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於大寧。

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幽燕重鎮。

朱元璋將如此重鎮交託朱權,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蔡東藩老先生在寫《明通鑑》時,有這麼一個評價:“太祖諸子,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換言之,在蔡東藩的判斷中,朱棣這樣的陰謀家與造反派,只是善戰之輩,而寧王,才是足智多謀的人。

事實上,直接解讀文字是片面的。

在“善”字之外,還夾雜著其他本事。

寧王不僅智略淵宏,而且驍勇善戰,數次與其他塞王聯合出擊,威鎮北荒。

控弦八萬,戰車六千!

這便是朱權的實力!

要知道,這八萬,指的可是八萬騎兵!而這些騎兵,又是以蒙古人為主形成的僱傭兵,即大名鼎鼎的朵顏三衛,其戰鬥力可謂是冠絕大明!

偏殿。

寧王朱權施禮之後,朱允炆含笑,安排雙喜等人出去,然後坐了下來,對朱權說道:“寧王叔,臨別之前,朕特意將你召入宮中,是有一些事不放心,希望寧王叔幫朕一把。”

朱權今年只有二十歲,面容白皙,長鬍須,頗有儒雅之風,見朱允炆說話平和,沒有皇帝的架子,也放鬆了下來,輕道:“皇上之事,便是大明之事,便是臣下之事。但凡皇上所託,臣不敢不行。”

朱允炆端著茶碗,微微品了下香氣,說道:“不知道寧王叔,如何看燕王?”

朱權猛地一驚,看著平靜的朱允炆,暗暗警惕起來,說道:“燕王為帝國北方柱石,即有謀略,又有膽識,擅兵事,縱橫馳騁,鮮有敵手。”

“呵呵,這個評價,很是中肯。可越是如此,朕越是不安。”

朱允炆拿出了李景隆寫的那份秘報,朱權躬身接過密報,回到位置上,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李景隆雖然將重點放在了朱棣身上,甚至是牽連著徐輝祖,但同時也捎帶了自己啊!

這個叛徒!

竟然出賣自己與燕王!

李景隆啊李景隆,從今以後,老子與你勢不兩立!

還能說什麼!

朱權連忙跪下,喊道:“皇上,臣絕無二心,此乃李景隆攀陷之言……”

“沒有說你,朕說的是燕王。”

朱允炆沉聲問道。

朱權此時哪裡還有心思關心燕王,再言道:“皇上,臣最近有些身體不適,想要留在京師尋醫問方,至於大寧,還請皇上另選良將……”

自保的最好方式,就是待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

在大明,距離增加不了美,只能增加猜忌。

萬一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時候,哪位大臣說自己擁兵自重,勾結五軍都督府,意圖不軌,那自己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啊。

易藩,堅決易藩!

朱權惶恐不安。

朱允炆上前,將朱權扶了起來,笑著說道:“寧王叔,若非信任你,朕如何會將此密報拿出來?寧王叔在大寧的所作所為,朕是清楚的。哎……”

朱權暗想,相信自己,那就是不相信四哥朱棣了?

看皇上長吁短嘆的,莫不是擔心四哥造反?

應該不會吧,四哥雖然猛,還不至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吧。

畢竟京師可是有四十萬兵馬,而北平府周圍還有四十萬兵馬,這還沒算其他地方衛所與大明水師。

“皇上,臣願為皇上分憂!”

朱權咬牙。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哥,對不住了,兄弟我也是被逼無奈,要怪,你就怪李景隆那個無恥的叛徒吧。

朱允炆看著朱權,哈哈笑了起來,說道:“分憂什麼的,且免了吧,我們來推演下未來一年內的順天情勢,如何?”

“推演?”

朱權疑惑。

這玩意還能推演?

皇上大人,你以為你是諸葛亮,一個破茅草屋可以推演天下三分,您這裡可是大明皇宮……

朱允炆走至桌案旁,將卷軸展開,大明輿圖顯露了出來,朱允炆拿起一旁的竹棍,指了指輿圖中順天府的位置,對朱權說道:“燕王叔有雄才,心思頗重。朕顧及親情,屢屢戒備,布兵順天,所圖不過是燕王叔忠誠二字。”

“然,人之野心,如烈火烹油,炙熱難消。朕心憂不已,如今只有你我二人,朕便直言,若燕王叔真有二心,他會如何行動。”

朱權看著輿圖,聽著朱允炆的話,幾乎想為燕王祈福了。這造反還沒開始,皇上都已經斷定你要反了,還打算推演下你如何反。

四哥,你活得也太悲慘了……

“皇上認為四哥,不,燕王如何行動?”

