一接見了周、沈、蜀、西吳、靖江五王。

接下來的半月,京師再度進入平靜期。朱祁鈺也不出門了,天天就在家裡研究報紙創辦、貨幣發行以及登州城建造計劃。

在此期間,陳循致仕,離開了京城。

安南使臣程真,離開京師,回國報信。

肅、魯、周、沈、蜀、西吳、靖江七王返回封國。

秦、淮、慶、趙四王以督建中都為名,被朱祁鈺發往鳳陽軟禁。

襄、晉、韓三王降為郡王,唐王被御史告發在封地之種種劣跡,暫留京師查問。

楚、遼、寧、伊、鄭、代、荊七王在兵變中造反身死,其倖存子侄共郡王十一人,暫時幽居諸王館。

朱祁鈺又有三位寵妃順利生產,誕下二子一女。

王誠、王勤完成對楊士奇、楊溥家族的查抄,返回京師。

河南、山東連降大雨,爆發水災。

……

七月三十日,天陰欲雨,風雷大作。

是夜,樹木房屋為雷所擊,京中火起,明照坊、澄濟坊、南燻坊受災。

諸王館、十王府、會同北館、老齊王府皆遭大火。

八月一日,天剛矇矇亮。

朱祁鈺睡得正香,就聽自家宮門外撞鐘三聲,把人都驚醒了。

除自己和寵妃外,朱祁鈺不允許任何人無詔進入靈玉宮,所以東、南兩處宮門各放了銅鐘一口。

真要有十萬火急的事情,可以在外面撞鐘。

不過一年都未必聽到一次鐘聲。

淺雪、素汐兩人急急忙忙起身出去察看,小半個時辰之後,方才拿著密報走了進來:

“夫君,您看看吧,昨天大火,唐王、前晉王、前韓王、以及二十四名郡王不幸死於火災。

只剩一個原來的襄王,也就是現在的樂成郡王因為在兵變中受的傷太重,被移居西苑救治,僥倖活了下來。

錦衣衛指揮盧忠翫忽職守,救援不及,上書請罪。

還有咱們的老王府也被燒著了,上次兵變時被燒了一部分,再加上這次大火,已經被差不多燒廢了。”

朱祁鈺點點頭:“將盧忠罰俸一年,行了,繼續睡吧。”

“就罰俸一年,就完事了?”

“嗯嗯,不然怎麼辦,火是我讓盧忠放的,我總不能殺了他吧。

你想想,兵變時那麼多藩王都參與了,我不可能拍拍屁股就這麼算了。

沒把他們拉到午門斬首,已經算是給他們留體面了,難道還不知足?

與其放他們回去繼續禍害百姓,不如我做個壞人,來個一了百了。”

淺雪好奇地問道:“只是這樣一來,夫君不怕百官有意見嗎?”

朱祁鈺解釋道:“百官不會有意見的。第一,這些藩王是實打實的造反,本就是死有餘辜。

第二,你以為文武百官很喜歡藩王們嗎?

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大才子,二十歲出頭高中進士,苦哈哈地熬了五十年,終於熬到大明的首輔。

這時候你一年的俸祿是一千石。這是說我沒給百官漲俸祿之前,最高的文臣也就是一年一千石,而且還不是實發,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廢紙寶鈔。

再看藩王呢,好點的親王,生出來什麼都不用幹,歲祿就是萬石。

郡王,生出來什麼都不幹,歲祿也都是一千石,兩千石。

你辛辛苦苦幾十年,熬到首輔,還是比不過生下來什麼都不用做的藩王。

關鍵這些藩王還殺人放火,無惡不做。然後你這首輔見到親王,還得跪在地上給人家磕頭。

你覺得你會喜歡這些藩王嗎?

這還說的是首輔,那要是個普通文官,和藩王們的差距更大,你覺得他心裡能高興嗎?

