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稅一?

張培、姚鎮瞪大眼,這已經算是苛稅了,為零買賣,沒必要對自己下手這麼重吧?

還有,給我們兩本書是何意?

十二稅一,這個稅算重嗎?

顧正臣不以為然。

對比後世六稅一的增值稅,十二稅一已經算是寬鬆一半了。

一個戰術揹包,定價五十文,十二稅一,不過上四文錢的稅,這個稅算不得重,若是按照朝廷施行的三十稅一商稅,一個戰術揹包上稅還不到兩文錢。

當然,商業不可能只單純看商稅,還有關津稅,倉儲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

不過關津稅對這筆買賣是不存在的,反正是送到金陵,貨到城外,有人自己來提貨,總不可能送到軍營去吧。

至於關津稅,別找句容要,找戶部、大都督府要。

倉儲也沒啥壓力,句容找幾個破房子,只要不漏雨就能放進去,貨到金陵就會被提走,不需要囤在秦淮河外的塌房裡。拋開布料、人工、運輸等花銷,一個揹包所得利大致十文,算不得多,但至少可以養活了一批人。

翌日不亮,姚鎮單騎出了句容,直奔金陵而去。而顧正臣則帶著張培、班頭楊亮、戶房駱韶,前往賀莊。

雖句容縣城到賀莊三十里,到金陵百里,可當顧正臣一行戎達賀莊時,姚鎮已奔馬進入了金陵城。

沐英見姚鎮回來,問明情況之後,帶姚鎮至東宮,不久後,朱元璋看到了滿頭大汗的朱標。

朱標擦了擦汗,將兩本書遞放在桌案上:“父皇,這就是顧先生出的難題。”

朱元璋低眼看去,只見兩本書交合在一起,看封面兩冊《資治通鑑》,平和地:“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書是好書,可還難不住所有人吧,吧,難題是何典故、事蹟”

朱標揉了揉酸澀的手腕,有些鬱悶地:“父皇,顧先生出的題,不是哪個典故事蹟,而是完好無損地將這兩本書抽離開來。”

“這算何難題?朕呼吸之間就能破這題!”

朱元璋一臉不屑,拿起兩本書,左右手抓住書的兩側。

朱標見狀,連忙進言:“父皇可要心點,這書有點——古怪……”

朱元璋才不信什麼古怪之言,著就用起力來,臉色一凝,哼了一聲,再用力,又嗯了一聲,不信邪地活動了下身子,再次抓起兩本書,雙臂一發力,兩本書被拉直,卻沒有半點被抽出的跡象,而朱元璋的臉上已有些紅潤,額頭也開始冒汗。

“這是怎麼回事?”

朱元璋不敢相信,怎麼自己也是戰場上殺出來的,金戈鐵馬的日子才過去幾年,渾身的力道並沒有散去,一石弓在手毫不費力,如此大的力道,緣何連區區二斤不到的兩本不過書都抽離不出來?

朱標無奈,自己剛剛在東宮,也是這麼憋屈……

朱元璋喘著粗氣,看向姚鎮:“,顧正臣在這書上用了什麼術法,緣何拉不開?”

姚鎮苦著臉,跪下保證:“陛下,顧先生只是隨手拿起兩本書,兩本書每一頁相連,然後便交給了標下,並無任何術法。”

“果真?”

朱元璋不信。

姚鎮連忙:“顧先生還,若陛下不信,可以隨意找兩本書,如法炮製便可。”

朱元璋命內侍找來兩本書,如法操作,再次嘗試,依舊無法拉開,不由得有些奇怪,喊道:“讓張煥、鄭泊進來。”

親軍張煥、鄭泊入殿行禮,朱元璋命內侍將兩本書拿過去:“你們二人,將這兩本書拉開。”

張煥與鄭泊對視了一眼,滿是茫然。

鄭泊請旨:“陛下,分開兩本書,不用兩人,標下一人便可。”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準了。”

鄭泊作為朱元璋的親衛,臂力過人,接過兩本書,抓好之後,試了試,發現自己竟拉不動,臉色才開始變得凝重起來,扎馬步,肌肉隆起衣襟,脖子上開始浮起青筋,書被拉得發出零聲響,可兩本書就是嚴絲合縫,沒半點動靜。

朱元璋看了一眼張煥,張煥與鄭泊分別抓住一側,發力拉扯,可即使兩人在拉扯之中,抓破了書的側面,也沒有將書分開!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不得不相信,這玩意就是用兩匹馬也拉不開,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兩本書簡單疊頁之後,為何會拉不開?