朱權沒辦法,只好配合。

朱允炆點了點順天府,說道:“燕王想要謀事,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他首先會準備兵器糧草,操練兵馬,士兵、糧草還好說,但兵器打造,卻是需要動靜的。所以,他會在燕王府中,安排人挖出地洞,用以打造兵器,然後上面飼養家禽,以掩蓋動靜……”

朱權嘴角微微一抽,這樣的方法,皇上也能想得出來?

朱允炆繼續說道:“為了爭取時間,加上減輕朕對他的顧慮,他會使用一招極狠的手段……”

“呃?什麼手段?”

朱權吃驚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呵呵笑道:“不放棄兵權,如何讓朕消除顧慮?無外乎,他病得很厲害,或傷得很厲害,亦或者是,他瘋了。”

“瘋?瘋了?”

朱權瞪大眼,像是在聽故事。

不過皇上講故事的水平,是不是也太爛了一點。

要知道朱棣勇猛過人,騎馬奔襲百里還是輕鬆的事,這樣的壯漢,會瘋?

朱允炆淡然一笑,說道:“當然,裝瘋避禍的人有很多,比如孫臏、司馬懿、唐伯虎……”

“等等,皇上,孫臏臣知道,司馬懿臣也知道,這唐伯虎是何人?”

朱權自認為是個讀書人,知之甚多,可也沒聽說過歷史上有號名為唐伯虎的人。

朱允炆鬱悶了。

唐伯虎是誰你不知道,但你玄孫朱宸濠知道。

不過,如果自己改變了歷史,朱權應該不會去南昌了,那他玄孫也沒機會造反,唐伯虎也沒機會裝瘋了。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這隻蝴蝶一直煽動翅膀,未來的大明朝會出現多少自己難以預料的事……歷史中的那些驚才絕豔的人物,還會出現嗎?

我為帝王,大明將往何方?

自己真的可以駕馭好這千萬鈞巨輪嗎?

朱允炆眼神逐漸變得堅定起來,瞪了一眼朱權,繼續說道:“燕王會爭取時間,尋找機會。而他最大的機會,不是拿下北直隸北面的這一片區域,而是你!”

朱權悚然,驚呼道:“我?”

朱允炆笑了笑,指向大寧的方向,說道:“朕在順天佈置無數,唯一的漏洞,便是你啊。”

朱權幾乎被嚇飛了魂魄,連忙跪下,喊道:“皇上,臣一心歸順朝廷,絕無二心,還請皇上恩准臣易藩江南,尋一處地,安老終生。”

朱允炆看著輿圖,沒有理睬跪著的朱權,繼續說道:“燕王會暗中派人尋你,或親自找你,然後以計謀將你的朵顏三衛收走,你被迫與他一起南下。由此,可破北平之圍,也可得順天大部。”

“之後,朕與你們大戰,朕若是贏了,那你們便會死去。若朕輸了,燕王篡位,至於你?呵呵,最好的結果,與只是發配一方,當個囚徒王爺。”

朱權渾身顫抖,朱允炆的這些話,可謂是字字誅心!

朱允炆將輿圖收了起來,看著瑟瑟發抖的朱權,平靜地說道:“寧王叔,朕告訴你這些,只是希望你能站好隊。朕需要你看著燕王,一旦他有二心,希望你能好好表現。”

朱權從來沒有如此恐懼過,縱面對千軍萬馬,也沒有如此恐懼過。

朱允炆的話,毫無遮攔,直要人命!

“起來吧,朕相信你,也相信你的能力,所以,替朕分憂,日後你老了,想要回來的時候,紹興府,我給你。”

朱允炆俯身拉起朱權,嚴肅地說道。

“紹興府?!”

朱權震驚。

紹興府可是繁華之地,領山陰、會稽、上虞、蕭山、嵊縣、新昌、諸暨、餘姚八縣,距離杭州府很近。

這地方,比松江府還好!

如此之地,皇上竟然允諾給自己?!

朱權也清楚,作為藩王一直領重兵,早晚會被收拾掉。

以前老爹朱元璋在的時候,完全信任自己,統兵在外,沒什麼顧忌。

可現在的皇上是朱允炆,他未必信任自己,不妨早點處理好,回到南方,學習下遼王朱植,做個太平藩王,也好為子孫後代,留條活路。

“臣,一切皆聽皇上的。”

朱權打定主意,就站在朱允炆的身旁。至於四哥朱棣,安安穩穩過日子也就罷了,若是真如皇上所說,那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大義滅親”的!

朱允炆看著離去的朱權,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坐在桌案上,拿起了一份奏章,展開一看,旋即笑了出來,安排雙喜:“把徐妙錦徐學正喊過來。”

“李志剛、郭璉……”

蘇幕遮念著名單上的名字,又看了看徐妙錦寫的人才錄言,不由地哈哈笑了起來,這個丫頭,竟還真有法子。

這些人才,不是找出來的,而是試出來的。看來徐妙錦聰穎之名,也不是白來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