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蝗災,難道當真就無法抑制嗎?如果加派人手撲殺的話,蝗災總會蔓延的慢些,百姓們耕種了一年的糧食,也多少可以收回一些。”

趙俊臣此言,原本只是順口一說,顯示一下自己對蝗災的關心罷了,畢竟在趙俊臣看來,組織人手撲殺蝗蟲這種事情,劉長安身為知府,肯定早已經在做了,只是蝗災來的太急太快,成效不大罷了。

然而,事實卻與趙俊臣的想象南轅北轍。

聽到趙俊臣之言,劉長安一臉的驚駭莫名,磕磕巴巴的說道:“大、大人,蝗蟲怎麼可以撲殺?蝗災是蝗神降下的天罰,一旦撲殺,得罪了蝗神,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邊,許慶彥也是同樣的表情,連聲說道:“少爺,蝗蟲可不能撲殺,否則就是違抗天命,是要被神靈責罰的!!”

看到劉長安與許慶彥的表現,趙俊臣不由的一愣。

蝗災是天罰?蝗蟲不能撲殺?否則會得罪蝗神?

把蝗災這種天災視為天罰,這種觀點在後世看來,頗為可笑,但看到劉長安與許慶彥此時一臉的嚴肅認真,趙俊臣卻意識到,在這個時代,這種論調早已是深入人心。

趙俊臣上一世讀書頗多,對於古時之人對於天災的看法,也略有理解,他知道古人大都會把天災看作是一種“天罰”,並對這種“天罰”極為敬畏看重,一場大規模的天災,甚至還會逼得皇帝下“罪己詔”,不管是明君還是昏主,都要在“罪己詔”中承認自己德行有虧,以祈求上天原諒。

雖然明白這些,但趙俊臣卻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這種觀點在古時竟會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僅僅只是因為把蝗災看做是一種天罰,為官之人就可以任由自己治下蝗蟲肆虐、草木皆盡、饑荒遍野,而百姓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漫天遍野的蝗蟲把他們辛苦耕種一年的糧食啃食乾淨――那可是他們今後一年的活命糧食!!

然後,趙俊臣突然想起了唐代名相姚崇。

姚崇應該是古時官員中最先反對“天罰論”的,大約是唐朝開元四年,山東蝗災氾濫,在所有人都一心指望著“祭天祈福消災”時,唯有姚崇一力主張撲殺蝗蟲並焚燒蟲屍,當時的皇帝唐玄宗頗為開明,最終同意了姚崇的主張。根據姚崇的建議,蝗災被迅速撲滅,救活百姓無數,一時間姚崇被山東百姓視為萬家生佛,感激無數。

但沒過多久,形勢卻急轉直下,第二年山東再次發生大範圍蝗災,一時間“天罰論”喧囂直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蝗災復發是因為姚崇逆了天道,得罪了神靈,之前還視姚崇為萬家生佛的山東百姓,對姚崇的看法也突然轉變了,認為是姚崇連累了他們,一時間民怨沸騰,滿朝上下人人彈劾姚崇,而向來視姚崇為左膀右臂的唐玄宗,雖然再次聽從姚崇的建議撲殺蝗蟲,卻也不得不貶斥姚崇,以此來寬慰世人。

姚崇一生官運平穩,唯獨那幾年起起伏伏,雖然是各種原因使然,但山東蝗災,無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政敵們攻擊他時最有力的藉口和理由。

而自姚崇之後,雖然已是時隔數百年,社會在不斷發展,但世人對天災的看法,依然沒有多大的轉變。

甚至,因為姚崇這個前車之鑑,都很少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在蝗災時主張撲殺蝗蟲了。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蝗災,無論是旱災、洪災、火災、地震,在這個時候,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總不是自救,而是去求助那些虛無縹緲的蝗神、城隍、龍王、灶王爺和土地神們。

……

就在趙俊臣暗思之時,另一邊,劉長安卻覺得自己有必要教給趙俊臣一些“常識”了,在劉長安看來,趙俊臣提出“撲殺蝗蟲”之說,完全是因為不知世事、年少無知。

畢竟,在世人看來,趙俊臣之所以能身居高位,並非因為德行才識,而僅僅只是由於當今德慶皇帝的寵幸。劉長安無疑也是這種看法。

所以,劉長安用一幅無可奈何的語氣,對趙俊臣緩緩解釋道:“大人,您有所不知,雖然聖人曾雲‘子不語怪力亂神’,但百姓愚昧,又哪裡能懂得聖人之道?先朝的玄扈先生(注一)也曾對蝗災也有過論斷,更得到過先帝的讚許,但畢竟還未深入人心,對那些愚昧百姓而言,蝗災就是蝗神對他們的懲罰,只能順不能逆,唯有修德免災才是正途,在這般情況下,如果貿然組織人力撲殺蝗蟲,恐怕不僅不能得到這些百姓的理解幫助,反而會引起民間的恐慌與震動,搞不好還會生出亂子呢。也正因為如此,我等地方官員,在蝗災發生之時,也很少會組織人力撲殺蝗蟲,當然,如果有百姓自願撲殺蝗蟲,官府也不會阻止就是了。”

看著劉長安一臉“怒百姓不爭”的惋惜表情,趙俊臣突然覺得,蝗蟲與貪官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都是伏於平時,都是起於混亂,都是貪得無厭,都是破壞力極大,卻又讓百姓莫名敬畏。