“看來這位顧先生,還真出了一道難題啊,罷了,戰術揹包的買賣,交給他去做吧。”

朱元璋並沒有因此而惱怒,而是笑著接受。

沐英敬佩眼前的義父,他有著英雄的一面,如一個久經戰場的統帥,贏了就是贏了,不驕傲,輸了就是輸了,不氣餒,乾脆利索,坦然面對。

朱標上前,拿出一份書信,遞了上去:“父皇,顧先生了,句容做戰術揹包,每年制五萬,以十二稅一課稅。”

朱元璋擺了擺手,並沒有接過信,問:“信中可,這兩本書為何無法開啟?”

朱標微微點頭:“顧先生並未明。”

朱元璋目光盯著兩本書,伸手取來,一頁頁翻開,將兩本書分開來,沉默了會,開口道:“這件事告訴朕,並非所有問題都可以依靠蠻力可破,要解決問題,還需耐下性子,找到合適的法子才可破局。欲速則不達,欲力則不破,凡事,還得多用點心思啊。”

朱標肅然:“兒臣謹遵父皇教導。”

朱元璋將兩本書交給內侍:“疊起來,放在朕的床榻之上,讓它日日警醒朕,凡事不可操之過急。”

內侍領命。

朱標心頭一喜。

最近這兩年,父皇的行事手段越發有些急躁,在處理官吏時,多以重懲為主,且朝廷堂官調換頻繁,今日還是尚書,明日可能就已成了知縣,今日還是戶部坐班,明日可能去了刑部大牢。

若透過這件事能讓父皇自省,收斂龍威,未嘗不是大明之幸!

朱元璋是一個善於學習、自省的人,只不過性格里的剛愎自用與絕對的權力結合在一起時,自省的結果,就決定了他的行為準則。

若自省時認為殺能解決問題,那這個思想就開始紮根,每次遇到問題時,就會順手拿起“殺”的刀來解決問題。

若自省時認為打能解決問題,那在處理問題時,就會傾向於用“打”的棍子來解決問題。

洪武六年九月,朱元璋的自省與治國工具並沒有固化,尚且在刀、棍子、俸祿、呵斥等裡面來回選擇,只不過已經開始傾向於使用棍子與刀。

只是,這種原本無人可以阻擋的、逆轉的傾向,被兩本書帶來的自省給擋了一下,讓朱元璋開始認識到,蠻力與殺戮,似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過於急躁的手段,也未必是最佳的選擇。

顧正臣想不到,這一次的難題,成為了改變朱元璋治國理念,行為方式的第一顆石頭,石頭沒有被水流沖走,而是沉入底部,減少了一絲暗湧。

石頭是顧正臣丟的,但決定留下石頭的人是朱元璋自己。

朱元璋看著朱標、沐英,輕鬆地:“顧先生是有本事的,代朕轉告他,只要他為民做事,不害百姓,不貪腐墮落,句容的事他了算,無需束手束腳。另外,姚鎮,你與張培,暫時跟在顧先生身邊做事吧,如此人才,配得上你們二人保護。”

姚鎮心頭一驚,雖有些不甘,還是乾脆地答應下來:“標下領旨,代張培謝恩。”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沐英:“奪了你兩名護衛,可捨得?”

