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下北京城裡這些勳貴,在朱祁鈺心中一直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現在內城之中,從理論上講能造皇帝反的,就是錦衣衛、五城兵馬司、以及多個勳貴共同集結起來的家丁。
如果只有一個勳貴造反,撐死也就三五百家丁,這還好說。如果是幾個勳貴聚在一起,湊三四千家丁,那別說還真有興風作浪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勳貴帶家丁造反,大明歷史上還真有人實踐過,而且就在天順朝,倒黴的又是我們可愛的叫門皇帝。
千年來唯一起兵造反的太監曹吉祥,及其侄子昭武伯曹欽,帶著大批死士攻入皇城。朱祁鎮又損失了親信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恭順侯吳瑾等人。
從這裡就能看出兩個事實:一是勳貴的家丁有非常強的戰鬥力,不可小視。二是錦衣衛真的是徹頭徹尾的廢物,別說讓他們保衛皇帝了,連自家的指揮使都保全不了。好幾萬的錦衣衛就跟過家家鬧著玩一樣。
僅僅昨天一下午,在京勳貴們就響應朝廷,湊出了五千多人。雖然勳貴們如此積極,既可能是齊心協力想去參與營救太上皇,也可能是想向皇帝示好,但不管怎麼樣,都深深地觸發了皇帝的忌諱。
朱祁鈺不和眾臣討論,便強硬地下達了詔命:“掌右軍都督府事的駙馬都尉薛桓,改任南京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陽武侯薛詵,任南京右軍都督府右都督。
豐城侯李賢,任南京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武安侯鄭宏,任南京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泰寧侯陳涇,任南京前軍都督府右都督。
這五人即刻出發,前往南京整頓軍隊。正旦大朝會,他們也不必再參加了,國事要緊。
兵部尚書于謙,改任南直隸總督,負責整頓南京兵馬,旨到之日,即刻出發。”
大臣們聞言頗為驚訝,也不知道皇帝為什麼突然如此激動。好在文臣歷來都與勳貴不對付,皇帝要把大批勳貴發配到南京去,大臣們自然是樂觀其成的。
這幾個勳貴之中,屬駙馬都尉薛桓最讓朱祁鈺感到不適。他娶的是孫太后的親女兒,常德公主。而且薛桓的親侄子還是陽武侯薛詵。
也就是說,這薛家人肯定是要站在太上皇一方的,而且能量還不容小視。
朱祁鈺現在也不管吃相好不好看了,如果在自己威望大盛,眼看要坐穩皇位之際,讓別人偷了家,那可就好玩了。
反正現在已經跟孫家翻了臉,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徹底收了內城的兵權。
於是朱祁鈺繼續釋出了第二道強硬詔命:“穎國公後人傅瑛,在京城保衛戰中英勇殺敵,忠君報國,大有先祖之風,著即刻恢復穎川侯爵位,升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充任總兵官,率昨天召集的八千新軍前往宣府支援。
永平公主之孫李輿,襲封富陽侯,升左軍都督府右都督,充任副總兵,與傅瑛共同統領新軍。”
陳循、王文等人相互對視了一眼,沒說什麼,直接表示奉詔。
在場的重臣們都看出來了,今天的皇帝態度非常地強硬和堅決,一副要殺人的樣子,反對也沒什麼用。
而且眾人也早已經總結出了規律,皇帝每次朝會,都會在一開始奠定基調。一旦上來就非常強硬,那整場朝會就會一直強硬到底。如果一開始就很好說話,那整場朝會都會非常的好說話。
今天恰好就趕上皇帝強硬了。果然,見沒人反對,朱祁鈺下達了第三道詔命:“現任東城兵馬司指揮錢雄改任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現任西城兵馬司指揮周壽,改任南城兵馬司指揮,現任西城兵馬司副指揮周彧,改任南城兵馬司副指揮。
永嘉大長公主之孫郭昌,襲爵武定侯,並升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掌錦衣衛事,兼任東城兵馬司指揮。
仁宗曾以郭銘之女為貴妃故,封郭銘之子郭玹為武定侯。朕亦念親親之誼,不忍將郭銘一脈奪爵。
且郭玹之子郭聰在京師保衛戰中,奮勇向前,殺敵有功,著以戚恩、軍功並封,賜爵文信侯。
文信侯郭聰,升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同知錦衣衛事,兼掌西城兵馬司指揮。
錦衣衛指揮僉事吳忠,兼任中城兵馬司指揮;錦衣衛指揮僉事吳誠,兼任中城兵馬司副指揮。”
大臣們都有些聽愣了,今天的人員調動如此密集,合著這算是皇帝自己發動政變了吧。
尤其是內城中的重要軍權,多數都發生了改易。
不過大臣們對此更不願意出言反對了,因為這全都是涉及到皇帝安危的敏感軍權,一個大臣跳出來指手劃腳,這不是生怕引不來皇帝的猜忌嗎。
王文換了個角度,向皇帝問道:“陛下,雖然郭家既是外戚恩親,又有保衛京師之功,但是一門兩侯,是不是有些不好服眾?”
大臣們聞言,也都集中精神,聽皇帝怎樣回答。畢竟前一陣子郭家人頻繁出入齊王府,今日又大獲封賜,眾人也都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
朱祁鈺也不賣關子了:“給郭家一門兩侯,除了考慮到營國公巨大的功勳,以及仁宗郭貴妃的關係外,對朕來說,郭家還另有一層身份。
武定侯郭昌,已經將朕的王妃林氏認為女兒,待武定侯、文信侯分家完成,便宴請百官,正式舉行認女儀式。
到時候武定侯就是朕的國丈,朕覺得這麼多因素疊加在一起,給郭家一門兩侯,也不算特別過分。
而且大同副總兵郭登如果能再立功勳,朕也會賜以伯爵,到時候郭家就是一門三爵。”
朱祁鈺用了‘國丈’一詞,初步試探一下眾臣的態度。
在場的大臣那也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略一思考,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圖。皇帝這小算盤打得是真響,這樣一弄,王妃就成了勳貴之女,有武定侯府和永嘉大公長主保駕護航,從此地位徹底穩固。
陳循、王文、江淵、何文淵、羅通等新君派接受的最快,畢竟皇帝趕緊順順利利生下嫡子,對這些明確站隊支援新君的大臣們來說,實在是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當然弊端也有,那就是部分勳貴會因此得勢。
好在,這些還在新君派親信的接受範圍之內,畢竟土木堡之變勳貴集團大受損傷,之後皇帝又將大批勳貴調出了北京。至少舊勳貴已經一蹶不振了,大臣們也不好一步到位,徹底趕盡殺絕。
如今皇帝給勳貴的這點甜頭,並不能從根本上挽回勳貴的頹勢,所以還在大臣們的接受範圍之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