在別的問題上,可能我和百官會有分歧,但在我削藩的時候,百官是絕對不會跳出來反對我的。

就算真有腦子進水的文官跳出來,不用我說話,其他文官就把他辦了。”

淺雪點點頭,便又爬上床繼續睡覺了。

直到快中午,朱祁鈺才慢悠悠來到青雲閣。

就如意料之中的那樣,重臣們早就已經在閣中等著了。

朱祁鈺往軟榻上一靠,等著大臣們開口。但是大臣們全是請罪的,誰都沒有質疑皇帝。

看著大臣們,朱祁鈺也覺得很尷尬。不知不覺,小朝會被自己弄成一言堂了。反對派被清洗了個乾乾淨淨,剩下的都是想跟著自己建立中興盛世的。

當官當到這個地步,在場大部分人追求的更多都是權力和生前身後的名聲。

中興盛世,名垂青史,對這些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朱祁鈺看了一眼何宜。

何宜便取出一道罪己詔,自顧自地宣讀起來。

這是朱祁鈺登基之後的第三道罪己詔,也是最後一道。

事不過三,這次認完罪,改革全面啟動,可就不會再有下次認罪了。

還有,這也是最後一次搞‘天降雷火’了。

至於朱祁鈺為何敢搞好幾次‘天降雷火’,那是因為後世之人實在太善良太純真,只要史書上不明寫,他們是不會往壞處聯想的。

最明顯的例證,我們的大道君皇帝嘉靖被火燒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哪兒都不著火,就只有嘉靖的住處著火。

但後世之人就是死活相信這些火災都是自然產生的。

偶爾有個別人跳出來,發表嘉靖是被人故意放火的觀點,立即就會被一群人扣上陰謀論的帽子,批判得狗血淋頭。

所以說,只要不被實錘,‘天降雷火’就一定是從天而降的,也只能是從天而降的。

在這次的罪己詔中,朱祁鈺承認了三項罪狀:

第一,我沒有及時歸還皇位。

大兄於今年四月返京,我欲歸還皇位,大兄以有罪於社稷,固辭不受。

我本欲稍後再請還位,不料大兄與我相繼重病。

我重病其間已經將軍政大權交於大兄,並召諸親藩王進京,準備等病體稍安便正式行退位還政典禮。

不料,才到七月初一,大兄還京不足百日,部分藩王、勳貴、武將、文臣發動奪門之變,武力扶持大兄復辟。

我與大兄皆受其害,只因我未能及時還位,此罪一也。

第二,我未能守太祖成法,擅自廢除大明寶鈔,擅自鑄造銅錢銀元以為大明法定貨幣,此亦大罪。

第三,我擅自更改宣廟的盛世成法,由使用聖人之道教化瓦剌,改為武力剿殺。此舉有失大明天朝體統,有失宣廟忠恕寬仁之道。

以至瓦剌使團暴起傷人,重臣胡濙等人因此殞命,其罪三也。

有此三罪,當詔告天下,反思己過。

群臣吏民有欲言事者,皆可上書切諫。

在場的重臣們對皇帝的罪己詔,都哭笑不得。

第二條那是罪嗎?老百姓恨大明寶鈔恨得牙癢癢,景泰朝廢了寶鈔,改鑄銅錢銀元,這絕對是善政。

第三條那是罪嗎?宣廟用聖人忠恕之道教化瓦剌確實是事實,但瓦剌大軍都殺到北京城下了,不剿滅還等什麼?

這道罪己詔說是認罪,實際上卻是朱祁鈺在賣慘博同情,表功爭民心。

講完罪己詔,王文請示道:“聖上,現在禮部從尚書到主事,幾乎全部空缺。如何補官,請聖上示下?”