或許,僅有的不同,只在於蝗蟲的靠山是那虛無縹緲的“蝗神”,披著一身“天罰”的外皮,而貪官們的靠山則是朝廷與皇帝,披著一身“代天子牧民”的官衣罷了。

其實,趙俊臣並沒有評論這些的資格,畢竟,他現在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貪官。

不過,聽到劉長安的解釋,趙俊臣卻覺得,世人的這種愚昧,或許是他的一次機會。

一次改善他在朝野間的狼藉名聲的機會。

這個機會,如果把握好了,效果無疑要比單純的主持賑災要好得多。

所以,趙俊臣不僅沒有受教認同,反而一臉嚴肅,再無之前的和煦,只是冷冷的盯著劉長安,緩緩說道:“子不語亂力怪神,這句聖人之言,原來劉知府你還記得,看你剛才的反應,左一句天罰右一句蝗神的,我還以為你是蝗神廟的神棍呢。在我看來,你這知府雖然當得不稱職,但如果去蝗神廟做事,倒是正合適。”

見趙俊臣神色不善,劉長安不由得心中一亂,顧不得自己身在馬車之中空間狹隘,慌忙跪倒趙俊臣面前,叩首說道:“大人恕罪,下官……”

不等劉長安解釋,趙俊臣已是接著說道:“劉知府,我且問你,這天罰之談、蝗神之說,你當真信嗎?”

聽趙俊臣如此詢問,劉長安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從之前劉長安的反應來看,關於蝗神與天罰的說法,他就算不是深信,但至少也是寧可信其有的。

但此時他生怕觸了趙俊臣的黴頭,自是不敢實話實說,雖有心說謊應付,但又怕惹得趙俊臣更加生氣

最終,猶豫良久後,劉長安還是說道:“大人,天罰之說與蝗神之說,流傳已久,影響深遠,下官看來,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需謹慎對待……”

趙俊臣卻笑了,問道:“好,既然你相信,也覺得這次蝗災是上天對我大明朝的懲罰,那我問你,上天為何要在你潞安府降下天罰?是你這個知府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還是當今的陛下德行有虧?”

聽趙俊臣這誅心之言,劉長安嚇得渾身打顫,卻再也不敢隨便回答了。

……

注一:徐光啟,字玄扈,他所寫的《農政全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對蝗災進行統計、研究的著作,也正是從《農政全書》開始,封建統治者才漸漸開始對蝗災有了正確的認識。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被穿後戀愛腦夫君為我發瘋

被穿後戀愛腦夫君為我發瘋

一江聽月
正文完結(正文第三人稱,下方閱讀指南!!) 我本是流鳴山上一名資質平凡的內門弟子,性子卻嬌縱,有個自小訂婚的未婚夫。 我的未婚夫是掌門親傳弟子,是我六師兄,天資卓絕,俊美無儔,乃這一輩中劍道第一人。 他自小性格木訥寡言,每每歷練歸來卻會從山下糕餅鋪買我愛吃的梨花糕,因為我,他拒絕了掌門建議他修無情道的建議。 不過我覺得我們感情一般,一切不過按部就班。 大婚那天,我剛回房便陷入黑暗中,看到有人奪舍了
歷史 完結 0萬字
殺死那個黑蓮花皇子

殺死那個黑蓮花皇子

文成三百斤
【正.文.完.結~番外隨榜更】 雲渺穿成了一本小說裡的炮灰女配,即將嫁給書裡那個三皇子謝止淵。 初次見面,少年一邊微笑著甩開刀上的血,一邊遞出潔淨如玉的指尖,溫柔地抬起她的下頜,輕聲說:“別怕。” 後來雲渺才知道,這個表面上如同織錦一樣的少年,看起來明亮乖巧、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實際上卻是個性格惡劣、心狠手辣、殺伐果決的白切黑反派。 系統上線:【你要完成一個重大任務。】 雲渺秒懂:“就是攻略並感化
歷史 連載 2萬字
商紂王:人皇氣運

商紂王:人皇氣運

紀九
紂王帝辛,人族最後一位人皇,也是一位名震古今的暴君,但這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那酒肉池林真是紂王尋歡作樂之地嗎?那高築鹿臺真只是為了博美人一笑嗎? 曾經的明君到了晚年真會如此荒淫無度嗎?這一切,不過都是一場陰謀罷了! 人族傳我之大氣運,那便是要我與天同坐,與地共飲,想要我等屈服於天族? 天想要壓我人皇?那就除我人皇之氣運!合天地眾生,古今未來之人,妖,魔,與萬天鬥!
歷史 連載 3萬字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國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國

填海的精靈
宋哲宗趙煦立志掃大宋百年積弊,外克夷敵揚天威,內修明政富百姓,誰知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所幸上蒼垂憐,後世理工男趙煦穿越而來,接過其手中三尺龍泉,蕩盡世間惡魔,成就大宋日不落。
歷史 連載 8萬字
萬歲爺:開局被逼退位,朕大開殺戒!

萬歲爺:開局被逼退位,朕大開殺戒!

一碗蛋炒飯
寧凡穿越到古代,原身昏庸無道,國家亡國在即,開局,權臣為了和異族講和,竟是逼迫寧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款,將皇后送給異族統領! 面對如此困局,寧凡斷不可能妥協!卻不想,權臣竟是直接率兵弒君! 且看寧凡如何破局,掃清六合席捲八荒,重整華夏征服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