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允炆看著朱棣,詢問道:“那燕王府中,可有太監名為鄭和的?”

“太監?”

朱棣更懵了。

皇上該不會是找自己開涮吧?

整個燕王府都沒有,太監怎麼會有?

朱允炆看著朱棣有些發懵的樣子,眉頭緊鎖,難道說,鄭和現在還沒在朱棣身邊?

不應該啊,自己身邊也沒鄭和啊。

徐輝祖沒有說話,暗暗琢磨,這個鄭和的傢伙,到底是什麼人物,竟然值得皇上親自問詢討要?

太監?

皇宮還缺太監不成?

朱允炆沒有再追問,朱棣連自己討要道衍都沒說什麼,要一個鄭和,他更不會說什麼,除非,他真的不知道。

走出書房,朱棣帶著朱允炆走向後花園,兩人的交談平和了許多,偶爾還有笑聲。

月亮門前,一位大致兩米高的大漢肅然站立,遠遠看到朱允炆與朱棣來了,便跪在一旁。

朱允炆掃了一眼,便走進了月亮門,但剛走了兩步,突然停了下來,轉身看向月亮門外,對朱棣問道:“這位護衛是誰?”

“馬三寶。”

朱棣連忙回道。

朱允炆眼神一亮。

該死,自己怎麼忘記了,鄭和這個名字,是因為靖難時期,馬三寶在鄭村壩之戰中為朱棣出謀劃策,幫助朱棣取勝,後來朱棣當了皇帝,賜馬三寶姓鄭,名和。

怪不得找他不到!

朱允炆走了回去,馬三寶還想跪拜,卻被朱允炆攔了下來,說道:“你好好站著。”

馬三寶不知所措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端詳著馬三寶,面白如玉,頷下無須,額頭、臉頰和顴骨都比較高,眉目分明,耳朵很大。

“你在燕王府多久了?”

朱允炆問道。

馬三寶聲如洪鐘,道:“回皇上,已有十三年。”

“走,我們說兩句話。四叔,魏國公,你們先不要過來了。”

朱允炆拍了拍馬三寶的肩膀,對驚訝不已的朱棣與徐輝祖喊了聲,便帶馬三寶走至一旁的亭子裡面,示意馬三寶坐下,馬三寶不敢,只不安的站著。

“不知皇上……”

“安塞倆目阿萊以枯木。”

朱允炆淡然地說道。

馬三寶頓時瞪大了雙眼,連忙說道:“我阿萊困悶塞倆目。”

朱允炆微笑著,果然是他。

兩人的對話,不過是伊斯蘭教徒的一種交流方式。

朱允炆說“願真主賜你平安”,馬三寶回“也願真主賜你平安”。

雖然朱允炆對西方宗教不感興趣,但作為後世人,或多或少地都接觸過一些西方宗教文化,什麼基督教的耶和華,伊斯蘭教的安拉,還是知道一些的。

再不濟,蘭州拉麵總吃過吧。

蘭州拉麵多是回族人開的,而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說來,和馬三寶一個信仰。

“皇,皇上……”

馬三寶哆嗦了起來,多少年了,從來沒有聽聞到伊斯蘭教徒的問候,誰曾想到,突然的問候,竟然來自於大明帝國的皇上!

朱允炆看著眼前的馬三寶,心潮澎湃,自己的大航海時代,終於找到了統帥!

只是,馬三寶的過去,是不堪回首的。

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藍玉進軍雲南,當時只有十歲的馬三寶,便成為了俘虜。

之後,便被閹割,入宮服役。

“朕並非是伊斯蘭信徒,但朕看過《古蘭經》。”

朱允炆緩緩說道。

馬三寶激動起來,沒想到,皇上竟然看過伊斯蘭教的《古蘭經》。

“安拉是不是你的神,朕不管。但希望從今以後,你跟隨朕,忠於朕!朕給你機會去航海,去聖地麥加朝聖!去實現你伊斯蘭教徒的夢想!”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

馬三寶呼吸急促起來,雙眸熠熠。

夢想!

皇上支援自己的夢想!

自己可以出海?

可以去麥加?

可以去感觸聖石,可以向真主安拉吐露心聲?

“你願意,追隨朕嗎?”

朱允炆問道。

馬三寶撲通跪倒在地,高聲喊道:“我願意!”

朱允炆抬手,說道:“起來吧,既然你追隨朕,那你的名字,便不再是馬三寶,朕賜你姓鄭,名和!入御馬監,為掌印太監!”

“鄭和!”

馬三寶重複著這個名字,然後跪恩:“謝皇上賜名!”