朱祁鈺回道:“等我再想想吧,在補官之前,你先兼管一下禮部。另外我現在有四個兒子了,大兄恭讓皇帝在瓦剌還有一個兒子。

我要給這五人全部封親王。

大兄那個兒子封怡王,至於取名,你們去請示大兄吧。

我自己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已經取好了,你們照著擬旨即可。”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紅樓謫仙人

紅樓謫仙人

業火之劍
甄珏來到大觀園,別人見到的是滿園芳華妙齡女子,他所見卻是一干風流孽鬼,還淚報恩的絳珠,塵心動的仙姑之妹可卿,無情也動人的寶釵……秉著入世救人的菩薩心腸,他準備一一度之。 因問林妹妹: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林黛玉:……警幻仙子:汝下凡便是,何苦動吾十二金釵冊子! 你痴念未盡,罷罷,吾下凡渡你一次。
歷史 連載 1萬字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樂活活
“寨主!” “別叫我寨主!” 沈東臉色難看,他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 自己怎麼就穿越成了一個土匪頭子? 前世的他不說道德模範,最起碼也是個遵紀守法的良民,現在扭過頭來,讓他腦袋揣褲腰,幹殺人放火的買賣? 可等他親眼看到戰火連綿,餓殍遍野。 看到朝廷尸位素餐,目之所及民不聊生的時候,他還是看不下去了。 這皇帝既然當不好,那不如換他來當!
歷史 連載 1萬字
攻略擺爛後修羅場遍地了

攻略擺爛後修羅場遍地了

雲山晝
【隔壁《竹馬他竟是怪物暴君》正在連載】【非大女主非女強非爽文,詳細排雷在第一章作話,辛苦閱讀】 【本文文案】 連漾被告知自己是一本虐文裡的戀愛腦女主,註定要被血虐到結尾。 為改寫劇情,她被迫攻略原書裡陰狠毒辣的墮魔小反派——述戈。 噓寒問暖,貼心安慰,結果好感度漲得比烏龜還慢。 連漾:雖然我攻略得很敷衍,但他給的好感更加敷衍,不幹啦! 連漾決定改變策略:廣撒網,多撈魚,能撈一條是一條。 - 養魚策
歷史 完結 0萬字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磕磕絆絆的我
貞觀七年。\n天空一聲炸響,穿越成了魏叔玉。\n身為魏徵的寶貝兒子,那不得給爹爹分憂解難嗎? \n李世民偷藏私房錢?爹你歇歇,我來罵。\n李世民想要納妾?爹你歇歇,我來罵。 \n李世民想要御駕親征?爹你歇歇,我來罵……\n總之一句話,李世民幹啥,咱反對就是了。 \n賢名這不就來了嗎?\n “兒砸,你這樣爹會失業的。”\n “那我明天歇歇,您來罵?”\n “不愧是我的好兒砸。”\n上陣父子兵,噴子二
歷史 完結 146萬字
帶球跑後被魔尊和仙尊同時通緝了

帶球跑後被魔尊和仙尊同時通緝了

稚棠
【正文已完結,不定時修文~】 簡真是一顆雙生仙草,一次意外,落在仙魔兩界靈山上,等簡真慢慢生出靈智後,已經在兩座不同的山上發芽生長。 值得一提的是,一支長在魔尊的窗臺前,一支在仙尊的窗外。 這兩位大佬都是最三界眾人不敢惹的存在。 所以他們都沒朋友,而悲催的簡真成為了他們倆的傾訴物件。 白天簡真聽仙尊跟我說各修真世家的八卦還有仙界的各種趣聞,晚上就聽魔尊大人說各地的妖魔又做了什麼孽,魔界的奇珍異寶都
歷史 完結 8萬字
本王身邊怎麼全是主角!

本王身邊怎麼全是主角!

秋月愛莉
【單女主,輕鬆,架空,反派,無系統】\n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雲秌他做起了奇怪的夢,夢裡面說他的親人都是主角? \n只不過夢好像都是相反的...\n夢中:他皇兄是自私自利獨裁一切的帝王,整個天下也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n現實:他皇兄也不知道從哪裡知道的一些話語,說著 “一切權利都是屬於人民的” “勞動人民最光榮”\n————\n夢中:他小侄女是未來女帝,而自己是攝政王,他想要把持權利和女帝在朝堂爭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