沐英走出來,笑道:“陛下,臣早有此意,顧先生有大才,又是一文弱書生,身邊沒兩個順手的人總不合適,只是礙於張培、姚鎮是軍士出身,臣無權調給。”

沐府的護衛,也是大明的軍士。

所有軍士,調動之權歸於一人,那就是皇帝。

這是沐英的覺悟。

朱元璋很是欣賞沐英,此人知進退,做事極有分寸,從不壞規矩,不像是大都督府裡的一些勳貴,身邊不僅有護衛,還有不少義子,調動軍士也不經請示。

“下去吧,朕還要處理政務。”

朱元璋抬了抬手,拿過一份奏摺。

朱標、沐英等人行禮走出華蓋殿,走至東宮,朱標轉身看向姚鎮:“你和張培,日後跟在顧先生身旁,務必保其安全。顧先生要翻案,恐怕會得罪很多人,生活起居,你們都需照料好,外出時必隨身護衛。”

姚鎮自是連連答應。

沐英嚴肅地:“你與張培的家人留在金陵,由沐府照應,無需掛憂。你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將顧先生當做我,該盡什麼職責,不需我多言吧?”

姚鎮暗暗心驚,為了一個顧正臣,皇帝、太子、沐英都發話了,可見此人重要,若真出了問題,折在句容,不得自己和張培都將陪葬。

“太子放心,老爺放心,我們定護顧先生周全!”

姚鎮肅然保證。

朱標伸手,對沐英:“聽聞你讓五戎教導沐晟習武了,是不是早了些,他畢竟不到六歲。”

沐英頗是嚴肅地回道:“太子,六歲已是不,若非馮氏心疼護著,去年就應教導。身為武將,就應從習武。”

朱標暗暗嘆息。

沐春、沐晟與自己是何等像,只不過他們是習武兼文,自己是習文兼武,少有空暇、輕鬆的日子。

沐英見朱標有些失落,連忙換了話題:“聽聞陛下打算派太子與諸王去中都看看,不知何時啟程?”

朱標抬起頭,轉身看向北面,輕聲:“興許是冬日吧,父皇打算磨礪我們的意志,總不會是秋裡。”

——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見卿卿

我見卿卿

小魚卷
·烹飪中/預收文案在下/wb@小魚捲一捲 當年賞花宴的時候,有人遙遙指了那初寧郡主,問楚珣,這樣的算不算得上是美人。 楚珣朝那處看了眼,漫不經心:“聞吟雪?盛名在外——” 他頓了頓, “不過爾爾。” 兩個人以前就不太對付,此話一出,樑子結得更深。 沒成想聖上亂點鴛鴦譜的一紙婚書,好巧不巧,讓這兩個人湊在一起了。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大婚前,好友給聞吟雪出了個主意,讓她一雪前恥。 說是足以摧其心志,傷
歷史 連載 4萬字
獨寵夫郎

獨寵夫郎

不曾阿
黎蕎從末世魂穿到一個有男、女、小哥兒的世界時,肚子餓的厲害,他一睜眼便看到一位貌美大長腿的男子正遞給他窩窩頭,黎蕎:“……人美心善,愛了。” 知道這美男子其實是一位小哥兒後,黎蕎高興了,合法搞基,完美。 雖然他穿越的這個原身名聲爛還欠了一屁股賭債,但不怕,身為水系異能者,甭管是改善名聲還是掙錢,全都手到擒來。 他捉魚,做農具做甜品,還對美人小哥兒發起了猛烈攻勢,上輩子太過漂泊苦逼,這輩子他要夫郎孩
歷史 完結 165萬字
無限烽火:坦克大玩家

無限烽火:坦克大玩家

修理地球
總有一些人妄想著創造一個新時代,可事實上,世界從來不會因為誰而改變。 你說什麼?白色虎式?小鬍子的寶藏?扶桑虎到底哪去了?這些咱可都是親身參與過,不過說了你們也不信,就當聽著玩兒好了! 拆二代李箐和猴子一直在為愛好而奮鬥,在機緣巧合之下,亂入了未來3023年華國開發的星斗替身系統的考核任務,成為系統所屬的低階替身小隊! 原來我們是因為一輛外觀相似的假坦克而被捎帶入的坑! 所以,在一些出現過不解之謎
歷史 連載 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