朱允炆哈哈大笑,心情舒暢。

帶著馬三寶走向朱棣、徐輝祖,說道:“四叔,此人,朕要定了。”

朱棣看向馬三寶,皺了皺眉。

不知道朱允炆抽了什麼瘋,搶自己的太監兼護衛。

但這一次,朱允炆可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皇上要人,還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放人。

朱棣無奈點了點頭。

馬三寶跪在朱棣面前,說道:“馬三寶承蒙燕王照顧,萬千感恩難言,望燕王威名四海,身體康泰。”

朱棣嘆了一口氣,這個護衛,深得自己信任,可如今……

“四叔,今日朕帶魏國公前來,是有件事想和四叔商議。”

朱允炆輕輕說道。

朱棣笑得很難看,看向徐輝祖,不知道還有什麼花樣。

徐輝祖拿了一份文書,遞給了朱棣,說道:“此乃新軍的政策篇,在京營已施用月餘,獲得極大成功。皇上說了,天下兵馬,皆是朝廷之兵,理應享受一樣的政策,無分內外,無分親疏。”

朱棣接過文書,仔細看了下去,越看越心驚。

這些政策,涉及後勤、晉升、士兵本身、士兵家屬,甚至還包含了士兵退役後的養老政策!

任意一條,都足以收攏人心!

如此政策一旦普及至大明,所有軍隊必然歸心朝廷,歸心朱允炆!

那日後,誰還為自己賣命?

他們只會為朱允炆賣命!

這不是新軍政策,這是奪軍政策啊!

士兵當兵,不就是來吃苦的,用力氣換口飯吃?

很多人當兵,是迫於無奈,迫於生計!

可現在朱允炆的新兵之策一旦傳播出去,那當兵就不再是苦哈哈的差事,而是令人滿意的“好差事”!

到時候,兵會感謝誰?

自然是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縱然是自己振臂一呼,哪怕是把胳膊揮斷了,聲音喊啞了,恐怕也沒有幾個人願意跟自己去造反,甚至可能會將自己綁起來,直接送到南京!

“這個……皇上,這新兵之策,恐怕耗費銀錢、糧食無數,推行的話,是不是有些冒險,一旦不能做到,豈不是容易引發兵變?”

朱棣不允許這種政策發行,起碼不能發行在自己的軍隊之中!

否則的話,自己根本指揮不了幾個人!

朱允炆站在亭子旁,看著一旁的湖水,說道:“銀錢、糧食撥付,是戶部的問題。戶部商議過,他們說沒問題。”

朱棣吞嚥了下口水,低頭看了看文書,又說道:“這政策太過優渥,恐會降低士兵死戰之心,若至戰場,士兵惜命不已,畏懼不前,如何是好。”

朱允炆示意劉長閣給自己撿一些石子過來,對朱棣說道:“所以,在政策之外,還需要輔以思想建設。讓每一位士兵都明白,他們的戰,是為皇上而戰,是為大明而戰。他們的死,是為了帝國,為了這山河,萬年不褪色!”

“再說了,朕不認為,對他們好他們反而不敢拼命了。難道說,朕以真心待四叔,四叔不會真心待朕?這樣荒謬之言,朕是不會相信的!”

朱棣徹底沒轍了。

看著手中的文書,恨不得將它撕碎。

朱棣不敢想象,一旦這些政策傳播出去,自己手中的兵馬,還有幾成是自己的人!

徐輝祖看著沉默不語的朱棣,說道:“此番政策,於京營取得成功,深得軍心,自當惠及帝國每一位士兵。皇上與五軍都督府一致認為,燕王忠孝仁義,又是北方統帥,聲望極高,故想將此事託付給燕王,負責北平府周圍軍隊新軍之策。”

朱棣恨得牙根都疼了起來,什麼忠孝仁義,聲望極高,不就是怕自己造反,想先從北平府施行新軍之策,瓦解自己的力量嗎?

“臣恐能力有限,如此大事,還請皇上另選高明……”

朱棣婉拒。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說道:“既然四叔不願意,那就讓北平都指揮司平安來施行吧。至於燕王三衛……”

朱棣陡然瞪大眼,驚懼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向湖水中丟了一顆棋子,說道:“由四叔管理,朕便不操心了。”

朱棣緊張地心才放了下去。

但朱棣也明白,隨著朱允炆一步步動作逼近,自己已然沒了還手之力!

平安施行新兵之策,必然弄得北平府人盡皆知,周圍諸衛也必然紛紛響應,歸心朝廷。

而自己手裡,只剩下燕王三衛與親衛,滿打滿算,不過五萬餘兵力罷了!靠著這點兵,去對抗齊心齊力,封鎖自己的四十萬大軍,肯定是送死!

朱允炆不管朱棣喜不喜歡,強力將新兵之策推行出去,尤以北平府為首要之地。

這是因為北平諸衛中,雖然吃的是朝廷的糧食,但畢竟很多人都是燕王舊部,尤其是將校軍官,多是朱棣一手提拔上來的,一旦朱棣有異動,那些人將會為朱棣送上兵力。

這是朱允炆所不允許的,推行新兵之策,撤換將校軍官,將會一起施行。

到這一步,朱允炆還是給了朱棣很大面子。

畢竟,燕王三衛,朱允炆沒有動!

這些人名義上燕王衛隊,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衛隊是北直隸經制之兵,真正的指揮權,歸北直隸都指揮使。

只不過按照朱元璋的制度,親王代領統帥之職。

除了燕王三衛之外,燕王還有親兵,這些親兵近萬人,朱允炆也沒有去動。

朱允炆在等待,等待以“勢”壓垮朱棣,讓他徹底屈服!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